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虞允文:用2万人对抗20倍敌军取得采石矶大捷

虞允文:用2万人对抗20倍敌军取得采石矶大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95 更新时间:2024/1/21 16:07:26

虞允文是南宋名臣,姿貌雄伟,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致身台阁,后遭逢危局,挺身而出,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在南宋与金的对峙中出了许多抗金英雄,像精忠报国的岳飞,刘世光等等,但说到这个抗金英雄你可能不知道,文弱书生一枚,只会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对面二十倍的兵力下取得了战争胜利,创造了南宋史上的奇迹,这个文弱书生就是虞允文。

虞允文,南宋名臣,幼师聪颖,七岁便能提笔做文章,因父亲做官的影响下进去仕途,可惜当时秦桧当权,这些书生得不到重用,在秦桧死后,得到了赵逵的推荐,就任秘书丞一职,一直到直学士院。

1、虞允文抗金

1149年,面对完颜亮突然膨胀的势力金熙宗很是不满,金发生政变,完颜亮弑君篡位,而完颜亮却是一荒淫无度纵欲好色之人。这天完颜亮做了一梦,梦到有人托梦需要他来攻打宋朝,次日将梦告知大臣们后,大门纷纷拍起马屁,怂恿完颜亮攻打南宋,说金国力强盛,攻打南宋不成问题,完颜亮也认为这是他统一天下的征兆,于是集结对外宣称的百万大军开始向南宋推进。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率领军队越过淮河想长江推进,战争前期似乎畅通无阻,一直到顺利抵达采石,就是现在的安徽马鞍山市,决定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渡江,打算一举消灭南宋。

看完颜亮带领百万大军气势汹汹,当时负责防守的王权竟然弃战而逃,宋高宗知道后那是勃然大怒,命自己的宰相叶义问亲自去指导战争,当然一同前去的还有做军事参谋的虞允文,叶义问将王权撤职后,一行人直逼采石,可是面对浩浩荡荡的大军,叶义问百般推脱不再前行,虞允文明白了,原来叶义文也是怕事的贪生怕死之人,此时王权已经离去,来代替职位的人还没有到,整个军队没有主将,人心惶惶,士兵们做在路边讨论如何撤退。无奈之下,虞允文带着随从前去犒劳军队,宋军的1.8万人,面对军人的四十万大军,压力可想而知。

巨大的悬殊,叹气的士兵,没有主将的军队,这个未经沙场的文弱书生不知道张正会不会胜利,但是军队一直如此涣散下去是行不通的,不加以整治不需要金人来犯军队就会溃败,于是他集结军队,对士兵们说,我是朝廷派来犒劳你们的,只要是对国家有贡献的,我会上报朝廷,论功行赏。宋军的部将看虞允文出来做主了,说:既然有你做主了,我们愿意拼死作战。

虞允文作为一介书生,从来没有执导过战争,整顿好步兵骑兵后,沿江布阵,把战船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听在东西两岸,另外两队隐匿在山后,一切部署完成后,虞允文鼓舞士气:国家正在遭遇危难,我们不能考虑自己的得失,逃避责任,这一战有进无退,为国捐躯在所不辞。此时的虞允文已经51岁,虽然得不到重用,但是满腔热血依然存在。

随后,金人开始渡江,士兵开会时登录,步兵前去拦截,在虞允文的熏陶下,士兵们拿出为国捐躯的勇气,视死如归,眼看着宋士兵的勇气高涨,战斗机加强,金人猝不及防,宋的战船也将近的战船撞毁。

此时,一批宋军逃到了此地,虞允文发送战旗,而金人以为是宋军的支援部队到了,开始撤退,这次交锋金兵损失惨重,完颜亮在一气之下杀掉了身边的士兵,夜里,虞允文把战船做了部署,一队在上游,一队在渡口,还烧掉了万艳梅的船只,次日完颜亮发现左右夹击无法动弹,完颜亮气急败环,又杀掉了身边的士兵。

因为完颜亮过于残暴,他的手下耶律元宜杀死了他,然后带着大军撤走,后派人与宋军讲和。此后虞允文得到了极高的赞赏,抵抗20倍的敌军,一文弱书生做到了!

虞允文采石矶一战成名,被毛泽东誉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允文是坚定的主战派,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但是,除了采石矶大捷,后人对虞允文为抗金所做的贡献,了解得并不多,其实,在宋孝宗时期,虞允文为北伐可谓鞠躬尽瘁,其中有两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2、变更“隆兴和议”屈辱条款

宋孝宗即位之后,不甘心臣服于金国,发动“隆兴北伐”,但由于枢密使张浚措置失当,兼之宋军将领失和,互相掣肘,北伐失利,孝宗被迫和金国重新签订“隆兴和议”,金、宋双方关系从君臣关系变更为为叔侄关系。在新的和议条款中,金国方面做出一些让步,比如南宋每年缴纳的银绢由“岁贡”改称为“岁币”,数量也从每年二十五万两变更为每年二十万两,南宋递交给金国的文书也从“奉表”改称为“国书”等等。

但“隆兴和议”对两国递交国书的礼仪等细节问题依然延续了二十多年前签订的“绍兴和议”,即“凡金使者至,捧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帝降榻受书,以授内侍”,宋孝宗视这种不平等的甚至带有屈辱色彩的礼仪形式为奇耻大辱。乾道五年,虞允文建议孝宗派遣泛使到金国更改受书礼仪和归还河南宋朝皇陵之事,但此事遭到左相陈俊卿的反对,孝宗一怒之下罢免了陈俊卿,然后任命虞允文为右相兼枢密使。

虞允文向孝宗推荐李焘和范成大两人可作为使者,但李焘胆小,不敢去,私下找到虞允文说:“今往,金必不从,不从必以死争之,是丞相杀焘也。”,这样一来,人选只剩下了范成大。范成大慨然领命,,面对金世宗君臣,正气凛然,抗言争辩,虽然没有达到变更条款的预期目的,却让金国君臣刮目相看,最后保全气节而归。

当时,有传言说,金国“欲以三十万骑奉迁陵寝来归”,一时间,中外汹汹,荆、襄一带宋军将帅纷纷请求朝廷增兵,宰相虞允文沉着从容,说:“金方惩亮,决不轻动,不过以虚声撼我耳”,虞允文所料不错,金世宗正焦头烂额于内政,无意南侵,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宋孝宗对变更“隆兴和议”屈辱条款未成耿耿于怀,几年之内,又连续多次派出泛使请求此事,最终依然未果。

3、马军移师建康府,伺机北伐

乾道七年,孝宗采纳虞允文的建议,将三衙之一的马军行司,从首都临安移屯到建康府。马军行司当时移屯的有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选锋军,共六个军,将近三万兵马。龙卫、云骑、武骑三个指挥,共计千余人马留守京城不动。孝宗和虞允文的这次移屯兵马,正是为了日后的北伐大计。这次调动的马军行司虽然只有不到三万兵马,却是南宋的精锐部队之一。

马军司的主力,曾为太行山抗金的八字军,王彦率领这支部队南下归附朝廷后,八字军被划归马军司,后来这支部队在刘锜的率领下,在顺昌以寡敌众,血战女真名将完颜宗弼率领的十余万金军主力,并成功将其击退,史称“顺昌大捷”,后被列入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

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被夺去兵权后,张俊的游奕军被宋高宗调入马军司,四川右护军的田晟部,也被调入马军司。张俊的部队与金军作战不多,仅有的几次战斗也互有胜负,战斗力很难评价,但田晟却是吴玠、吴璘兄弟部下的悍将,多次与金军血战,打过很多硬仗,田晟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虞允文的认可和欣赏,田晟的部队,同样是一支抗金劲旅。

当然,此时距离高宗收兵权已经过去了20多年,调到马军司的八字军和田晟部将官、士兵大部分已经老迈或者脱离了部队,此时的马军司已经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马军司在当时的南宋军队中,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现任主管马军行司公事李显忠,也是绍兴年间抗金名将,所以,虞允文和宋孝宗才会首先把这支部队调到建康府。

当时有内侍从建康回临安,称:官家爱惜士卒,它日调发,止过一水,便可接战,免得临时道塗之劳。朝野普遍认为:移骑军屯于建康,以为出师之渐。三万大军移屯之事,也遭到部分官员反对,他们认为此事可能会激怒金国,引起难以预料的后果。此事果真很快传到金国,金国方面责问南宋使者,南宋使者矢口否认,双方打起“嘴炮”,扯皮了一阵子之后,此事不了了之。

金世宗对宋孝宗暗中布置北伐一事,心知肚明,但此时的南宋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大幅增加,与金国实力在伯仲之间,金国没有能力、也不敢再像宋高宗时期那样飞扬跋扈、盛气凌人,因此,金世宗只好酸溜溜的托南宋使者给孝宗带话:“天下是天下之天下,有德者得之,但使宋帝修德而已,不忧天下之不归。”

孝宗和虞允文共同制定了一个北伐大计,按照计划:第一步将马军移屯健康,为将来出兵做准备;第二步,虞允文前往四川,整顿兵事;第三步,虞允文领军从四川主动出击,吸引金军主力,同时,孝宗则御驾亲征,统领移屯到建康府的马军和其他部队北上,两军会师于中原,将金军逐出故土。

遗憾的是,这个计划进行到第二步时,虞允文由于积劳成疾,在四川病逝。孝宗失去了得力助手,北伐大计无疾而终。虞允文去世后,孝宗为之辍朝,并追赠少师,后改赠太傅,谥号“忠肃”。

标签: 宋朝元朝

更多文章

  • 宋朝春秋大宴究竟都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元朝

    在我国历史上关于饮食文化,自古以来从个人到国家层面各个的宴席可以说有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宋朝春秋大宴究竟都有什么讲究?国宴,顾名思义,以国家名义举行的最高规格礼宴。早在《周礼》等文献中,就有奴隶制国家王室为招待贵宾而举行国宴的记载。历史上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正是诞生于唐朝宫廷筵席之间。后唐玄宗

  • 郭守敬:元代著名天文学家 天文巨著《授时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元朝

    郭守敬字若思,汉族,他是元朝有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出生于1231年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而且郭守敬的祖父也是一位在金元之际非常有名的学者,他的名字是郭荣。郭守敬自幼就继承了郭家的传统,对五经方面是熟悉的,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郭守敬曾师从刘秉忠。他的老师非常精通经学和天文学

  •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性格最相近的人却做了一辈子敌人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君子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元朝

    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 他们因为一场变法,从好友变成了政敌。他们分处不同的阵营,他们有着各自的坚持和原则,他们有着各自要守护的利益。他们不再是朋友,亲人,爱人,而是竞争对手。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位北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无疑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

  • 王曾:北宋中期的一代名相 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并走上相位的状元 用奸计比奸臣还奸 用小人手段整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元朝

    王曾是北宋名相,少年孤苦,善作文辞,为人刚正不阿,端正持重。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两拜参知政事。曾以计智逐权臣丁谓,朝廷倚以为重。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又绵里藏针很会用计谋,所以他在宦海沉浮几十年,最终还能善终。王曾是北宋名相,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状元宰相。这位爷,是乡试第一、会试第一、廷试第一,连中

  • 为何说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对文人有何福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元朝

    宋朝官员俸禄丰厚,朝廷变着法子地给官员发钱、发东西。禄米、俸钱是基本的收入,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官员们还领取职钱(俸钱类似基本工资,职钱类似于岗位工资),享受免费住房、食宿和随扈,朝廷给每个

  • 文学家王巩为何会被苏轼的乌台诗案连累到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元朝

    王巩是出自宋朝时期的诗人,也是一位十分出众的画家,当年苏轼在徐州地区担任官职的时候,王巩曾经约他一起游览过山水,他们在一起喝酒吹笛,直到晚上踏着月色才回家,因此两人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信息在王巩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王巩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王巩简介中介绍到他的字是定

  • 襄阳对南宋的重要性 为何南宋丢掉襄阳后很快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元朝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丢失襄阳对南宋意味着什么?襄阳是个很特别的城市,以汉江为界,这个城市被分成了两部分。江北的樊城与南岸的襄阳。樊城和襄阳一样古老,在很长的历史时段内,它们唇齿相依,一荣俱荣,

  • 杨业:年少得志人称无敌 雁门关一战声名远扬 被俘后绝食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元朝

    杨业是北宋名将,骁勇善战,戎马一生。为了抵御辽国入侵,保卫百姓安居乐业,收复被后晋石敬瑭出卖的幽云十六州,英勇奋战,捐躯疆场。他的丰功伟烈、浩气英风不仅永留青史,流芳百世,而且家喻户晓,广为流传。986年6月的一天,黄昏之时,在晋北之地的残阳夕照下,暮云更显寂寥。这时,夕阳余晖洒向了朔州的一处战场。

  • 幽云十六州到底有多重要?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对中原王朝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元朝

    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1、幽云十六州的割让幽云十六州,以幽州、云州为中心,还包括顺州、儒州、檀州、

  • 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元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宦途,受柴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