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50 更新时间:2024/3/14 7:57:46

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还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 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二、水浒传

创作于明初,作者施耐庵。同《三国演义》一样,它也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小说常常将人物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他们不同的经历、身份来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反抗道路。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突出特点: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并在个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西游记

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书中作者幻想了一个超自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神话人物、他们的神奇法宝和所处的环境又大都有现实的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人们的某种意愿。在各色神魔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现他们超自然的神性和动物属性,又能找出社会化个性的踪影。象孙悟空灵活多变、急躁、好动的个性,分明就是猴的特点,这一动物特性与他乐观反叛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得作品既有色彩瑰丽的奇想,又有细节的真实性。

四、金瓶梅词话

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它的成书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的题材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发迹暴亡为中心情节线,多方面地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西门庆原有一妻二妾,又先后谋取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为妾,并和婢女春梅等发生淫乱关系。作者还描写了他与宰相蔡京、和太尉、巡抚等大臣串通一气,鱼肉人民的种种勾当。另外,在艺术上,作者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如“害死人还要看出殡”的狠毒恶霸西门庆,淫荡泼辣的潘金莲,以及打诨趋时的帮闲应伯爵,都描写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小说的结构颇为讲究,作者把复杂的故事情节,组织得严整有序。地方风土人情描写也很生动,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语言酣畅明快、活泼生动。这些都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金瓶梅词话》对后世人写小说,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例如《红楼梦》在题材和细节描写等方面,就明显地受到它的影响。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里甲制度:明朝完备的户籍管理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清历史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有其特定的作用。 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试图通过推行里甲制度规范地方社会的权力结构,形成以安分守法的地主富民为乡村社区领导层

  •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缅甸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1、仓皇入缅甸,南明皇帝遭盘查 明崇祯政权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后,南方的明朝旧臣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勤王”,先后拥立了四个明室后裔,史称“南明”,但在清军的打击下,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唐王朱韦键的复明行动很快失败了。 顺治三年(1646年)末,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以永历为年号,建立了南明

  • 明朝服饰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服饰属于汉服体系,明朝立国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恢复了唐朝衣冠制度,法服与常服又得以并行了。法服大体同於唐朝,祗是进贤冠改成了梁冠,并增加了忠静冠、保和冠等冠式。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袍服除了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其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阶的不同,不独唯此,官员的腰带也因品级的不同

  • 京师城破在即,崇祯帝为何不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清历史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自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兵分两路,直扑北京。此时的大臣曾提出迁都一事,但最后这事却不了了之。这是为何呢? 崇祯心忧如焚,对诸臣不无抱怨地叹气说:“你们怎么不知道为朕分忧!”左中允李明睿在散朝后悄悄给崇祯支招,说:“闯贼气焰嚣张,直逼京师,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惟有迁

  • 《本草纲目》: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清历史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

  • 《封神演义》:中国古代最经典的神魔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争,支持武王的为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

  • 明朝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免死金牌”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民间俗称的“免死牌”,实为史书称之的“丹书铁券”。此物最早见于《楚汉春秋》(西汉陆贾著,其书已佚,《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汉书·高帝纪》则称“丹书铁契”,应是同一物件的不同叫法。当时的铭文为“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 自汉后,“丹书铁

  • 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清历史

    南戏四大声腔是指中国明代形成的四种汉族戏曲声腔。分别为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昆山腔(江苏)、弋阳腔(江西)的合称南戏四大声腔。汉族戏曲声腔的发展源远流长,海盐腔贯南戏四大声腔之首。 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刊本《南词叙录》对四大声腔的流布地区作了这样的记载:“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

  • 《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 《徐霞客游记》: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他的旅行,并详细记录了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记》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的校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