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本草纲目》: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59 更新时间:2024/1/20 15:33:17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200年。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

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17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家化的资料。

《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中国古代最经典的神魔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争,支持武王的为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

  • 明朝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免死金牌”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民间俗称的“免死牌”,实为史书称之的“丹书铁券”。此物最早见于《楚汉春秋》(西汉陆贾著,其书已佚,《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汉书·高帝纪》则称“丹书铁契”,应是同一物件的不同叫法。当时的铭文为“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 自汉后,“丹书铁

  • 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清历史

    南戏四大声腔是指中国明代形成的四种汉族戏曲声腔。分别为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昆山腔(江苏)、弋阳腔(江西)的合称南戏四大声腔。汉族戏曲声腔的发展源远流长,海盐腔贯南戏四大声腔之首。 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刊本《南词叙录》对四大声腔的流布地区作了这样的记载:“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

  • 《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 《徐霞客游记》: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他的旅行,并详细记录了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记》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的校注本

  • 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地方有哪些, 下西洋主要目的在政治不在经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1405年到1433年,28年间郑和七度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到过哪些地方呢?一、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地方有1、西域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

  • 《小窗幽记》:格言警句类小品文经典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小窗幽记》是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陈继儒。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

  • 土木之变:让大明险些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在今河北旮怀来县的土木堡,曾发生过一场明朝军队同瓦剌军队的大战。战斗的结果,明朝的皇帝成为瓦剌的阶下囚,50万明军全军覆没。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土木之变”。1、土木之变的结果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蒙古族的瓦剌部迅速强大,经常侵扰明朝北部边境。公元1449年,瓦剌

  • 明朝建故宫时为何要在天安门前立华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清历史

    凡是到过天安门的,无不为门外门里的两对华表所吸引。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龙盘于柱,横云飘绕于端;华表顶端,雕刻着一尊蹲兽,面向宫外,昂首远望。门里也有一对华表,所不同的是,其顶端的蹲兽,是面向宫里注视。一里一外,在古代,这就是表示对君主的一种约束。 华表到底蕴含著什么意义呢?这需要从华表的历史说起。

  • 明朝故宫用的砖为何被叫做金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清历史

    按说,用砖铺地,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就开始用砖砌墙铺路。到了明朝,已有的砖瓦等建筑材料,用来修建紫禁城不是问题。但由于明成祖在迁都的问题上,不仅要求高,也要求严。他一再下旨,规定工匠们不惜重金也要打造恢宏壮丽的宫殿建筑群,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哪怕是踩在脚下的路,都精选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