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文帝后代到底有没有留下血脉?

建文帝后代到底有没有留下血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27 更新时间:2024/2/5 22:25:37

建文帝后代到底有没有留下血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有,他是建文年间惠帝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在建文四年(1402年)成祖朱棣攻占南京夺得皇位后就被幽禁,被囚半个多世纪,他从2岁的幼童变成了50多岁的老者,等重获自由后,牛马不辨,如同智障者。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只有朱文圭轨迹清晰

建文帝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次子,生母吕氏,朱标是朱元璋的心头肉,却太过刻薄在迁都一事中去世,在朱元璋望子成龙的心理下,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皇孙朱允炆的身上。

洪武二十八年,建文帝朱允炆迎娶光禄少卿马全之女马氏为太孙妃,建文元年被册封为皇后,马氏生育有二子,长子朱文奎和次子朱文圭。

朱允炆原本无缘成为皇太孙,由于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逝世,朱标嫡子朱雄英也在洪武十五年去世,年仅九岁。所以将侧室吕氏扶正,吕氏所生的朱允炆也就成为事实上的嫡皇长孙,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在明太祖朱元璋生命垂危时,确立了朱允炆为大明王朝的皇位继承人。朱元璋生前已经考虑到,燕王朱棣可能是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的潜在威胁。

因此,在自己时至弥留,下遗诏立储的同时,还颁下遗诏,禁止所有藩王回京奔丧,算是临死前最后为自己的孙子做了一点事。

然而,当朱元璋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朱棣派自己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同往南京,代替自己南下吊孝,兵部尚书齐泰发现后,立即祭出太祖遗诏,建议建文帝将这三人扣押,用以要挟朱棣就范。

然而,建文帝心慈,并没有这么做。这时,徐达的长子、魏国公徐辉祖慌忙进宫对建文帝说:“三甥中,独高煦勇悍无赖,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为大患。”

只是朱允炆性格仁慈温和,没能抓住这次机会,“放虎归山”,差点儿就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可惜,一不小心,遗传了他爷爷的猜忌,他认为叔叔们的实力太强了。

所以听从齐泰、黄子澄等谋臣的建议,进行“削藩”,数月间,撤免了周、湘、齐、代、岷五个亲王的藩王爵位,贬为庶人。

建文帝因为削藩之事,早已与皇叔燕王朱棣撕破脸皮,在众藩王中,燕王朱棣不甘示弱,“智勇有大略”,逮住机会,搬出《皇明祖训》,说建文帝身边奸臣乱政,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三年的恶战,南军与燕军也已经厮杀得难分难解。燕军因为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穗打开金川门投降,而兵不血刃地进入南京,朱棣终于攻陷了南京。以至于建文帝毫无准备,甚至都来不及送两个儿子出城。

于是建文帝在宫中举火,当时宫中焰火四起,火光冲天,马皇后不堪被俘受辱,跳入火中自杀,偌大的皇宫烧死的人不计其数。朱棣入宫后,开始清宫搜捕建文帝和皇后。

等到火势稍熄,整个坤宁宫内留下数具烧焦的尸骸,其中经辨认有马皇后,建文帝朱允炆和大儿子朱文奎却就此失踪。

因烧死的人数众多,根本无法确认,就只好胡乱抬出两具,由朱棣按照帝、后礼节安葬,至于安葬地的所在,无人知晓,也没有追赠庙谥号。

有的说建文帝葬于宫中火海;有的说建文帝由地道出逃,落发为僧,云游天下;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他究竟是如何逃离重围之下的宫城,又去了哪里,没人知道。燕王登基为帝之后,终永乐一朝,一直没放弃寻访其下落,可始终未有所获。这成为永乐皇帝一个至死未释的心病。

因此,朱允炆与大儿子朱文奎两人的结局,至今都是个谜,就连《明史》都以“燕师入,宫中起火,(太子)七岁矣,莫知所踪,帝(建文)不知所终”而草草带过。

相比建文帝和的神秘消失和太子朱文奎下落不明,朱文圭的活动轨迹就清晰多了。那年两岁的小儿子朱文圭落在了朱棣手中。

面对仅两岁的侄孙朱文圭,朱棣也犯了愁,杀了吧,于心不忍,不杀吧,身份敏感,始终是隐患。

原本朱棣处死这个襁褓小儿,以绝后患的,但毕竟自己以非常手段推翻侄子皇位的,再对这个幼小的侄孙下手,恐怕会引起天下人的反感,更何况彼时的朱文圭对他的皇权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而留下他,用以标榜自己的仁义,何尝不是件好事。

所以再三考虑,最终朱棣决定将年幼的朱文圭幽禁于中都广安宫,朱文圭虽然保住了小命,但从此失去了自由,不让他同外界接触,保证他的衣食,称为“建庶人”。

朱棣为了让群臣和百姓相信他才是皇位合法继承人,指使臣下销毁了建文朝时期的一切档案资料,并大量修改了《明太祖实录》。

当时的史书,一概不称朱允炆为建文帝,要么称为“建文君”,要么直呼其名,连建文朝的年号,也不用。

1402年,应为“建文四年”,但朱棣硬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表示朱允炆不是继承建文帝皇位,而是直接继承太祖高皇帝的帝位。如此,洪武朝莫名多了4年,而建文朝则“被消失”了。

在朱棣死后,虽说政治环境逐渐变得宽松,但朱棣把建文帝在位四年的历史全部抹掉了,根本不承认这个人当过皇帝。

这也导致了朱棣的子孙、后来的继位者,到大明灭亡,一概不认朱允炆这个皇帝。

建庶人朱文圭被释放出高墙

就这样,建庶人朱文圭在广安宫中漫漫无期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先后整整经历就五个时代: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

直到1457年,经历了八年幽禁生活的英宗朱祁镇,对于朱文圭囚禁的生活同感身受,意欲将其释放,所以在重新执政后,大发恻隐之心,他对大臣李贤说:“亲亲之意,实所不忍。”李贤对此也大加赞赏。

虽然他身边的人担心放出朱文圭可能引起事端,但朱祁镇泰然表示“有天命者,任自为之”。

史书上有这样记载“听居凤阳,婚娶出入使自便。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给使令。”

也就说英宗朱祁镇下令释放“建庶人”后,在凤阳为朱文圭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拨给朱文圭宦官二十人,宫女十余人,还为其娶妻,以续其子,并派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而此时,朱文圭已被幽禁五十多年,从未料想还会有被释放的一天,面对如此圣恩,不免悲喜交加。

由于几十年朱文圭一直在巴掌大的地方转圈圈,只给吃喝,没有人敢和这位落魄的王子说话,导致其近乎痴儿,出来后见牛马都不能分辨,对现政权更无任何威胁了。

朱文圭虽然被放了出来,生活待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高墙内的禁锢生活早已毁了他,以至于获得自由后,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没过几个月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

从这一点来看,朱棣虽说当时没有杀朱文圭,但其实这种55年的囚禁,更冷酷残忍!

那么,问题来了,朱文圭有没有后代呢?

据史料记载,建文帝一系是留下血脉的

有人说,朱文圭“出来时都不知女人是何物”,以至于从此断子绝孙了!真相如何呢?其实,朱文圭没大家想象的那么愚蠢!

根据《明英宗实录》、《明宪宗实录》等史料的记载也提过“建庶人”,天顺三年(1459年),朱文圭死后2年,当时朝廷的大臣淮扬巡抚都御史滕昭奏请,将建庶人、吴庶人重新囚禁,但被英宗朱祁镇驳回。

但当时朱文圭已死,所以这里所说的“建庶人”,很可能是朱文圭之子。而吴庶人,则是建庶人的叔父,建文帝的异母弟朱允熥的后代。“靖难之役”后,建庶人与吴庶人同年被废为庶人并送往凤阳禁锢。

而建庶人朱文圭在天顺元年(1457年)被释放出来几个月后,便就去世了,朱文圭之后代,也因为是庶人身份,在史籍并无记载。

但在1467年,明宪宗还命令工部供应“建庶人、吴庶人”家的一些材料。而弘治年间,布衣缪恭上书明孝宗,请求给朱文圭后人封王!

显然,这些史书记载都说明了朱文圭应该有后代,建文帝一系,是留下了血脉的。

古往今来的政治斗争,向来充满血腥和冷酷,朱棣这一作为,一点都不奇怪。之所以不杀朱文圭,是因为朱棣需要一个好形象。好在,这位一生苦难的皇室贵胄,终究顽强地活到释放,娶妻续子,努力给自己留下后代,延续了懿文太子、建文帝一系的血脉。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不起眼的四冢之战为何影响了三国走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不起眼的四冢之战为何影响了三国走势?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只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在不经意中煽动了一下翅膀,不出几周却在美国掀起了一场龙卷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得克萨斯州许多地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在三国时期,同样也发生了一场类似蝴蝶效应的事情

  • 周武王只是次子,他是如何即位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周武王,周朝

    姬发,即周武王,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西周王朝开国君主,被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在位十三年,去世后葬于周陵。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周文王姬昌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他是周朝的奠基人,也为之后周武王姬发对抗商朝提供了

  • 姚广孝帮朱棣称帝,为何拒绝朱棣赏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姚广孝帮朱棣称帝,为何拒绝朱棣赏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云:“丹青不知老将尽,富贵于我如浮云。”有信念无私欲的人,其意志超乎人们的想象,但古往今来,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寥寥无几。在明朝时期有这样一个人,早早遁入空门当了和尚,六根不净积极怂恿皇子造反,造反成功后,

  • 徐增寿:朱棣的支持者,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徐增寿:朱棣的支持者,最终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徐增寿是明朝初年的勋贵,魏国公徐达的第三子,其生母为谢夫人。根据史书记载,徐增寿从小就长得比较清秀,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着父亲徐达,一起前往皇宫拜见太祖皇帝朱元璋。老朱一见徐增寿就比较喜爱,觉得他是一个比较机敏聪明的孩子,只要认真培

  • 朱棣手下第一猛将为什么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手下第一猛将为什么能善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一个极其谨慎又多疑的人,而外戚干政在以往的各大朝代中都并不少见,因此,他便立下了皇室不与达官显贵联姻的规矩。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总是会有人打破规矩的束缚,而打破朱元璋定下规矩的这个人便是明成祖朱棣。我们

  •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逼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逼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398年6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就是建文帝。建文帝一上台就开始削藩,一年内削除了5位叔王,结果引来四叔燕王朱棣的武装反抗。很多人认为,燕王朱棣早就蓄意谋反,对于这一点,笔者始终不敢苟同。

  • 历史上的建文帝真的是自焚而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历史上的建文帝真的是自焚而死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朱棣率领士兵闯进南京城的时候,把自己手下的所有兵力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分势力来抵抗徐达的儿子;另一部分势力直接去牢狱里面,把那些犯了事的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被建文帝抓起来的这些王爷们,通通给放出来;而派出了另一部分主力力量,目的只有一个

  • 李世民到底有没有想过废掉太子李承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到底有没有想过废掉太子李承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谋反事泄,被唐太宗贬为庶人并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李承乾谋反案”被认为是贞观时代的转折事件,唐朝后来的一系列变故都由此而来。李承乾已经身居太子之位却暗中准备谋反,主要原

  • 高阳公主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高阳公主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和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是古代封建时期最鼎盛的朝代之一,也是民风最为奔放的一个朝代,自然受到的关注度要比其他多出很多,唐朝除了那几位热门皇帝之外,多位公主一生的爱恨情仇也被人所津津乐道。比如说李世民最宠之女高阳公主,婚后为何爱上辩机和尚,终下场凄凉。这二

  •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失去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失去了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渭水之盟”放在任何一朝,都绝对不算是一个丧权辱国的盟约,是既没有赔款,也没有割地,更没有称臣。626年,玄武门事变地震动还未彻底散去,李世民的皇位也还未彻底坐热乎,距离唐都长安不足40里的泾阳就突然传来一件让京师震动的消息,东突厥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