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大马文化传媒NO.0066 - 西北胜族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这首诗,是诗仙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所作的《赠郭将军》。诗文大意是说唐朝有一位姓郭的将军在武威发迹,得到了皇帝的青睐。早上带着佩剑去朝见天子,晚上大醉而归,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惬意。郭将军的儿子玉树临风,是一位会吹奏笛子的翩翩公子。郭将军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女子在月光下舞蹈。可惜郭将军这样美好的生活总让我感到在梦中,还是趁着这大好春光醉饮一场吧!
李白诗句中这位在武威发迹的郭将军,一般认为是折冲都尉、左武卫将军、左卫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郭千里。郭千里为西北胜族,是太原郭氏在西北的一脉分支西平郭氏。
西平郭氏其始祖有迹可循。查阅《张燕公集·卷一九·赠凉州都督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郭君碑(唐郭知运碑)》,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汉祖封亭以列国,其侯于阳曲,宅彼太原旧矣!亭之玄孙友,从太原徙陇西,昭帝分陇西置西平,郭氏又为郡之右族。友之昆孙武威太守宪,宪之犹子散骑常侍芝,俱有名迹,见于魏晋,则晋昌诸宗,散骑之后也。”
西平郭氏的发迹,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武威太守郭宪。郭宪是三国曹魏明元郭皇后的从祖,郭宪是曹魏的皇亲国戚。郭宪累官至武威太守,为家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什么曹操都会对郭宪高看呢?这还要从一件事情说起...
东汉建安年中汉室衰微,汉献帝刘协大权旁落。以曹操为首的曹氏一族强势崛起,讨张绣、伐袁术、决胜官渡、赤壁之战...
一时间曹氏风光无限...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剑指雍凉大地,谋士贾诩使计让马超、韩遂败走凉州。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韩遂和部下分散,便来投奔郭宪。
▲贾诩 (拍摄/制图: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丹阳广场)
有人见韩遂灰头土脸的跑来凉州,就想把韩遂抓起来送给曹操去邀功。郭宪大怒道:“人穷来归我,云何欲危之?”之后郭宪对韩遂完全拥护,不仅派人保护韩遂,平时也对韩遂非常好。
韩遂病死后,田乐、阳逵等人立即斩韩遂的人头,准备将其人头送归曹操。准备写一个邀功的书信,就请郭宪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郭宪没有写,只留下一句话:“我尚不忍生图之,岂忍取死人以要功乎?”
后来曹操处理韩遂一事时,非常奇怪为什么看不到郭宪的邀功。询问他人后,得知郭宪对韩遂的保护之后,非常佩服郭宪的义气。便主动为郭宪记上了功名。(《三国志·晋·陈寿·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自此郭氏在武威发迹,郭宪的志义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郭氏族人。郭氏也将凉州武威姑臧视为家族祖地,前凉时期还有郭氏跟随张轨回迁武威。(《十六国春秋▪卷七十四▪前凉录五》有记载,西平郭勋解天文,不应州郡之命,綝礼聘之。勋曰:「张氏应衰,卫氏当兴,岂得以一弟而灭一门,宜速伐瓘。」)
唐朝时期的西平郭氏也是将武威视为家族的发迹地,诗仙李白能写出“将军少年出武威”这样诗句来,也是有典故的呀!
编辑后记:
凉州城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武威古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盖藏、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文武之都、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姑臧,先设雍州,后改凉州,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为凉州,因此称武威是“雍凉之都”。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凉州曲)(凉州令)、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凉州(武威),匈奴时期休屠国国都;西汉宣帝时期的凉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桓帝时期的凉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的凉州镇(北魏前中期三大镇,凉州、长安、统万城)。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吐蕃(折氏);粟特回纥Hor国;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中央集权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地区,统辖西域和藏地:西汉时期,为凉州刺史府;窦融时期,河西五郡大将军府;新朝时期,雍州刺史府;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府;曹魏时期的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镇之首的凉州镇,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末期的凉州大总管府;唐周时期,凉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区的河西节度府;西夏时期的西经略司所在;西夏都城;元朝时期的西凉王(阔端)府;明朝时期,凉州卫府;清朝时期,正一品凉州将军府;凉州府所在。
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雍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声明: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原创文章,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大马文化】。本文所用图片视频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武威大马文化,立足凉州、瞭望全国、纵览国际,将为您提供审慎科学的凉州文化IP咨询。我们期望通过宣传推广,梳理唐诗《凉州词》背后的文化脉络,建立一个以武威为核心的「凉州学」学术体系。*「西北胜迹」「西北胜族」「五凉文化」「奇闻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武威大马文化说三国」「西北历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