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在广西75:西征的失败,因杨秀清的私心起却让林绍璋背锅

太平天国在广西75:西征的失败,因杨秀清的私心起却让林绍璋背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58 更新时间:2024/2/10 9:45:37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

《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太平天国系列人物之章王林绍璋2:背不起的锅,让湘军崛起,最终葬送太平天国

前言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有两次西征,第一次全盘失败,第二次功亏一篑。而这一切都和杨秀清的私心有关。

它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说第一次西征失利中的湘潭之战,堪称太平天国的国运之战,更是湘军的崛起之战。此战网上已经有诸多解读,威记就不多说了。总之,林绍璋不过是背锅侠而已。

1

太平军为什么要西征?或者说杨秀清为什么要策划西征?

词条上是这么写的:

公元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决定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

实际上,这是杨秀清所制定的一个计划。

在定鼎金陵之后,杨秀清就“急于图河北,取燕京。”同时又不采纳罗大纲的意见,只派李开芳林凤祥孤军北上进行北伐;同时又派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兵员两三万人,自天京溯江而上西征。

这样的战略行动,粗看本来没有问题,都是为了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而进行的。但是细看会发现,杨秀清是有私心的。

2

仔细看北伐和西征的主帅出身,基本都是“南王系”冯云山的旧部或者是跟南王走得近的将领。比如林凤祥,李开芳,胡以晃,赖汉英及以下将领很多都是。他们都是冯云山拉入伙或者关系好的。

通过整个北伐和西征随后的战事也会发现,打胜仗和硬仗,顶在前面的基本都是这些“南王系”将领。他们都是“广西老兄弟”一批人,能打,忠诚。换句话说,这些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初期的最老一批人,在能打,忠诚方面都是没有一点问题。

杨秀清此时专权,他自然是知道这些人的厉害,他的想法简单,派这些元老猛将开疆拓土,然后他在后面挑选老人中的“新手”,培植“东王系”新人占地。

或者说通过“南王系”的前顶而让这些“新人”能减少压力并且摘取胜利果实,又起到一个锻炼的机会,最终为自己所用。但是现实偏偏不能如其所愿,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并且埋下了巨大隐患。

章王林绍璋就是一个非常明显并且突出的例子。

3

林绍璋加入太平军也是受南王冯云山的游说,但那时候他不过是一个“散卒”,可是他凭借作战勇敢,并且跟南王关系不大而渐渐入了杨秀清的法眼。

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2万精锐挥师北伐,不到一个月,大军便杀出安徽,进入河南,中原震动。这个时候杨秀清才开始组织北伐援军前去策应,结果在六合大败,铩羽而归。朱锡琨、黄益芸率部都损失惨重,唯一全军而还未受损的便是林绍璋所部。

林绍璋的运气在这一次也就用光了,但出现得正是时候。因为杨秀清此时正是出现用人荒,“东王系”的人全在外面,看到林绍璋回来,未加甄辨,觉得他是“老兄弟”中成长起来的可造之材,便封他为丞相,后封春官又副丞相。

于是在胡以晃和赖汉英打开局面之下,让其出任西征军前线统帅,想着重点培养一下,不料却最终酿成大错。其实杨秀清犯了一个非常大的认知错误。

他忽视了此时所有的“老兄弟”基本都已经是派在外面,林绍璋带领的是新老结合的部队。也就是说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兄弟,大部分却是打出广西后招募投靠的“新军”。(其实这个时候的太平军基本都是这样的配置)

4

这样一支以老带新的队伍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帅,怎么能带好?更何况连主帅林绍璋他也是“新手”。更为要命的是,杨秀清让林绍璋做西征前线主帅,却让一批猛将做其手下,比如韦俊、石祥祯、曾天养。

与林绍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韦俊、石祥祯、曾天养他们领兵都没出现失误,都基本完成了既定计划,韦俊率兵继续攻击湖北省会武昌,阻止江北清军南下增援;石祥祯、曾天养率偏师驻守靖港,牵制湘西北清军。难听一点来说,他们都做好了铺垫,就等林绍璋建功进一步擢升就完事了。

林绍璋由总制升为主帅,不能说他一点能力没有,只能说有限。但是他的对手却是初出茅庐的湘军。并且领军的是湘军初期悍将之首的八旗出身的塔齐布。最后湘潭一战,成了湘军的立威之战,却是拉开了太平军西征失败的序幕。

5

湘潭之战,林绍璋是有很多次机会翻身的,起码也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他确实是难堪主帅大任。

首战太平军老兵在前,湘军意欲立威,可谓是旗鼓相当。随后坏就坏在后面那些新兵上,老兵死拼,新兵却畏战撤退,造成老兵后方空虚,最后溃退城内。如果这个时候林绍璋能安抚新老兵,做好思想工作,坚守也是没问题。

可是他没有经验,因为他之前当总制时候带的都是老兵,没遇到过这样的局面。他光想着怎么扳回局面,却没有想过“欲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法则。要知道太平军之所以能一路杀到金陵,首先就是团结没有团结,相互抬杠,能不“十战十败”吗?

其次就是沉稳,一输再输,想的是怎么打,怎么扳回来,却没想过怎么打,一味地对冲,实在是毛躁。

其时湘潭攻下不足一天,仓促之下,如果他让老兵在外面顶住,给新兵负责修建防御工事争取时间,或许还有鼓舞士气的作用。想想啊,老兵在外围拼杀,城头上的新兵能不感激吗?

上阵拼杀不成不行,守城总该用力吧?

湘潭之战,实在是输在内讧上,兵临城下这么紧急,老兵新军却相互掐和械斗,不是给湘军机会是什么?林绍璋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只能说他是没能力处理好这个关系。

6

所以说湘潭之战是第一次西征的转折之战,大好形势和成果损失殆尽,更是连累曾天养也战死,最后成了湘军崛起的垫脚石。回到天京,杨秀清直接将林绍璋革职,再也不让他领兵作战。

而林绍璋虽然被“封”为“常败将军”,但是他对太平天国是绝对忠诚的,公元1864年七月,林绍璋护送幼天王突围,自领一军,在江苏湖熟力战而亡。林绍璋没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能战斗到最后一刻,不向清军投降,这气节值得肯定。

杨秀清发动西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配合广东的天地会起义。那时候冬官正丞相罗大纲派“特使”卓杰生回到两广地区联络广东的天地会,西征可以牵制南方的兵力,有利于天地会起义的爆发。

所以在第一次西征失败后,杨秀清马上派石达开主持西征大局,结果局势马上就扭转过来。一对比可以看出来,选帅是多么地重要。

更多有关林绍璋的历史,就有待下篇再说了。

所以说,历史真的很有趣。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威叔《太平天国在广西》系列75!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叔,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养虎为患,明朝为什么会坐视努尔哈赤壮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努尔哈赤为啥反击明朝,养虎的10大忌讳,明朝为什么不肯把东北给努尔哈赤

    彼时的南明还将农民军视为自己的死敌,直到灭亡之前都还将清军当成自己的盟友,甚至想要联合其一起消灭农民起义。但是最终坐稳天下的,却是这个明朝一开始就忽视的家奴部落。满清从崛起到最终夺得天下,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明朝的放纵,或者说是视而不见,明朝自己给自己培养了未来最大的对手。这和明朝

  • 让人意想不到,作为皇帝,乾隆爷一天的生活竟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们想错了,以清朝乾隆帝为例,凌晨三点,乾隆帝就在太监和宫女的伺候下,起床梳洗,这时紫禁城的天空依然笼罩在夜幕之中,皇帝的洗漱可不像普通人那样简单用水一冲就完了,需要洗脸、梳头、刮脸,过程很繁琐,待全部梳洗完毕,着即更衣,一切就绪后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去了。这要放在咱们平头老百姓的身上,分分钟就完事

  • 人才的力量:魏国重视人才、成战国首霸,打压人才、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国最强人才,战国魏国名将一览表,战国风云纪录片魏国

    得人才者得天下,在战国时期得争霸中体现得淋漓尽致。[var1]最初做到重视人才、选贤举能的魏国得以称霸七雄,然而由于后来的统治者不善用人,国内的能人志士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甚至遭到打压,无奈之下纷纷逃往其它国家。没有了人才支持的魏国,几乎寸步难行,接连跳下别国准备的陷阱,一步步走向灭亡。魏文侯任

  • 剽悍一只猫:跟曾国藩学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002 精进。不完美,但不断完善——他有很多毛病,好色、浮躁、虚伪等等,但是他会不断反省,不断精进。003 结果。用结果说话——如果曾国藩没有赫赫战功,后人怎会愿意奉他为楷模?004 写作。常年写东西——他写了很多日记和家书,他成功后,大家有足够的材料可以学习。005 忍受。忍得了侮辱,受得了挫折—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3万人大破60万人!一战封神,奉为信平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廉颇简介资料,廉颇长平之战战绩,廉颇打过败仗吗

    说起廉颇,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廉颇姓廉,名颇,字洪野,被赵孝成王封为信平君,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王翦、李牧一样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廉颇对于赵国是十分重要的,廉颇死后没多久,赵国也被秦国灭掉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廉颇。 勇将廉颇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廉颇有这样的点评: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名诸侯。意

  • 和珅将赈灾用的粮食换成芙糠喂给灾民,现在才看明白“良苦用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在看电视剧看电影总把自己带入那些角色,或者是和大众唱反调以显示自己独树一帜。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段灾区遭遇旱灾,百姓无粮可吃,几乎易子而食,朝廷下发赈灾款救济灾区,结果被大大小小的官员贪污,截流。甚至还把救灾所用的粮食换成喂猪用的芙糠。很多人当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认为和珅明知道各级官员

  • 北望中原空问鼎:为何说楚国成也贵族,败也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国为什么没有问鼎,北望中原,楚国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共有几次

    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春秋称霸,战国争雄。他们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辉煌历史,也曾经有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样壮烈不屈的死亡绝唱。在战国中后期的时候,当时天下的有识之士都知道,将来能够有机会统一天下的不是秦国就是楚国。著名纵横家苏秦曾经说过: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也正因为如此

  • 在清朝被判极刑的罪人不仅不慌,反而要收买行刑者,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片土地刚刚有了文明的时候,当时并没有统治者,因此在刑罚制度上并没有严格要求。可是在后来的商周,达官贵族们为了享受那种看着人死亡的乐趣发明了许多惨无人道的刑具,从火烤到水淹再到太阳晒,古代的人们用尽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更多邪恶的刑罚。在之后的几位思想大家诞生后,因为他们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广泛的传播,因

  • 清朝太监是怎么划分等级的?他们都不是最高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正一品太监通常由皇帝亲自选拔,通常只有三名,他们负责皇帝的个人事务,如梳洗、穿衣、进食等,并且通常拥有很高的权力和特权。从一品太监和从二品太监则分别担任皇宫中各种职务和任务。在从一品和从二品之间还有数个等级,这些等级的太监通常担任更低级的职务,如厨师、宫女、门房等。苏培盛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从一品太

  • 李鸿章:“大清裱糊匠”的奋斗青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鸿章裱糊匠原话,谁自称大清第一裱糊匠,清朝李鸿章的真实影像

    人们将棺柩打开,用绳子拴住尸体,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最终粉身碎骨。这具尸体的主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李鸿章。李鸿章这个名字似乎与耻辱、卖国联系在了一起,《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许多人对他的认识。而谁曾想,李鸿章也曾怀着一腔“策远志,出风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