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
《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太平天国系列人物之章王林绍璋2:背不起的锅,让湘军崛起,最终葬送太平天国
前言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有两次西征,第一次全盘失败,第二次功亏一篑。而这一切都和杨秀清的私心有关。
它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说第一次西征失利中的湘潭之战,堪称太平天国的国运之战,更是湘军的崛起之战。此战网上已经有诸多解读,威记就不多说了。总之,林绍璋不过是背锅侠而已。
1
太平军为什么要西征?或者说杨秀清为什么要策划西征?
词条上是这么写的:
公元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决定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
实际上,这是杨秀清所制定的一个计划。
在定鼎金陵之后,杨秀清就“急于图河北,取燕京。”同时又不采纳罗大纲的意见,只派李开芳和林凤祥孤军北上进行北伐;同时又派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兵员两三万人,自天京溯江而上西征。
这样的战略行动,粗看本来没有问题,都是为了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而进行的。但是细看会发现,杨秀清是有私心的。
2
仔细看北伐和西征的主帅出身,基本都是“南王系”冯云山的旧部或者是跟南王走得近的将领。比如林凤祥,李开芳,胡以晃,赖汉英及以下将领很多都是。他们都是冯云山拉入伙或者关系好的。
通过整个北伐和西征随后的战事也会发现,打胜仗和硬仗,顶在前面的基本都是这些“南王系”将领。他们都是“广西老兄弟”一批人,能打,忠诚。换句话说,这些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初期的最老一批人,在能打,忠诚方面都是没有一点问题。
杨秀清此时专权,他自然是知道这些人的厉害,他的想法简单,派这些元老猛将开疆拓土,然后他在后面挑选老人中的“新手”,培植“东王系”新人占地。
或者说通过“南王系”的前顶而让这些“新人”能减少压力并且摘取胜利果实,又起到一个锻炼的机会,最终为自己所用。但是现实偏偏不能如其所愿,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并且埋下了巨大隐患。
章王林绍璋就是一个非常明显并且突出的例子。
3
林绍璋加入太平军也是受南王冯云山的游说,但那时候他不过是一个“散卒”,可是他凭借作战勇敢,并且跟南王关系不大而渐渐入了杨秀清的法眼。
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2万精锐挥师北伐,不到一个月,大军便杀出安徽,进入河南,中原震动。这个时候杨秀清才开始组织北伐援军前去策应,结果在六合大败,铩羽而归。朱锡琨、黄益芸率部都损失惨重,唯一全军而还未受损的便是林绍璋所部。
林绍璋的运气在这一次也就用光了,但出现得正是时候。因为杨秀清此时正是出现用人荒,“东王系”的人全在外面,看到林绍璋回来,未加甄辨,觉得他是“老兄弟”中成长起来的可造之材,便封他为丞相,后封春官又副丞相。
于是在胡以晃和赖汉英打开局面之下,让其出任西征军前线统帅,想着重点培养一下,不料却最终酿成大错。其实杨秀清犯了一个非常大的认知错误。
他忽视了此时所有的“老兄弟”基本都已经是派在外面,林绍璋带领的是新老结合的部队。也就是说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兄弟,大部分却是打出广西后招募投靠的“新军”。(其实这个时候的太平军基本都是这样的配置)
4
这样一支以老带新的队伍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帅,怎么能带好?更何况连主帅林绍璋他也是“新手”。更为要命的是,杨秀清让林绍璋做西征前线主帅,却让一批猛将做其手下,比如韦俊、石祥祯、曾天养。
与林绍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韦俊、石祥祯、曾天养他们领兵都没出现失误,都基本完成了既定计划,韦俊率兵继续攻击湖北省会武昌,阻止江北清军南下增援;石祥祯、曾天养率偏师驻守靖港,牵制湘西北清军。难听一点来说,他们都做好了铺垫,就等林绍璋建功进一步擢升就完事了。
林绍璋由总制升为主帅,不能说他一点能力没有,只能说有限。但是他的对手却是初出茅庐的湘军。并且领军的是湘军初期悍将之首的八旗出身的塔齐布。最后湘潭一战,成了湘军的立威之战,却是拉开了太平军西征失败的序幕。
5
湘潭之战,林绍璋是有很多次机会翻身的,起码也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他确实是难堪主帅大任。
首战太平军老兵在前,湘军意欲立威,可谓是旗鼓相当。随后坏就坏在后面那些新兵上,老兵死拼,新兵却畏战撤退,造成老兵后方空虚,最后溃退城内。如果这个时候林绍璋能安抚新老兵,做好思想工作,坚守也是没问题。
可是他没有经验,因为他之前当总制时候带的都是老兵,没遇到过这样的局面。他光想着怎么扳回局面,却没有想过“欲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法则。要知道太平军之所以能一路杀到金陵,首先就是团结没有团结,相互抬杠,能不“十战十败”吗?
其次就是沉稳,一输再输,想的是怎么打,怎么扳回来,却没想过怎么打,一味地对冲,实在是毛躁。
其时湘潭攻下不足一天,仓促之下,如果他让老兵在外面顶住,给新兵负责修建防御工事争取时间,或许还有鼓舞士气的作用。想想啊,老兵在外围拼杀,城头上的新兵能不感激吗?
上阵拼杀不成不行,守城总该用力吧?
湘潭之战,实在是输在内讧上,兵临城下这么紧急,老兵新军却相互掐和械斗,不是给湘军机会是什么?林绍璋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只能说他是没能力处理好这个关系。
6
所以说湘潭之战是第一次西征的转折之战,大好形势和成果损失殆尽,更是连累曾天养也战死,最后成了湘军崛起的垫脚石。回到天京,杨秀清直接将林绍璋革职,再也不让他领兵作战。
而林绍璋虽然被“封”为“常败将军”,但是他对太平天国是绝对忠诚的,公元1864年七月,林绍璋护送幼天王突围,自领一军,在江苏湖熟力战而亡。林绍璋没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能战斗到最后一刻,不向清军投降,这气节值得肯定。
杨秀清发动西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配合广东的天地会起义。那时候冬官正丞相罗大纲派“特使”卓杰生回到两广地区联络广东的天地会,西征可以牵制南方的兵力,有利于天地会起义的爆发。
所以在第一次西征失败后,杨秀清马上派石达开主持西征大局,结果局势马上就扭转过来。一对比可以看出来,选帅是多么地重要。
更多有关林绍璋的历史,就有待下篇再说了。
所以说,历史真的很有趣。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威叔《太平天国在广西》系列75!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叔,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