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好,秦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束手无措齐、楚两国联系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
2、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
3、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
4、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
5、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
[var1]
6、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
7、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
8、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
——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
9、”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地方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
10、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
[var1]
11、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
12、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
13、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楚国使节回来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
14、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
15、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
16、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网民也并非软弱,之所以会几乎亡国,是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