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杜甫与严武诗歌唱和中瞥见唐时四川

从杜甫与严武诗歌唱和中瞥见唐时四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79 更新时间:2024/2/27 6:33:42

杜甫与严武诗歌唱和中瞥见唐时四川

“杜甫成都诗”第十二讲讲座现场。

研究杜甫,有个人一定会被关注到,这就是严武。他们二人的密切交往,自古以来便是杜甫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从史书到诗话、笔记小说,再到今人的学术研究,多有记载和议论。

3月25日下午,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杜甫成都诗”系列讲座迎来第十二讲,阿来以“老杜与严武”为主题,深入讲解了两人的友谊与交往。更为重要的是,今人可以从杜甫与严武相互唱和的诗歌当中,瞥见当时历史、社会的一角,这即是杜甫“诗史”的力量。

阿来认为,以诗证史,不仅在于杜诗提供的材料,更在于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社会和历史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也让我受益匪浅。”阿来说。

即便地位悬殊 杜甫与严武拥有真挚深厚的情谊

严武是唐朝名将,他与杜甫不仅是家族世交,更同朝共事。安史之乱爆发后,严武随唐玄宗入蜀。但即便如此,当时的严武与杜甫的身份地位可谓悬殊。在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中,他就曾以令众人艳羡的名臣谢安比作严武,而把自己比作不得志的阮籍,有“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句。

公元761年,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尹镇蜀,为一省最大的长官。严武到成都时,已经在草堂结庐的杜甫正经历着凄苦的风雨。严武的到来,让杜甫的生活重新焕发了生机。严武很是赏识杜甫的才干,刚到成都不久,他就写下《寄题杜二锦江野亭》,劝杜甫做官,担任自己的幕僚。杜甫则写《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以回,婉拒严武邀请。随后,严武又亲自到草堂探访杜甫。在杜诗《严中丞枉驾见过》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描述了严武到草堂时,百姓竞相围观的场景。一次,严武又到草堂访杜甫,这次他还带了好酒好菜,“应该还带了自己的厨子,来草堂找杜甫吃饭。”阿来在讲座上的幽默也引起了观众的笑语,“从这些诗歌都可以看见,严武对杜甫的喜欢以及二人的情谊。”

762年,朝廷发生两件大事,玄宗、肃宗相继离世,朝中动荡不安。代宗即位,继续委以严武重任,要将他调回京师。杜甫一路相送,同时写有大量送别严武的诗歌,严武也以诗还赠,其中几首在文学史上历来备受推崇,最是能展示二人的感情,真切之极,令人动容。

例如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一诗:“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末两句感人至深,潸然泪下。严武则有《巴岭答杜二见忆》:“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阿来认为,“跂马望君非一度”的跂字用得尤为好,“这个字既表达踮起脚尖张望,又表达岔路口的意思。是说严武每到一个岔路口,就要踮起脚尖回头张望杜甫,直到再也看不见为止。”

阿来提到,《全唐诗》中严武存诗仅六首,其中一半都与杜甫有关,且严武诗才不低,从他的用词用典即可看出。

以诗证史 从读诗中观察社会和历史

杜甫有“诗史”之称,他在成都草堂结庐而居期间,也在诗歌里留下了彼时唐代社会的缩影,这在他与严武的唱和诗歌中就有集中体现。阿来着重细讲了《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一诗,该诗朴野气象如画。这一日春风拂面,花柳绽放。杜甫偶遇一田翁,邀请他到家中做客品尝春酒。酒醉之后,田翁盛赞新来的成都尹严武治理有方,自己的大儿子回到了家乡,将年迈的自己从田地中解脱出来,因此有了充足的人力可以耕种酿酒,自然也就有了多余的酒粮能够招待杜甫,一直喝到月亮出来,仍不放客归去。

从杜甫的这首诗,能看到严武到四川后的治理,他裁减冗余兵力,将不再适合从军的人放还归乡,一来节约了财政军费,二来使民间的劳动力得到扩充。杜甫此诗不仅是借田翁之口盛赞严武,也为了解当时四川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渠道。

阿来认为,严武是杜甫研究中很重要的角色,此后他还会第二次来到成都,还留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解读。阿来也借此预告,第十三讲依然围绕严武进行,同时高适也将登场,敬请观众期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有两个在秦国,难怪国力强大横扫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水利精神,春秋战国时期兴建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国水利龙头排名

    [var1] 但是也有些地方,却不是那么和谐,有的是土壤很肥沃,地形很平坦,可是却距离水源有点远;有的是容易发生洪灾,造成不可估量损失。所以在中国古代,当时的中国人就开始和大自然斗争,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大禹治水”了,虽然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也能从中看出中国古人和水的斗争是多么残酷。 在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战国四大军事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军事思想如今影响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军事家简介,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人物,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成就

    [var1] 战国四大军事家,主要是指其在军事思想上的建树,也就是所谓的兵法书了,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力;来看看这四人都是谁吧: 战国四大军事家之孙武[var1] 孙武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

  • 诸葛亮的儿子为什么不如司马懿的儿子有作为?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恐怕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对旗鼓相当的对手,自从刘备死后,曹魏、蜀汉两国之间的斗争,几乎就是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斗争,两人斗智斗勇,针锋相对,为大家上演了三国中最为精彩的对手戏。不过,两人在各自阵营的起点并不一样,诸葛亮从始至终都是刘备手下至关重要的智囊,不但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

  • 关羽兵败后,为何宁肯受辱被俘,也不自尽以保名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死后被追封为什么,关羽兵败为什么不逃,关羽因为哪项原因最终被擒

    当时刘备军事实力最强,如果东吴和蜀联手,那曹魏基本就交代了,问题是回过头东吴没有任何能力去和蜀国抢地盘,而一旦让蜀占领曹魏的八州外加蜀国原来的地盘那东吴失败是早晚的事情,孙权权衡后才夹击了蜀国。至于杀关羽以现在的眼光看当然是昏招,但是孙权应该是想嫁祸于魏,希望蜀魏继续厮杀,斗的两败俱伤,可是又不敢把

  • 商鞅变法的唯一存世孤品,刻有秦始皇的诏书,如今被国家禁止出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本姓卫,由于是卫国皇室之后,又称公孙鞅。卫鞅在秦孝公在位期间,因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在“商地”,因此获名“商鞅”。在秦国崛起过程中,商鞅变法是如何也绕不开的。卫鞅学成法家之学之后,来到当时的秦国,试图大展宏图。魏国丞相公叔痤很赏识卫鞅,任命他为自己的家臣,但还没有来得及向魏惠王荐举卫鞅,公叔痤就

  • 三国猛将吕布的兵器,并不是方天画戟,而是一件普通的兵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吕布的方天画戟是最厉害的兵器吗,吕布的方天画戟怎么做,吕布女儿接手父亲的方天画戟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经典的四大名著,这两部鸿篇巨制,一部写庙堂,一部写江湖,都值得细细品味。有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认为年少时不要学《水浒传》里面的梁山好汉热血冲动;年老时行将就木,应该放下心机城府,没必要学三国里面的各种阴谋诡计。真的如此吗?少不读水浒,是因为读不懂水浒。宋江为了

  • 原来长坂坡护主另有其人,后竟率蜀国七百白毦兵逼退万余吴国追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支部队长期以来不为人熟知,文献资料见于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至蜀国中都护李严的书信中。文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指出了白毦兵的性质。这个“到所督”,指的就是白毦兵的头领陈到了。[var1]陈到,字叔

  • 刘备一生犯下5大错,杀错1人,救错1人,收错1人,看错1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错救一人刘备之所以能够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小贩,成长为一方霸主,就是因为他非常善于团结众人,深得一帮好兄弟的信任与爱戴。然而在营救另一个猛将时,刘备却犯下了大错!当时刘备在徐州期间,曾和吕布有过一段甜蜜时光,在此期间,关羽和张辽相识相知,并并想要招揽张辽。对于关羽的这种心思,刘备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于是在

  • 国小民弱,毫无存在感,他凭什么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决定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韩国是战国七雄里最先强大起来的一批,当时三家分晋后,实力大弱,急需提升,而韩国南面是楚国,西面是秦国,都打不过,另外两个相邻的就是魏国和赵国,一家分出来的,更不可能相攻了,当时韩国要强大,只有瞄准身边唯一一个实力

  • 刘备明明有4个儿子,却为何选扶不起的阿斗做皇帝?诸葛亮心知肚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起刘禅,大家无不嗤之以鼻,因为据史书记载,刘禅这个人不仅昏庸无能,而且贪生怕死,一点也没有刘备的血性,当年蜀汉之所以快速灭亡,正是因为刘禅不敢战,主动投降!而在投降之后,面对司马炎的嘲讽奚落,刘禅也表现得唯唯诺诺,一点也没有刘备的风范,还闹出了“乐不思蜀”的笑话,令人嗤笑。刘禅表现得如此差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