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41 更新时间:2024/1/22 22:08:50

郑成功本是大明朝的臣子,而且其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经典的教诲,并且以身作则,誓死捍卫大明王朝。到了满清入主中原的时候,很多大明的臣子都选择了投降清朝,就连郑成功的老父亲郑芝龙,也开始对大清开口称臣了。

郑成功对于父亲的做法感到不耻,他不愿意背负二臣的罪名,所以,他还是选择了,守护苟延残喘中的大明王朝,一开始郑成功是在长江以南的南京一带抵抗大清的入侵的。

但是,由于自己的势力有限,再加上敌人比较勇猛。郑成功只好边打边退,他们退守到了福建一代。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大明迟早会被满清吞并的,郑成功明白福建也不是久居之地。所以,他必须要找一个更加安全的区域来防守。这时候他就把目光看向了身后的台湾。

当时的台湾是被荷兰人给占领了,郑成功要占领台湾,就要驱赶荷兰人,所以他在去台湾的时候,就把厦门的军事要塞,交到了儿子郑经的手里。郑经不能辜负老爹对他的期望,所以在防御厦门的时候还是格外的小心得。

令人想不到的是,郑经在防御敌人方面没有出意外,却在个人私生活上出了意外,原来郑经在老爹郑成功离开后,就和他五弟的奶妈,陈氏勾搭在了一起。陈氏的年纪也就是二十多岁,可以说正是丰腴犹存的时候。郑经对陈氏竟然是十分的迷恋,两个人一有时间就在一起亲热。

要说郑经这个人,也是一点都不正经,他放着出身大家闺秀的妻子唐氏不宠幸,却宠幸一个有夫之妇。真是奇葩之极呀,要知道郑经的妻子唐氏可是南明兵部尚书唐显阅的孙女。

郑经和陈氏在一起不久,陈氏就怀孕了,十个月后,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因为郑经知道自己和陈氏的私情是见不得光的,所以即使他们两个有了儿子,也不能对外宣布。

郑经了解老爹的秉性,这件事若是让老爹知道了,还不打折他的狗腿。为了不至于泄露这件事,郑经对外宣布说这个儿子是自己的小妾生的,并且把这件事告诉了身在台湾的老爹。

郑成功得知自己添了一个孙子,而自己又把荷兰人给赶出了台湾,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呀。索性,郑成功就赏赐了儿子郑经以及儿媳妇。

可是,郑成功并没有高兴多久,他就下了命令,不但要处死儿子,还有处死自己的妻子以及孙子。

郑成功为什么会下这样的指示呢?

原来是他的亲家兵部尚书唐显阅,给他来了一封信,这封信当然是挖苦他的,大意就是说他的儿子郑经和弟弟的奶妈乱伦生下了孽子,郑成功不但不知羞辱,反而奖赏他们,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讽刺郑成功连家都治理不好,怎能治理好国家呢?

郑成功知道真相后,立刻命令手下郑泰,洪旭杀掉郑经和陈氏母子。令人不不结的是,郑成功还要杀死自己的妻子懂氏,理由是说她治家不严,才落了这么一个笑话。

另外,我们说一下郑成功的妻子懂氏,她是郑经的生母,但是,她对儿子和陈氏的奸情并不知情,她若是知道有这样的家丑,恐怕早就呵斥她的儿子了,若是她提前知道,那还能轮到让郑成功得知。

郑泰,洪旭得到郑成功的指示之后很为难,他们深知,这要杀的可都是郑成功的亲人呀,那能真杀呀,所以他们最终决定只把陈氏一人给处死,然后去信给郑成功替郑经等人求情。

郑成功不答应,坚决要把他说的所有人都杀死。但是,郑泰,洪旭并没有听从郑成功的安排。他们想的是山高皇帝远,此刻的郑成功还在台湾呢,并不在厦门,对于他们来说能拖一时算一时吧。

就这样郑成功算是成了孤家寡人,众叛亲离,更加让他忧愤交加的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被满清杀死,他家的祖坟也被扒光。还有南明的皇帝永历帝在缅甸被杀,一连串的打击,彻底的击垮了郑成功。

郑成功在39岁的这一年,因愤愤不平的离开了。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就接替了他的位置,掌管起了台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要杀老臣,马皇后准备了一桌素菜,成功救了老臣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有明以来,宋濂在文臣中的地位不亚于刘伯温,宋濂学识渊博,是明朝初年“诗文三大家”之一,太子朱标、名臣方孝孺都是宋濂的学生。公元1359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南京),以此为据点,持续向浙东发展。当朱元璋占领衢州、滁州、金华之后,他开始广泛招揽浙东人才。此时,宋濂走入朱元璋的视线,此时宋濂已经50岁。宋濂

  • 秦始皇还有后代存世吗?专家:若是姓这4个姓氏,很可能是他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至今还有后代吗,秦始皇后代有多少姓氏,秦始皇有没有后代存活

    首先我们先看是什么导致秦朝灭亡的。胡亥登基后,不仅没有对百姓爱戴,反而剥削老百姓,导致民不聊生。因为胡亥自己是靠阴谋夺得的皇位,他怕自己亲兄弟这样对他,于是把几位兄弟接连杀了。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啊,为了自己的位置,自己手足兄弟都不放过。而就是因为这样残暴的君主,造成了民心不齐,其他的兄弟为了保命纷纷

  • 朱元璋给功臣讲了两个故事,功臣大叫不好,立即回京师请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唯一放过的功臣,刘伯温请罪,朱元璋分封功臣结局

    因为朱元璋字国瑞,为了避讳“国”字,朱元璋称帝后,冯国胜改名为为冯胜。冯胜虽然和徐达、常遇春齐名,但冯胜的历史形象并不完美,有一次,冯胜立了大功,朱元璋给冯胜写了一封信,一顿猛夸,冯胜看完信后,大叫不好,立即回京请罪。冯胜是定远人,他从小跟着哥哥学文习武,熟读兵书,后来跟着哥哥投奔朱元璋。4年后,哥

  • 元朝末代皇帝:我的亲爹,怕不是宋朝的末代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赵㬎渐渐长大,忽必烈慢慢开始不放心了,赵㬎很机灵,马上上疏,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藏区支援文化建设,忽必烈同意了,赵㬎来到了藏区,含恨当了喇嘛,整天念经,饶是他比较聪明,多年后,居然混到了一个大寺庙的主持。在熬死了至少6个元朝皇帝后,1323年,赵㬎被元英宗赐死,他死的很值了,有生之年,他居然看到了元朝

  • 为什么东汉能够统一中国,东晋、南宋、南明却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东晋区别,东汉末年为什么难以统一,东汉为什么没统一

    东汉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王莽篡位后,天下大乱,就相当于把原来统一的政权打破,重新建立一个政权,而这个新政权,基本还会是刘氏宗亲,因为,西汉初年刘邦实行的就是“郡县并行”的地方政策,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制一同存在的政体,而分封的主体都是刘姓宗亲,刘邦也曾指白马而起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汉光武帝刘

  • 朱元璋出巡,马皇后的“身体缺陷”被暴露,诞生一个著名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朱元璋出身穷苦,但马氏也并不是“大家闺秀”,因为在她出生没多久,她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虽然是个地主员外,但因为失手杀人,远逃他乡,父女俩相依为命。马氏到了缠足的年龄,痛苦不已,父亲出于对她的怜爱,不忍这个唯一的亲人受这等苦楚,于是决定任由她发展,不再为她缠足,所以马氏就是出了名的“大脚”姑娘。从

  • 我们自称为汉人汉族,为什么很多人却不喜欢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汉对中国的影响如此的深远,为何大家都不喜欢大汉的创世人刘邦呢?我想这和刘邦的品性有关吧,刘邦这个人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做事不靠谱,经常耍流氓而被世人诟病。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他在没结婚之前,就有了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是他和自己的情妇生的。这样的人,把人家肚子弄大了,也没给人家

  • 朱元璋迎战陈友谅,刘伯温定下妙计,李善长:啥意思?我没听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哪一年,李善长和刘伯温谁厉害,刘伯温和李善长关系好吗

    元朝灭、明朝立,朱元璋和刘邦都是“泥腿子”出身,朱元璋的思路和刘邦也完全一致,封文臣李善长为明朝第一公爵,居百官之首,徐达等功勋战将,位列其后。而被称为朱元璋的“智囊”的刘伯温,却连侯爵也没封上,只封了个伯爵,和李善长的待遇相差甚远。以至于,民间一致有争论,大明朝的第一文臣,明明是刘伯温,为何朱元璋

  • 朱元璋为什么能打败元军的无敌铁骑?他对侄子的一句话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此后,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人民反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农民起义给了元帝国致命打击,但此时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却依然忙于内战,丝毫没有意识到大厦将倾。在元末大乱时局下,朱元璋横空出世,从两淮一带的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江南一带,

  • 看了3遍红楼梦才发现,甄士隐出家早有定数,一个小举动暗示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甄士隐带着小英莲也就是后来的香菱去市集,恰巧碰到了大家在向老佛爷的钵碗中投钱祈福,英莲爱玩也慌忙去投,投最后一次才投中,解下来甄士隐有一个小举动,不仔细深思这个举动还真以为这是个寻常动作,但是其实大有门道和寓意。这个举动是什么呢?就是他把一块银子放在了老佛爷的衣角处,佛家讲究化缘,能化来的都是缘,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