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贬大臣回凤阳,大臣找来一堆稻草说:下半辈子靠你了

朱元璋贬大臣回凤阳,大臣找来一堆稻草说:下半辈子靠你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85 更新时间:2024/2/10 7:33:29

朱元璋早期的兵将,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即使像徐达这样的文武全才,也只是读过书认识字,并没有太深的学问。当到朱元璋攻打妙山的时候,有一对兄弟来投奔朱元璋,他们熟读兵法,深有韬略,哥哥叫冯国用,弟弟叫冯国胜。后来,冯国用战死,朱元璋非常器重冯国胜。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称帝,因为朱元璋字国瑞,为了避讳“国”字,冯国胜改名冯胜。

《明史》中说徐达是“从无败绩”,说常遇春是“战无不胜”,但《明史》评价冯胜是“百战骁将”,并没有说冯胜不败,因为冯胜虽然和徐达、常遇春并列多年,但冯胜经常犯错误。举个例子:朱元璋和张士诚大战,朱元璋派徐达和冯胜二人攻打高邮,后来宜兴告急,徐达去支援宜兴,留冯胜继续攻打高邮。冯胜一直不服徐达,等徐达走后,冯胜急于求成,中了张士诚的“诈降”诡计,损失惨重。朱元璋大怒,召回冯胜,怒打十军棍,并让冯胜步行回高邮。

还有,洪武二年,徐达带领冯胜、傅友德北伐,朱元璋召徐达回京,徐达临走时做了战略部署,让傅友德和冯胜二人把元军将领贺宗哲引入埋伏圈,然后围歼。徐达一走,冯胜怕傅友德抢了头功,还没等贺宗哲进入包围圈,就开打,结果元军直接吓跑,围歼失败,把徐达气个半死。

当然,比起冯胜的失误,他的功劳更多,所以朱元璋封冯胜为宋国公,是明朝第一批公爵。冯胜在打仗时受过伤,后来不能生育,他早年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儿子夭折了,只剩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常遇春的儿子、郑国公常茂,小女儿嫁给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两个女婿,一个是公爵,一个是王爵,冯胜也算没有什么遗憾了。

洪武二十年,冯胜带着女婿常茂、名将蓝玉北征,在招降纳哈出的过程中,冯胜和常茂翁婿二人发生了巨大争执,最后招降失败,两人相互推诿,导致翁婿关系失和,朱元璋因此把常茂贬到龙州(广西崇左)。冯胜没有儿子,和大女婿闹翻,他只能指望小女婿朱橚了。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又是朱棣的同母兄弟,封地在开封。洪武二十二年,有人举报,宋国公冯胜在凤阳偷偷和周王朱橚会面,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觉。按照规定,藩王无旨不得随便离开封地,大臣无旨不得和藩王会面,冯胜和朱橚虽然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但一个是当朝大将,一个是当朝皇子,私下见面,就犯了大罪。因此,朱橚被贬往云南,冯胜直接被朱元璋贬回凤阳老家。

冯胜回老家后,深受打击。他非常怀念驰骋疆场的生活,有一天,冯胜对着一堆稻草突然大笑起来,随后,他拔出佩剑,将稻草堆砍倒。并且把家中的瓶瓶罐罐全部铺在稻草下面,骑着马在稻草上狂奔,马踏在稻草和瓶瓶罐罐上,发出像刀剑碰撞一样的声音。此后,冯胜不断扩大稻草的规模,每天在上面骑马,仿佛自己又回到了战场上一样。冯胜还对稻草说:我这下半辈子,就靠你了。

冯胜被贬后,过得非常压抑,只能靠每天在稻草上骑马来宣泄。但却被人抓住把柄。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猜忌功臣,有人举报冯胜在稻草下埋了大量兵器,朱元璋正好抓住机会,在蓝玉被处死后,冯胜也被赐死。

可怜明朝开国将领冯胜,辉煌半生,最终结局凄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郑成功本是大明王朝的臣子,而且其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经典的教诲,并且以身作则,誓死捍卫大明王朝。到了满清入主中原的时候,很多大明的臣子都选择了投降清朝,就连郑成功的老父亲郑芝龙,也开始对大清开口称臣了。郑成功对于父亲的做法感到不耻,他不愿意背负二臣的罪名,所以,他还是选择了,守护苟延残喘中的大明王

  • 朱元璋要杀老臣,马皇后准备了一桌素菜,成功救了老臣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有明以来,宋濂在文臣中的地位不亚于刘伯温,宋濂学识渊博,是明朝初年“诗文三大家”之一,太子朱标、名臣方孝孺都是宋濂的学生。公元1359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南京),以此为据点,持续向浙东发展。当朱元璋占领衢州、滁州、金华之后,他开始广泛招揽浙东人才。此时,宋濂走入朱元璋的视线,此时宋濂已经50岁。宋濂

  • 秦始皇还有后代存世吗?专家:若是姓这4个姓氏,很可能是他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至今还有后代吗,秦始皇后代有多少姓氏,秦始皇有没有后代存活

    首先我们先看是什么导致秦朝灭亡的。胡亥登基后,不仅没有对百姓爱戴,反而剥削老百姓,导致民不聊生。因为胡亥自己是靠阴谋夺得的皇位,他怕自己亲兄弟这样对他,于是把几位兄弟接连杀了。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啊,为了自己的位置,自己手足兄弟都不放过。而就是因为这样残暴的君主,造成了民心不齐,其他的兄弟为了保命纷纷

  • 朱元璋给功臣讲了两个故事,功臣大叫不好,立即回京师请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唯一放过的功臣,刘伯温请罪,朱元璋分封功臣结局

    因为朱元璋字国瑞,为了避讳“国”字,朱元璋称帝后,冯国胜改名为为冯胜。冯胜虽然和徐达、常遇春齐名,但冯胜的历史形象并不完美,有一次,冯胜立了大功,朱元璋给冯胜写了一封信,一顿猛夸,冯胜看完信后,大叫不好,立即回京请罪。冯胜是定远人,他从小跟着哥哥学文习武,熟读兵书,后来跟着哥哥投奔朱元璋。4年后,哥

  • 元朝末代皇帝:我的亲爹,怕不是宋朝的末代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赵㬎渐渐长大,忽必烈慢慢开始不放心了,赵㬎很机灵,马上上疏,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藏区支援文化建设,忽必烈同意了,赵㬎来到了藏区,含恨当了喇嘛,整天念经,饶是他比较聪明,多年后,居然混到了一个大寺庙的主持。在熬死了至少6个元朝皇帝后,1323年,赵㬎被元英宗赐死,他死的很值了,有生之年,他居然看到了元朝

  • 为什么东汉能够统一中国,东晋、南宋、南明却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东晋区别,东汉末年为什么难以统一,东汉为什么没统一

    东汉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王莽篡位后,天下大乱,就相当于把原来统一的政权打破,重新建立一个政权,而这个新政权,基本还会是刘氏宗亲,因为,西汉初年刘邦实行的就是“郡县并行”的地方政策,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制一同存在的政体,而分封的主体都是刘姓宗亲,刘邦也曾指白马而起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汉光武帝刘

  • 朱元璋出巡,马皇后的“身体缺陷”被暴露,诞生一个著名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朱元璋出身穷苦,但马氏也并不是“大家闺秀”,因为在她出生没多久,她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虽然是个地主员外,但因为失手杀人,远逃他乡,父女俩相依为命。马氏到了缠足的年龄,痛苦不已,父亲出于对她的怜爱,不忍这个唯一的亲人受这等苦楚,于是决定任由她发展,不再为她缠足,所以马氏就是出了名的“大脚”姑娘。从

  • 我们自称为汉人汉族,为什么很多人却不喜欢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汉对中国的影响如此的深远,为何大家都不喜欢大汉的创世人刘邦呢?我想这和刘邦的品性有关吧,刘邦这个人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做事不靠谱,经常耍流氓而被世人诟病。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他在没结婚之前,就有了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是他和自己的情妇生的。这样的人,把人家肚子弄大了,也没给人家

  • 朱元璋迎战陈友谅,刘伯温定下妙计,李善长:啥意思?我没听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哪一年,李善长和刘伯温谁厉害,刘伯温和李善长关系好吗

    元朝灭、明朝立,朱元璋和刘邦都是“泥腿子”出身,朱元璋的思路和刘邦也完全一致,封文臣李善长为明朝第一公爵,居百官之首,徐达等功勋战将,位列其后。而被称为朱元璋的“智囊”的刘伯温,却连侯爵也没封上,只封了个伯爵,和李善长的待遇相差甚远。以至于,民间一致有争论,大明朝的第一文臣,明明是刘伯温,为何朱元璋

  • 朱元璋为什么能打败元军的无敌铁骑?他对侄子的一句话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此后,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人民反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农民起义给了元帝国致命打击,但此时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却依然忙于内战,丝毫没有意识到大厦将倾。在元末大乱时局下,朱元璋横空出世,从两淮一带的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江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