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考古新发现!武王征商与周公东征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征”途?

考古新发现!武王征商与周公东征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征”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15 更新时间:2024/3/6 8:07:51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追寻夏商周历史真实的演变过程,不仅是中华民族对先辈祖先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内容。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传承至今的、延绵不断的人类文明,还原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类文明,具有更大的历史优势、文化优势与民族优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传承不断、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中华历史悠久绵长,夏商周历史文化延绵不断。虽然,二千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为我们写下了恢弘的《史记》,记载下夏商周历史,但对一些具体历史细节却言语不详,甚至遗漏了一些关键的历史信息,让后世历史研究失去了方向。其中,在商周王朝交替的重要阶段,对历史事件的记述交待就留下了许多遗憾。但这不是司马迁的问题,而是成王败寇,为尊者讳,当政者为自己涂脂抹粉所造成的历史问题。如关于武王征商与周公东征的许多历史问题。

要破解这些历史问题并不难!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做根基,有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字为基础,祖先创造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一幅历史画卷,都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构筑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关于武王征商与周公东征的历史意义,都包含在博大精深的“征”字里!

“征”是形声兼会意字。从彳,正声。彳为表示道路意义的“行”字左半,亦表道路。“正”为“征”字初文,甲骨文字形作A,上面“B”表示城邑,下“C”为人脚形。举趾往邑,会远征或征伐之意。上面的口形或写为一实心圆点。金文“正”字上部的圆点或演化为一短横。春秋、战国金文“正”字上部常增添一短横,《说文》古文从此。甲骨文中已有了从“彳”旁的征字。金文或增止成为从辵、正声的形声字。彳、辵为义近形符,常可通。《说文》小篆从辵、正声。或体则从彳。汉以后一般只用从彳的征了。征本义为征伐。《殷墟文字丙编》 52:“贞:王叀侯告比正(征)尸(夷)?”,《书·胤征》:“胤征。”孔传:“奉辞伐罪曰征。”引申可指远行。《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由本义征伐还引申出夺取、收取赋税等意义。

在中国历史研究与考古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倾向于将“征”字理解为武力征伐的含义,而忽略忽视“征”字的远行、夺取、收取赋税等意义,造成对中国历史事件的错误解读。

“武王征商”是出自于1976年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利簋】中的铭文。在中国文献史料中,并无关于“武王征商”的历史记载。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当“武王征商簋”面世后,历史学者们想当然地将“武王征商”等同于历史记载中的“武王伐纣”历史事件,将青铜器【利簋】视作是证明武王伐纣事件的历史文物。而忽视了“武王征商”是与“武王伐纣”完全不同的两次历史事件。这就表现在“征”与“伐”两个中国一级文字的不同含义上。虽然人们早已习惯将“征伐”两字并用,但“征伐”的并用正体现了“征”与“伐”两字的完全不同含义。“征”字更多强调的是远行,并以收取赋税为目的,或以收取赋税为交换条件;而“伐”字更多呈现的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战争情景。

历史事实也证明,武王伐纣最终以商纣王身死国灭为最终结局;而【利簋】铭文呈现的“武王征商”情景,却是一种胜利后功成名就,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的祥和历史情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历史结论:“武王伐纣”与“武王征商”虽然主角都是周武王,但却是两个地方,为了两个目的而发生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事件。

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确立了武王伐纣的地点、目的与结局;武王征商的地点、目的与结局,是怎样的历史呢?这正是本文要解答的历史问题。

在商纣王帝辛十祀征人方的甲骨文卜辞征程中,“在商”记载在商纣王征南夷人方的后期行程阶段;“王今入大邑商”、“王才在大邑商”、“王其入大邑商”、“告于兹大邑商”等甲骨文卜辞同样表明商纣王的殷都与“大邑商”的两地关系,商纣王与“大邑商”的客居关系。表明“商”实为殷商王朝的一座与殷都地位同样重要的商都。武王征商的历史,实为武王伐纣毁灭殷都后,对殷商王朝另一中心城池“商”的远征。武王征商的“商”与商纣王帝辛十祀征人方的“在商”,实为同一大型“商”城池,位于南夷、淮夷地区的“大邑商”。

1963年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告诉了我们“武王征商”的最终结局:“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周武王在征商,克服大邑商后,即祈告于上天:我要居住在这里,让国家统治中心能为人民服务。在随后的周成王五年,周成王将其营建为西周王朝统治东方的东都成周城,并迁居于此。

商纣王征人方“告于兹大邑商”,“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商纣王、周武王、周成王做为商周之际的三位君王,为何到了大邑商都要即时举行祭天礼仪,“廷告于天”?因为这里是“天下”!这里是“中国”!这里是“上天”与中华民族交流的地方!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天神下凡显灵,给笔者历史文化灵感的地方!

因此,【利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武王征商”所呈现的不是周武王对“商”的军事讨伐,而是周武王与王公贵族的一次隆重的盛大的远行朝拜祭天大礼——“唯甲子朝”。

《史记·卫康叔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当国。管叔蔡叔疑周公,乃与武庚禄父作乱,欲攻成周。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史记•周本纪》“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这就是《史记》所记载的“周公东征”的历史原因与历史功绩。“绌殷命,袭淮夷”是周公东征的两大军事目标,其基本目的是为了保卫以大邑商为基础营建的西周成周城邑。因为,成周城所在的淮夷利用三监作乱,周公平殷叛乱之机,反叛了西周王朝,“武庚以殷叛。周文公出居于东。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竹书纪年》)。

虽然周公东征,“东伐淮夷”“袭淮夷”对淮夷进行了征讨,但并不是如对待三监势力以消灭镇压为目的,而是以平定为目的。可以说,周公东征对待淮夷部落是以征服、臣服为目标,以实现淮夷地区的安定,实现淮夷人民的安居乐业,为西周政权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收取淮夷人民的赋税。这在《诗经》的采集者、周宣王时期尹吉甫制作的【兮甲盘】铭文中得到了充分反映:王令甲征治成周四方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积、其进人,其贾。

周公东征,不仅实现了对淮夷地区的征服,征收淮夷赋税,而且周公、召公采风淮夷地区的“南音”而成《诗经》之“周南”“召南”,实现了西周统治与淮夷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实现了“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兴盛与发展。

因此,“武王征商”与“周公东征”这两次西周初年的重要历史事件,不论是从“征”的文字本义,还是历史的文献记录、出土原始铭文来看,“武王征商”与“周公东征”的目标与成果,都是为了淮夷地区的商王朝的“大邑商”以及改建后的西周成周城,即今之“四方”湖古城遗址,以实现淮夷地区物质与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者:赵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殷商六百年》| 史书上相似的“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说夏桀拒谏好贿,“武伤百姓”,桀的无道,绝非虚言。但是史传文献对夏桀、商纣王等上古暴君的鞭挞之词,则过多呈现出程式化、同质化、笼统化的特征。如《尸子》中说:“昔者,桀纣纵欲长乐,以苦百姓。珍怪远味,必南海之荤,北海之盐,西海之菁,东海之鲸。此其祸天下亦厚矣。”《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引《缠子》:“

  • 【历史知识】夏朝历任君王及在位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一共传14代,17后(夏朝君主在位时称“后”),存国471年。禹(约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982年)因治水有功,舜禅让王位,夏朝建立者,与尧、舜、汤并称上古最英明的君王。在《史记·夏本纪》中有大量对大禹治水的记载,很多学者对夏朝的建立者存在争议,一说是禹,一说是启

  • 高空视角看关中“小三峡”,姜子牙为何选择水清谷幽的伐鱼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宝鸡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它承载着众多的文化和历史遗迹。而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不仅见证了两千年来宝鸡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宝鸡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涵盖了簋(guǐ)、鬲(gé)、卣(yǒu)、簠(fǔ)、甗(yǎn)、觥(gōng)、觯(zhì)

  • 《殷商六百年》:以史料还原殷商之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殷商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然而我们理清殷商王朝的脉络,却是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开始的,至今也只有百余年而已。殷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历时五百余年,为中华文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殷商六百年》一书中,历史学者柯胜雨以考古学史料为基础,结合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等科研成果,主要讲述了夏朝末年

  • 从青岩古镇到红枫湖畔,快乐试驾启辰大V&启辰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启辰大v唯美视频,启辰自驾游视频大全,邻家小姐姐与启辰星的情怀之旅

    用过自助晚餐之后,主办方为第二天的活动提前准备了一场简短的试驾说明会。抛开那些惯常的产品介绍和试驾流程说明,东风日产启辰事业总部商品规划部首席产品专家吴越提到的两个观点,特别能够打动在座的媒体:第一,产品设计需要有一个底层逻辑,所有的功能都应该建立在这个底层逻辑之上,而“快乐”,就是东风日产启辰造车

  • 学历史-商代典故-庖人制汤与万年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伊尹不仅是商汤的辅臣,还被认为是厨师和中药汤剂的创始人。商代典故,庖人制汤,说的正是伊尹。伊尹的养父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既作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作贵族子弟的"师仆"。伊尹作为陪嫁奴隶给汤王

  • 如果没有殷墟和甲骨文,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历史会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殷墟真实历史简介,殷墟为什么会成为文化遗产,殷墟出土甲骨文视频

    安阳殷墟和甲骨文的出土,证实了《尚书》、《史记》、《帝王世纪》等古籍记载的商王朝的真实存在!但实际上,近代之前,几乎没人质疑商朝的存在,也没人质疑夏朝和三皇五帝的存在,但随着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西方“历史观”也改变了许多人的认知,比如顾颉刚、钱玄同所代表的“疑古派”就跟着西方起舞,他们不但通过“考

  • 封神榜中,纣王的5位妃嫔结局神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封神榜大结局纣王之死,封神榜中纣王的实力,封神榜中纣王最害怕的男人

    1、姜后姜后是纣王的发妻,原本二人相敬如宾,育有殷洪殷郊两位王子,可惜在妲己入宫后,姜后偏偏要耍王后威严,屡次给善良的苏妲己使绊子,逼得苏妲己跳下城墙求解脱,狐妲己终于忍不住出手,开始白天黑夜的取代苏妲己对付姜王后。在狐妲己的推波助澜下,王后被冠以弑君的罪名,剜目烙手,屈死在西宫。2、王后妲己姜王后

  • 从夏朝到商朝:中国早期历史的探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建立。据传说,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成功治理了洪水,被封为夏后。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家族为基础的,而不是以领土为基础的。夏朝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手工业和商业。夏朝的文化艺术非常丰富,人们会制作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工艺品。夏朝的历

  • 阅史明智: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从何而来,有何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解读下材料,前面阐述了西周分封的的对象为亲属子弟,即王室子弟,除了这类人,西周分封制对象还有功臣如姜尚等,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姜子牙,一句俗语:“钓鱼,愿者上钩”;同时还有先代贵族,主要是之前夏、商王朝的后裔。接下来在建立的城市人群中又分为“国人”和“野人”,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也就是我们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