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奇怪的西太后陵:为何在东而非西?慈禧舌战朝臣,修建两座皇后陵

奇怪的西太后陵:为何在东而非西?慈禧舌战朝臣,修建两座皇后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38 更新时间:2024/1/23 22:08:48

更何况古代一般认为“东为上,西为下”,慈安作为咸丰帝的皇后,即便是没有生下皇子,照样地位上高于慈禧,所以被称为“东太后”也是理所应当的。即便慈禧年长慈安两岁,仍旧称呼慈安为姐姐,这便是身份高低所决定的。

但奇怪的是慈禧作为“西太后”,死后的陵墓在东边;而慈安作为“东太后”,死后的陵墓却是在西边,究竟是何缘故呢?

而且从一开始内务府大臣们给慈禧与慈安修建陵墓的时候,商议的结果是“同陵同穴”,两位皇太后同葬于一座陵墓之中,最终的结果确实修建了两座陵墓,不得不说慈禧确实厉害。

01 “东为尊”,慈安地位更高,为何陵寝在西呢?

慈禧与慈安陵寝位置咸丰帝定陵的东边,被称之为“定东陵”。慈禧与慈安二人的陵寝规制完全相同,并排建成的。只是慈安的普祥峪在定陵的西边,而慈禧的普陀峪则是在定陵的东边。要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谁在左、谁在右都是有讲究的,而且我们一般认为“东为尊”。

既然“东为尊”,慈安虽不是同治帝生母,但身份却高于慈禧,为何陵寝会在西边呢?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慈禧在东陵看风水的时候,相中了东边那块地,认为东边是风水宝地。但是按照大清的祖宗家法:慈安才是咸丰帝明媒正娶的皇后,慈禧自然不敢直接跟慈安争。

所以慈禧便想出了一个坏点子:有一次慈禧与慈安下棋,慈禧便对慈安说:“姐姐,咱来这样下棋实在是没意思,不如来一个赌注,三局两胜,若是我赢了姐姐便答应我一个要求如何?”

慈安本性善良、淳厚,自然不知道是慈禧在设计自己,便欣然答应了:“若是我输了,什么要求都答应你。”

慈禧再次确认慈安是否真的答应:“姐姐,你可别反悔啊!”

“自然不会反悔!”慈安很肯定地答应了慈禧。

慈禧见慈安上钩了,便在棋局上下功夫。其实慈禧的棋术并不高明,还经常会输给慈安,但这次慈禧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慈安心思单纯,以为就是简单的下棋,即便是输了慈禧能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呢?

最终慈禧二比一赢了慈安,慈安自然是遵守约定,便问慈禧:“你有什么要求?姐姐一定满足你!”慈禧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对慈安说:“我还真不好意思开口说。”

慈安很和善的对慈安说:“没事,就说就是了,姐姐一定答应你!”

慈禧这才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说道:“好姐姐,你把自己的那块“万年吉地”让给妹妹吧。”

慈安也没想到慈禧会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但毕竟有言在先,慈安也不好推脱,便拿宗族成法来说事,希望能让慈禧退步:“我确实是有言在先,一定会答应你的要求,但这事我确实做不了主,有祖宗的规矩在啊!”

“要是按照祖宗规矩的话‘后宫不得干政’,咱们姐妹二人是不能垂帘听政的,但现在不还是垂帘听政吗?陵寝的事情就是咱们姐妹二人自己的事情,跟祖制有什么关系呢?干其他人更是没什么关系,我的好姐姐,您就让给我吧!”

慈安并不擅言谈,说不过慈禧,更何况“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确实不好拒绝,便勉为其难的答应了慈禧。如此一来,慈安虽身份高贵,但还是被葬在了西边。

第二种说法:

但是慈禧心里很不甘心,在慈安活着的时候并没有打草惊蛇;但是在慈安死后,慈禧便不顾及“东为尊”的规矩,执意要将慈安葬在西边,而将东边的陵寝留给自己。

当然这仅仅是两种传说,至于真假我们无从得知。

不过慈禧与慈安陵寝的位置,之所以如此,确实是有原因的:

咸丰作为皇帝自然是定陵的主角,而慈安与慈禧的皇后陵自然是附属于皇帝的陵寝,在地位上属于从属的地位。慈安与慈禧的陵寝因在咸丰帝的定陵东边,所以被称为定东陵,若是谁的陵寝离着咸丰帝的陵寝近,便代表谁的地位更高一些。

按照定陵与定东陵的布局安排,慈安所在普祥峪确实离得咸丰更近一些,而慈禧因为在东边自然离着咸丰的定陵要远一些。可见葬在西边的慈安,在位置上更加的尊贵。

另外清朝修建皇陵的时候神路,都是按照以次接主的规矩来修建的。咸丰陵墓定陵的神路先连接慈安普祥峪的神路,然后再连接慈禧普陀峪的神路;从神路的连接上也可以看得出慈安的地位要高于慈禧的位置。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便是看两宫皇太后的称呼,慈安是“母后皇太后”,而由贵妃升级太后的慈禧则是“圣母皇太后”;按照大清的祖制,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高于圣母皇太后的。慈禧的儿子称帝后,作为比慈安年长的慈禧,仍旧称呼慈安为姐姐,便是最好的证据。

综上所述,可见慈安与慈禧陵寝的位置,跟两宫皇太后生前所居住寝殿的位置没有最直接的关系;慈禧之所以葬在东边,不管是从神路、与定陵的远近距离来说,都可以证明慈禧的陵寝普陀峪的位置并不是传统的“东为尊”。

02 慈禧舌战朝臣,修建两座皇后陵

大清的建国皇帝太宗皇帝皇太极,在孝端文皇后死后打开太宗皇帝昭陵的地宫,与太宗皇帝葬入同一座陵寝。与康熙帝同葬的也有四位皇后、一位皇贵妃,都是在同一座陵寝之中。到了慈禧与慈安,为何会单独修建皇后陵寝呢?

当然慈禧与慈安并不是先例,而是从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开始的,康熙为嫡母孝惠章皇后单独修建了孝东陵,之后便出现了泰东陵(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昌西陵(孝和睿皇后)等多座皇后陵寝,可见在清朝皇后陵的规制并不一样,说到底有些杂乱无章。

同治帝登基后,两宫皇太后并尊,便开始面临修建皇后陵寝的问题。

大臣们一开始的方案是:为两位皇太后修建一座陵寝,同穴而眠,但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有两位皇后陵,而且规制是完全相同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不得不佩服慈禧,舌战群臣,取得了修建两座皇后陵的“战果”。

清朝晚期,大清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大臣们自然朝廷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出于“务实”的态度,一开始大臣们小心翼翼的将最初的方案:两宫皇太后的棺椁入葬同一座地宫。

慈安虽然地位尊贵,但是她向来老实忠厚,而且也不善于去处理这些复杂的朝政事务。所以每次垂帘听政的时候,便很少说话,一般都是慈禧一人说了算。在选择“万年吉地”上,当然也是如此。

慈禧看了大臣们给折子,便阴沉着脸问:“这折子提到的修建陵寝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大臣们一听慈禧的语气不对,便知道慈禧很不满意。奕䜣作为恭亲王,说:“这是大家商议的结果。”

“咱们大清修建皇后陵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你见哪个皇后陵的地宫里葬两位皇后?”

奕䜣倒是沉着冷静,给慈禧分析为何会让两宫皇太后合葬一个陵寝:“臣等是这样考虑的,两位皇太后一起修建陵寝,这确实在我们大清是头一回遇到;我们之所以商量的同陵同穴,是想让两位皇太后晚年后能葬入同一座地宫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就像两位皇太后活着的时候一样亲密无间。”

奕䜣的话还没说完,慈禧便直接打断了:“就连在妃陵中的皇贵妃、贵妃,即便是答应、常在都各自为券,这明摆着不是欺负我们姐妹俩吗?”

慈禧反驳奕䜣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不满,奕䜣知道再辩驳什么都已经无用了。便回了一句:“容臣等再商议商议”,便退下了。

奕䜣跟其他的大臣们退下后,内务府大臣明善便对奕䜣提出了一个方案:“我听太后的意思是妃嫔们都各自为券,那我们何不修建一座陵寝两个地宫呢?”

大臣们听明善这样说,便觉得有道理,开始商议起来,觉得一座宝顶下两个地宫还是可以的;不过醇亲王奕譞(慈禧的妹夫)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各位大人,咱们何不仿照妃陵中双妃园寝的样式呢?一座陵两座方城、明楼?”

醇亲王奕譞的方案可以说已经很不错了,既满足了两宫皇太后各自为券的意愿,又遵照了大清只修建一座皇后陵寝的祖制。其他人纷纷赞同,便根据奕譞的意见重新上了奏折。而且大家也很有信心,慈禧太后一定会满意的。

但慈禧依旧是阴沉着脸,不紧不慢的说道:“比上次的要强,但是我们姐妹俩就只能依照皇位皇太妃的园寝来修建吗?”

很显然慈禧对此方案还是很不满意,奕䜣刚想要解释这个方案的好处在哪里,慈禧直接让奕䜣闭嘴:“你说的这些难道我不懂吗?难道我们姐妹俩就不配一人一座陵寝吗?”

慈禧也不再遮遮掩掩的,直接将自己心里怎么想的都说了出来。奕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其实奕䜣也早就想到慈禧是想要单独修建陵寝,但国库空虚,实在是支撑不起这么大的开支,别说是修建两座皇后陵,就是一座,都不见得有银子。

但是慈禧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奕䜣自然不敢反驳。

慈禧已经锤炼听政五年之久,怎么可能不清楚大清如今的样子,但慈禧就有这样一个特点:必须一切以她为主,而且她想做的事情谁也不能拦着,更何况是自己的陵寝呢?

“皇帝年龄小,我们姐妹俩为大清操心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安定下来,我们也不求别的,就想要一个称心点的万年吉地;当然节省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该单单从我们姐妹俩身上节省吧?难道我们不配一人修建一座陵寝吗.....”

慈禧说着说着还有些生气了,接着说:“恭亲王,不管是先帝还是我们姐妹俩都最信任你,你看着办吧!”

说罢,便让奕䜣跪安了。

慈禧垂帘听政这些年,大臣们都很清楚慈禧的手腕跟为人,自然不敢轻易的招惹,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银子怎么修建陵寝呢?

大臣们也都很为难,奕䜣安慰大家:“我们只管遵旨而行,至于银子让皇太后去想办法吧,我们只管干就是。”

大臣们便根据慈禧修建两座陵寝的要求开始设计图纸,恭亲王跟其他的大臣们将折子还有设计好的图纸再次交给慈禧时,慈禧才满意。

而且接下来慈禧说的话,才看得出她确实“厉害”:“方案很不错,我们都很满意;至于修建陵寝的费用,现在大清国泰民安,老百姓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所以赋税.....”

说道这慈禧平摊两只手:“宫里也不产银子,你们也拿不出银子来,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慈禧说到这,奕䜣等人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没想到慈禧会如此直白,不免对眼前这个女人越来越畏惧。

几个回合下来,慈禧与慈安大获全胜。最终在选址的时候,选定了平顶山与普陀山修建皇后陵。两宫皇太后还亲自前往,看看自己的万年吉地将要修在哪里,看后很是满意。

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下旨,将平顶山改为普祥峪,普陀山改为普陀峪,开始正式修建皇后陵。历经六年的时间,到了光绪五年,两座皇后陵全部修建完毕。

结语

从大清建立以来,圣母皇太后与母后皇太后同时存在,一共有三次:

顺治朝时期,顺治帝年仅8岁登基,皇太极的哲哲皇后(孝端文皇后)与顺治帝的生母庄妃(孝庄文皇后)同时存在了很多年。

孝端文皇后死后,被运回了盛京,与太宗皇太极同葬昭陵;

而孝庄文皇后,因为不想“远离康熙父子”,康熙遵照祖母遗愿,将其葬在了昭西陵,在清东陵的西边。

到了同治朝,又出现了两宫皇太后并存的现象,慈禧与慈安两位皇太后。

虽然之前也有两宫皇太后并存的现象,但慈安与慈禧如何修建陵寝还是一个难题,是与咸丰帝同葬入定陵地宫还是单独修建皇后陵呢?

若是单独修建皇后陵,是修建一座还是两座呢?

确实无先例可循,毕竟每一个时期的背景是不一样的。

最终在权力欲望极强的慈禧太后坚持下,最终确定了修建两座皇后陵的方案。

虽然此时的大清内忧外患,国库空虚,但一心只顾自己享受的慈禧又怎么会关心民间疾苦呢?正因为慈禧有如此“私心”在,大清灭亡的如此快,也在意料之中了。

参考资料:

《慈禧皇陵—大清陵墓解密》

《清史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清灭亡前夕,全国九位总督都在干什么?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湖广总督最后一任湖广总督是博尔济吉特·瑞澂,看姓氏便知此公是蒙古人,可实际上他的旗籍是满洲正黄旗,与孝庄文皇后同根同族。可以说武昌起义的爆发与瑞澂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忠诚的封疆大吏,骨子里却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武昌起义爆发之后,革命军的实力其实远不如清军。瑞澂若是不逃跑而是采取雷霆手段,

  • 清朝捐官制度,导致官员贪腐严重,西方学者评价却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1674年,因为削三藩用兵,朝廷财政吃紧,为了筹集军饷,康熙以4000两的价格,公然贩卖500个知县的名额,开了贩卖实权官职的先例。在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王朝中,别说其中明君了,即便历史上的昏君在财政极度困难时,也不敢公然叫卖500个知县名额。如委群羊于

  • 如果康熙没贬此人,清朝很有可能成超级大国,八国联军或不是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打八国,康熙敬酒最经典片段,康熙最小的儿子

    而对于明朝人们常常说崇祯皇帝不该杀袁崇焕,那样或许明朝不会亡。但对于清朝来说,他们不该杀的人却是在康熙一朝。实际上来说,未来的亡国悲剧在康熙一朝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这个不该杀的人名叫戴梓,他既不是像孙承宗那样的战略家,也不是像袁崇焕那样的名将。戴梓出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他是浙江仁和人,仁和就是

  • 看看八国联军如何分赃的,比高利贷还黑!(附清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八国联军犯下的滔天大罪,八国联军都拿到多少赔款,八国联军赔款利率

    庚子赔款1900年(即庚子年)八国联合入侵中国,1901年和谈时,各帝国主义国家横蛮无理地要求我国赔偿损失。其最初要求数总计为4.60296393亿海关两,其后迭经磋商削减零数为4.5亿海关两。当时各侵略国家将此掠夺的赔款分配如下:各项赔款39年内本利偿清,其各年本息应还数如下:1、第1年至第9年,

  • 雍正皇帝到底有没有篡位?专家公布的康熙遗诏道出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深知康熙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肯定不是只考虑他儿子这一代,而是为了江山永固要考虑两代甚至三代。雍正逐渐发现自己的儿子弘历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连周围的太监都说,弘历是康熙的孙子里面最聪明的。因此,雍正皇帝的继位,其实是符合康熙的本意!辽宁省档案馆就展示了“康熙遗诏”,这是三体文

  • 清朝一律要留辫子,那秃顶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留辫子前面要剃光吗,成都清朝辫子帅哥,美女剃清朝辫子视频

    在清朝历史之上,因为不剪头发而死的人可不止一个,比如说很有名的扬州十日,从这次的惨案之中就能够让人知道清军是有多么的残暴了,不过这毕竟是因为想要压制住汉族人,让汉族人彻底的臣服于自己,毕竟在此之前的中华大地是一直被汉族人统治的。汉族人一直推崇的都是身体发肤都是父母给的,自己是不能够随便损害的,因而满

  • 清朝的养廉银,真能使官吏清廉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即在官吏的年俸之外每年另外给一大笔钱作为生活补贴所谓养廉银就是想以银钱来防止官吏的贪污以保证他们清廉它真能够使官吏清廉吗?清朝银票清朝的官俸制度,大体上是仿效明朝的,据《清会典》所载,清朝的文武官员共分九品十八级,以文官为例,最高的一品官年俸为白银180两,米180斛。最低的从九品官,则只有银31两

  • 【史学】查处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官和珅,嘉庆帝为啥死亡原因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清仁宗嘉庆皇帝一、两位皇太子哥哥先后夭折,天选皇帝,受禅让即皇帝位公元1760年,乾隆第十五个儿子爱新觉罗·颙琰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出生,初名永琰,其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颙琰自六岁先后拜师兵部侍郎奉宽、工部侍郎谢墉和朱珪[guī]学习。十三岁就能通读儒家五经,在所有侍学名师中,与朱珪关系最为密切。乾隆

  • 长葛县民国历史名人,官亭乡四三府-司振东(2)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938年3月李思孝在潩水寨建立“抗日救亡农民协会”,杨辛甫任农民协会主席,李思孝任参谋,并亲自为农民协会起草了章程,主要内容是:抗日保家,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学习军亊,抗击日寇,防特除奸。会员发展到60余人,枪支20多支。1938年4月长葛县民先队副队长李思孝在潩水寨、乔户、英李、贾庄、山孔、尚庄

  • 溥仪退位后,这位清朝末帝在民国,还剩下多大的影响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人们都期盼着君主专制和共和制政权能够平稳交接过渡,但是,当溥仪退位之后,仍然居住在皇宫享受荣华富贵这一做法,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宣统皇帝有许多人的做法都直接或间接地说明了,溥仪的影响力巨大。溥仪退位以后,开始阅读一些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书籍,他非常喜欢胡适用白话文所写的《尝试集》,19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