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高官狄仁杰,不仅仅是断案高手

大唐高官狄仁杰,不仅仅是断案高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53 更新时间:2024/3/4 10:39:02

(图片来自网络)

出身东羌豪族?

狄仁杰的高祖狄湛,字安宗。狄湛祖父与曾祖都曾为北魏略阳公。《魏书·吕罗汉传》:孝文帝延兴四年(474年),“仇池氐、羌叛逆遂甚,所在烽起,道路断绝。…略阳公伏阿奴为都将,与罗汉赴讨,所在破之。”伏阿奴应该是狄湛的祖父或曾祖父。依据现有资料,天水狄氏确切无疑是羌人或者说汉化过程中的羌人。到后秦狄伯支时定居长安,到狄恭时定居太原并生狄湛。到狄孝绪及狄仁杰时,就是正而八经的太原人氏了。

五胡十六国以来,狄氏家族一直是东羌豪族。历代先人所任地方官职(包括遥领),都在甘肃天水一带,最低官职是秦州府主薄,军职则有镇西将军。狄湛本人在东魏北齐所任官职都与此类似,说明其出身背景始终都在起作用,负有替朝廷绥抚本族民众的使命。甚至到了唐朝初期任命狄仁杰为宁州刺史,“抚和戎落,得其欢心,郡人勒碑以颂”,也不排除利用其家族背景的可能性。狄氏家族由羌族部落豪强,发展到以狄仁杰为代表的名门望族,是民族融合的典型例证。在封建社会里出身“夷狄”显然被认为是一种耻辱,史籍在涉及狄仁杰家世时隐晦其词,语焉不详,可能反映的正是狄氏家族对这件事的态度。

人格也有“污点”?

我们知道“唾面自干”这个成语来自于娄师德。娄师德是与狄仁杰同时代的朝延大员,也曾官至宰相。他和狄仁杰同朝为官,狄仁杰出类拔萃,而他却因宽容谦让而显得有些平庸,因此盛气凌人的狄仁杰经常挤兑娄师德,而娄师德却从来不与狄仁杰相争,也没有什么怨言。长此以往其他人看不过去了,连武则天对此都有所耳闻。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知道我为什么重用你吗?”狄仁杰自信地回答:“定是因为我的文章出色、品行端方!”武则天略显不快,稍缓一会后说:“其实当年我对你了解不多,之所以提拔你,是因为有人举荐。你知道举荐你的人是谁吗?”狄仁杰猜了几次也没有猜到,只好请武则天告诉他。武则天说:“是娄师德!他三番五次地向我推荐你!”然后把一沓举荐信交给狄仁杰。这十几封娄师德写的举荐信,推荐的人选都是狄仁杰。对娄师德的大力举荐,狄仁杰自己并不知情,但想到娄师德的宽容谦让,想着自己不仅没有对娄师德有一丝感激之情,还时时处处打击娄师德的种种所为,狄仁杰确感无地自容,于是他赶紧去找娄师德赔礼道歉。

巜资治通鉴》中对这件事是这样记载的: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矣。”

与娄师德的宽容大度相比,狄仁杰对娄师德的轻蔑挤兑,是否也算一个小小的“污点”呢!

真的破案如神?

《新唐书·狄仁杰传》对狄仁杰的断案之事是这样记载的,“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很简单,就是说他在唐高宗李治时期任大理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17000多人,无一人喊冤。除此之外再无他的破案记载。

狄仁杰之所以成为神探,与两本书有着密切关系。一是清代的《狄公案》,让狄仁杰有了侦探这个身份;另一本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根据《狄公案》写的《大唐狄公案》,这本英文故事,受到老外们的高度青睐,狄仁杰在这些外国人眼中成为了中国的福尔摩斯。后来《大唐狄公案》出口转内销又回到了中国,并被翻拍成各种影视剧,狄仁杰“神探”的形象就开始深入人心了。

虽然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并非真实的历史,狄仁杰也不象人们想像中的那样破案如神,但他一年内把涉及近两万人案子理清结讼,并无一人喊冤,着实不是简单等闲之人!

臣属仰或“知己”?

“宰相必起于州部”,这句话放在狄仁杰身上再贴切不过了。狄仁杰的为官之路并不平坦,他是在基层历练多年,历经大理丞、侍御史、工部侍郎、尚书左丞、都督、侍中等多个岗位,中间曾两度拜相,才终于在武周时期达到人生巅峰的。

狄仁杰的真正成就并非断案,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辅国理政安邦。他心系百姓、荐举人才、匡正弊端,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为唐朝的鼎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应提到的是在武则天立储的过程中,狄仁杰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的的武则天在立储之事上一直犹豫不决,朝廷中对此也斗争激烈,多个大臣或被杀被抓。“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以母子亲情来说事,用亲情来打动武则天,一句“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就直接断绝了武承嗣当太子的机会,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不可谓不高明!

更多文章

  • 唐代女子化妆有几道工序?沪上学者解读大唐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最真实的妆容,大唐女人化妆,大唐的简介

    盛世大唐屹立于当时世界艺术文化之巅,在建立规范的同时,又用天才纵意的才气来突破规范,恣意盎然。从妆容、人物画,到器物、香文化,大唐之美如何浸透在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说起唐代女性化妆工序,比现在更复杂。胡建君谈到,当时的妆容包括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描斜红、点唇脂等多个步骤,相当考究。其中,

  • 崇祯临死前后悔杀了魏忠贤,如果魏忠贤不死,他能挽救大明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但崇祯却是一个很有想法而且权力欲很强的皇帝,他不愿意生活在魏忠贤的阴影下,他想重振大明的辉煌。于是在上任3个月后,他就以霹雳手段收缴了魏忠贤的权力,并将他发放到凤阳安置,然而直到此时魏忠贤还不知收敛,竟然带了1000多个死士随行,此举彻底激怒了崇祯,他派出锦衣卫追上魏忠贤,命他自尽,至此权势滔天的魏

  • 武则天费尽心机终称帝,为何晚年又归政李唐?狄仁杰一句话点醒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米勒尔的猫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几经坎坷登上皇位,建立武周政权,只为了待她将来年老后,能够让武家后人执掌江山。然而,原本有意传位于侄子武三思的武则天,最终却萌生了“还江山于李唐”的想法,退位成皇太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武则天甘愿将辛苦争来的权力拱手相让?武则天称帝后,为了巩固皇权

  • 建文皇帝朱允炆真的被大火烧死了吗?明史都说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至此靖难之役结束,朱允炆的作死之旅也画上了句号。有人说,如果朱允炆赢了靖难之役,那明朝有可能成为继秦、隋之后第三个二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成为了明朝初年最大的疑团,我们至今谈到也津津乐道。明惠帝 朱允炆朱允炆是不是被宫中大火烧死了宫中大火,朱允炆不知所踪。世人普遍认为火中焦尸不是他

  • 官家小姐首选,葵口龙纹镜,尽显唐代盛世风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阅栀前言唐代葵口龙纹镜是唐代铜镜中一种非常的类型,其形制以葵花形为基础,镶嵌有雕刻精美的龙纹和其他装饰纹饰,常常被用作贵族珍藏品或礼品赠送。一、形制演变1.初期阶段唐代初期的铜镜多呈圆形或方形,表面装饰图案相对简单。随着制镜工艺的不断发展和镜子用途的多样化,唐代中后期出现了更多形制的铜镜。葵口

  • 唐诗闲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李白也是想当官的,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目的是什么呢,显然,他是想在仕途有点收获的,而且他确实也杀过人,确实也武功高强,他的理想大概是想成为一个匡扶社稷的武官,毕竟硬件不错。这个理想支撑着李白好久,只是他一直都得不到机会,他曾经谒见过宰相张说,也曾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

  • 江西铅山:航拍河口镇柴家埠,明代首辅费宏长眠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铅山人来说,费宏可是铅山人的骄傲。费宏曾三次入阁辅政,两为首辅。他还亲自主持在铅山河下游筑坝修渠引水进入沙湾市(今河口镇),即惠济渠工程;二是大力支持在铅(山)弋(阳)边境的弋属双港河段,砌坝并开渠引水灌溉两县毗邻地带的大片农田,即新城坝工程。费宏无疾而终,世宗皇帝闻讣,念费宏忠心为国,历成化、

  • 大明靖难之役,朱棣凭何以弱胜强,最终登基开创永乐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棣起兵靖难大结局,明朝朱棣是如何失败的,朱棣如何发动靖难之役夺位

    首先是从血缘上来说,明初的藩王大多都是朱棣的亲兄弟,论亲近程度自然是强过侄子朱允炆。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时,周王、宁王等诸王就曾直接联系朱棣,向其诉苦或投诚。要知道,藩王是明初最为强大的势力,可这个势力不仅对朱棣无效,还是强援。正所谓“打虎亲兄弟”,当势单力薄的朱允炆对上有着多个藩王支持的朱

  • 少年康熙:赫舍里芳儿为玄烨付出了所有,却赢不了他心中的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赫舍里芳儿是首辅大臣索尼的孙女,京城中有名的四全姑娘,满洲第一美女,满洲第一才女。出身高贵,样样出挑,似乎把天下所有赞颂女子的词汇放在她身上都毫不为过。索尼没有男孙,只有芳儿这一个孙女,自然是整个家族捧在手心里的掌上明珠,而她从小就心高气傲,争强好胜不服输,立志不输给这世间的任何一个男儿。还未出嫁的

  • 他是明朝历史上有数的明君,是可以和西汉文景二帝比肩的帝王,唯一不足的是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德文景,明朝十大最强明帝,明朝唯一一个被抓住的皇帝

    古人对九和五,有着崇高的敬仰,因为这都是天子的尊荣。而明宣宗正好处在五上,于是寓意就不一样了,必定这表达的是帝王性质,朱瞻基不用想也知道怎么做了。因为皇帝也想名流千古,而明君不用人传颂,就能够名扬天下通后世,明宣宗怎么不想要。明仁宗朱高炽,本身就是有才德的君主,可惜因为身体原因,又加上太好女色,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