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娥的能力使宋仁宗将其立为皇后,其多次流露出称帝之欲

刘娥的能力使宋仁宗将其立为皇后,其多次流露出称帝之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89 更新时间:2024/1/18 23:11:22

刘娥,一个普通的二婚民女,能够吸引赵光义第三子襄王赵恒的关注,并为他隐忍15年,足不出户,最后一步步成为皇后、太后,可见,她是有大智慧的。

历朝历代对于女人干政都是严防死守,但是,哪朝哪代都会有太后临朝听政。秦有宣太后,汉有吕太后,清有慈禧太后,唐朝武则天更是直接称帝了。

在宋朝,刘娥就是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史称“刘太后”。

跟随丈夫到京城讨生活,阴差阳错进入襄王府

刘娥的祖父是五代十国中后汉的右骁卫大将军,父亲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都指挥史,奉命到四川乐山做刺史。但是不久刘娥父母双双去世,家道中落,刘娥成为孤女,寄养在母亲的娘家。

古代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小外孙女寄养在外婆家里,可不像现在一样当宝贝的疼着,能给你一日三餐就不错了。所以,童年的不幸让刘娥养成了坚忍的性格。

刘娥

古人结婚都早,一到12、13岁左右,外婆家就迫不及待地把刘娥给嫁出去了。一个孤女,自然也嫁不到什么好家庭里,他的丈夫是一个银匠,名字叫龚美。

为了讨生活,小两口决定到京城去闯一闯。

北宋的京城是东京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国际大都市,非常繁华,商业也发达,各种生意人都有。

但是繁华的开封也没有让刘娥小两口富裕起来,他俩“京飘”失败了。

想回老家,但是没有盘缠,寸步难行。好在,刘娥有一个小手艺,就是会播鼗,类似于拨浪鼓一样的东西。靠着这个小手艺,小两口勉强度日。

当时的宋真宗还不叫赵恒,也没有当皇帝,他还是一个王爷,住在襄王府,府上有一个管家是赵恒的发小,11岁就在王府里做事,名字叫张耆。

张耆

张耆经常去看刘娥表演,一来二去,龚美就和张耆混熟了,看到张耆出手阔绰,龚美就动了歪心思,把妻子刘娥卖给了张耆。“张耆时为襄王宫指使,言于王,得召入宫,大有宠。”

当张耆领着刘娥回到王府的时候,正好被赵恒看见,初为人妇的刘娥,浑身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电光火石之间,赵恒被刘娥给征服了,她做了赵恒的女人。

一段时间内,赵恒天天和刘娥厮混在一起,赵恒发现,这个年轻的小少妇不但长得漂亮,人也非常的聪明好学,而且性格沉稳,眼光长远,看问题有见地。

赵恒毕竟年轻,夜夜笙歌不懂节制,很快身体就消瘦了起来。他老爹赵光义看见了,就问赵恒的乳娘:“太子近日容貌癯瘠,左右有何人?”“乳母以后对,上命去之。”

为了让赵恒收收心,赵光义特意把大臣潘美的女儿嫁给了赵恒。“美因纳后于太子,见之,大悦,宠幸专房。太子乳母恶之。”

赵光义

赵恒不敢违抗赵光义的命令,但是也舍不得刘娥,于是,他就把刘娥藏早了张耆的家中,如果想念刘娥,就以“商量要事”的名义,到张耆家和刘娥约会一把,这种“偷情式”的体验,让赵恒感到非常刺激。“太子不得已,置于殿侍张耆之家。耆避嫌,为之不敢下直。”“王不得已,出置耆家,耆亦避嫌,不敢下直。乃以银五百两与旻,使别筑馆居之。”“章献太后微时尝寓其家,耆事之甚谨。”

而刘娥也非常有耐心,她坚信有一天,她一定能和赵恒正大光明地在一起,为此,她在张耆家里足不出户长达15年。这种坚忍,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守得云开,赵恒继位,她终于成了“王的女人”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了,赵恒继位成为新的皇帝,就是宋真宗。成了真正的一把手,再也没有人约束他了,于是,他名正言顺地把刘娥接到了宫中,景德元年(1004年),正式封她为四品美人。

历经20多年的磨难,她终于成了“王的女人”。这一年,刘娥已经36岁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赵恒,可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刘娥缠绵,因为还有更重要的国家大事,等着他去处理。

北宋建立的时候,契丹人的辽国也在崛起,为了争夺幽云十六州,北宋和辽国之间没少打仗,只是以前赵匡胤兄弟在的时候,北宋是主动出击,后来就变成被动防守了。

澶州之战形势图

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再次大举进攻北宋,打到了澶渊(今天河南濮阳),宋真宗在寇准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最终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每年给辽国30万的岁币和绢布,换取了200年的和平。

赵恒前后一共有3个皇后,第一个就是潘美的女儿潘皇后,不过她的命不好,还没有熬到赵恒当皇帝就死了,是时候追封的。第二个是曹皇后,曹皇后也是多灾多难,给赵恒生了3个儿子,都没有活到成年,抑郁之中,也很早就崩逝了。

后来,赵恒就想立刘娥为后,不过,因为刘娥出身低微,而且还是个二婚茬,朝中大臣一致反对,“丁、寇异趣,不协久矣。寇为枢密使,曹利用为副使,寇以其武人,轻之。议事有不合者,莱公辄曰:‘君一武夫耳,岂解此国家大体!’郓公由是衔之。真宗将立刘后,莱公及王旦、向敏中皆谏,以为出于侧微,不可。”赵恒也不敢硬来,此后多年没有再提立皇后的事情。

在张耆家里的15年时间,刘娥没有虚度,她利用这个时间读了很多的书,见识远超一般的后宫女人,赵恒每当处理国事,都是刘娥在旁边伺候,还能为他出谋划策。久而久之,刘娥竟然能替赵恒批阅奏折。“凡处置宫闱事,多引援故实,无不适当者。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

有这样一个女人在自己身边,赵恒自然是高兴得很。有心立她为后,可惜她的出身条件太差,自己的肚子也不争气,跟了赵恒20多年了,楞是没有生出一个孩子。

赵祯

后来,刘娥就想了一个办法。刘娥身边有个婢女李氏,她找机会让赵恒临幸了李氏一次,李氏产下一个男婴,被刘娥给抱走了,对外宣称这是她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宋仁宗赵祯。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的。很多年赵祯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不是刘娥,直到刘娥死后,这个秘密才被赵祯知道,他为自己的亲生母亲加封为皇太后。

有了皇子的加持,刘娥就有了当皇后的资格。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赵恒没有惊动百官,悄悄的把刘娥册立为皇后,这一年,刘娥已经44岁。

赵恒在位的最后几年,由于身体有病,大部分朝政都是由刘娥来处理。宰相寇准认为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就密谋要拥立太子监国,被刘娥知道后,刘娥重用丁谓和曹利用,打击寇准,最后把他贬出了京城。

临朝称制,开创大宋太后掌权第一人

天禧二年(1018年),“甲辰,立升王受益为皇太子,改名祯。”“以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

天禧三年(1019年),太白昼现,经过占卜,得出结论:“女主昌”。“天禧末,真宗寝疾,章献明肃太后渐预朝政,真宗意不能平。寇莱公探知此意,遂欲废章献,立仁宗,策真宗为太上皇,而诛丁谓、曹利用等。于是李迪、杨亿、曹玮、盛度、李遵勖等协力,处画已定,凡诰命,尽使杨亿为之,且将举事。会莱公因醉漏言,有人驰报晋公,晋公夜乘犊车往利用家谋之。明日,利用入,尽以莱公所谋白太后,遂矫诏罢公政事。”“是岁仲春,所苦浸剧,自疑不起,尝卧枕怀政股,与之谋,欲命太子监国。怀政实典左右春坊事,出告寇准。准遂请间建议,密令杨亿草奏。已而事泄,准罢相。”

赵恒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赵恒驾崩,年仅十三岁的赵祯即皇帝位:“乾兴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刘太后顺理成章地把持了朝政,开了大宋太后掌权第一人。

刘娥当政期间,做出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那就是推行“官办交子”。

交子,被称为是我国最早的纸币,它最早是在民间出现的。

在北宋的时候,商品交易普遍用的是铜钱,买一匹布所需要的铜钱大约有90斤重了,涉及到大宗的货物买卖就更不方便了,于是就出现了“交子馆”。

“交子馆”就是北宋的银行,他们负责存钱,然后出凭证,别人拿着这个凭证可以来这里取钱,当然,是要收手续费的,“交子馆”就是靠这个赚钱的。

后来,人们慢慢发现,其实也不用去“交子馆”去铜钱,拿着这个交子一样可以花,反正大家都认这个。

后来朝廷发现了这个事,这不是扰乱金融吗?金融的事得让朝廷干,于是,北宋取消了民间的“交子馆”,由官方发行交子,来取代铜钱。

交子

但是,那个时候的人没有啥金融观念,觉得这印交子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事情,机器一开,国家财政就解决了,交子越印越多,购买力也直线下降。

这个道理现在都懂,通货膨胀了嘛。后来,国家垄断了盐、铁、绢等贸易,民间商业不断萎缩,交子也慢慢的就没人用了,早期的纸币实验也就宣告结束了。

要说刘娥有没有野心,也当一把武则天,她确实是有的。

宋仁宗已经20岁成年了,她却迟迟不愿意还政给宋仁宗,有一次上朝的时候,“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但这并没有打消她称帝的野心。

有了这个开端,下面就开始巴结刘娥了。“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

“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立刘氏七庙”就是承认刘娥是天子了。很多大臣都不敢反对,只有性情刚直的大臣鲁宗道说:“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刘娥最终还是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在她崩逝前一年,去太庙祭祀,她就要穿龙袍,即便是大臣反对,她还是穿了。明道元年(1032年)十一月,刘娥决定翌年二月,她本人要身着帝王之服去大宋王朝的太庙行祭祀大典。群臣闻之,多有反对。“始,太后欲纯被帝者之服,参知政事晏殊以周官王后之服为对,失太后旨,辅臣皆依违不决。薛奎独争曰:‘太后必御此见祖宗,若何而拜?’”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礼官商议后决定为刘娥特制一套低配版衮服:服饰图案十二章中,减去象征忠孝与洁净的宗彝、藻两章,并摘掉佩剑,其他花纹也略作修改。刘娥这才满意。“辛丑,命直集贤院王举正、李淑与礼官详定藉田及皇太后谒庙仪注。礼官议皇太后宜准皇帝衮服减二章,衣去宗彞,裳去藻,不佩剑,龙花十六株,前後垂珠翠各十二旒 ,以衮衣为名。诏名其冠曰仪天。又言:皇太后乘玉辂,服褘衣,九龙花钗冠。行礼,服衮衣,冠仪天冠。皇太妃、皇后乘重翟车,服钿钗,礼衣以绯罗为之,具蔽膝革带佩绶履,其冠用十二株花钗。太庙行礼,并服褘衣。”

刘娥

明道二年(1033)三月,刘娥崩逝。

宋仁宗哭着问群臣:“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又是薛奎上前一步说:“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

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脱下皇帝衮冕,换上太后服饰,然后入殓。

富弼上疏宋仁宗,回顾这段往事时说:“昔庄献临朝,陛下受制,事体太弱,而庄献不敢行武后故事者,葢赖一二忠臣救护之,使庄献不得纵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实忠臣之力也。”

对于刘娥的评价,《宋史》中是这样说的:“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而后世对他的评价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蔡东藩就说:“彼刘美人以色得幸,专宠后宫,亦何尝不自私欲所致乎? 幸刘氏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其事郭后也以谨,其待杨妃也以和;即宫中侍儿,得幸生子 ,饰为己有,迹近诡秘,但上未敢欺罔真宗,下未忍害死李侍,第不过借此以攫后位,希图尊 宠,狡则有之,而恶尚未也。”可以说,非常中肯。

年轻美貌是她的敲门砖,贤良隐忍是她的垫脚石,满腹才华才是她地位攀升的重要原因,赵恒能将她金屋藏娇15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严重,货币政策和修黄河直接引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灭亡大致有这么几个因素:一、元朝上层的统治阶级皇位争夺非常激烈,尤其是在元英宗硕德八剌于南坡之变被刺杀后,皇位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元文宗图贴睦尔与天顺帝阿剌吉八在各自势力的支持下发动内战,席卷了整个北方,统治阶级内讧的加剧,导致社会极其动荡,此时再加之自然灾害,元朝已经露出灭亡的苗头。二、民族

  • 朱元璋的名号明朝多厉害,逝世多年之后,还能吓退20万雄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的几大名将,明朝与朱元璋打天下的将士都有谁,明朝朱元璋有多强大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他的很多亲人都是被饿死的。面对统治者的腐朽和贪婪,彻底的激怒了朱元璋。就算是他出家做和尚,都不能很好地活下去。为了生活,为了报仇,最终朱元璋加入了义军。一路的南征北战,终于打败了当时的各路诸侯。最终,成功的当上皇帝。因为朱元璋非比寻常的经历,同样造就了他狠辣无情的性格

  • 为什么王阳明被后人高度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阳明为何不被推崇,哪个日本人推崇王阳明,王阳明值得推崇吗

    如果仔细审视王阳明的事迹贡献,我们就不难理解他被后人高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知行合一。回顾王阳明的一生,他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文臣而能领兵打仗,且平定宁王朱宸濠、江西盗贼、广西土司叛乱,真正算得上文武全才。中国古人一向推崇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在三者中最难的还在于立功,这也是古代诗歌里有许多抑

  • 探究唐代女性发型和妆容的变化,看国力强弱,如何影响女性审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通常被认为是我们历史上最繁荣和文化最丰富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女性的发型和妆容特别精致华丽,展示了社会的审美发展。唐代的女性化妆的特点是色彩丰富,包括花发夹、胭脂、黄色粉末和面部贴片等物品。发型同样复杂,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富裕和社会稳定。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唐代女性发型和妆容的发展,探讨唐朝社会

  • 马皇后出殡那天,雨下个不停,朱元璋怒道:雨不停,你们都去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十分清贫,曾经因为无衣无食而不得不当乞丐和和尚。即使这样,在他成为皇帝之后也没有抛弃自己的结发妻子,反而将她封为皇后,对她十分依赖和敬爱,直至死亡将他们分开。 芳魂已逝 音容犹在 洪武十五年八月,孝慈皇后马氏去世,年仅51岁。朱元璋对此十分难过,几乎食不下咽、寝不安眠。不过,

  • 从岳飞的仕途历程说起,浅谈南宋武官的升迁资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对岳飞元帅的称谓是错误的 人们对岳飞的历史认知,往往来源于《说岳全传》等小说、评书和戏曲中的虚构故事,这里面有很多不符合真实历史之处,却被以讹传讹,弄假成真,关于岳飞的称谓,就是最好的例子。岳飞在这些小说、评书和戏曲里被称之为“岳元帅”。但真实的历史上,宋朝授予元帅官衔者,却是寥寥无几。例如北宋

  • 从岳飞第四次北伐,浅谈宋高宗的怕败惧胜心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剧照 金朝撕毁合约,突袭侵占宋朝河南之地 宋朝和金朝订立合约后,金朝归还的黄河以南的土地,宋高宗并没有派重兵把守。“中兴四将”等各路大军都是原地驻守,河南之地基本上是不设防,这就给了金朝撕毁合约,进攻宋朝创造了机会。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名将完颜兀术得到金熙宗支持,在“盟墨未干”的情况

  • 从岳飞第一次北伐,浅谈宋高宗对金国外交的怯战心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剧照 岳飞第一次北伐前宋高宗的心态如何? 李横北伐失败后,对南宋的打击是很大的,金军夺取了襄阳府、郢州等地,这就让南宋整个长江防线处于崩溃边沿,这个长江防线巨大的缺口,可以让金军能顺着长江东下,时刻威胁着南宋都城临安。(事实证明,后来在元朝灭宋的路线,就是先占襄阳,后下江南的线路)南宋朝廷这个时

  • 秦琼为什么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带领自己的部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也控制住了自己的父皇,他最终夺得了王朝的统治权。但是那一场玄武门之变中帮助李世民夺得江山的最大助手并非李世民的第一武将秦琼,而是尉迟敬德。 很多历史记载中,秦琼都没有跟随李世民来到玄武门,有的记载中也只是他来到玄武门,但是没有参与那一场争

  • 李世民称帝后篡改史书,编造了一个谎言,欺骗人们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要了解李世民篡改历史这件事,还得从李世民阅看国史说起。中国古代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皇帝是不能自观国史的,不过这个先例被李世民破坏。贞观十四年,李世民在召见宰相房玄龄时,提出了自己看国史的想法,不过他先绕了个弯子,“朕每见前代史书,彰善痒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 对此房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