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晋南北朝服饰复原图,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魏晋风骨”

魏晋南北朝服饰复原图,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魏晋风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74 更新时间:2024/2/6 20:23:55

公元220年—581年,汉朝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中国内部开始分崩离析,出现了以魏为首的三国鼎立,之后两晋争权,周边的许多游牧民族乘虚而入“五胡乱华”,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小朝。这使得公元3世纪至6世纪的中国处于空前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机能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在美学风格上则是追求“仙风道骨”的飘逸和脱俗,形成了大家熟悉的“魏晋风骨”。

那时政治混乱,人们开始崇尚道教和玄学,因祈望长生不老,所以服用炼制丹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中包括五石散。丹药服食后使身体发热,不适合穿紧身的衣服,加之当时的人们大多追求“仙风道骨”的风度,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喜欢穿宽松肥大的衣服,世称“大袖宽衫”。

较为流行的服饰之一有裤褶。裤褶是实际上一种上衣下裤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裤褶原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来越大,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1米左右的锦带将裤腿缚住,称为“缚裤”。后来衣袖和裤口愈加宽大,时称“广袖褶衣”、“大口裤”,一时之间成为南北朝时期盛行的服饰。

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系围裳,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所以这两种装饰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后来,这两种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这就是杂裾垂髾服的造型。杂裾垂髾服使魏晋的女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衫裙也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这种上俭下丰的造型,加上丰盛的配饰,能够展现出魏晋女子潇洒俊美的风度。这也是中国传统女装的经典造型之一。

那时候的女子流行使用假发梳妆发髻。有的在头顶梳十字形发髻,发下垂,称“十字髻”;有的将头发反复盘桓,然后做髻,称“盘桓髻”;还有的将头发梳理成凌空摇摆的发环,称“飞天髻”。魏晋女子使用假发是为了增加发髻的高度,追求危、邪、偏、侧等妩媚的风姿。她们常常在发髻上再饰以鲜花、簪子等,更增添了女性的魅力。

玄学、道教和佛教在魏晋时期广泛流行,互相影响,成为一时的风气。文人士大夫阶层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崇尚虚无,不拘礼法,更有甚者放浪不羁,追求仙风道骨,在服饰上就表现为喜好穿宽松的衫子,袒胸露怀,无拘无束。

更多文章

  • 《他是谁》给卫国平报信的是谁?卫国平为什么不从这条线索入手去查一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是谁》聂小雨开车坠江之前,卫国平的传呼机上收到了一条信息,上面写着有人要害聂,对方没有说是聂宝华还是聂小雨。卫国平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上了聂小雨,知道聂小雨安全后,他就又打电话给聂宝华,让他暂时先别去上海,赶紧原路返回。只是卫国平不知道的是,这是聂宝华在将计就计,他想要借此机会彻

  • 影响隋唐两朝历史的“鲜卑族”,它的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晋末袭扰边郡的目的不单纯为了人口财货,更多是为了侵占土地,这一点唐长孺先生曾论及:鲜卑族和以上各族都不同,自从汉末檀石槐死亡之后,以后轲比能继起,虽然不能恢复檀石槐的规模,但始终保持塞外的势力,西晋初期慕容、宇文、段、拓跋诸部还是保持独立的形态,出入边塞内外,侵扰北境州郡,他们之入居北境乃是侵占中原

  • 如果没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事件,晋国能不能吊打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来临,也标志着大国晋国历史的结束。而分裂晋国的三家:韩、赵、魏也分别成为了“战国七雄”。早在战国初期,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还成为了能够和秦国相媲美的军事大国。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得出晋国曾经的强大。而且晋国也确实在“实战”上吊打了秦国。 1.晋国到底有多

  • 唐代贵族有昆仑奴仆,新罗奴仆,菩萨蛮“三大享受”,有何妙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的奴仆,唐朝被贬为奴籍的有哪些人,唐代贵族的奢侈生活

    富人也有享受生活的要求,上层社会的人享受生活是有节制的,奢侈的,有意义的。现代人希望用各种各样的奢侈品来装饰他们的富裕生活,从衣服、珠宝到豪华汽车和行李,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的许多方面。例如,在唐朝,人们问你是否认识昆仑奴,新罗国的伴娘和菩萨。在唐朝人眼里,这三样东西是贵族家庭的标准,如果一个贵族家庭

  • 商丘宋国故城墓志铭实证“城摞城” 墓主人叫“阎大娘”或许不超16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根据现场考古发掘的墓志铭可以看到,被清理出来的两块墓志铭字迹清晰可见如下字样:“维天宝十二载,岁次癸巳九月……睢阳郡柘城县故人阎大娘记。”墓志铭砖完整记录墓主人的身份、出生地、去世年代等,为明确宋国故城“城摞城”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佐证。[var1]“墓志铭上的时间写的是‘天宝十二载’,

  • 商丘宋国故城墓志铭主人“阎大娘”是个年轻姑娘 年龄在13岁到16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3月26日,《河南日报》以《商丘宋国故城考古现场发掘出唐代墓志铭》为题,报道了宋国故城考古现场发现了6座唐代墓葬,并发掘出唐代墓志铭,为明确宋国故城“城摞城”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佐证的消息。[var1]3月28日,商丘宋国故城考古现场又有新进展,发现墓志铭的墓葬主人

  • 魏晋南北朝复原图,我们的服饰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谈谈魏晋南北朝服饰,赵姬相貌复原3d图,服饰复原

    这是南北朝的服饰!配色比较鲜艳,有透漏出古典美,而整个服饰显得仙气缭绕!整个服饰都是宽衣大秀,衣袂飘飘,这就是“魏晋风度”在服饰上的体现!

  • 说春秋,秦国名将王翦灭掉六国中的三个,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王翦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灭赵燕和楚国的战争中。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领秦军打算消灭赵国,这是赵国大将李牧带兵阻挡,让秦军将领很是忌惮。于是王翦采用反间计,利用郭开除掉李牧,然后顺利消灭赵国。[var1]公元前227年在荆轲刺秦后,秦王大怒,派王翦消灭燕国,王翦在易水河畔大败燕军消灭燕国。公

  • 说春秋,李斯太过有才惹吕不韦嫉妒,差点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李斯刚到秦国就抱着养去投靠他。当吕不韦得知郑国之所以会修郑国渠都是李斯在背后筹谋的时候,他就非常的生气。之所以吕不韦会生气,是因为他很嫉妒。李斯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能悄悄地干出这么大的一件事,足以说明李斯的才能很不简单。[var1]吕不韦很害怕他来到秦国会把自己取而代之。但是他又不能直接杀

  • 异兽形汉白玉镇,唐代,高13厘米,底座长14厘米,宽11.5厘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床、榻铺席后,为了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还要在席子的四角上放置镇。唐代镇发现较多,大多数的材质为珉(mín)玉或滑石。根据史料记载,长庆年间蔡州进贡过珉玉棋子。从出土的唐代围棋子等文物来看,这种所谓的珉玉就是现在俗称的汉白玉,由于真玉难求,所以珉玉在唐代使用很多。汉代到隋唐时期,玉镇上经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