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打仗为何不喜欢带上诸葛亮?两人性格差异所致

刘备打仗为何不喜欢带上诸葛亮?两人性格差异所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35 更新时间:2024/2/4 0:15:55

总有人说刘备打仗不喜欢带上诸葛亮,其实也就只有夷陵之战诸葛亮有缺席。对于伐吴一事,诸葛亮和刘备的确有争执,诸葛亮不希望刘备贸然行事,而刘备气攻心头已无人能劝阻,最后才义无反顾的踏上伐吴之路。当时蜀汉国力正值鼎盛,和东吴并没有太大差距,可能谁也没想到最后的结局会是刘备惨败。如果诸葛亮在刘备身边或许还能避免这样的结果,但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诸葛亮也已经尽力了。

《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以及《水浒传》这四本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也十分了解故事情节。而《三国演义》这本书,则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在这个乱世中,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至今还让人传唱。

大家也都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十分熟知,他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他作为贯穿三国整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也算得上登场最早的一批。他也一直是古代文人的偶像,他凭借着自身的才能,得到刘备的青睐,同时他也对刘备报以赤胆忠心。

大家也都知道,诸葛亮的出山离不开刘备。刘备的三顾茅庐才终于打动诸葛亮,这也开创了皇帝去请大臣的先例,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可是一些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却发现,自从诸葛亮跟随刘备后,刘备上阵杀敌都没有带诸葛亮,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当时是隐居世外的高人,虽然年纪轻轻,但饱读诗书。在古代文人最痛苦的就是空有治国之才,却报国无门,也就相当于千里马,没有伯乐的赏识,终究与普通马没有区别。但在当时的乱世中,虽然还是汉朝的天下,但汉皇帝早已名存实亡。诸葛亮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他又该如何自处呢?

当时徐庶再投奔曹操之前,就像自己的旧主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个人。而刘备当时正处于人生低谷,急需要大量人才来帮助自己。而且刘备和诸葛亮一样,都是热血青年,于是刘备立马拜访诸葛亮。一开始诸葛亮拒绝了刘备的请求,这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

但是当两个人真正在一起共事时,刘备身边早已有了更加信赖的庞统法正。《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十分密切,仿佛人和空气一样,谁也离不开谁。但真实的历史却是,在刘备入川、进攻汉中、亲征东吴这三次重大事件中,却都找不到诸葛亮的身影。

带领刘备入川的是法正,这一次也奠定了刘备的基业。可以说没有法正,就没有刘备的立足之地,法正也算得上刘备的第一功臣了。而庞统则是带领刘备进攻汉中,稳定了当时的统治地带。可惜的是,二人都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所以在刘备身边只剩下诸葛亮时,他才开始重用起诸葛亮。

夷陵之战是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它是刘备大业的转折点,这场战争带走了刘备前期的辉煌,使得当时的蜀国元气大伤。当时早已有“卧龙先生”美誉的诸葛亮,却没有陪伴刘备左右。为什么诸葛亮足智多谋,刘备却没有把他带在身边呢。

曹操这个乱世枭雄,就洞察世事。他用了五个字一语道破,那就是“诸葛亮谨慎”。诸葛亮一向为人谨慎,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战争。而刘备和关羽张飞一样,为人豪爽干练,做事情也讲究随心。他们与诸葛亮做事总要考虑半天不同,一旦他们想做一件事,就会立马着手。

诸葛亮谨慎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冒险,刘备为了减少两个人的分歧,以及摆脱诸葛亮的束缚,所以把诸葛亮留在了后方,让他处理后勤的工作,上阵杀敌的工作就留给刘备。而且,“兵者,诡道也。”奇招制胜也是战争中多有的手法,刘备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楚国最早称王,此后还有哪些诸侯国也跟着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是最早称王的诸侯国,在春秋年间,楚武王熊通建议周天子提升楚君的封号,却被拒绝。此后熊通大怒,自封王号“楚武王”,当时楚国国力强盛,周室也无可奈何。等楚国开了这样一个先河以后,其他诸侯国也跟着蠢蠢欲动,想要寻找一个好的时机称王。整个春秋时期,不是只有楚国国君称王,还有几个诸侯国也自立为王,只是他们

  • 赵高为什么要逼死秦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成为秦朝第二位皇帝,也就是秦二世。不过秦二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最高实权却掌握在赵高手中,随着赵高滥用职权导致在民间爆发了起义。六国复国运动也接连爆发,眼看秦朝政权不稳,赵高竟然带着手下逼死了秦二世。赵高究竟为何要这样做呢?有人觉得赵高是想自立为帝,不过赵高并没有这样做,他立

  • 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为什么都不登基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夺了曹魏家的江山,曹操辛苦了一辈子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到了司马家的手里,不过司马懿最终并没有称帝。而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同样也没有称帝,当时曹魏名义上还是曹家人当皇帝,但是却也已经是相当于傀儡了,毕竟大权都在司马家手里。但是为什么司马懿和他的儿子都没有称帝,最后反而是司马懿的孙

  • 姜维并非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马稷死后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姜维身上,或许是想让姜维顶替马稷的位置。不过从姜维的战绩来看,他的能力是要远胜马稷的,他们二人并不具备可比性。姜维算是诸葛亮从魏军手上挖来的人才,而姜维也十分感恩诸葛亮之后对他做的一切,可以说姜维很好的继承了诸葛亮想要匡扶汉室的意志,直到最后都还在寻找机会复国

  • 项羽封了很多诸侯王,为什么最后一战没有一个人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当年也曾经分封过很多诸侯,天下都被分了出去,不过项羽自己得到的自然还是最大的一块地,另外的诸侯就是六国原本的王室后人,还有其他的像刘邦这样的起义军。不过,虽然说大家都是因为项羽的分封才坐上了诸侯王的位置,为什么最终,项羽和刘邦在进行人生中最后一战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出面帮他呢?项羽头上的王中王

  •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什么又把陈圆圆抛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长久以来,人们都说“冲冠一怒为红颜”,对于这种为了心爱的女子不惜代价的作为,有赞叹,也有不值,但是试问这个世上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这一点?不过,虽然说吴三桂那个时候为了陈圆圆也是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的地步,但是到了后来,为什么吴三桂依旧还是抛弃了陈圆圆?难道真的是因为红颜易老,而吴三桂也嫌弃陈圆圆

  • 戚夫人变成人彘前,有没有自尽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戚夫人变成了人彘,这一点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一味的去指责吕雉却也是不合理的,毕竟吕雉也不是见人就杀,薄姬她就没动,因为薄姬势力小,根本对吕雉构不成威胁。戚夫人的下场也是真的很惨的,但前提是戚夫人在受刑之前还活着,如果死了不就没有这些痛苦了?那么,在戚夫人受刑之前,她是否有机会自杀呢?戚夫人被铁圈套

  • 武则天杀了那么多人,退位之后为什么没人敢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为了一个皇位,杀了很多人,在登基之前,有很多反对她的人被杀了,而且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她同样也杀掉了不少人,而且还推崇酷吏,让很多大臣们都遭了秧。不过,历史上即便是继承而来的皇位,也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抢过来的皇位、但是,武则天在时之前已经杀掉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在她退位之后,竟然没有一

  • 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杀单雄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单雄信是隋末名将,在《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勇武过人,以仗义著称,曾多次帮助秦琼,还让他免受牢狱之灾。单雄信对于求贤若渴的李世民来说,绝对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但单雄信却始终不愿意投唐。原因或许是因为李渊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不过最后单雄信本有机会可以活下来,多为重臣都为单雄信求情,但李世明还是选择处死单雄信

  • 如果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说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去设想另一种情况,对于现实来说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对于关注这一段历史的人来说,顶多也就是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而已。明朝的灭亡很多人都感到遗憾,而造成这件事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致使崇祯杀了袁崇焕,最终影响到了明朝的延续,那么,如果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