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里长城为什么没有挡住匈奴,只因韩王信成了匈奴的开路先锋

万里长城为什么没有挡住匈奴,只因韩王信成了匈奴的开路先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73 更新时间:2023/12/15 4:32:50

[var1]

冒顿经过多年的考察,终于把最佳突破口选定马邑。马邑离匈奴单于王庭比较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只要突破马邑,匈奴军就可以长驱直入。而且选择马邑作为进攻突破点,可以出其不意,使马邑来不及汇集大量汉军就被攻破。首先,他派小股部队骚扰长城其他要塞,声张虚势,一面集中兵力攻击马邑。刘邦这边汉朝刚建立,他对异性诸侯并不放心,韩信英布等人是他重点“扶持”对象,韩王信(与楚王韩信同名,因此历史上称此韩信为韩王信)也不例外。

[var1]

韩王信拥有当时最精锐的部队,驻守颍川,此地东邻淮阳,是战略要地,如果韩王信起兵造反,会对刚刚稳定的汉朝造成严重的威胁。公元前201年,刘邦将太原改为韩国,晋阳为王都,封韩信为韩王,让其驻守这里,刘邦即可以控制住韩王信,还可以利用他来制衡匈奴。

[var1]

韩王信本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庶孙,刘邦起事后他帮着刘邦攻打韩国故地,屡立战功。前202年,刘邦为攻打项羽,便把颍川划给了韩王信,作为他的封国。如今刚刚击败强敌,刘邦就将韩王信从土地肥沃的战略要地迁往了北部边塞,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让韩王信非常不满。他虽然对刘邦过河拆桥的做法不满,但去太原他还是很高兴的,这里与匈奴接壤,一旦刘邦敢对自己动杀机,可立刻借助匈奴的势力对付刘邦。

[var1]

韩王信来到太原,经过考察,同样发现马邑这个地方很容易被匈奴突破,于是他上书刘邦说:“韩国与匈奴接壤,匈奴人多次侵入边境,晋阳离边塞太远,致使边境防务空虚,为了加强对匈奴的防御,请求皇上允许我将王都设在马邑。”刘邦痛快地答应了。在刘邦看来,韩王信去帮他挡挡匈奴人也好,如果韩王信能死在匈奴人手中便更好了。不过,刘邦没有想到的是,韩王信将王都设在马邑,竟然是为匈奴进攻汉朝提供给了便利。

[var1]

前200年,冒顿佯攻长城其他关口的同时,集结重兵大举进攻马邑,韩王信与立刻与匈奴交战起来,不过韩王信无心恋战,即便取胜,他还是刘邦的眼中钉。于是,他且战且退,并积极派人前往冒顿寻求合作事宜。冒顿何许人也,他通过汉朝来人求和的述求,再结合时下之局面,分析出刘邦与韩王信之间定有矛盾,随即作出围而不攻的姿态。这样做,刘邦必定怀疑韩王信,前有敌军后有王威,他这是逼韩王信投降,以求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var1]

冒顿的计谋刘邦没有上当,当刘邦知道冒顿包围马邑,并且围而不攻,立刻派援军增援。刘邦压根没想到韩王信的缓兵之计与冒顿的反间之计。援军很快就到了马邑,冒顿知道战术上失败了,便主动撤离了马邑,没想到,这无意之举,竟然形成了匈奴军与韩王信军默契配合的假象,刘邦这时才意识到,韩王信很可能已暗地里与匈奴通好,邦和韩王信之间的信任彻底破产。

[var1]

刘邦便写信指责韩王信说:“匈奴围攻马邑,你韩王的力量难道不足以坚守城池吗?你作为一个据守要点的将军,必须尽忠职守,才能保全性命。”也正是此信,让韩王信彻底与刘邦决裂,想当初帮助他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没想到却无缘无故被贬为淮阴侯,现在又将自己当枪使,是借着匈奴的刀杀了自己。想当年自己曾经投降过项羽,这次刘邦一定认为自己还会投降匈奴,为保全性命,再投降一次又如何!于是他把马邑献给匈奴人,与匈奴联手攻击汉朝,求得了一线生机。

[var1]

这时,万里长城不再是阻挡匈奴人的屏障,韩王信成了匈奴的开路先锋,匈奴军大举越过长城,给汉朝带来空前的压力和灾难。长城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坚固的堡垒也要有人来镇守,而马邑长城,却打开了匈奴通往中原的大门!不是长城不坚固,而是人心难琢磨啊!

更多文章

  • 隋朝一高僧能给老虎讲法,圆寂后把身体舍给鸟兽,墓穴下都是石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唐三大高僧,老虎追坠崖时不忘嗅花的佛教故事,石虎时代的高僧

    李忠林慢慢长大,出落得眉清目秀且身材伟岸,有个看相的人只看了他一面,便说这孩子长大后能做将军,要不就会名满天下。16岁那年,李忠林突然就恳辞父母,去了栖霞寺落发为僧,师傅给他起的法号叫法向。法向出家之后,恪守各种佛门戒律,日夜研读佛门经典,很快就成为扬州一带有名的高僧,各地的僧侣都来栖霞寺听他讲法。

  • 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帮助下登上皇位,登基之后为何要杀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李隆基是太平公主扶助上位的,可为什么李隆基登基之后就翻脸不认人了呢?太平公主是唐高宗与女皇武则天的女儿,从小受尽宠爱,生的也是倾国倾城,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深得两代帝王的宠爱,高宗精心为她挑选了一个女婿,那就是薛氏家族的薛绍,太平公主和薛绍两人一见钟倩,婚后两人感情也是相当和睦,两人成婚7年,育有

  • 玄武门之变后的父子拉扯:李渊有投杼之惑,李世民跪而吮上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的三个儿子,玄武门之变李渊怎么办,李渊玄武门之变后生了几个孩子

    李渊看到尉迟敬德后大吃一惊,但他到底是经历过无数风浪的人,很快镇定下来问:“今天是谁作乱了?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高声说:“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很担心陛下,就让我来护卫陛下。”这话自然是李世民教他说的,而尉迟敬德此举也并不是真的保护李渊,不过是交代一下事情的结果,让李渊心里有

  • 《唐朝诡事录》众生堂卢凌风的抉择,换作你,怎么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孟东老一面是悬壶济世的神医,一面是灭绝人性的恶魔。是他亲手炮制了前后两起惨绝人寰的杀人碎尸案。橘县苦头疾久已。孟东老为了研制治疗头疼的方法,雇凶杀人取头颅,来供他做实验。在他眼里只要能治愈橘县百姓的头疾,杀几个无辜的人又能算什么?总得有人为医学的进步做牺牲,仙魔只在一念之间。恶贯满盈的孟东老在落网后

  • 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1958年,林庚发表《盛唐气象》一文,首次以“盛唐气象”标举盛唐诗歌高潮,就基本将杜甫排除在“盛唐气象”代表诗人之外,后来更有人认为杜诗不属于盛唐诗歌(参罗宗强《唐诗小史》)。实际上,一部杜诗,始终贯注着“盛唐气象”,杜甫安史之乱以后的伟大创作,既根本得益于“盛唐气象”的深远影响,更代表诗歌史上“盛

  • 铜雀台并非是锁二乔,其实是深深的锁住了曹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曹植是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健,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自幼聪慧下笔成文,被曹操认为是最能成大事者,也是曹操的骄傲。然而一首七步诗留给后人的却是曹植处处受限制和被打击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形象。实际上曹植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文才盖世,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那么是什么原

  • 李清照批评了三个人不会写词,最后三个人的成就却都不低于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这样一个才女,如果她认为的人不会写词,一般人也一定会认同李清照的观点,但是,一代才女李清照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李清照在《词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说晏殊、欧阳

  • 金兵抓走宋朝后宫上千宫女嫔妃,唯独此皇后幸免,只因两次火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不过在宋哲宗亲自接管朝政的前一年,也就是他老祖母皇太后去世前的一年,召了数百女子入宫进行选妃和皇后,但是宋哲宗的老祖母就看中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姓孟,当时16岁,跟宋哲宗刚好同岁。宋哲宗的老祖母下了一道懿旨,说“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孟氏就这样被封为了宋哲宗的皇后。但是这孟皇后(以下篇幅全部

  • 曹丕40岁,曹叡36岁,父子二人为何都早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曹丕曾经问相术大师朱建平自己能说多少岁,朱建平说是80岁,但是40岁时有小灾难,如果运气不好只能活40岁。40岁那年,曹丕亲征伐吴,被徐盛用火攻打败。当时秋冬交替,长江水雾弥漫,感染了风寒,曹丕一病不起,回到洛阳就去世了,恰好40岁。按现代医学判断症状,曹丕应该是得了肺结核。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判断曹丕

  • 蓝玉奸杀北元后妃后,才导致两万多人被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蓝玉被杀是哪一年,蓝玉占有北元王妃吻戏,山河月明中蓝玉羞辱北元王妃

    其一:蓝玉奸污北元皇妃这件事儿,在史料上却有。但与被朱元璋剥皮填草没有必然直接联系,5年后蓝玉才被杀。对敌人进行侮辱在古代很正常,蓝玉虽然这样做肯定有罪,但朱元璋以此为借口,只是对其进行教训而已。希望他有所收敛,但蓝玉不知进退终于导致被杀。其二,也无族灭两万之理。蓝玉家族怎么可能有两万多人?两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