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五国伐齐几乎灭亡强大的齐国?单单看五国带兵的大将就知道了

为何五国伐齐几乎灭亡强大的齐国?单单看五国带兵的大将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52 更新时间:2024/3/11 1:38:00

战国时期,什么最珍贵?

答曰:土地和人口。

战国时期,什么最频繁?

答曰:战争。

据统计,整个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争有三百多次,战国三百多年的历史,这样算下来,几乎年年有战争,并且有的战争能持续好几个月,甚至持续几年的也有,这样想想那个时代几乎不是在打仗就在准备打仗。

[var1]

历史上在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前,战国七雄中有两个诸侯国曾被灭掉过,然后又在其他诸侯国的扶持下复了国,这两个诸侯国就是燕国和齐国。

虽然这两个诸侯国都被灭过,但是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燕国是经过子之内乱后,国力大损的情况下被齐国趁虚而入攻下了国都蓟城,而齐国确实在最强的时候被五国联军大败,又被燕国攻占了国都临淄。

说起五国联军,战国时期五国联军攻打一个国家可不止攻齐这一次,秦国也享受过这样的待遇,那么五国攻秦气势汹汹结果无功而发,五国伐齐却几乎灭亡齐国,何也?

为何五国伐齐几乎灭亡强大的齐国?其实单单看五国带兵的大将就知道了。

五国攻秦和五国伐齐。

历史上秦国享受被其余诸侯国围殴的情况其实发生过很多次,但是我们本次姑且只说秦昭襄王时期的五国攻秦,因为五国伐齐也是发生在这个时间点,并且这时候战国呈现出东西两强的局势。

也就是,战国此时只有两个强国,一个西部的秦国,一个是东部的齐国,并且在秦昭襄王的建议下,和东边的齐泯王一起还曾称帝国,也就是历史上说的“东西二帝”,足见这时候的齐国其实是很强大的。

[var1]

五国攻秦的队伍是韩、赵、魏、楚、燕、齐五国,而五国伐齐的队伍是韩、赵、魏、燕、秦五国,通过这个对比,你会发现,前面的国家都相同,也就是齐国和秦国的区别了,对,非常对,这是不是让你想到了“美苏争霸”?

其实说白了这时候的战国秦齐和后来国际的美苏是一样的,只是大背景更换了一下,大国为了话语权而争霸,小国为了生存只能附庸大国,韩、赵、魏、燕、在当时就是小国了。

五国攻秦和五国伐齐的结局不同。

面对五国攻秦,秦国采取的是什么态度呢?是割地求和,看着攻秦的五国联军,秦昭襄王想也没想,就立即把曾经占领韩魏两国的城池给让出去了几座,让韩魏两国出现了动摇。

面对五国伐齐,齐国是什么态度呢?是狂妄的不可一世,面对来势汹汹的五国,齐泯王丝毫不管不顾,依然我行我素,不考虑国际局势,就是一味的蛮干。

[var1]

五国攻秦的基础是瓜分宋国,但是好大喜功的齐泯王攻下了宋国之后,却没有拿出来宋国去分,而是选择了独吞,这时候的宋国其实就成为了诸侯国之间的逆鳞,大家一起摸可以,你一个人摸就不行了,所以齐国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五国攻秦和五国伐齐的结果也不一样,五国攻秦,五国无功而返,但是五国伐齐,齐国不仅齐泯王被杀了,而且除了几座孤城,燕国几乎吞并了齐国。

五国伐齐的大将个个不能小觑。

说起打仗必须要说带兵的将军,五国伐齐也是如此,可以说单看这五国带兵的大将,这场仗齐国已经输了,那么这五个将军都是谁呢?

韩国的暴鸢,你可能会说,这个人我不熟悉啊,其实他是战国中后期最有名的将军,参加过攻打楚国的垂沙之役、参加过攻打秦国的伊阙之战,虽然我们并不是多熟悉,但也是当时韩国最厉害的将军了。

[var1]

魏国的晋鄙,这个人是不是我们就熟悉了一点,对,他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被信陵君手下的猛士朱亥一锤子的砸扁的那位,他看似很弱,但是在当时的魏国,是非常厉害的,因为整个魏国的兵,都归他调遣。

齐国的乐毅,他是魏国著名的将领乐羊之后,所谓虎父无犬子,乐毅带兵打仗的本领更是厉害,带领燕军,在五国伐齐中,一举攻克齐国歧视余城,几乎灭亡了齐国的就是这位仁兄。

赵国的廉颇,这个人大家就很熟悉了吧,廉颇也不仅只会负荆请罪,他带兵打仗的工夫更是很厉害,长平之战前期有廉颇在,秦军丝毫不能动弹,长平之战后,廉颇带领的老弱残兵也把燕国打的几乎残废,足见其带兵多么厉害。

[var1]

秦国的白起,战国时期的杀神,一举创造了各项杀人的记录,这个人想必每个人都如雷贯耳,单单关于白起就能写一本书,并且廉颇和白起加上后面的王翦李牧又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五国伐齐的这份名单,你看到之后是不是很震惊,没错,这个阵容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厉害的组团,单单一个就不得了,何况这次是这五个人一起攻打齐国,齐国又怎么能受得了呢?

飞鱼说:

为何五国伐齐几乎灭亡强大的齐国?单单看五国带兵的大将就知道了,行兵打仗关键就在将军,当五国来临的时候,两军还没有接触,齐国的大将就被这样五个人的组团给吓跑了,更别说打仗了。

五国攻秦气势汹汹结果无功而发,五国伐齐却几乎灭亡齐国,何也?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益,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形容这个时期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再也合适不过。

[var1]

其实导致同样性质出现的不同结果,秦国和齐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脱不开的关系,秦国地处中原西陲,还有天然的屏障函谷关,而齐国地处平原,面对打仗根本没有天险可守,除了利用城池的坚固外,天险是不存在的。

五国伐齐之后,强大的齐国再也不复存在,虽然最后也复国了,但是这时候的齐国,早已不是秦国的对手了,看似五国伐齐,五国都得到了好处,但是得到好处最多的却是秦国,因为这时候战国已经是秦国一国独强,它统一华夏,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假如您面对这样豪华的五人组,这场战,您会怎么打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不良人:降臣的残尸败蜕出自哪里?杨贵妃的手臂怎么会在降臣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而残尸败蜕一词,也是出自后人对安史之乱的惋惜臆想,安史之乱后,晚唐的颓突之事也无可挽回。此时的杨玉环,虽然她已经香消玉损,但魂魄却一直没有散去。当地的土地神看到了,告知杨玉环说她是蓬莱仙子太真玉妃,因前世犯了错,今生才流落人间。于是她拖着纤弱的魂魄,跋山涉水,苦心修炼,终于恢复了太真玉妃的身份。在安

  • 为何说神医扁鹊不是合格的医者?为了扬名,专为“重者”看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疾始于荣卫,哀哉不豫谋。贪生讳闻死,天下几桓侯。——刘克庄《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因为这段时期孕育着中国即将到来的大一统,而且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包括医学等在这段时间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var1]说到医学,当然离不开医生,而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名神医——秦越

  • 万里长城为什么没有挡住匈奴,只因韩王信成了匈奴的开路先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万里长城为何能阻挡匈奴,东匈奴和西匈奴,汉朝长城为什么挡不住匈奴

    [var1]冒顿经过多年的考察,终于把最佳突破口选定马邑。马邑离匈奴单于王庭比较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只要突破马邑,匈奴军就可以长驱直入。而且选择马邑作为进攻突破点,可以出其不意,使马邑来不及汇集大量汉军就被攻破。首先,他派小股部队骚扰长城其他要塞,声张虚势,一面集中兵力攻击马邑。刘邦这边汉朝刚建立

  • 隋朝一高僧能给老虎讲法,圆寂后把身体舍给鸟兽,墓穴下都是石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唐三大高僧,老虎追坠崖时不忘嗅花的佛教故事,石虎时代的高僧

    李忠林慢慢长大,出落得眉清目秀且身材伟岸,有个看相的人只看了他一面,便说这孩子长大后能做将军,要不就会名满天下。16岁那年,李忠林突然就恳辞父母,去了栖霞寺落发为僧,师傅给他起的法号叫法向。法向出家之后,恪守各种佛门戒律,日夜研读佛门经典,很快就成为扬州一带有名的高僧,各地的僧侣都来栖霞寺听他讲法。

  • 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帮助下登上皇位,登基之后为何要杀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李隆基是太平公主扶助上位的,可为什么李隆基登基之后就翻脸不认人了呢?太平公主是唐高宗与女皇武则天的女儿,从小受尽宠爱,生的也是倾国倾城,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深得两代帝王的宠爱,高宗精心为她挑选了一个女婿,那就是薛氏家族的薛绍,太平公主和薛绍两人一见钟倩,婚后两人感情也是相当和睦,两人成婚7年,育有

  • 玄武门之变后的父子拉扯:李渊有投杼之惑,李世民跪而吮上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的三个儿子,玄武门之变李渊怎么办,李渊玄武门之变后生了几个孩子

    李渊看到尉迟敬德后大吃一惊,但他到底是经历过无数风浪的人,很快镇定下来问:“今天是谁作乱了?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高声说:“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很担心陛下,就让我来护卫陛下。”这话自然是李世民教他说的,而尉迟敬德此举也并不是真的保护李渊,不过是交代一下事情的结果,让李渊心里有

  • 《唐朝诡事录》众生堂卢凌风的抉择,换作你,怎么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孟东老一面是悬壶济世的神医,一面是灭绝人性的恶魔。是他亲手炮制了前后两起惨绝人寰的杀人碎尸案。橘县苦头疾久已。孟东老为了研制治疗头疼的方法,雇凶杀人取头颅,来供他做实验。在他眼里只要能治愈橘县百姓的头疾,杀几个无辜的人又能算什么?总得有人为医学的进步做牺牲,仙魔只在一念之间。恶贯满盈的孟东老在落网后

  • 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1958年,林庚发表《盛唐气象》一文,首次以“盛唐气象”标举盛唐诗歌高潮,就基本将杜甫排除在“盛唐气象”代表诗人之外,后来更有人认为杜诗不属于盛唐诗歌(参罗宗强《唐诗小史》)。实际上,一部杜诗,始终贯注着“盛唐气象”,杜甫安史之乱以后的伟大创作,既根本得益于“盛唐气象”的深远影响,更代表诗歌史上“盛

  • 铜雀台并非是锁二乔,其实是深深的锁住了曹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曹植是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健,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自幼聪慧下笔成文,被曹操认为是最能成大事者,也是曹操的骄傲。然而一首七步诗留给后人的却是曹植处处受限制和被打击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形象。实际上曹植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文才盖世,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那么是什么原

  • 李清照批评了三个人不会写词,最后三个人的成就却都不低于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这样一个才女,如果她认为的人不会写词,一般人也一定会认同李清照的观点,但是,一代才女李清照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李清照在《词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说晏殊、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