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时期,为何列强都争抢着“帮”我国修建铁路?

清朝时期,为何列强都争抢着“帮”我国修建铁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91 更新时间:2024/1/26 2:59:57

客观地说,西方列强带给我国的伤痛实在是太大,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可遗忘的过去。

在那段屈辱岁月里,西方国家似乎也表现过伪善的一面。这些国家居然主动地“帮”我国修建铁路,甚至为了“帮”我国修建铁路,还抢着贷款给清政府。

如此怪异的举动让人们好奇,一般以“吸血鬼”之称的资本家,为何突然变得这么好了。其实背后大有讲究,当年的西方资本家没有一个安好心,一切都充满着恶意。

伪善的沙俄

1894年,在甲午海战中刘公岛陷落,大清帝国与日本的争斗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场战争太过于惨烈,大清帝国努力创建的北洋水师灰飞烟灭,而且还签订了可耻的《马关条约》,需要赔偿白银2亿两,并且还要被割让辽东和台湾。

如此屈辱,让大清帝国羞愧难当。正如张之洞所言:以往输给西方洋人,属实无可奈何。而今败给倭寇,大清帝国颜面扫尽。

更为重要的是,辽东地区对于大清帝国至关重要,乃龙兴之地,被日本夺取更是让大清帝国痛苦万分。

但就在这时候,沙俄帝国站了出来,他不仅拉拢了自己的同盟国法国,而且还搭上了对辽东地区抱有幻想的德国,三国联合起来干涉日本,迫使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

虽然大清帝国被迫要追加3000万两赎辽费,但是区区3000万白银与辽东半岛的主权比较起来,不过是九牛一

一行为气坏了日本人,也为日俄战争的开战埋下了种子。不过,对于沙俄帝国的鼎力相助,大清帝国感动万分,甚至还认为沙俄是中国人的朋友,连李鸿章和张之洞都不能免俗。

从那时候开始,沙俄帝国就以伪善的面孔开始帮助中国搞建设,成为了中国的好朋友。

在夺回了辽东地区以后,沙俄帝国就向清政府提出,想要加强国防,想要促进地区发展就必须要修建铁路。

但清政府表示没钱,结果沙俄帝国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明确表示自己会帮助大清帝国修建铁路。

就这样,辽东地区的铁路开始正式修建,由沙俄帝国提供贷款,提供技术和资金,铁路开始正式动工。

据史书记载,沙俄帝国帮助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海参崴到满洲腹地地区。

就这样,东北地区开始出现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正式通行。

沙俄的盘算

据记载,在帮助清政府修建铁路的时候,修建铁路的费用必须由清政府负担,不过沙俄帝国会给予清政府贷款,必须偿还较高的利息,这项贷款必须由清政府的关税作担保。

紧接着,所有修建铁路所需要的一切,都必须由沙俄帝国提供。其中包括,按照沙俄帝国的标准来修建铁路,此外,所有修建铁路所需的材料都必须要从沙俄采购。另外,所有的技术人员必须聘用俄国人,不得有外国人插手。

最后沙俄帝国明确强调,凡是由铁路所在区域,沙俄帝国都有权利进行军事保护。换而言之,凡是铁路所及之处,沙俄军队可以朝发夕至。

从沙俄帝国的盘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沙俄帝国修建铁路之目的,简直就是歹毒。

首先,沙俄帝国为清政府修建铁路,实质上是逼迫清政府将财政主权转移给俄国。毕竟修建铁路费用过大,而清政府常年处于财政赤字中,因此所欠的费用会越来越大,最终失去财政自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另外,沙俄帝国通过修建铁路可以拉动国内的经济,不仅增加就业,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对外市场扩张。

最为可怕的是,在历史记载中,大俄帝国一直都希望夺取旅顺港,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获得。假若可以通过修建铁路一点点地接近,甚至自己可以将铁路连接旅顺港,那么沙俄就可以逐步蚕食到这一区域,并且将其据为己有。

毕竟只要有铁路的地方,就是沙俄的军事保护范围,以后找个借口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所以仅凭沙俄这段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出,修建铁路是在侵犯中国的主权,但是在抢夺中国的土地。

也难怪在《新少林寺》这部电影中,侯杰(刘德华饰)曾警告曹蛮(谢霆锋饰),洋人想要修建铁路,并不是在做善事,而是想要抢夺我们祖先的土地。

但当时清政府并不明白,因此上了大当,就连老外交家张之洞和李鸿章都受了骗。

进一步升级

沙俄帝国的操作,如同一个模板,一下子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他们也纷纷模仿沙俄的操作,开始大规模地强调要在中国领土上修建铁路,想要实现自己的霸权。

其实仔细对比一下当时的环境,我们会发现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完成了过渡。过去的资本主义是血腥的原始积累,是以抢劫和掠夺为主。但是到日俄战争之前,资本主义已经变成了资本输出为主的时代。

因此必须要通过资本的方式投资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这样才能确保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掠夺和发展。

按照以往的方式,不管西方列强获得多少赔款,终究难以将手伸入中国内地。但只要铁路出现,凡铁路所及之处,都成了西方人势力延伸的触手。

更为重要的是,交通越来越方便,更利于帮助西方国家在中国投资市场,以进一步进行资本的掠夺。

因此西方国家的修铁路,本质上是为了满足本国的资本扩张,以及为了实现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

沙俄帝国开了一个头,日本紧随其后,随后就是各国在中国领土修建铁路。到后来,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人的刀枪剑戟以及各种资本毒牙,已经深入到大清帝国的心脏处,这个帝国已经很难走向独立。

结语

过去西方列强们将修建铁路当成入侵我国的手段,但所有的殖民统治者都必须要面临一个困局,越是用高水平方便的掠夺方式,就越容易促进掠夺地区的觉醒。

按照一种不恰当的比喻,这些人将被殖民区域当成了练剑的靶子,在他们身上留下各种招式,虽然可能满足了他们当时的需求,但这些留下来的招式,终究也会被疼痛难忍的各国所吸收借鉴。

以清政府为例,西方列强留下来的铁路以及现代管理经验,慢慢地让当地开始发展崛起,并且成为反击这些侵略者的手段。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道好轮回,资本与殖民扩张终究只是一个阶段,这一切最终会被倾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清朝最幸运的皇子,康熙62岁生的最小儿子,被三代帝王捧在手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对于帝王家来说,妻妾成群、子孙满堂才是好现象,毕竟家里有皇位要继承,人多的才能更好地选择,总比那些一两个没得选择要强得多,不过这也是有弊端的,人多的就容易起纷争。这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在位时期的“九子夺嫡”,争夺王位的结果是让人痛心的,亲如手足的兄弟互相残杀,很多人都没有好下场,唯有那些置身事外的人

  • 顺治临死前,孝庄紧急召一个人进宫,康熙才能稳坐江山6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为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奠定了太平盛世发展基础的康熙帝,是为满清政权定都北京后即位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余年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的康熙帝是整个清朝乃至整个封建帝国时期的一位传奇皇帝。然而世人皆知教养一代贤君的孝庄太后,急召进宫保康熙帝位的臣子却鲜为人知。六岁

  • 乾隆早期对那拉氏有多宠?有几项创清史唯一,如懿传有些并非乱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那拉荣臻,乾隆继后那拉氏为何断发,那拉皇后容貌复原图

    她并非出自大家,然而一入府便成为乾隆的侧福晋。她并非乾隆的白月光,却在富察皇后仍在世的时候,占据了乾隆的恩宠。在她做皇后之前一直未有子嗣,然而做了皇后之后,却接连产子,四年生了两男一女。她便是我今天想说的乾隆的继后那拉氏。说起这位那拉皇后,她的一生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说不完的谜。断发之后,乾隆便将一切有

  • 大清腐朽没落慈禧百口莫辩,找寻根源,上推1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慈禧与清朝的命运联系,清朝慈禧的社会状况,清朝的灭亡能怪慈禧吗

    慈禧太后清王朝衰败,特别是闭关锁国、科技的落后,后期的慈禧政府已成强弩之末、积重难返之势了。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是号称“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因为他是最早看到并接触外国新事物、新科技的人,却因自己的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将原本可以“拿来主义”的东西给吞噬了。说他是耽搁、阻止中国科技进步的罪魁祸首才算一点不

  • 努尔哈赤算是清朝的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12位皇帝一览表,清十二帝顺口溜,努尔哈赤是皇帝吗

    这些说法之中最流行的是十帝说、一十帝说、十二帝说,至于十三帝、十七帝的说法则属于小众说法。所谓“十二帝”乃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算起直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为止。这种说法将清朝入关之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入关之后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算作是皇帝。

  • 太平天国的宝藏,丢了156年,至今下落不明,它到底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平天国福建宝藏,太平天国的天国宝藏是真的吗,太平天国的宝藏消失了吗

    这也让西方列强对这块东方的肥肉虎视眈眈,同时这不仅仅是国外在觊觎就连清政府内部都存在分歧。这种内忧外患的处境让清朝摇摇欲坠。也就是这时,西方不少文化传教也开始流入中国,他们企图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文化来达到改变清朝统治。但是当时的人们所接受的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因此这种做法无疑是困难的。但是,这种在

  • 清朝皇帝不仅是皇帝,还是蒙古人大汗,怪不得蒙古这么效忠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蒙古是在皇太极在位的时候被满族人彻底征服的,满族人征服蒙古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让蒙古人承认自己是蒙古人的大汗。所以从皇太极开始,每个清朝皇帝都有蒙古大汗的称号。皇太极蒙古大汗的称号是博格达彻辰汗。顺治皇帝的称号是额耶尔札萨克汗。康熙的称号是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

  • 纪晓岚“智斗”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纪晓岚智斗和珅第二集,和珅纪晓岚赈灾,有声小说纪晓岚智斗和珅

    影视剧照据史书上记载,纪晓岚本名纪均,字晓岚,生性幽默,为人直爽豁达,思维敏捷,博学多才。而和珅号称“满清第一美男子”,身长九尺,老爹是福建副都统,标准的高富帅。影视剧照传闻纪昀与和珅结怨颇多,事实上,纪昀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之交,没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办事能力强,年老处世

  • 此人是汪精卫的接班者,手握重兵却迫害同胞,死后墓地被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汪精卫抗日,梁宏达评汪精卫,梅州大埔汪精卫老宅

    1962年,蒋介石开始北伐,陈公博抛弃了汪精卫,转投到蒋介石的门下。时人都说他是背信弃义的人,但是他丝毫不引以为耻,甚至认为很光荣。从小他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需要什么,他的父亲都能够满足他,于是陈公博从小就娇生惯养,成年以后,他回忆说:“我小时候看《品花宝鉴》,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假装有事情

  • 清朝为何改金为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随着金国所征服领地的扩大,更多的民族被纳入统治范围,女真、蒙古、汉则是其中的三大民族;金国号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以象征女真复兴的金为国号,民族意义太窄,这种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甚至会妨碍到皇太极的事业。而从历史上来说,此时皇太极的目标是整个天下,而不是偏安东北,所以再固执于500年前的金朝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