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顺治:超脱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愿称之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顺治:超脱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愿称之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62 更新时间:2023/12/17 7:23:00

(爱新觉罗·皇太极 画像)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

清王朝的第二领领导人,爱新觉罗·皇太极驾崩了。

由于皇太极同志死得十分仓促,来不及留下遗嘱,那么皇位继承人的位置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先帝没指定谁来接班,所以接下来的皇位争夺赛,人人都有机会参与。

在诸多参赛选手中,最有获胜希望的,有两位,一位是皇太极的长子爱新觉罗·豪格,一位是皇太极的十四弟爱新觉罗·多尔衮。

两位仁兄势力相均,旗鼓相当,在皇位争夺赛中相持不下,谁也无法击败对方。

按照历史的规律,出现这种势均力敌的情况,往往一定要死一个才能收场,但本着我难受你也别想舒服的心态,俩人最终决定,谁也别争,谁也别抢,这个皇位,咱们让给别人。

拱手相让的动机十分简单,我当不上皇帝,你也别痴心妄想。

于是,豪格和多尔衮在清朝皇室子弟里挑来挑去,最终选中了皇太极的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

(爱新觉罗·豪格 形象)

福临,也就是顺治,初登帝位的时候,只有六岁。

现在,我们能看出豪格和多尔衮的居心了。

他们当然不会大发善心,能心甘情愿把皇位让给顺治,而是因为顺治年幼,即便是成为皇帝,他们照样手握大权,视小皇帝为傀儡。

所以,年少登基的顺治皇帝,从登上皇位的第一天开始,就生活在一种被控制,被架空的氛围里。

大哥豪格稳坐朝堂,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在国家内政方面替自己发号施令,而叔父多尔衮则手握兵权,驰骋在外,朝廷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由多尔衮独自决定,自己一句话也掺和不上。

如果只是国家政务自己插不上手的话,顺治也许还可以接受,毕竟自己实在是太小了,别说翻越“主少国疑”的这一座大山,他矮小的身形就连紫禁城太和殿的门槛都无法独自跨过。

但小顺治一旦跨过门槛,由朝堂返回后宫之中,他就会发现还有他的母亲孝庄太后等着他,让他学习皇家礼仪,让他注意帝王体统,教育他为君要有为君的样子,批评他能力不够,难以服众。

这个皇帝当的,实在是太憋屈了。

(孝庄太后 画像)

不过憋屈一直是皇帝的基本特征,这和人们通常所想象的当皇帝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截然不同。

在固有的观念里,似乎只要成为皇帝,就可以冲破有关道德和法律的一切约束,简单来说,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有吃不完的大馒头,想蘸红糖蘸红糖,想蘸白糖蘸白糖。

人们天真地以为,皇帝最为基本的特权,就是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不用承担任何后果。

人们想象中的皇帝是自由的,但中国历史上大约五百位皇帝,他们其中能达到自由的,只有寥寥几人而已。

西汉武帝刘彻在登基后的前五年时间里,是一个实打实的傀儡皇帝,权力被皇太后王氏和太皇太后窦氏所把持,大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因为朝堂上有诸多如魏徵这样的言官和大臣,导致皇帝不得不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免得被臣公们教育。

明朝的帝王,如高皇帝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孝宗朱佑樘,他们每一个都深陷文官政治的泥潭,被御史批评,被文官制约,被强大的政治教条压的喘不过气来。

这些历史上著名的雄主和贤君尚且过得这么糟心,又何况是顺治这种少年天子。

所以总结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当皇帝不仅不是一件大好事儿,反而是一件苦差事儿。

皇帝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皇帝要时刻保持神圣的威仪,皇帝不能有个人爱好,皇帝更不能有个人情感,皇帝有气要忍着,皇帝有话要憋着,皇帝唯一要做的,就是为国家机器的运转而奉献。

不过假使这一切顺治皇帝都可以忍受,他唯一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去权力。

因为皇帝在失去权力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尊严。

不过,对于顺治来说,这样糟心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爱新觉罗·多尔衮 画像)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豪格获罪被处死。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外出狩猎,骑马超速结果出了交通事故,从马上跌了下来,患了重病,不久后病逝。

两位辅政大臣先后领了便当,多年来一直被桎梏的顺治皇帝终于得以亲政。

年轻的顺治皇帝初登帝位,立刻展示出了他作为英明君主的一面,他重用过汉族官员,打破了重要官职都被满清贵族垄断的情况,他施行过招抚政策,对于清王朝境内所残存的农民起义军势力不一味打压,而是尽可能的进行招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

皇帝澄清过吏治,发展过经济,复兴过文化,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实在不失为一代有为之君。

不过,在做完这一切后,顺治皇帝忽然横生出了深深的倦意。

一来,刚刚入主中原的大清王朝尚未站稳脚跟,根基不稳,国家百废待兴,朝政繁忙,奏折一封接一封,国事一件接一件,尽管顺治皇帝十分勤政,但似乎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永无尽头,总有铺天盖地的事情需要皇帝来处理。

二来,童年和少年时代饱尝擅权之痛的顺治对政治的态度原本就是消极的,而自亲政之后,皇帝的勤政,对工作的负责,只不过是出于他本人的责任心,而非兴趣和自愿。

顺,为顺利,治,为治国,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顺利治国,一统华夏。

(爱新觉罗·福临 画像)

他的名字福临,更有幸福美满降临人间的寓意。

可人世间的事,总是幻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表面的光鲜亮丽背后,是顺治皇帝无尽的惆怅和失落。

当然,在繁杂无聊的执政生涯中,皇帝也遇到过属于他的生命的曙光,这道曙光就是董鄂妃。

作为皇帝最喜欢的妃子,皇帝视其为知己,而董鄂妃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同样在穷极无聊的岁月里抚慰了皇帝的内心。

不过,这样的日子总归是短暂的,在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董鄂妃病逝后,顺治皇帝可以说是彻底绝望了。

幼时的失权,成年后无聊的工作,以及爱情世界的崩塌,致使顺治皇帝开始对这个残酷又无情的世界绝望。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赫舍里·索尼 形象)

在顺治皇帝最后的岁月里,他接受到了佛学文化的熏陶,曾经一度想要出家为僧,但在孝庄太后和一众大臣们的规劝下只好作罢,作者小时候看《康熙王朝》,仍对当时影视剧中赫舍里·索尼死谏皇帝时说过的话历历在目:

福临!福临!爱新觉罗·福临!你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呐,大清的开国之君呐!(入主中原后),你身系天下安危,岂能让那和尚妖言惑众啊(指顺治要出家),你六岁登基,少年亲政,刀劈御座,剿灭前明叛军,光照列祖列宗啊!

这是大臣们对顺治一心向佛的惋惜,也是封建帝制时代对皇帝的控制。

顺治,冥冥之中,从你出生到你死亡,你就是一个什么都无法决定的人。

自由,是这位帝王,一生之中最大的奢侈。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中国传统新年的第七天。

这一天的夜里,紫禁城爆竹声声,烟花盛放,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仍然沉浸在除旧迎新的欢乐之中。

当夜,顺治皇帝因病暴毙,时年只有二十四岁。

(爱新觉罗·玄烨 画像)

皇帝死后,朝廷颁布了皇帝生前留下的遗诏,遗诏中除了指定儿子玄烨(即康熙皇帝)即位后,还罗列了自己短短在位的这些年所犯下的罪过,如不尊祖制,重用汉官,尚儒尚佛等等。

遗诏中的内容,几乎是把顺治皇帝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成就全盘否定了。

这样的前后矛盾,使得作者很难相信这封遗诏是出自皇帝本人,倒像是他的母亲孝庄太后对他的责备。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或许孝庄太后并不能理解顺治皇帝向化汉族的行为,然而一生曲折的顺治皇帝却能理解当时世界的运转规律。

他知道,满清入关后曾经实施过野蛮的征服活动,而这种征服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对清王朝的统治是收效甚微的,动辄数以万计的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各地的不安定因素一直不能绝除,这无疑是大清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的切肤之痛。

所以,这个年轻的少年天子的身上,时不时地就会流露出征服者的失落,而他个人的孤单寂寥,何尝不是大清定鼎中原后所付出的历史代价呢?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顺治皇帝在这样的孤单和寂寥中走完了他自己的一生,而从这种角度来说,他无疑是一个,可怜的人。

更多文章

  • 清朝最有艳福的皇帝,4位皇后67位妃子,他死后,都陪他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12位皇后哪位最惨,清朝12位皇帝的皇后和嫔妃,清朝十二个皇帝及皇后

    康熙是清朝历任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执政六十一年,这在整个历史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在年仅八岁的情况下继位,从此以后他一直稳坐皇位,没有像历史上的有些年幼皇帝被作为傀儡,也没有早早逝世,反而是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最开始继位的时候,身边有孝庄太皇太后和大臣的辅佐,因为年幼,所以他被辅佐了六年

  • 奶奶是慈禧,溥仪是他哥哥,光绪是大伯,他却低调教书活到2015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而他们的另一位弟弟溥任,则要低调很多,很多人只觉得他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却不知道他背后皇弟的身份。事实上溥任的一生同样精彩,他也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胡同里的任四爷在北京的一座老宅子里,住着一位老人。他年轻时,在西板桥小学以及厂桥小学教书,他在讲坛上默默耕耘了一辈子,一直到1988年才退休。在40多

  • 清朝时期,为何列强都争抢着“帮”我国修建铁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一共修几条铁路,西方列强为什么在中国修建铁路,清朝龙椅被列强抢走

    客观地说,西方列强带给我国的伤痛实在是太大,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可遗忘的过去。在那段屈辱岁月里,西方国家似乎也表现过伪善的一面。这些国家居然主动地“帮”我国修建铁路,甚至为了“帮”我国修建铁路,还抢着贷款给清政府。如此怪异的举动让人们好奇,一般以“吸血鬼”之称的资本家,为何突然变得这么好了。其实背后大有

  • 清朝最幸运的皇子,康熙62岁生的最小儿子,被三代帝王捧在手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对于帝王家来说,妻妾成群、子孙满堂才是好现象,毕竟家里有皇位要继承,人多的才能更好地选择,总比那些一两个没得选择要强得多,不过这也是有弊端的,人多的就容易起纷争。这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在位时期的“九子夺嫡”,争夺王位的结果是让人痛心的,亲如手足的兄弟互相残杀,很多人都没有好下场,唯有那些置身事外的人

  • 顺治临死前,孝庄紧急召一个人进宫,康熙才能稳坐江山6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为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奠定了太平盛世发展基础的康熙帝,是为满清政权定都北京后即位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余年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的康熙帝是整个清朝乃至整个封建帝国时期的一位传奇皇帝。然而世人皆知教养一代贤君的孝庄太后,急召进宫保康熙帝位的臣子却鲜为人知。六岁

  • 乾隆早期对那拉氏有多宠?有几项创清史唯一,如懿传有些并非乱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那拉荣臻,乾隆继后那拉氏为何断发,那拉皇后容貌复原图

    她并非出自大家,然而一入府便成为乾隆的侧福晋。她并非乾隆的白月光,却在富察皇后仍在世的时候,占据了乾隆的恩宠。在她做皇后之前一直未有子嗣,然而做了皇后之后,却接连产子,四年生了两男一女。她便是我今天想说的乾隆的继后那拉氏。说起这位那拉皇后,她的一生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说不完的谜。断发之后,乾隆便将一切有

  • 大清腐朽没落慈禧百口莫辩,找寻根源,上推1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慈禧与清朝的命运联系,清朝慈禧的社会状况,清朝的灭亡能怪慈禧吗

    慈禧太后清王朝衰败,特别是闭关锁国、科技的落后,后期的慈禧政府已成强弩之末、积重难返之势了。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是号称“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因为他是最早看到并接触外国新事物、新科技的人,却因自己的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将原本可以“拿来主义”的东西给吞噬了。说他是耽搁、阻止中国科技进步的罪魁祸首才算一点不

  • 努尔哈赤算是清朝的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12位皇帝一览表,清十二帝顺口溜,努尔哈赤是皇帝吗

    这些说法之中最流行的是十帝说、一十帝说、十二帝说,至于十三帝、十七帝的说法则属于小众说法。所谓“十二帝”乃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算起直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为止。这种说法将清朝入关之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入关之后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算作是皇帝。

  • 太平天国的宝藏,丢了156年,至今下落不明,它到底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平天国福建宝藏,太平天国的天国宝藏是真的吗,太平天国的宝藏消失了吗

    这也让西方列强对这块东方的肥肉虎视眈眈,同时这不仅仅是国外在觊觎就连清政府内部都存在分歧。这种内忧外患的处境让清朝摇摇欲坠。也就是这时,西方不少文化传教也开始流入中国,他们企图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文化来达到改变清朝统治。但是当时的人们所接受的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因此这种做法无疑是困难的。但是,这种在

  • 清朝皇帝不仅是皇帝,还是蒙古人大汗,怪不得蒙古这么效忠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蒙古是在皇太极在位的时候被满族人彻底征服的,满族人征服蒙古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让蒙古人承认自己是蒙古人的大汗。所以从皇太极开始,每个清朝皇帝都有蒙古大汗的称号。皇太极蒙古大汗的称号是博格达彻辰汗。顺治皇帝的称号是额耶尔札萨克汗。康熙的称号是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