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蜀吴各自的第一谋士是谁?司马懿排不上,这3位才是社稷之臣

魏蜀吴各自的第一谋士是谁?司马懿排不上,这3位才是社稷之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36 更新时间:2024/2/12 21:32:57

今天“史书凌轩阁”就用这篇文章来聊一聊魏蜀吴各自的第一谋士是谁,“鹰视狼顾”的司马懿根本排不上,这三位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

社稷之臣

在评价哪些人是魏蜀吴三国的第一谋士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什么是“谋士”,以及什么是“社稷之臣”。在大部分读者心中,谋士是可以跟“军师”划等号的。其实不然,谋士的层次要远高于军师。

军师一般负责在打仗时给主公出谋划策,也可以管理粮草供给、军械配备等事务。军师只是战役层面的,他要尽最大努力帮助主公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谋士则不然,谋士是战略层面的。谋士要帮助自己的主公制定一份长期的、详细的发展规划,而且每一步都要思虑周详。什么时候应该打仗,什么时候应该休养生息,应该去哪里打仗,打仗后又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战果,这都是谋士需要考虑的。

谋士中的巅峰强者,就是“社稷之臣”,也就是一方势力的肱骨栋梁。这样级别的谋士,才可以帮助一穷二白的主公成长为雄霸一方的诸侯。有了这个标准,咱们下面就来看看魏蜀吴各自的第一谋士。

魏国——荀彧

为何说司马懿根本排不上?笔者心中,司马懿就是一个盗贼,“大盗窃国”说的就是司马懿。曹操在世时,司马懿一直韬光养晦,并未展露任何锋芒。前后差不多30年间,曹操败袁绍、擒吕布、平马超、征乌桓,他从一个三流诸侯逐渐成长为雄霸北方的大魏之主,在这九死一生的过程中司马懿并没出什么力。所以,曹魏的建立和曹魏的成长,与司马懿没有一毛钱关系。曹魏的第一谋士,根本不是司马懿,而是荀彧荀文若。

曹魏是魏蜀吴三国中最不缺人才的,无论是谋士还是武将,都英才辈出,猛将如云。在曹操的智囊团中,最得曹操器重和依仗的,就是荀彧。司马懿评价荀彧说:“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荀彧出身名门,最开始他追随的并不是曹操,而是“四世三公”的袁绍。但荀彧很快就发现袁绍为人优柔寡断,根本不是一代枭雄。于是荀彧毅然离开了袁绍,追随了当时还一无所有的曹操。荀彧的到来,给曹操带来了难以量计的好处。

荀彧给曹操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崛起战略,曹操统一北方的进军路线和时间表,全是荀彧一手操办的,而且后来也都一一实现了。此外,荀彧还给曹操举荐了大量贤才,郭嘉钟繇陈群荀攸等人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最重要的是,曹操率军出征时,有荀彧坐镇后方,几乎就是万事无忧。所以,曹魏的壮大,曹操的称雄,根本离不开荀彧,荀彧才是曹魏的第一谋士和社稷之臣。

蜀国——诸葛亮

毫无疑问,蜀国的第一谋士是武侯诸葛亮。荀彧对于曹操,就如同诸葛亮对于刘备。诸葛亮在很多地方,比曹操的荀彧更加重要。因为蜀国的人才稀少,高水平的谋士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很多事诸葛亮都需要亲力亲为。

我们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大多出自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正史中的诸葛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在正史中,诸葛亮并不是一个摇头晃脑,能掐会算,呼风唤雨的妖道,他是一个千年罕见的社稷之臣。没有他,就没有刘备,也就没有蜀汉。辅佐不同的主公成为枭雄是有难度的,辅佐刘备崛起,明显要比辅佐曹操难了许多。

曹操虽不及袁绍家世显赫,可也是名门望族,最起码能够支持他拉起一支不小的队伍,族中还有曹仁夏侯渊这样的猛将。刘皇叔就惨多了,他是真正的一穷二白,家徒四壁。除了一堆草鞋草席和一个空头名号,刘备一无所有。诸葛亮就是把刘备这样一个年过四十的落魄男人,硬生生扶上了“昭烈帝”的宝座。

取荆襄,入西川,出汉中,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吴,诸葛亮那千古流传的“隆中对”就是他给刘备的战略规划。最关键的是,诸葛亮辅佐这刘备一步步走完了这份战略规划。刘备死后,蜀汉的大权其实就在诸葛亮手里。可诸葛亮毫无二心,他竭尽心力的辅佐刘禅,直到最后累死在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武侯,无愧于刘备,也无愧于刘禅!

吴国——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大都督周瑜,是汉末三国那段历史中的“万人之英”,也是一位活在传说中的人物。周瑜是吴国的第一谋士,他在吴国的地位跟魏国的荀彧、蜀国的诸葛亮一样,没有周瑜,就没有东吴。周瑜辅佐了江东孙策、孙权两代之主。辅佐孙策时,周瑜跟孙策之间的关系不像君臣,更像兄弟,他们二人风华绝代,平定江东,打下自己的天地。《三国志》记载:“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孙策死后,周瑜又尽心尽力的辅佐孙权,还打下了赤壁这场生死大战。

如果没有周瑜,也就没有吴国,甚至没有三国了。赤壁之战,曹操本可以一举荡平江东的,可惜他遇见了自己的命中克星,周瑜。赤壁之战后,周瑜也想北上乘胜追击,取得更大的战果。不料他在南郡跟曹仁撕扯了小半年都毫无建树。于是周瑜转变思路,提出来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

周瑜给孙权汇报说,他想趁曹操大败,无力出兵时,调转东吴兵锋进攻西川,统一南方,跟曹操两分天下。史料记载孙权当时同意了周瑜的战略计划。但周瑜在进一步谋划此事时,病逝于巴丘,时年36岁。周瑜死后,东吴再无吞吐天下之志,只能偏安江东一隅。周郎英才,可惜天不假年,可悲可叹!

标签: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十万大军到底能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序言 在三国时期,曾爆发过数场精彩的战役......——其中有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这些战役都集中了超过10万人的战斗,而且都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就连他们的文艺创作作品也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话又说回来,若我们结合同时代的背景,无论是东边的罗马帝国,还是西边的日本,他们的战争规模似乎都没

  • 战国七雄中有5国曾频繁迁都,为何这2国那么稳,鲜有迁都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七雄的首都现状,战国七雄为什么不向外扩张,战国七雄各个国家的国都

    自古以来,迁都都不是一件小事。一个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中心所在,迁都之举关系重大,甚至可以决定国家的兴衰。而在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迁都却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战国七雄中有6国都曾频繁迁都,这些诸侯国难道不知道迁都的影响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频繁迁都是有原因,有些诸侯的迁都是有所图谋,而有些诸侯的迁都

  • 司马懿:平定辽东,夺权曹魏,杀伐果断,可谓后三国时代第一强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魏司马懿简介,司马懿为什么能夺曹魏天下,司马懿为何夺曹魏江山

    他在后三国时期,与蜀汉的丞相诸葛亮相爱相杀,与诸葛亮生前一直斗法斗到了诸葛亮逝去,诸葛亮逝去之后,司马懿就成为了后三国时期的首席军政界的第一强人。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笔者将结合历史来阐述分析这个问题。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一,司马懿是一个擅于用兵的将帅之才。司马懿在平定

  • 此人打仗比李世民还猛,若不是他暴病而亡,唐朝早就被他给灭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薛举出身高贵,家业殷实。薛家非常富有,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在北方称雄。薛举强壮健硕,在射箭方面非常有天赋。薛家对隋朝十分忠诚,在大业年间担任金城校尉一职,隋朝势力变弱,无法镇压泛滥的流寇,且金城政府腐败无能。薛举被任命为将领,他假意配合县令,在金城起兵,扣押县令等人,在金城建国成为西秦霸王。隋朝末期建立

  • 包拯去世时为什么用21口棺材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其实包拯的家人这么做也实属无奈,因为包拯在世时得罪过很多的达官贵人,以及有权有势的人,他在世时没有可以奈何的了他,而他过世了,这些人肯定不会放过他的,用这21口棺材的目的是为了混淆那些打算破坏包拯墓的人的。包拯的家人也是效仿三国时期的曹操的72疑冢,所以提前准备这多口棺材,在出殡当天先后从合肥的七个

  • 杨广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竟然不是为了享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花费巨大的资金,征调不计其数的民夫,开凿这么长的运河,历朝历代的朝廷其实首要考虑的便是军队运输的需求。其次是加强地区间的交通,更好的促进经济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所谓隋炀帝劳民伤财开挖京杭大运河只为了自己享受生活,这样的评价可能并不公允。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古代的贡献有多大?从历史来看,中国集中开凿运河

  • 武则天为什么喜欢“和尚”?原因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和和尚怎么相遇,武则天秘史和尚要吃酒肉,武则天为什么会出家当尼姑

    武则天在得势后,也开起了一段“逆后宫”感情史,她的第一个男宠就是和尚。那么有人就会问,武则天为什么那么喜欢“和尚”?原因其实很简单,武则天喜欢“和尚”,不过是她掩人耳目的一种方式罢了。武则天是为了把这个男宠光明正大留在宫里,特意让男宠假扮和尚入宫的。这个和尚原本是一个叫冯小宝的街头混混,后来被太平公

  • 朱元璋临终反复念叨4个字,朱允炆装作没听见,太祖最后气绝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的反应,朱元璋几个儿子死在朱允炆手里,朱元璋是不是被朱允炆害死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位一直都是让无数人向往的存在,它不仅仅象征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奢华生活,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为了能够坐上那个宝座,许多人呕心沥血、倾尽所有,甚至不惜兄弟、父子之间刀兵相向。初唐时期的“玄武门之变”、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不外如是,更不要说史上一些叔侄之间,为争夺皇位,大打

  • 忽必烈庶子无资格即位,且长孙很少与忽必烈会面故铁穆耳得承大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这么一来蒙古人的习俗就这么被破坏了,大家越来越不重视忽里台大会,反而对中原地区的嫡子继承制很感兴趣。此后不光中原人看重嫡子继承制度,在蒙古也是一样,只有嫡子才有资格承袭老爹的所有家产。这也是为啥明朝取代元朝后,坚定不移地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因。成吉思汗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据《元史》宗室世系表等史

  • 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最优秀的三位名将是谁?他们改变了历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东汉末年以后,西晋初年以前,这一段时间,我们习惯称之为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名人辈出,这是一个乱世,所以英雄也就跟着多了起来。响当当的人物自然是少不了,比如说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三国的领袖,自然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此外还有诸葛亮鲁肃司马懿,这些足以问鼎天下的谋士。三国时期的名将那就更多了,如果非要在三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