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以前华夏族的形成
华夏子孙以炎黄二帝为始祖,到夏、商、周三朝逐步凝聚。在炎黄代表的华夏部落向外扩张的时候,还有周围的各个少数部落相聚融入华夏民族。到周朝时期,凡遵周礼、守礼义之族人称为夏人、夏族,通称为诸夏。华夏族的正统地位得以确认。到东周的春秋时期,虽然天下分封的诸侯逐渐强大兼并,但是每个称霸的诸侯的前提都是“尊王攘夷”。也就是说首先是华夏族然后立下大功,然后才能获得周王室的承认和册封。
到战国时期,由于几百年的长期传承,各个诸侯国的长期兼并扩张。许多少数民族纳入华夏怀抱:诸如中山国的狄人、吴越、楚国等地的百越等都融入了华夏一族,成为华夏的一分子。在华夏族内部,根据地域和国别又详细分为:秦人、赵人、楚人等等。当时对主要少数民族只有一个大概的称谓:东夷、西羌、南越、北狄。
战国到秦汉时期民族构成
到秦始皇一统六国时期,在“大一统”中,华夏民族也从分散走向了统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朝规定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和“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和稳定华夏民族。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形成了统一的民族。主要关东六国统一称呼为秦人。其实就是华夏族的另外一种称呼。当时的境内的少数民族无法具体统计,像百越、巴蜀之地都没有详细的民族称谓记载。 一直到汉朝时期,随着强汉的国力飞速发展。汉族才作为一个民族的代称响彻世界。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