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长子含恨自刎的背后,既是对和平的向往,也是对父亲的失望

秦始皇长子含恨自刎的背后,既是对和平的向往,也是对父亲的失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91 更新时间:2024/2/17 4:03:53

“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

性格温厚,与父亲格格不入

公子扶苏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长子,母亲又出身贵族,他的一生本该手握父亲为他打下的江山,子承父业,安稳地坐在皇位之上,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但扶苏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他的性格太过于宽厚,与父皇截然相反,格格不入,这正是导致他悲惨结局的最主要原因。

含着金钥匙出身的扶苏,从小就被各种人很好地保护了起来,但优渥的生活环境并没有让他恃宠而骄。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如此说道:

“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由此可见,扶苏实际上是一个学习了很多圣人思想,既有胆识又有学问的大才子。但扶苏更多的接受的是儒家文化,崇尚仁义,待人也温和,他的父亲秦始皇呢?却是性格残暴,常常置百姓的性命于不顾。

焚书坑儒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公元前212年,因为儒生评议秦始皇的暴虐,秦始皇竟将数百名儒生全部活埋。直性子的扶苏听到此事,情急之下,竟然公然请柬父皇,求父皇饶他们一命。

扶苏说:“此时天下尚未完全安定,孔子的言论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如今若陛下用如此残暴的刑法处置儒生,百姓很可能会有怨言。”本来,当时秦始皇正在气头上,一听到这话,更是火冒三丈,直接把自己的长子派去边远地区修长城,抗匈奴了。

手握精兵强将,依然含泪自刎

扶苏从荣华富贵的皇宫一下子搬到了偏远寒冷的北方,本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扶苏在此地认识了手握蒙家军的大将蒙恬,二人整天饮酒作乐,谈天说地,远离了朝廷中的纷争,倒也乐得自在。

然而,这样美好的日子止步于秦始皇的离世。有一天,扶苏突然收到了来自父皇的一份遗诏,上面不但没有指定他接替皇位,反而写满了自己和好友蒙恬的种种罪状,最后更是命令他当场自杀,以此谢罪。

听到这样的话,扶苏顿时觉得心灰意冷。和他一同听旨的蒙恬察觉到了其中的蹊跷之处,劝说道:“陛下生前并未立太子,你作为皇上的长子理应接替,怎么会突然命令你自杀呢?不如你拿着这份圣旨回去一探究竟,若皇上真的有此心意,你再死也来得及!”谁知,话音刚落,扶苏便哭着拿出了自己的宝剑,含泪而终。

秦始皇长子短暂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其实他怎能知道,这份遗诏实际上是胡亥赵高两位奸臣的伪造,真正的遗诏实际上是宣扶苏回到咸阳继承皇位。试想,如果扶苏真的当上的皇帝,凭借他的才识和善良,秦王朝必然是不会两代而亡的。

自刎背后,是对父亲的无尽失望

看到这儿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本来,只要他回城一探究竟,便可知道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而且此时的扶苏既有名将蒙恬辅佐,又手握三十万大军,就算是造反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何苦要终结自己的生命呢?其原因有二。

首先,公子扶苏爱好和平,也崇尚仁义,若他真的带领着蒙恬和三十万大军起兵造反,必然会让百姓民不聊生。当时,天下混乱的局面刚刚平定不久,百姓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何苦要为了自己这一条命再度让天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呢?

其次,就是扶苏已经对父亲彻底失望了。其实扶苏和秦始皇的不和由来已久,前文说过,公子扶苏是崇尚仁义和平的,而父亲与他截然相反,是法家的忠实崇拜者,经常使用残忍的手段来治理天下,二者的政治主张本就格格不入。

再者说,扶苏的母亲是出身于楚国的贵族。楚国有谁呢?有对皇位虎视眈眈的西楚霸王项羽。假如扶苏真的继位,联合外戚改朝换代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秦始皇本就疑心很重,自然是有些提防着他的。

长久地不信任让扶苏从心底里相信,父皇此次是真的想置他于死地,所以他面对自杀的圣旨几乎没有犹豫,更不用说亲自回咸阳去探究真伪了。

参考文献《史记》《读通鉴论》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曹髦不设伏杀死司马昭,非要带着士兵亲自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从理论上说,曹髦确实自乱阵脚,没有好好谋划消灭司马昭这件事。头脑一热,凭借心里的一股愤怒和不满就轻率的要召集宫中禁军前去讨伐司马昭,然而却没有理智的分析敌我实力,没有调查,没有计划,没有分析,可以说这曹髦讨伐司马昭失败的最大原因。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康熙扳倒鳌拜这件事中得到启发,为什么人家康熙能够在势力

  • 曹操临终前为曹丕留下3个能人来辅佐,为何这几个人的结局都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是怎么被曹丕废的,曹操最后和曹丕说的话,曹操临终前对曹丕的话

    话说,关于“三国”的历史话题,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演义,都被世人所津津乐道。《三国演义》中开篇的那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更是蕴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说这个《三国演义》,也确实比正史《三国志》火的多,数百年来也一直被后人所“评判”。这个演义带给人们的感觉并不客观,让人感觉刘备的蜀汉

  • 汉武帝赏赐霍去病大量酒肉,为何放臭了,他也不给饿肚子的士兵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后悔赶走霍去病,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秋蝉和霍去病相见

    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史记》大致的意思就是,汉武帝在霍去病出征之前,曾经赏赐给他几十车吃的。等到班师回朝的时候,车上的肉都放臭了,可是士兵们却还饿着肚子。霍去病带兵在外的时候,士兵缺少粮食饿肚子

  • 史上真有穿越者?他被怀疑了多年,至今还有人深信不疑,不是王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徐寿出生在了江苏省无锡县一个农村家庭,徐氏的祖上都是以务农为生,家境清贫,一直到徐寿祖父这一辈,通过经商逐渐富裕,徐寿父亲也成为了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遗憾的是他在徐寿4岁的时候便去世,只剩下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徐寿也是一个十分渴望知识的人,然而他对于科举八股

  • 秦始皇用活人烧制兵马俑?专家检测一裂开的兵马俑后,揭晓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兵马俑一号坑为什么兵马俑少了,秦始皇把活人烧成兵马俑过程,兵马俑附近的一个大兵马俑

    说道秦始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秦始皇也是中国第一个意义上统一天下的皇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所做的贡献和事迹也对之后中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甚至其政绩在今天都能够得以使用到。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出生于赵国,赵政也是秦始皇的真名,他从小身为质子,所以只能流离在异乡。到了秦始皇十三

  • 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为何无人敢出来复国?秦二世时期却都在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一统全球小说,秦始皇一统六国至今多少年,秦始皇一统九州纹身图

    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正是秦国声威最鼎盛的时候。当时秦国的军队基本上是战无不胜,击败了足以跟秦国一较高下的赵国以后,北方地区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对手了。唯一的楚国,是秦国难以逾越的难关。不过当时楚王已经昏聩,再加上秦军任用王翦为将,带领60万大军横扫楚国,这才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这个时候就算天下有人想

  • 秦始皇曾为我国取了1个名字,到现在已2千多年,人们还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名字有多可怕,关于秦始皇生前的历史,秦始皇之前给中国起的名字

    中国人民无论走到哪里,都自称是中华儿女,对于这个说顺了嘴的词语,可能很少有人去研究过,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称呼自己,中华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说明白。中国是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正因为有了这样深厚的底蕴,所以其实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词之间都有着文明的影子,你知道吗?你常常挂在嘴边

  • 汉武帝共有多少个儿子?他们都有哪些成就?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为什么有六个儿子,卫青调动虎贲军汉武帝大怒,汉武帝和刘邦是什么关系

    武帝猜忍好杀、刑罚过滥,刘据每每为之匡救,平反了天下许多冤狱,以故深得民心。武帝晚年宠信奸邪苛酷之臣,这些人由于平素不为太子不喜,所以便抱团结党,在武帝面前不断地诬陷、诋毁太子。征和二年(前92年),巫蛊案发,武帝命佞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之案,以此罪牵连冤死者达数万人之众,京城内外人心惶恐。同年,江充

  • 简述波罗的海三国:俄国曾占了200年左右,为何没能培养出感情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波罗的海三国,指的分别是: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除了立陶宛在历史上小有名气以外,另外两位,可能大家听都没听过。的确是这样,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两个国家非常年轻。爱沙尼亚,1918年试图独立,结果一直在苏德之间流转,到了1939年,正式成了苏联的一部分。所以说,爱沙尼亚在1991年才算真正独立

  • 秦始皇两千年前修的国道,至今不长一棵草,修路材料现代人做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修的公路图片,秦始皇评价,老梁说秦始皇完整版

    其中包括咸阳至广东线、咸阳至云南线、咸阳至四川线、咸阳至内蒙线等等。这就是闻名历史的秦始皇修驰道。修驰道,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修马路,再细节一点,就是修高速公路。在过去秦始皇还未统一六国时,秦国境内的几条公路,实际上已经完全够用了,而且公路修的也是非常之完美。但是统一六国后,自然也是要将原各国之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