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出身卑微,因项羽的一条大腿,后世出了2个皇帝,11个宰相

此人出身卑微,因项羽的一条大腿,后世出了2个皇帝,11个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96 更新时间:2024/1/22 6:27:01

先列举这个大宗族的一些名人让大家感受一下它的辉煌:号称“关西孔子”的杨震、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号称“四世三公”,影响力比袁绍家族大,杨坚、杨广两位皇帝、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为隋朝皇室、唐玄宗的杨皇后、包括后来的杨贵妃、像杨修、杨万里这些都是弘农杨氏出身和其后裔。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垓下之战后,项羽四面楚歌,只带了八百骑兵突出重围,来到乌江边上。当时乌江亭长渡江,劝项羽随自己一起到江东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但是项羽认为自己带了八千子弟兵出去,最后无一生还,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

在把自己的胯下宝马送给了亭长后,项羽孤身与汉兵厮杀,杀死了百余名汉军,但他自己也身受十多处伤。就在这时,项羽看到了对面汉军里的吕马童,就隔空喊话,对吕马童说,这不是老熟人吕马童嘛,吕马童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就仔细辨认了项羽,然后他对旁边的王翳说:这个人就是项王。

紧接着,项羽对吕马童喊到: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要我的头颅,还会封万户侯,我就做件好事,把头颅送给你。说罢,项羽自刎而死。

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死后,王翳砍下了项羽的头颅,项羽的身体则有很多人赶过来争夺。汉军将士为此大打出手,自相残杀,死亡数十人,最后有四人胜出: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和郎中杨武。此四人各得项羽一体,加上王翳砍下的项羽头颅,拼起来就是完整的项羽。于是这五个人被刘邦全部封侯,吕马童封为中水侯,王翳封为杜衍侯,杨武封为吴防侯,吕胜封涅阳侯,杨喜封为赤泉侯。

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史记·项羽本纪》

其他人不说了,单说杨喜。杨喜被封为赤泉候后,没啥大作为,汉惠帝在位期间,还曾被贬为庶民。(第二年又复封为侯)公元前168年,杨喜逝世,汉文帝因其斩项羽大腿有功,追赠为严侯。

其后,杨喜的子孙也都没啥大作为。但是到了曾孙杨敞时,突然爆发了。杨敞因为跟霍光的关系好,所以两度任丞相,杨氏家族也因此由一个普通豪强,变成了大豪族。著名的弘农杨氏家族,其始祖就是杨敞。值得一提的是,杨敞还娶了司马迁的女儿。

杨敞的儿子叫杨恽,因为司马迁对他非常的溺爱,从小就教导他,所以他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造诣非常高。霍光死后,杨恽因告发霍光的子孙谋反有功,被封为平通侯,迁中郎将。汉宣帝时期,升为诸吏光禄勋,位列九卿。

不过,杨恽是个“大嘴巴”性格,多次发表激烈言论。最终他被汉宣帝借故处死。他死后,儿孙受到牵连,因而其后连续三代人都没有什么作为。杨家的这种窘况一直到东汉时期,随着杨喜的八世孙杨震官居宰相,才得到逆转。

杨震拜司徒之后,杨氏彻底爆发,从他开始算起一直到唐朝,杨家一共出了11个宰相,因此又称为“十一宰相世家”。很多人常用“四世三公”来形容袁绍的汝南袁氏家族,其实弘农杨氏家族在当时也是“四世三公”,影响力完全不输袁氏。

东汉末年,杨氏遭遇了一个小打击。当时由于杨彪之子杨修押宝失败,被曹操处死,杨彪又因为心存汉室,对曹魏不感冒,推掉了曹丕赠给他的太尉官职。因而杨氏家族的“四世三公”记录传至三国初期时,就遗憾地断掉了。

不过,杨氏毕竟是大族。三国后期,由于杨彪的侄孙杨骏押宝成功,当了晋武帝司马炎的老丈人,一时间,杨家又咸鱼翻身。西晋早期,杨骏大权独揽,嚣张跋扈。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的一年时间,杨骏以外戚身份独揽朝政,弘农杨氏家族的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由于杨骏的所作所为太遭人记恨,最终他被众人干掉,杨骏三族也被诛灭,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杨骏死后十几年,由于胡人进入中原,原有的中原政治格局变了(胡人进来后,原有的中原士族体系大洗牌),延绵了将近四百多年的杨氏就真的堕落了。

这个堕落时期很长,一直到杨喜的十五世孙杨铉出任前燕北平太守,杨氏才得到逆袭。杨铉之后,杨氏再次屡世为官。杨铉的儿子杨元寿降魏,出任北魏代武川镇司马。他的儿子和孙子杨惠嘏、杨烈分别出任北魏的太原郡守和龙狡将军。

杨烈的儿子杨祯以军功封宁远将军,此时的杨氏已经是四世为官了。杨祯死后,杨氏赢来了一个小爆发,他的儿子杨忠得到了宇文泰的重用,官居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此后,杨忠擒窦泰、破沙苑、败南梁,迁征西将军、骠骑大将军,封陈留郡公,赐姓普六茹氏。

北周建立后,他多次打败北齐军队,攻陷北齐二十多座城池,拜小宗伯、大司空,迁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混到了宰相级别。杨忠死后,其长子杨坚承袭父业。而杨坚就是大名鼎鼎的隋文帝。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小名那罗延。本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十四世孙也。震八世孙,燕北平太守铉。铉子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初,祯属魏末丧乱,避地中山,结义徒以讨鲜于修礼,遂死之。周保定中,皇考著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兴城郡公。——《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

隋文帝死后,隋炀帝杨广操之心切,想一代人干两代人的活,结果不仅把祖宗基业玩死了,而且还把好不容易才复兴的弘农杨氏家族又给玩残废了。不过,杨氏毕竟是大家族,所以即便隋朝灭亡后,唐朝依然要拉拢杨氏。唐朝时期,“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氏仍然还是唐朝的重要政治势力。

比如武则天之母,就是杨氏出身。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奸相杨国忠和他的堂妹也都是杨氏后裔。(杨贵妃和杨国忠的四世祖杨汪是弘农杨氏出身,后迁居河东)

杨汪,字元度,本弘农华阴人也。曾祖顺,居河东。父琛,仪同三司。及汪贵,追赠平乡县公。——《北史》杨汪传

总的来说,从杨喜封侯到杨国忠、杨玉环兄妹时代,杨氏家族延绵了将近一千年。其间杨氏几次沉沦,几次复兴。不能说杨氏后人取得的成就都是因为当年杨喜抢了项羽的一条腿导致的,但是这些杨氏后人都是杨喜的后裔,这点是没错的,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强的“抱大腿”了。

亲,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实用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更多文章

  • 汉朝以前民族怎么划分?我国境内有多少个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是属于什么民族,四大名民族是什么民族,汉朝的民族制度

    汉朝以前华夏族的形成华夏子孙以炎黄二帝为始祖,到夏、商、周三朝逐步凝聚。在炎黄代表的华夏部落向外扩张的时候,还有周围的各个少数部落相聚融入华夏民族。到周朝时期,凡遵周礼、守礼义之族人称为夏人、夏族,通称为诸夏。华夏族的正统地位得以确认。到东周的春秋时期,虽然天下分封的诸侯逐渐强大兼并,但是每个称霸的

  • 难道曹操真如此好色无耻?公然霸占降将婶婶,激其造反是何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阴险的真实事件,曹操的白脸奸臣形象是否可以推翻,曹操到底有多阴险狡诈

    作为三国头号霸主的曹操,一生树敌无数,在他面前,几乎人人自危,哪怕是孔明周瑜,也都十分忌惮他的“奸谋狠略”,就是这样一个被《三国志》誉之为“运筹演谋足以鞭挞宇内,真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一代枭雄,也曾有过一段谜一样的“重大失误”。也许很多三国迷就此想到了著名的“宛城招降之役”,也就是西凉悍将张济

  • 秦始皇的子孙后代被找到了?这4大姓氏都是其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在看孙皓晖的大秦帝国的时候,这套作品很容易带给人们一种热血上头的感觉,整整6代人的努力,从不断绝,没有一个是昏君,个个都在拼命奋斗,最终打出了一个赫赫威名的大秦王朝。每每回看这套书,都会由衷的感受到对于秦国的敬畏,即使这是一个残暴的王朝。而且每一次回头看他的创业之艰难,崛起之辉煌,都会对于终结时土崩

  • 陕西一地常年寸草不生,专家在此发现秦朝古墓,挖开后:太残忍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各个朝代的文化积累起来,构成了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当然了,历史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这些物质载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物和古董。还有一种隐藏历史信息的东西,就是古墓。众所周知,墓葬文化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古代君王为了彰显自己的富贵,经常会为自己建造一个富丽的古墓

  • 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到底如何?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自古以来,边疆和平问题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问题。从各种各样的书籍中,我们都可以知道,匈奴在边界上一直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反动势力。西汉著名的霍去兵将军,众所周知,是由于匈奴人的平定,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除了像他镇压武力,王昭君作为一名弱女子,也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匈奴平静了十二年。她的伟大成就是非常感

  • 秦始皇一统天下,哪些人的贡献能排进前三?答案:二男和一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大秦帝国最为强大之时,则是秦始皇在政期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吞八荒,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大一统,将整个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下来。不过,在大秦帝国一统天下的整个过程当中,除了秦始皇本人的英勇神武以及聪明智慧之外,其实还有三个人的贡献可以排进前三,这二男一女,在大秦帝国的崛起过程当

  • 秦始皇陵中最神秘的“脸”,科学也无解,如今成禁止出国展览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这些陶俑,便是如今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国内外无数人都跑来西安一睹它们的风采,相信不少读者朋友们也亲自去看过兵马俑。众所周知,每一个兵马俑都是独一无二,纯手工制作的,别看它们现在是土色,其实它们刚出土的时候是五彩缤纷的,但由于氧化反应,才成了现在的模样。但今天要说的这个

  • 秦始皇长子含恨自刎的背后,既是对和平的向往,也是对父亲的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电视剧秦始皇扶苏自刎,秦始皇自杀的儿子,白起为什么自刎

    “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性格温厚,与父亲格格不入公子扶苏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长子,母亲又出身贵族,他的一生本该手握父亲为他打下的江山,子承父业,安稳地坐在皇位之上,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但扶苏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他的性格太过于宽厚,与父皇截然相反,格格不入,这正

  • 揭秘:为何曹髦不设伏杀死司马昭,非要带着士兵亲自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从理论上说,曹髦确实自乱阵脚,没有好好谋划消灭司马昭这件事。头脑一热,凭借心里的一股愤怒和不满就轻率的要召集宫中禁军前去讨伐司马昭,然而却没有理智的分析敌我实力,没有调查,没有计划,没有分析,可以说这曹髦讨伐司马昭失败的最大原因。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康熙扳倒鳌拜这件事中得到启发,为什么人家康熙能够在势力

  • 曹操临终前为曹丕留下3个能人来辅佐,为何这几个人的结局都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是怎么被曹丕废的,曹操最后和曹丕说的话,曹操临终前对曹丕的话

    话说,关于“三国”的历史话题,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演义,都被世人所津津乐道。《三国演义》中开篇的那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更是蕴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说这个《三国演义》,也确实比正史《三国志》火的多,数百年来也一直被后人所“评判”。这个演义带给人们的感觉并不客观,让人感觉刘备的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