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北征蒙古、南平交趾,武功赫赫,为何就是没有全面控制西域?

明朝北征蒙古、南平交趾,武功赫赫,为何就是没有全面控制西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02 更新时间:2024/2/21 23:29:22

然而强势如大明,却少了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忽闻西域起战乱,铁骑横马昆仑山”的西域之威。终明一朝,始终未能像汉朝、唐朝一般全面控制西域,这是为何?

明初疆域

一、皇帝质量的不同

1、汉唐多“大有为之君”

汉高祖刘邦以高超的识人用人之术开创了汉室江山,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以仁爱之心缔造了“文景之治”,汉武帝以卓越的战略眼光打造了“汉武盛世”,汉昭帝刘弗陵和汉宣帝刘询以强烈的使命感实现了“昭宣中兴”。正因为有了近40年的“文景之治”,汉武帝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北击匈奴、西拓西域。正因为有50余年的“汉武盛世”,汉昭帝和汉宣帝才有足够的动力积极进取。

唐高祖李渊以精明过人的眼光代隋建唐,唐太宗李世民以知人善任和英明敢为建设出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怀揣着远大的理想抱负打造出了“永徽之治”,武则天以明察善断构建了“贞观遗风”,唐玄宗以励精图治和求实创新将唐朝推向了顶峰。正因为有20余年的“贞观之治”,唐高宗才有足够的底气四面出击。正因为有近50年的“贞观遗风”,唐玄宗才能开创出“开元盛世”。

汉武帝令张骞出使西域

2、明朝缺“大有为之君”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宵衣旰食,勤勉治国,方才有了30年的“洪武之治”。可惜因朱标早逝,继位的是稚嫩的建文帝朱允炆,在朱允炆的一通“神操作”后,为期4年的“靖难之变”爆发,山东、河北、淮北等地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生气又被战乱所破坏。朱允炆垮台后,永乐帝朱棣上位,他以远迈前人的豪情壮志开创了20余年的“永乐盛世”。

永乐帝去世后,洪熙帝朱高炽和宣德帝以宽仁之政实现了11年的“仁宣之治”,不仅时间短,还是一个改攻为守、养精蓄锐的盛世,底子还未打好,正统帝朱祁镇又来了一个“土木堡之变”,明朝因此而实力大损。后面的些个败家子在不务正业上是一个比一个强,有痴迷动物园的,有喜欢当道士的,有30年不上朝的,还有一心想成为明朝鲁班的。

永乐帝令郑和下西洋

二、外部环境的不同

1、汉唐先北后西

再强大的王朝,在主攻方向上也会讲究一个先后顺序,尽可能地避免两线作战。汉朝和唐朝在开拓西域之前,首先会解决北边草原上的麻烦,如果汉唐先拓西域,无论是匈奴,还是突厥,都不会作壁上观,届时处处漏风。汉武帝一直都有开拓西域的想法,不过他得先解决匈奴之患,从马邑之谋到漠北之战,汉武帝用了10余年的时间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小目标。

此后,汉武帝多次派大军西征,征服了车师、楼兰、轮台和大宛等西域国家。唐朝亦是如此,唐太宗先瞄准的是北方的突厥,从渭水之盟到颉利可汗被俘,他用了3年的时间解决了北边问题,接着先后派军收服西域的高昌、龟兹、疏勒和于阗等国,唐高宗和唐玄宗等人在此基础上更是让唐军兵锋一路向西,直抵中亚咸海。

汉匈漠北之战

2、明朝苦心维系“九边”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将元朝变成了北元,可北元这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骆驼还不是一般的骆驼,是史上最大的骆驼。朱元璋也想彻底解决掉这个骆驼,为此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北伐,期间还取得了应昌大捷、捕鱼儿海大捷等耀眼成绩,可朱元璋发现不管怎么穷尽国力去打,蒙古的威胁都难以解决。

朱元璋在实现部分战略小目标后,迅速转攻为守,以皇子戍边,沿着与蒙古的边界构建“九边”防线。永乐帝上位之后,一想到蒙古之患就心里不踏实,为此5次御驾亲征,可惜依然无果。此后的明朝历任皇帝对蒙古算是死了心,一心想着守住就好,长城是越修越扎实,关隘是越修越多,可惜防线终究是太长了点,明朝是防不胜防。一直到明朝覆亡前,蒙古都始终是明朝大患。

明朝“九边”

三、都城位置的不同

1、汉唐都城在西边

西汉都城在长安,东汉都城在洛阳,唐朝都城亦是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摇摆。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是在第二阶梯带,从洛阳到长安不到400公里,骑马的话也就一天的路程。从长安到玉门关有500多公里,出了玉门关就是西域地界了。相当于从长安到西域仅500多公里,从洛阳到西域仅900多公里。

古代王朝在都城一带都会布置重兵,像汉唐这样长期在长安、洛阳定都,更是会在这一片地区布置精锐军队和囤积大量物资。汉唐一旦需要对西域用兵,可以比较快捷地调集资源。另外,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信息传递的效率,汉唐对西域态势有比较强的感知能力,一旦西域有情况发生,能够较快地收到信息、处理信息。

唐朝疆域

2、明朝都城在东边

明初是定都于南京,后被永乐皇帝迁都到北平。不管是南京,还是北平,都处在第三阶梯的东边。从北平到长安近1100公里,从玉门关到哈密是500多公里,也就是说明朝在西域最远控制到的哈密距北平是1600多公里,而如果是从长安到哈密的话才1000多公里,这多出的600公里可以让汉唐再从哈密向西延申到库尔勒。

距离一远,很多事情就鞭长莫及了,即使明朝穷尽物力,全面控制了西域,凭当时的条件,又如何能守得住?如果要守,则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明朝总不能把卫戍都城的军队都派到西域去吧?派少了,不管用,派多了,不光都城的安全难以保障,统兵大将的忠诚度也是个棘手的问题,终究还是距离太远了点。

明朝控制到哈密

四、西域对手的不同

1、汉唐面对的是城邦小国

汉唐时期的西域多是城邦小国,像汉武帝灭的楼兰国,人口才一万四千多,不及中原的一个县。乌孙国算是西域诸国中的大国了,人口也才十二万左右,而中原的一个大县仅户数就数万。这些西域小国是一盘散沙,很不团结,常常是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这就能够让汉唐以少量的兵力来剧中调和。

汉唐在攻打他们的时候,往往是拉一派,打一派,比如汉宣帝时期,龟兹国对汉朝不恭,大将军霍光命长罗侯常惠攻打龟兹,常惠基本没用什么汉军,他联合西域其他诸国,凑了数万大军,其中仅乌孙一国就出兵7千。汉唐时期,西域那地方动辄出现数百人灭一国,甚至数十人灭一国的“奇迹”。

西域诸国

2、明朝面对的是东察合台汗国

明朝时期,西域主要由东察合台汗国控制,这个汗国源于成吉思汗分封给其子察合台的汗国,建立时间早,体系比较完善,势力强大时,一度向西占领了包括撒马尔干城在内的整个河中地区,连阿富汗等地区都选择了归附,虽说后来因内乱而实力下滑,可再怎么滑,都不可能说几百人可以灭了它。

正德帝在位期间,东察合台汗国总算是分裂了,有以吐鲁番为中心的满速儿汗,有以叶儿羌为中心的叶儿羌汗。仅仅是一个满速儿汗就够明朝喝一壶的了,当时明朝卫所制败坏,军队战斗力严重下滑,满速儿汗主动发起对明朝的进攻,占据了明朝嘉峪关以西的广袤地区。拢在一起的西域绝对比汉唐时期的城邦小国棘手,即使是清朝,在面对准格尔部时,都花了百余年的时间。

东察合台汗国

结语

综上所述,明朝在皇帝的质量、北边的环境、都城的距离和面对的敌人等条件上面比汉唐都要差,故而没能像汉唐一般全面控制西域。如果明朝再多几个像永乐帝一样的皇帝,或者说让永乐帝再多活些年头。如果朱标没有早逝,明朝迁都到洛阳。明朝或许不会有西域这个遗憾了。

不过这并非说明朝就不行了,再怎么说,比宋朝也强多了,宋朝不说西域了,连一个西夏都搞不定,明朝起码还控制了哈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煌煌大明,不因西域而失去光芒。

参考文献:

《史记》

《明史》

《旧唐书》

标签: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会任用蒙古人?那些蒙古人又为何愿意为朱元璋所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双方关系可谓是势同水火,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的麾下有一群被称为“达官”、“达人”的蒙古将士,他们为朱元璋的大业立下汗马功劳。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或许还能理解,可朱元璋素以猜忌心重而闻名,他怎么会放心任用蒙古人?这些蒙古人又为何愿意为朱元璋所用?明朝“九边”防线一、朱元璋为何用蒙古人?1、

  • 朱棣手中的明军打得赢帖木儿帝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公元1404年,帖木儿亲率近五十万大军东征,意欲和明朝比个高低,顺便收复蒙古人的“故土”,可就在他准备亲赴前线指挥进攻甘肃的战役时,他不幸因病去世,他的东征之梦也化成了泡影。如果他真的率军踏上了了明朝土地,当时的永乐皇帝朱棣能打得赢他吗?中亚“跛狮”—帖木儿一、帖木儿帝国和明朝的经济对比1、两国的人

  • 大明王朝:历史上最硬气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在元朝末期,政府腐败,蒙古人不断压榨汉人。加上蝗虫泛滥,导致百姓难以生存。于是,朱元璋联合众人揭竿而起,反抗元朝。在无数次战争后,公元138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结束了蒙古人对中原的统治。之后,他平定了四川、广西等地。中国再次回到了汉人建立的王朝,同时收回了丢失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为了防

  • 宋徽宗是如何提高茶道的地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宋徽宗赵佶(1082一1135年)是北宋的第八个皇帝,他18岁登基。政治上赵估是个无能的昏君,对内他重用蔡京、童贯等奸佞之臣,官民反,引发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对外,他荒于朝政,御敌无方,造成了靖康之耻,使自己成了金国的囚徒。但是,赵佶却是个多才多艺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和茶人,在文化艺术方面他以“

  • 按照《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排序,曹操的文学水平是不是最高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评价,曹操真人照片

    但纵观三国时期的那段真实历史,文学综合成就最高的,当属曹操的三儿子曹植,就是史上被誉为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位至陈王,谥思,后人又称陈思王,是中华文学历史上跨凡升仙的三个人之一。其实,曹氏父子皆擅文名,文学水平也都很高。曹操本人诗文皆著,首开建安风骨先河;曹丕创出第一首七言诗,《典论》是第一部文学批评专

  • 《水浒传》里的“打虎将”李忠真的打过老虎吗?有何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忠的结局,水浒传中李忠简介,李忠被斩片段

    一、李忠打虎是历史事实许多人认为李忠打虎是有历史事实的。在明代的《通志·山川志》中就有一段记载:“寒山县山中有晋公庙,庙中有李将军塑像。相传五代,此将军驱赶盗贼,每逢农夫伏虎,加以拍扁杵赶,有斩老虎十二头之功。”这一段记载提到了李将军杀老虎的事迹,而且包含着“驱赶盗贼”的消息,和《水浒传》中的描述有

  • 盘点三国史上,16位人生得意时而一败涂地的名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围曹仁,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气呵成。逼的曹操要迁都,惊的孙权也害怕,威震华夏,风云变色,可谓人生之巅峰时期。这时候兵败,丢城,被擒,身死,也是一气呵成,一败而亡,可叹可惜。第二名孙坚:江东猛虎下中原,掀起滔天巨浪,孙坚白手起家,一己之力打的董卓迁都避锋。董卓本来视关东诸侯为草芥,根本无视,可是

  • 请尽快给这些明代石像一个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高大的文武官石像、沾满灰尘的石马、石狮和石骆驼......近日,有读者反映:有一批明代石像堆放在大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旁,长时间无人管护,不知道什么原因,感觉很可惜。4月12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大运河森林公园一探究竟。在公园北区漕运码头旁,记者看到,在一处围挡与古香古色的围墙“圈出”的一块空地上,

  •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何却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四个天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众所周知,朱高炽在位的时间非常短暂,仅仅十个月,这在皇帝的历史长河中显得尤为特殊。但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他却创下了许多惊世之举,使得后世对他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朱高炽能够继位完全依靠了他的儿子,这使得他的皇帝地位受到了质疑。但也有人对他赞誉有加,认为他虽然在位时间短暂,却为大明朝的稳固立下了赫赫战

  • 熙宁开边无愧为大宋第一军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及神宗继统,材雄气英,以幽、蓟、云、朔沦于契丹,灵武、河西专于拓跋,交趾、日南制于李氏,不得悉张置官吏,收籍赋役,比于汉、唐之境,犹有未全,深用为耻,遂慨然有征伐、开拓之志。 ——司马光《传家集》“尽复唐之故疆”宋神宗即位时,大宋开国已历百年。但他继位的第三天,三司使韩绛就奏报:自仁宗朝宋夏战争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