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积善行德,靠25张盐票起家的民国首富,为什么子孙后代财富会消失

积善行德,靠25张盐票起家的民国首富,为什么子孙后代财富会消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59 更新时间:2023/12/8 4:50:34

清朝道光年间,在江西吉安庐陵县高塘乡,有个一个孤儿叫周扶九,他在4岁时父亲去世亲,靠着母亲抚养读了几年的私塾。

周扶九16岁那年由伯父举荐前往同村人周永孚在湖南湘潭开的绸布店当徒工。周永孚生意做得很大买卖遍及广东、安徽、浙江等地。

周扶九聪明能干,吃苦耐劳,从不计较得失,深受周永孚的赏识。

周永孚有两个儿子,长子周龙金早年去世,留下一个遗腹子叫做遗生。次子周龙玉是中年时所生的,他与孙子遗生虽然是叔侄的关系,可是年龄上只差一岁。

叔侄俩年龄相仿,就如兄弟一般、关系非常好。两个人同窗读书,形影不离。由于年龄小也不管家里生意上的事。

周永孚买卖多,需要帮手。他选中了聪明伶俐、又不贪财的周扶九。周扶九虽然只念过几年私塾,但极其聪明,他跟着掌柜的几年间业务学得精通,而且算盘还打得好。

于是,周扶九学徒未满,周永孚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联系业务、派他跑采购。

周扶九与人相处极有沟通能力,他跟掌柜的走了两趟,就像老江湖一般轻车熟路,与各商家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交往。

周扶九为人守信,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从不耍滑藏奸,所以这些商家没有一个不敬重他的。

周永孚不在时,这些商家就拿他当掌柜的一样看待。时间一长,商家们都喜欢与周扶九做买卖,反倒厌恶周永孚做事的古板。

周永孚卖不出去的货,他能销出去;周永孚讨不回来的死帐,他能讨要回来。周永孚见他人缘好,就干脆把催账收款的叫他经手,自己只管总账。

这时,几个商家在背后劝周扶九,叫他积攒些银子,自己出来单干做掌柜的得了。

可是周扶九却回答说:“我父亲死得早,这是前世欠人家的债,所以我当小伙计这是替劳碌一生的先辈还债,等债还清了,才有出头之日;掌柜的待我天高地厚,我若背信弃义去单干,还叫人吗?

几个商家听了,都感叹不已,对他更加敬重。

二、

这年周永孚已过六旬,他妻子早年去世,想想自己已到了风烛残年,得积攒一些钱财养老。于是就瞒着家人在后屋掘了个地窖,把做生意的一半本钱拿出来放入3个大缸中埋在地窖里。他要等儿子龙玉和孙子遗生长大、明白事理的时候再拿出来分给他们。

周永孚由于自己年龄大了,就把生意上的事都交给周扶九去办。他平时对周扶九也像亲儿子一样对待,吃住在一起。可是一想到周扶九不是他亲儿子,心里就纠葛毕竟不是自己的血脉,子孙毕竟是子孙,奴仆毕竟是奴仆。

他心里想:“我的生意都是由周扶九经手,假如我哪天突然患病死了。这生意的帐目都在他手里,万一他变心收了去,在我儿孙面前说多少是多少。我这万贯家财岂不就落到外人口袋里了吗?不如趁我现在还明白事,把儿孙领出来让他俩熟悉一下各客户,避免我死之后,客户都不认识我的儿孙,将来有久款也不还给他们怎么办。

想到这,这天收完了货,周永孚把周扶九叫来说:“我的生意一直都是你去答理,现在我的两个儿孙己经长大了,也该学学做生意了。这次我把你留在家里,教他们跟我出去见见世面。”

周扶九说:“老爷说得对,但是只怕你身边没有服侍,两位少爷又不经常出门,坐车住店都得您费心!”

周永孚说:“事是这样,凡事总有个开始的时候,让他们走二次就熟悉了!”

于是,周永孚就把龙玉与遗生叫来告诉他们跟自己出去做生意。这两人一听很开心,以为做生意就是游山玩水。

周永孚收拾好后就带着儿孙出了门,这龙玉和遗生平时在家享受惯了这一路车马劳碌,两个人不住地埋怨。私下说:“我俩在家多舒服,这老爷子为什么领我们出来遭这样的罪!”

周永孚听了就把二人教训了一顿,这两个儿孙本来娇生惯养,出门在外就水土不服,又一起生了病。躺在客栈里,周永孚又是熬药,又是买饭,把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折腾得够呛。

好容易等到两人病痊,周永孚就派二人到各商铺去选货。谁想他们都嫌货不好,一箱也不要,整天胡吃海喝,去青楼玩耍。手中没钱了,就商户讨要欠款。

各商家看这两个公子哥趾高气扬,一点礼貌都没有,都推说手里钱紧还不了账!龙玉和遗生就和他们争论,众商家干脆不理他俩,分不付。

这叔侄俩没有办法回来告诉周永孚,周永孚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一见这儿孙俩是个败家子,气满胸膛,顿时一病不起。

龙玉找来郎中医治,可是心病无法治疗。眼见自己怕是不行了。于是周永孚就对龙玉、遗生说:“我虽然死在异乡,有你们在此收殓,也就当死在家里了,我死之后,你们可将前天卖货的银子装我骸骨回去。这边的帐目预料你们要不回来,回去后叫周扶九来要,他有良心,料想不致于侵吞。”

我还有一句话,不说出来,怕误了大事,我积攒了一万两银子,分为6坛子,埋在家里后墙的地下,你俩回去挖出来均分,切不可挥霍。

说完,就让房东去买棺木,办衣衾,只等死后收殓。

这龙玉和遗生一听老爷子在家中埋了这么多银子,两人欲望顿起,巴不得亲爹亲爷早点断气,早点好回去掘银子。

谁想周永孚看似要咽气,可就是不死,二人度日如年,非常难受。

这天,遗生出去要帐,到了晚上也没回来,周永孚派人四处寻找,也不见踪影。

周永孚没有疑心,可是龙玉心想:“这小子一定是先回家挖银子去了,想独吞这财产。如果被他抢先,就是打官司,也没凭据。如今父亲的寿衣和棺椁都已经买了,如果断气,店掌柜的也会帮助殡殓,必一定要儿子发送,这事明说就走不成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想到这,次日瞒了父亲,以寻访医生为名,雇了一只快船,日夜兼程往家赶,要先下手抢银子。

周永孚见孙子一去不回来,也知道他是为银子的原故,懊悔自己说得太早,心里想:“这孙子到底比儿子隔了一层,没有孝心只贪金钱,还亏我带个儿子在身边,不然连尸骨都没人收拾了。

可谁想到第二天,他儿子龙生也不见了,他后悔不跌,这亲儿孙只认钱不认爹,这真是世态炎凉。他不觉放声大哭起来,懊悔没有带周扶九出来。

三、

这天,周扶九正在家里对账,忽然看到遗生回来了,连忙问:“你怎么自己回来了,老爷呢?

遗生就把周永孚病在外面的事说一遍。周扶九大惊说:“老爷子既然病危,你不在那边料理后事,怎么跑回来了?”

遗生不敢说实话,张口结舌。周扶九见他举止错乱,心想:“老爷危在旦夕,他身边只有一个儿子,正想着,次日龙生也回来了。

周扶九见他慌慌张张,如有所失,问他原因。龙生也并不答应,就与遗生争吵起来。周扶九这才知道其中原故。

周扶九急了,也不告诉二人,收拾行就走。这天赶到客栈。一看周永孚还没咽气。周永孚一见周扶九老泪纵横,就把子孙贪财不孝逃走的事说了一 遍。

然后,周永孚让店掌柜的把商家邀请来,对大家说:“我这边的帐目,都是这个得力的义子帮我挣来的,如今被这不孝子孙得了三分之二,剩下的我如今要写一张遗嘱,各位做个见证,把财产给义子周扶九,我死之后,我的骸骨就葬在这边!”

大家齐声称赞。可是周扶九跪下磕头,坚决不接受说:“周扶九是老爷的奴仆,我怎么能贪占这笔遗产!”

周永孚不听,勉强挣扎起来,只是要写。于是大家齐声说:“先生写下遗嘱,我们自有公道。”

于是,取来纸墨,摆在周永孚面前。此时,周永孚回光返照,提起笔来,写下赠送剩财产给周永孚,遗嘱才写完就去世了。

周扶九痛哭,自己戴孝披麻,将周永孚安葬后,就去各商家讨帐,把帐目所有的钱要回后,他备了几桌酒席,宴请各商家。

次日,周扶九雇了一只船,将要回的银子装箱,一路风尘仆仆赶回家乡,一进门只看到龙玉躺在屋里抽大烟,旁边有两个婆娘侍侯他。

龙玉一见周扶九马上来了精神,从床上坐起来眼睛发光问周扶九。周扶九问遗生去哪了?龙玉笑一声说:“他犯事死了!”

周扶九长叹一声,把银子交给了龙玉,龙玉又要周扶九去清理剩余的一些欠款。

可就在周扶九下乡清收欠款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的农民军直逼广东、湖南等地。

龙玉急忙让周扶九抓紧收回债款,有钱收钱,无钱用值钱的实物折抵。

当时,食盐经营实行“票法”,运销食盐均由官府发给税后盐票,盐商凭盐票运销。盐商不仅可以凭票做食盐买卖,也可将盐票卖与他人经销食盐,因此,谁手中的盐票多就可发大财。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盐票身价大跌,每张票只值20两银子,因此,周扶九在收债款时,便收了25张盐票。岂料盐票身价一跌再跌,一直跌到一文不值,成了废纸。

龙玉知道周扶九只收回来一文不值的盐票,勃然大怒,扣除他的薪水抵偿损失。这25张盐票也归周扶九所有。由于战乱不断,周扶九回家开了个小卖店维持生活。

转眼到了1864年,清军剿灭太平天国农民军后,复行票法,盐票也越来越值钱了。这时,盐票身价一涨再涨,一票可值四、五百两银子。

有一天,周扶九得知盐票爆涨,他忽然想起自己还存有25张盐票。于是他回家翻箱倒柜寻找,终于在老婆的针线篓里发现了那25张盐票。

原来他老婆打扫房间时发现床脚下的盐票,却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顺手放在针线篓里。

周扶九得到盐票喜出望外,他将盐票出租给盐商,从此便财运亨通,生意越做越大。

周扶九发家后,他在继续做盐票生意的同时,将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南方各地开设钱庄。不到20年时间,钱庄就遍及十几个省。当时在汉口有一条街都是他的财产,称为“汉口一条街。”

周扶九年岁大之后,举家迁往上海,但的生意主要在地产、黄金上,同时还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南通纱厂。生意遍及全国各地及港澳台。

四、

周扶九有6个儿子,其中有3个早年夭折,剩下的3个都是花花公子,他们在周扶九逝世后,挥金如土。

周扶九的孙子、孙女有二十多个。到民国的时候,周家的财产分割成30多分,周家的子弟割据一方。可是仅仅过了30年,到新中国解放之前,周家的财产也突然消失,有一些移居海外。

到了1950仅他其中一个儿媳存有一张地契仅有三万亩棉花地。

到1966年时,周扶九其中一个孙儿媳一房拿到一个季度的定息就是二万四千元。这在那个年代的存款是惊人的。

可叹周扶九一世英雄,家财富可敌国。可惜其儿孙商业才华远逊于周扶九,无人接替发展周家事业,最后周家归于平淡,偌大的商业帝国就此消失。

标签:

更多文章

  • 乾隆与雍正不合?为何一上位就毁掉雍正改革,雍正又改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为什么推翻雍正的,雍正熹妃的妹妹也嫁给了雍正吗,雍正有在寿桃上写雍正款瓷器吗

    乾隆 清朝第六位皇帝,是个不折不扣的“爷宝男”,自打12岁见到康熙开始,就把老父亲雍正忘到了脑后,上位之后更是直接毁掉了,雍正折腾了一辈子的改革,乾隆为什么要毁掉雍正改革?这事就要从一场殿试说起了,1742年已经把龙椅坐包浆了的乾隆,看着大殿中奋笔疾书的考生,突发奇想地在殿试中加试了一道题目,让考生

  • 朱元璋如果传位给朱标次子,朱棣还敢造反吗,看看他舅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说到明朝就会让人想起“天子守国门”这句经典名言,意思很简单,就是皇帝替老百姓看守国门,作为皇帝能够做出如此壮举的那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也确实有这本事,当初陪父亲朱元璋打天下时就表现出了勇猛的作战能力,之后被封为燕王驻守北平,曾大败元军残余部队,让朱元璋夸赞“肃清沙漠者,燕王也!”朱元璋

  • 多尔衮执掌朝政时,索尼、鳌拜等大臣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多尔衮是不是议政王大臣,张丰毅多尔衮和鳌拜,鳌拜和多尔衮是对立面吗

    多尔衮与索尼、鳌拜的矛盾的激化,起源于皇太极去世后的皇位之争。鳌拜,出身于满洲贵族瓜尔佳氏,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镶黄旗人,起初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后来成为皇太子麾下猛将,因为战功卓越而被封为巴图鲁,是手握重兵的镶黄旗护军统领。索尼则出自海西女真贵族赫舍里氏,正黄旗人,他才能

  • 为了转移矛盾,巩固统治,梁太后主动挑起了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与此同时,宋神宗下诏断绝了给西夏的岁赐,还下决心花大力气解决了一些不法商贩向西夏走私违禁物品的问题,态度十分强硬。 打仗占不了啥便宜,宋朝还断绝了岁赐,总体来讲西夏还是得不偿失,可就算这样,梁太后和梁乙埋似乎仍不打算停战讲和,对此我只能说,如若不是脑袋进了浆糊,是绝对做不出这种蠢事的。纪录片里的梁

  • 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要隆科多陪葬?雍正继位后才明白帝王心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帝王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手中所掌握的是绝对的权力,生杀予夺都不过是一念之间,凡事都凭天子的喜怒决断。即便是昔日宠臣,也可能在一夕之间沦为阶下之囚,甚至在言谈之间就掉了脑袋,因此才有言道:伴君如伴虎。在清朝时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一代明君康熙皇帝,在驾崩前点名要一个男人陪葬,这个人究竟是谁?康熙为何在

  • 太平天国的荒唐规定,足够震碎普通人的三观,这就是当时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原本在最开始的时候,凭借无数老百姓的响应,天国取得接连不断地胜利。无论清朝官军还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都难以阻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起义军取得的优势越来越大后,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首领们,逐渐将曾经的拼搏置于脑后,开始贪图享乐。而洪秀全本身,甚至还多次称南京为“小天堂”。在这样的情况下,革命锐志不

  • 明朝一名僧人,撺掇燕王朱棣暴起造反,参与策划残忍的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不平凡的经历令他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但这不仅仅是因为经历,更是他超凡脱俗的智慧以及态度,令他留下了传奇的一生。 不平凡却又成真的预言姚广孝出生在长洲,家里代代行医,可以说姚广孝完全可以继承衣钵,传承医术。但是他并没有,甚至说想要读书当官,干一番光宗耀祖的大事。在年仅十四岁的时候遁入空门,取法号为道衍

  • 明朝“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怎么处置徐有贞和石享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徐有贞穿越,明徐有贞墨竹歌全文,明朝的朱祁镇现状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太师也先俘虏,在漠北度过了一年的囚徒生涯后被迎回京师,谁料,此时已经坐稳皇位的景泰帝朱祁钰对皇兄(此时是太上皇)并不待见,毫不留情的把他和钱皇后幽禁在南宫,这一关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三名投机分子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乘着景泰帝病重,打开南宫宫门,拥护明英宗复辟。在

  • 乾隆留下的摊子-嘉庆皇帝终其一生咸与革新,但收效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庆与时新,嘉庆皇帝一生的4个奇事,嘉庆通宝80万以上图片

    姓名: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在位:1796~1820享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陵寝:昌陵(清西陵)子女:5子,9女皇后:喜塔拉氏继位人:旻宁(道光)青史语录“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

  • 明成祖朱棣如果不发动靖难之役的话是否可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朱棣造反的背景 朱元璋在做吴王时就册封长子朱标为世子,到大明王朝建立后自然顺理成章地做了太子之位。也本无可厚非,诸位大臣和朱元璋都把朱标作为储君来培养。但是宽厚仁慈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一下子打破了朝局的平衡。朱元璋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忠实拥趸,所以根本没有考虑其他皇子继位的可能性。直接宣布册封朱标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