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公九卿制度是什么意思?三公九卿有哪些作用?

三公九卿制度是什么意思?三公九卿有哪些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6 更新时间:2024/1/19 16:52:50

秦王朝在创立皇帝制度的同时,还总结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僚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取舍,建立起了一整套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服务的中央职官体系,即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一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但实际上,秦朝设的是丞相、国尉、御史大夫。汉代,国尉才被改称为太尉。

丞相制度是秦代中央官制的核心。“相”作为一个官职出现得很早,但直到战国末年,它才成为“百官之长”,被称为相国或邦相。战国时代,秦武王在秦国设立了丞相,樗里疾、甘茂即是秦秦武王的左右丞相,此后秦国一直设有丞相。秦统一后,正式确立了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建立后,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被彻底废除,中央任免官僚的权力由皇帝和丞相掌控。这样一来,丞相制度一方面抑制了贵族专权,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但另一方面,宰相成为制约皇权的重要力量,又成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一个因素。因此,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上,围绕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就从未停止过,直到明代,朱元璋索性废除了丞相,这一斗争才得以终止。

秦代的丞相权力十分大,他总揽全国政务,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上至天时,下至人事,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一切国家大事,都要丞相过问。秦代文书流传下来的较少,在秦朝短短的十五年里,见于史书的曾担任秦朝丞相的就有王绾李斯冯去疾等五人。从现有记载来看,秦代丞相的职责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国家推荐人才,帮助国君选贤任能。例如,李斯能够进入秦国中央,就是依靠当时任秦国丞相的吕不韦的推荐。

第二,领百官议事,上奏皇帝。古代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手段,凡事都要几个人坐在一起来商量。丞相就是会议的组织者,凡有军国大事,丞相就要召集有关官员,商量事情的处理办法。会议结束后,丞相须将会议的结果上奏皇帝,并和皇帝商议、斟酌,共同决定最后的处理意见。例如,嬴政让百官议定自己的皇帝称号时,就是由丞相召集百官进行讨论的。

第三,监察和弹劾百官。赵高任丞相时,弹劾李斯及其子李由谋反,就是在行使丞相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

第四,主管郡县上地方官员的考核并对地方官员进行审计。

秦代是丞相制度的开创时代,也是丞相权力最大的时代,还是丞相最忙碌的时代。因此,当时的丞相都设有丞相府,丞相府上有一个集体班子,来帮助丞相出谋划策和处理政务。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史料,秦代丞相府具体的内部设置如今已不得而知,人员组成情况也无从知晓。但从李斯的经历来看,当时的丞相府是至少有舍人和长史这两个官职设置的。从汉代的情况推测,秦代的丞相府很可能还有丞相少史、东西曹掾、主簿、令史等官员设置。

丞相是秦朝的百官之首,丞相之下,就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一个相当于副丞相的职位。《汉书》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御史大夫虽然是副丞相,但他比丞相还要忙得多。

御史大夫这一职位起源于御史,御史一般都是皇帝的亲信。因此,御史大夫设立后,其职责就相当于最高秘书,皇帝有许多事务都是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而不经过丞相。例如,秦始皇求仙问药期间,方士卢生等人欺君,畏罪潜逃,秦始皇就是派御史大夫追查此事。秦始皇三十六年,秦帝国的东郡发现了“始皇死而地分”的石刻,秦始皇也是派御史大夫前去追查。

可见,御史大夫是一个既要辅助丞相处理政务,又要帮助皇帝处理许多皇家私密事务的职务,职权十分重大,要处理的事务也很多。汉代有人曾说御史大夫“任重职大,非庸才所能堪”。具体来说,御史大夫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皇帝起草各类文书。御史大夫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因此,这些文案类工作大多由御史大夫来做。

第二,处理皇帝交待的各种临时事务。除了秘书的角色外,御史大夫还扮演着秦帝国“救火队员”的职责。帝国境内哪里发生了突发事件惊动了中央,一般都由御史大夫前往调查。

第三,监察、弹劾、考核百官。御史大夫被称为副丞相,自然是担负有和丞相相同的职责。秦代的御史大夫和丞相一样,也有责任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进行监督、考察和弹劾。

第四,掌管国家图书、密档和各类法律条文。这一职责,相当于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档案情报处处长和大法官于一身,可见御史大夫的权力之大、职责之重。

御史大夫和丞相一样,也有自己独立的御史大夫府,此府与丞相府在秦汉时被并称为“二府”。

丞相和御史大夫,都是主管中央政治的权臣,军事上的事务大多由作为三公之一的国尉处理。

秦朝的国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军事顾问之职。秦代的国尉都是由能征善战或运筹帷幄的将领、军师来担任,例如白起、尉缭等,都曾出任秦国国尉。

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期间,战事十分频繁。始皇作为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负责将帅的任免,主持各类军事会议并决定军事战略。这些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并不是始皇以一人之力能完成的。其背后的智囊集团,就是以国尉为首的一批杰出军事人才。

但是,秦代只是形成了三公九卿制度的雏形,它并不完善。三公在秦代时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丞相级别最高、位尊权重,是国家权力运行的核心。御史大夫的地位也很高,权责也很重,但权力和待遇都要在丞相之下。国尉的地位就更低了,御史大夫是皇帝的总秘书,而国尉实际上只是皇帝的军事秘书。这种情况在秦代和汉代前期十分明显,汉代后期三公的地位才渐渐变得平等,三公九卿制度也变得更加完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朝的军事力量怎么样?秦朝的兵器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朝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帝国。早在秦未统一前,商鞅就通过变法就确立了秦国的军事帝国性质。在当时的秦国,国民基本上没有精神生活,整个国家只讲耕战,而且“耕”也是为了战,秦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财富,大多要靠战争和为战争服务来获得。嬴政统一六国后,继承并发展了秦国的军事制度。在秦王朝存在的短短十五年中,秦军北

  • 郑国是间谍吗 秦国是如何收集人才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非死后,秦王嬴政仍然每天都要阅读韩非写的文章。这一天,他正在咸阳宫里读着韩非写的《孤愤》篇,宗室贵族子偃(yǎn)兴奋地快步走进王宫,向他报告:“大王,我们抓到了一个外国间谍。”“哦?是哪国的间谍?”秦王嬴政急忙问道。“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叫郑国。”“郑国?他不是为我们修水渠的水利专家吗?怎么成了间

  • 秦统一六国:秦国灭掉燕国后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的事,使秦王嬴政非常恼怒,他下定决心要灭掉燕国。“一定要迅速灭掉燕国,抓住太子丹,既能报刺杀之仇,也能使我们的统一大业向前推进一步。”秦王嬴政对大将王翦说。王翦与辛胜、李信率领着二十多万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向燕国。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以后,燕国知道大事不妙,秦国肯定会立即展开报复行动,

  • 尉缭和秦始皇的故事:《尉缭子》是什么人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下令撤销逐客令之后不久,很多当时的名人贤士都纷纷来到秦国,愿意为秦国效力。有一个名叫缭的人,也在这时候来到秦国。秦王嬴政听说了缭是一个具有军事谋略的人才,对他十分看重和礼遇。这一天吃午饭的时候,秦王嬴政望着桌子上丰盛的食物,对下面的侍从说:“把这些饭菜同样给缭(liáo)送去一份,以后我的每

  •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书同文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嬴政完成统一之前,中国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分裂时期。经过这五百多年的发展,各诸侯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当时“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语言异声,文字异形”,除了政治上统一外,其他各个方面都不统一。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始皇开始在各个方面推行统一的措施,除了制定《秦律》,统一土地制度外

  • 秦朝军队有多少?秦朝的兵器数量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平大战时,赵军主将赵括就是被秦军弩兵射杀的。在完成统一后,秦军对匈奴作战,对百越作战,弩兵都是主力之一。冷兵器时代,一寸长一寸强,弩兵具有其他兵种不具备的远距离作战能力,因此在火药时代来临之前,它们一直是历代王朝军队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除步兵、骑兵、弓弩兵这三大主力兵种外,秦军还有水师。秦国地处西

  • 秦统一六国: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一直在等待统一天下的时机,现在,他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通过实行尉缭等人制订的军事策略,秦国的军事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了。秦王嬴政决定要加速统一的步伐,及早确立战略目标和计划。他仔细地研究了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的对外政策。秦穆公时,秦国向东方扩张的目标是当时的晋国。秦国企图趁晋国内乱,通过拥立晋国国君

  • 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国在战国初期,也就是魏文侯的时候,任用李悝进行变法革新,使魏国迅速发展成当时的强国,称霸于中原。但是魏国并没有将变法成果保持住,魏武侯继位后听信谗言,打击革新派,从那以后,改革派就很难在魏国立足了。商鞅当时准备在魏国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得到了当时的魏国丞相公叔痤的赏识。公叔痤生病时魏惠王前来探望,公

  • 秦朝法律内容有哪些?《秦律》是谁制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朝建立后,嬴政面对的是一个各地区文化、习俗、律法各不相同的帝国。他的当务之急就是制定出一套办法,维护国家秩序,保持社会安定。此时,李斯对始皇说:“如今天下刚刚平定,六国的人心还尚未归附,各国的律法还各不相同,为了使帝国秩序整齐划一,应该重新厘定法律、修订法典,使法度一统,从而使万民有可遵循的统一

  • 秦始皇在交通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车同轨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车同轨”即是统一车轮间距。当时的车有不同的类型,“车同轨”主要针对那些大范围使用的车。但实际上,“车同轨”可能并未施行。战国时代,各国的主要车辆有三种,一是战车,二是朝车,三是农车。在战国时代,骑兵的使用量并不大,战车虽然不是主要作战工具,但在历次战争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一国国力大小,当时也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