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国是间谍吗 秦国是如何收集人才的?

郑国是间谍吗 秦国是如何收集人才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63 更新时间:2023/12/4 17:15:39

韩非死后,秦王嬴政仍然每天都要阅读韩非写的文章。这一天,他正在咸阳宫里读着韩非写的《孤愤》篇,宗室贵族子偃(yǎn)兴奋地快步走进王宫,向他报告:“大王,我们抓到了一个外国间谍。”

“哦?是哪国的间谍?”秦王嬴政急忙问道。

“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叫郑国。”

“郑国?他不是为我们修水渠的水利专家吗?怎么成了间谍?”

秦王嬴政皱了皱眉,自己前些日子还去视察过郑国修建的水利工程,他的确是这方面的人才,工程修得不错,当时自己还称赞了他。那个人从相貌上看也很和善老实,没想到竟然是个间谍。

“就是他。他来我国已经好几年了,借着兴修水利的名义,到处游走,勘(kān)察地形,搜集情报。”

“你们说他是间谍,有确凿的证据吗?”

“千真万确。他自己已经招供了,这是韩国定的‘疲秦计’,就是想通过修筑水渠,耗费我国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的是使我们没有精力再向韩国发兵进攻。”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他关押起来由本王亲自审问。”

子偃又说:“大王,这些年来到秦国做官的外国人太多了,有不少人还做了大官,像丞相李斯、昌平君等。他们不但挤占了我们秦国宗室贵族的位置,其中可能还有不少人是像郑国这样的间谍。”

秦王若有所思地说:“以前我认为不管是秦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有才学就可以任用,没想到会有间谍。”

秦王嬴政本来就生性猜忌,此时听了宗室大臣子偃关于间谍的报告后,很快就下令逐客,驱逐外来的人。子偃等秦国宗室贵族们早就对客卿(其他国家的人来到秦国,并担任官职)不满,借此机会,不论官职大小,见到外国人在秦国做官的就抓起来或是赶走。

依照秦王的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李斯是从楚国上蔡地方来的,因为出身低微,他自称“上蔡布衣”,曾经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来到齐国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所谓“帝王之术”,也就是帝王统治天下的谋略和办法。荀子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但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对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和改造。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是专门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

李斯学成之后,很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经过反复思考和比较,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他的才华。

临行前,李斯向荀子辞别:“我听说一个人做事业要把握住时机,绝不能错过。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成就功名的大好机会。秦国一直想吞并天下,那里正是施展抱负的好去处。人生在世,我认为最可耻的就是卑贱,最可悲的就是穷困。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卑贱和穷困的状况。依我看,只会抨击现实、自命清高却无所作为,绝不是有志之士的做法。”

就这样,李斯告别了老师,踏上了西行入秦实现自己理想的路程。李斯来到秦国时,秦王嬴政刚刚继位,当时是由丞相吕不韦掌握着秦国的军政大权。李斯就投入吕不韦的门下做了他的门客。不久,李斯就凭借出色的表现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并且被吕不韦推荐给秦王嬴政做侍从。

李斯有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便趁机向秦王进言:“凡是成就大事的人,就要抓住时机。当年秦穆公虽然称霸西戎,但最终也没能兼并其他六国、统一天下,就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自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再加上各诸侯国之间的连年争战,秦国才趁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君主贤明,正是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如果秦国此时再不采取行动,其他各国就有可能再度强大起来,互相结盟,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因此,千万不可坐失良机!”

李斯的这些见解,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赞赏。于是,秦王任命李斯为长史,并且按照他的计谋,暗中派使者拿着金银珠宝到各国去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大臣们,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秦王嬴政因此更加器重李斯,拜李斯为客卿。

客卿,在古代是对那些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的总称。到了秦穆公的时候,客卿的实质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官职职位。

这次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名单之内,他越想越生气,认为秦王这样做很不妥当,便拿起笔给秦王写了一封谏书,叫做《谏逐客书》,书中写道:

从前秦穆公的时候为了广泛寻求人才,从西方的戎地找到了由余,从东方的宛地找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jiǎn)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和公孙支。这五位贤人都不是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在他们的帮助下,吞并了20个国家,于是称霸西戎。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改革措施,移风易俗,使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诸侯也诚心归附,击败了楚、魏的军队,扩张了千里土地,使秦国至今保持强大。

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谋,攻取了三川地区,向西吞并了巴蜀;北面收服了上郡;南面取得了汉中,囊括九夷,控制了鄢(yān)、郢(yǐng);向东有成皋(gāo)(又名虎牢)的险关,吞并了大量肥田沃土,瓦解了六国的联盟,迫使他们屈服于秦国,功绩一直延续至今。

秦昭王任用范雎,废黜(chù)了穰(ráng)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的权力,杜绝了外戚专权,利用蚕食政策,逐步吞并各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这四位秦国国君,都很好地利用了外国人才。从这里看,外国人没有哪里对不起秦国啊!如果以前这四位秦国君主拒绝外国人才而不接纳,疏远贤人而不任用,那么秦国就会丧失富强的机会,而无法赢得强大的声望。让天下的有识之士对秦国望而却步,这等于是把武器交给敌人,把粮食送给强盗一样的行为。

不是在秦国出生,却愿意为秦国效力的人太多了。现在大王不论是非功过,就将这些人驱逐到别的国家,去增加敌人的实力,削弱自己的力量。这么做,国家能不危险吗?

李斯洋洋洒洒地写好了信,派人去交给秦王,然后自己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咸阳。

秦王嬴政看了这封谏书后陷入沉思,认为李斯的谏书中言辞恳切,分析精辟,见解卓越。秦王嬴政感到很惭愧,也很后悔,李斯的这封谏书让他一下子醒悟了。秦国历史上的众多客卿,为秦国的强大和称霸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眼前想要统一天下,就更需要广招人才。

自己当时怎么就没看透这些宗室大臣们提出逐客的建议是别有用心的呢?的确不应该作出这么轻率的决定。他立即派人追赶上李斯,又把李斯请回了秦国。

秦王立即下令撤销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被关在牢里的郑国听说李斯上书的事情后,也给秦王写了封信:我虽然是韩国的间谍,被派来游说大王兴修水渠,以达到“疲秦”的目的。但是,这样做只不过能使韩国的寿命延长几年罢了,而我兢兢业业为秦国修建水渠,给秦国带来的却是长远的利益。兴修水渠,可以解决关中地区经常发生的旱灾。现在工程已经进行了一大半,马上就要完工了,实在不应该半途而废。水渠可以灌溉万顷良田,使秦国得到充足的粮食。百姓丰衣足食了,国家自然会繁荣强盛。

秦王嬴政认为郑国说得也有道理,就下令把郑国从牢里放出来,仍然让他率领一批人去修水渠。

郑国很感激秦王的恩德,于是全心全意地为秦国做事。他设计并指挥修建了一条长三百多里的水渠,起自陕西泾阳,由西向东,横跨渭北高原,连接泾水、北洛水,灌溉了四百多万亩土地。渠水含有大量泥沙,不仅可以用来抗旱,而且有改造盐碱地的作用。

郑国修建的水渠使得关中地区富裕起来,秦国的经济实力也因此大大地增强了。秦国人民很感谢郑国所作的贡献,就把这条水渠命名为“郑国渠”。

秦国此后更加注意从各国吸纳人才了,并根据他们的才能适当地任用。六国的很多人也因为秦王嬴政的客卿政策,纷纷来为秦国效力。

秦国的很多将相,如尉缭、姚贾、李斯、茅焦、王翦、李信、顿弱、冯劫、赵婴等,这些人虽然都不是秦国人,但是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都为秦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还有一批像郑国之类的水利、农业、制造等方面的专家,他们对提高秦国的整体实力也是功不可没的。

秦王嬴政最终能兼并六国,取得统一,凭借的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和雄厚的国力,然而协助他制订正确路线、为他出谋划策的,则是一大批投奔秦国的客卿们。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统一六国:秦国灭掉燕国后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的事,使秦王嬴政非常恼怒,他下定决心要灭掉燕国。“一定要迅速灭掉燕国,抓住太子丹,既能报刺杀之仇,也能使我们的统一大业向前推进一步。”秦王嬴政对大将王翦说。王翦与辛胜、李信率领着二十多万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向燕国。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以后,燕国知道大事不妙,秦国肯定会立即展开报复行动,

  • 尉缭和秦始皇的故事:《尉缭子》是什么人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下令撤销逐客令之后不久,很多当时的名人贤士都纷纷来到秦国,愿意为秦国效力。有一个名叫缭的人,也在这时候来到秦国。秦王嬴政听说了缭是一个具有军事谋略的人才,对他十分看重和礼遇。这一天吃午饭的时候,秦王嬴政望着桌子上丰盛的食物,对下面的侍从说:“把这些饭菜同样给缭(liáo)送去一份,以后我的每

  •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书同文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嬴政完成统一之前,中国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分裂时期。经过这五百多年的发展,各诸侯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当时“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语言异声,文字异形”,除了政治上统一外,其他各个方面都不统一。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始皇开始在各个方面推行统一的措施,除了制定《秦律》,统一土地制度外

  • 秦朝军队有多少?秦朝的兵器数量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平大战时,赵军主将赵括就是被秦军弩兵射杀的。在完成统一后,秦军对匈奴作战,对百越作战,弩兵都是主力之一。冷兵器时代,一寸长一寸强,弩兵具有其他兵种不具备的远距离作战能力,因此在火药时代来临之前,它们一直是历代王朝军队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除步兵、骑兵、弓弩兵这三大主力兵种外,秦军还有水师。秦国地处西

  • 秦统一六国: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一直在等待统一天下的时机,现在,他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通过实行尉缭等人制订的军事策略,秦国的军事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了。秦王嬴政决定要加速统一的步伐,及早确立战略目标和计划。他仔细地研究了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的对外政策。秦穆公时,秦国向东方扩张的目标是当时的晋国。秦国企图趁晋国内乱,通过拥立晋国国君

  • 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国在战国初期,也就是魏文侯的时候,任用李悝进行变法革新,使魏国迅速发展成当时的强国,称霸于中原。但是魏国并没有将变法成果保持住,魏武侯继位后听信谗言,打击革新派,从那以后,改革派就很难在魏国立足了。商鞅当时准备在魏国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得到了当时的魏国丞相公叔痤的赏识。公叔痤生病时魏惠王前来探望,公

  • 秦朝法律内容有哪些?《秦律》是谁制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朝建立后,嬴政面对的是一个各地区文化、习俗、律法各不相同的帝国。他的当务之急就是制定出一套办法,维护国家秩序,保持社会安定。此时,李斯对始皇说:“如今天下刚刚平定,六国的人心还尚未归附,各国的律法还各不相同,为了使帝国秩序整齐划一,应该重新厘定法律、修订法典,使法度一统,从而使万民有可遵循的统一

  • 秦始皇在交通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车同轨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车同轨”即是统一车轮间距。当时的车有不同的类型,“车同轨”主要针对那些大范围使用的车。但实际上,“车同轨”可能并未施行。战国时代,各国的主要车辆有三种,一是战车,二是朝车,三是农车。在战国时代,骑兵的使用量并不大,战车虽然不是主要作战工具,但在历次战争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一国国力大小,当时也常用

  •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不坚持使用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军灭掉韩国以后,秦王嬴政马上开始考虑下一个进攻目标,那就是赵国。秦王嬴政对赵国一直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他始终无法忘记童年时在赵国的那些黑暗屈辱的日子。如果只从形势上考虑,灭韩之后,攻打魏国会容易得多,可秦王嬴政此刻只想立即灭掉赵国,以报仇雪恨。但是,消灭赵国可不像灭掉韩国那么容易。战国初期韩、赵、

  • 秦统一六国:秦灭魏国为什么臭名昭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计划灭掉魏国的时候,魏国的领土已经由原来河东地区和河内地区的土地千里,缩小到只有大梁及其附近一些城市的弹丸之地了。现在,为了推进统一大业,消灭魏国已经是势在必行了。秦王嬴政看着王翦说:“王翦将军,此次仍由你带兵前往伐魏,你意下如何?”王翦上前躬身施礼道:“大王,老臣长年征战,浑身伤病,如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