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统一六国: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

秦统一六国: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62 更新时间:2024/1/16 17:31:29

秦王嬴政一直在等待统一天下的时机,现在,他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

通过实行尉缭等人制订的军事策略,秦国的军事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了。秦王嬴政决定要加速统一的步伐,及早确立战略目标和计划。他仔细地研究了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的对外政策。

秦穆公时,秦国向东方扩张的目标是当时的晋国。秦国企图趁晋国内乱,通过拥立晋国国君、干涉晋国内政等手段,以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但是当时的晋国很强大,秦国不但没有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反而一度被晋国所控制。

后来到了秦献公时,晋国被韩、赵、魏三国共同瓜分,魏国分得了与秦国相邻的河西一带,直接阻挡了秦国向东方扩张的道路,这时秦国向东方扩张的首要目标就由晋国转向魏国。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将都城从雍城迁到东边的栎(yuè)阳,就是秦国对魏国多次蚕食的结果。

秦孝公时,秦国把都城从栎阳迁到咸阳,并且趁魏国和赵国打仗的时候,出兵伐魏,迫使魏国割让了河西的部分土地,迁都到大梁。

到惠文王继位时,秦国继续加紧对魏国的蚕食,黄河以西的河西地区已经全部归秦国所有了。

占领河西地区是秦国几百年来的目标,因为这能使秦国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形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越的地理环境。

但是,自从秦国取得了河西地区之后,就失去了兼并的目标,对外策略也变得无所适从、摇摆不定。秦昭王时准备消灭魏国,曾两次发兵进攻魏国都城大梁。由于魏国的地理位置在中原的关键地带,如果魏国灭亡,将直接影响到韩国、赵国、齐国三国的安全,所以各国纷纷增援魏国,使秦国消灭魏国的目的没有实现。

后来,秦昭王又采用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战略,结交齐国、燕国、楚国,准备一举消灭赵国。但由于楚国和魏国的增援,秦国又没有成功。

秦王嬴政敏锐地感到,秦国自从失去了进攻的战略目标后,虽然四处出击,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因此,要想加快统一的步伐,就必须马上确立新的战略目标。

秦王嬴政立即召集丞相王绾、国尉缭、廷尉李斯、将军王翦等大臣们商议。李斯首先发言:“当今天下,只有秦国最强大,其他六国全都不堪一击。这是自从秦穆公以来,数百年兼并蚕食的成果。但是六国一旦结成联盟,将力量集中起来对抗秦国,后果不堪设想。

我认为,秦国必须马上集中优势兵力,瞄准弱国,一举歼灭。这样一战就可以树立秦国的威严,迫使其他国家全部臣服于秦国。”

秦王嬴政点点头说:“爱卿所说的正是本王所想的。不过,自昭王以来,对于进攻方向和作战计划一直犹豫不决。爱卿认为应该先从哪里下手呢?”

李斯回答:“依臣看,应先灭韩国。”

见秦王沉默不语,李斯接着说道:“昭王时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他曾经说‘秦、韩两国交界,地形像犬牙一样交错。对于秦国来说,韩国就仿佛是藏在树中的蛀虫,一旦发生变故,韩国将是秦国的心腹大患’。所以范雎建议昭王彻底消灭韩国。昭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后,加大了对韩国的进攻力度。伊阙之战大败韩军后,韩国上下闻风丧胆。现在大王可以承继先祖的伟业,一举消灭韩国。”

秦王嬴政点头表示同意,并问大家还有什么建议。

尉缭补充说:“韩国境内崇山峻岭很多,道路险阻。中原的五谷在韩国只有麦子,百姓穷困潦倒,长年处于饥饿之中。而且,韩国国境狭小,是夹在赵、魏两国之间的长条形地带,只不过方圆九百里,这样我们在进攻韩国时,战线就不会拉得太长。大王如果先出兵攻打荥(xíng)阳,就会使韩国南北不通,首尾不能相顾。攻取这样的国家,我们有绝对的把握。”

最后,秦王嬴政决定首先派姚贾出使其他几个国家,以达到孤立韩国的目的;然后再设计骗韩王来秦国,扣押韩王,乘机灭韩。

秦国从商鞅变法时起就擅长搞外交骗术。秦孝公当时任用商鞅变法图强,有一天商鞅对秦孝公说:“秦、魏两国在地理上的关系十分微妙,不是秦兼并魏,就是魏灭掉秦。魏国去年在马陵兵败后元气大伤,大王可趁现在攻打魏国,魏国如果抵挡不住,一定会向东迁,这样秦国就可以向东扩张,成就霸业。”

于是秦孝公派商鞅攻打魏国,魏惠王让公子卬(áng)率军抵抗。商鞅给公子卬写了一封信:“我当年在贵国丞相公叔痤门下做事时,曾经与公子相处得很愉快。现在咱们两个人分别是两个国家的将领,想起往日旧情,实在不忍心开战,我希望能与公子在兵营相见,订立盟约,然后畅饮一杯,叙叙旧,罢兵各自回国,使秦、魏两国永远相安无事。”

公子卬不知道这是商鞅的圈套,欣然前往谈判。商鞅派人埋伏起来捉住了公子卬,然后向魏军展开猛烈攻击。魏军失去了统帅,乱作一团,最终大败而归。魏国因此失去了河西地区,被迫迁都到大梁。

李斯来到韩国后发现韩王并不像公子卬那样容易上当,韩王根本不接见他。李斯只好给韩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过去秦、韩两国交好,天下不敢侵犯,已经很多年了。不久前,五国联合进攻韩国时,秦国还出兵相救。韩国虽然土地狭小,但是却能与其他国家并存,这都是因为韩国世代为秦国效力的缘故。然而,前几年,五国联合抗秦,韩国竟然还为五国提供便利,做了五国的先锋,结果五国兵败,共同商议把韩国的10座城池献给秦国。

由此可见,韩国一旦背叛秦国,就会落得这种可悲的下场,这都是听信奸臣谗言、不权衡利弊的结果。现在秦王派我做使者,大王却避而不见,我担心是大王又听信了奸臣的话。我是奉了秦王的旨意,来向大王出谋献策的。大王如果不采纳我的建议,甚至想要杀了我,秦国一定会派重兵前来攻打韩国,到那时韩国就大祸临头,恐怕国家都保不住了。

因为是李斯杀了韩非,韩王本来准备借此机会杀掉李斯,只是因为担心秦王会派大军前来报复,所以才迟迟不敢下手。而李斯这次出使,本来是想要将韩王骗到秦国的,可现在目的没有达到,李斯只好无功而返了。

秦王嬴政看到计策没有成功,就决定用武力灭掉韩国。

文官武将们全部聚集在秦王宫里,个个表情都很凝重,宫殿里一片肃静。大家都在等待,等待秦王嬴政宣布一个重要决定,一个关系着秦国未来的决定。

秦王嬴政锐利的目光在每一个大臣的身上缓缓掠过,终于开口说话了:“本王亲政至今,已经有八年了。在这八年里,本王每天都记挂着一件事,那就是统一天下。经过八年的准备,现在我们秦国已经具备了席卷天下、吞并六国的能力。本王决定从现在起,正式发动军事进攻,实现统一大业。眼下我们第一个要消灭的目标就是韩国。”

大臣们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目光都紧紧地盯着秦王嬴政。

“本王之所以要先攻打韩国,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韩国离我国最近,发兵容易,也符合由近及远的统一战略。灭掉韩国,就为灭掉其他五国扫清了道路。第二,六国中韩国的力量最弱,攻打它比较容易。如果一举攻下它,可以鼓舞士气,这也符合先弱后强,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

“大王英明!”大臣们已经有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秦王嬴政意气风发地下令:“好,即刻出兵,准备进攻韩国!”

秦王的命令传下去后不久,秦国大军就整整齐齐地排在练兵的大操场上,列队等待秦王的检阅。

一排排高大威武的士兵手持兵器,威风凛凛。

一面面战旗迎风劲舞着。

秦王嬴政骑在马上走过一排排队列,看着这军容整齐、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威武之师,他感到这些年的军事训练很有效果。这么精锐的部队,这些精神抖擞的将士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他们一定会横扫天下,完成统一的大业。

检阅完部队,秦王嬴政又走上高台,向士兵们训话:

“将士们,你们现在就要出征了,这是秦国统一天下的第一步——兼并韩国。多年来,中原大地一直是诸侯割据,战火不断,百姓们身处战乱之中,流离失所,过不上一天安稳的日子。要想结束这种各国混战的局面,只有实现天下的统一。只有天下和平安定了,百姓们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因此,你们所做的,就是要将百姓拯救出困境,你们的出征是伟大的行为。”

“为天下统一而战斗!”将士们的喊声响彻云霄,久久地回荡在旷野上。

“出发!”公元前231年9月,秦王嬴政跨上战车,手持宝剑指挥着秦国大军,发出了进军韩国的命令。

数十万大军洪水般扑向韩国,很快就把韩国都城新郑围了个水泄不通。

软弱无能的韩王安,眼见着大军压境,吓得已经没有了主意,用颤抖的声音问:“怎么办?怎么办?各位爱卿有什么好办法吗?”

韩国大臣们面面相觑,没有人说话。大殿上静得仿佛可以听见大家紧张的心跳声,满朝文武全都害怕到了极点。

最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无奈地对韩王说:“大王,我国在当前七国中是最弱小的,国力弱,军力更弱。如今秦国大兵压境,我们根本没有反击之力,依臣之见,我们现在只能向秦国求和,派出使臣与秦国大军谈判。”

“既然没有别的办法,也只好如此了,就按你的意见办吧。本王就委派你担任使者,去与秦国谈和。”

和谈的结果是,韩国献出了大部分地区,只剩下一小块地方苟延残喘。秦国的这次军事行动进行得异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没有任何伤亡。

韩国已名存实亡。

第二年,秦王嬴政命令内史腾率领十万大军攻入韩国的最后一块地方,很快就攻下韩国都城新郑,生擒韩王安。韩国灭亡了。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在韩地设置颍川郡,使韩国从此成为秦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国在战国初期,也就是魏文侯的时候,任用李悝进行变法革新,使魏国迅速发展成当时的强国,称霸于中原。但是魏国并没有将变法成果保持住,魏武侯继位后听信谗言,打击革新派,从那以后,改革派就很难在魏国立足了。商鞅当时准备在魏国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得到了当时的魏国丞相公叔痤的赏识。公叔痤生病时魏惠王前来探望,公

  • 秦朝法律内容有哪些?《秦律》是谁制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朝建立后,嬴政面对的是一个各地区文化、习俗、律法各不相同的帝国。他的当务之急就是制定出一套办法,维护国家秩序,保持社会安定。此时,李斯对始皇说:“如今天下刚刚平定,六国的人心还尚未归附,各国的律法还各不相同,为了使帝国秩序整齐划一,应该重新厘定法律、修订法典,使法度一统,从而使万民有可遵循的统一

  • 秦始皇在交通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车同轨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车同轨”即是统一车轮间距。当时的车有不同的类型,“车同轨”主要针对那些大范围使用的车。但实际上,“车同轨”可能并未施行。战国时代,各国的主要车辆有三种,一是战车,二是朝车,三是农车。在战国时代,骑兵的使用量并不大,战车虽然不是主要作战工具,但在历次战争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一国国力大小,当时也常用

  •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不坚持使用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军灭掉韩国以后,秦王嬴政马上开始考虑下一个进攻目标,那就是赵国。秦王嬴政对赵国一直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他始终无法忘记童年时在赵国的那些黑暗屈辱的日子。如果只从形势上考虑,灭韩之后,攻打魏国会容易得多,可秦王嬴政此刻只想立即灭掉赵国,以报仇雪恨。但是,消灭赵国可不像灭掉韩国那么容易。战国初期韩、赵、

  • 秦统一六国:秦灭魏国为什么臭名昭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计划灭掉魏国的时候,魏国的领土已经由原来河东地区和河内地区的土地千里,缩小到只有大梁及其附近一些城市的弹丸之地了。现在,为了推进统一大业,消灭魏国已经是势在必行了。秦王嬴政看着王翦说:“王翦将军,此次仍由你带兵前往伐魏,你意下如何?”王翦上前躬身施礼道:“大王,老臣长年征战,浑身伤病,如今已

  • 秦朝法律严格吗?秦律有哪些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轻罪重罚,而且刑罚极其残酷。其种类大致如下。(1)死刑,秦朝死刑分为戮刑、磔刑、弃市、腰斩、枭首、具五刑、族刑等多种,执行方式极为残酷。(2)肉刑,包括黥、劓、斩左趾、宫、笞等。(3)徒刑,是限制罪犯人身自由并强制服劳役的刑罚。秦朝的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候。(4

  • 秦国有哪些风俗?行同伦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一切都讲求“一”的秦帝国境内,始皇还推行了试图使人们的风俗习惯达到统一的“行同伦”政策。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杂居,保留了许多较落后的风俗习惯,因此六国长期将秦国视为不知礼仪的野蛮国家。商鞅变法时,就开始对秦人的落后习俗进行改革。“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但是,风俗是人们长久养成的风俗习

  • 李牧是谁 赵国为什么最后要杀掉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王听了唐玖汇报的情况以后,对郭开说:“廉颇老了,指望不上了。那我们只能把李牧将军从北方边境调回来,以抵御秦军。”“大王,看来也只有如此了。”郭开回答。李牧被调回来时,秦军在大将王翦、将军杨端和的率领下已经攻进赵国。李牧的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仔细分析了军情后对部下说:“我们面前的秦军很强大,士气也很

  • 秦始皇在经济贸易上实施了哪些政策?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的货币出现较早,到了战国时代,各国已经普遍开始使用金属货币。但是,由于长期的分裂割据,各国的货币都是独具特色的,这些货币的大小、样式、重量都不相同,单位也不一样,极大地制约了当时商业的发展和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当时的货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韩、赵、魏三晋地区流通的布币,二是齐国和燕、赵部分地区用

  • 秦始皇大一统的思想渊源:大一统融合了哪些学派学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无论后人如何评价这个王朝,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始皇帝,都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第一次实践了大统一思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始皇都建立起了一套旨在实现大一统的制度,为后来历代王朝的大一统事业提供了观念上和制度上的范本。大一统思想是由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