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昶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孟昶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45 更新时间:2024/1/19 7:25:25

孟昶是后蜀最后一位皇帝,在位一共31年,可能很多朋友对于孟昶的了解,主要都是通过他和花蕊夫人之间的故事。其实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好几位妃子都被称为花蕊夫人,而孟昶的这位花蕊夫人姓徐,当时非常受孟昶的宠爱。不过孟昶降宋以后,花蕊夫人成了宋太祖的妃子,也是十分得宠。孟昶在位时间这么久,很多朋友十分好奇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皇帝,那这次就来做个简单的介绍,感兴趣的话就来看看吧。

一、惩恶除奸

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前蜀后,任命姻亲孟知祥担任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趁唐末大乱,据蜀自立,于934年正月称帝建后蜀。孟知祥驾崩前,遗命“年始十六”的太子孟仁赞继位,并“委政于赵季良、张知业(即张业)、李仁罕等。”

孟仁赞即位后,改名孟昶。此时,朝中的将相都是随孟知祥出生入死打江山的旧臣,孟知祥性格宽容仁厚,对他们一直优待纵容,使他们更加骄横胡为。孟昶即位后,他们打心眼儿里轻视小皇帝,愈发“骄蹇(傲慢,不顺从),多逾法度,务广第宅,夺人良田,发其坟墓。”其中,李仁罕与张业舅甥尤其骄横跋扈。

孟昶躲在后台,静观其变。数月后,他抓住李仁罕野心膨胀提出“请判六军”的过分要求机会,将其逮捕诛杀“并族其家。”开国功臣李肇朝见孟昶时,自恃老臣,大剌剌拄杖上殿,自称有病不能拜君。听到李仁罕死讯后,李肇马上没有了脾气,次日见到孟昶时,手慌脚乱“释杖而拜。”孟昶毫不客气勒令他退休,贬谪远地。

李仁罕伏诛时,外甥张业正掌管禁军。孟昶为稳住张业,任命他为丞相。张业由此产生误判,认为孟昶对其无计可施,于是头脑发热,公然在家中设置监狱,使用残酷刑法对百姓横征暴敛,使“蜀人大怨。”孟昶与心腹设计,终将张业“执而杀之。”之后,孟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前朝旧臣或撤职或勒令提前退休,重新任用自己的亲信,彻底完成了政治洗牌。孟昶此举虽有排除异己之嫌,但因他清洗的大多是民愤极大的前朝旧臣,符合百姓和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所以得到一致拥护。

新桃换旧符后,孟昶“始亲政事”。为体察民情,开明政治,孟昶模仿唐朝,在朝堂上设置匦函(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

由于中原战乱四起,蜀地相对平安,一些实权派军阀先后连人马带土地归附后蜀,孟昶又派兵开辟地盘。经过连年征战,后蜀完全恢复了前蜀的疆域。从此,孟昶倚仗蜀道天险,在蜀地过上了美滋滋的帝王日子。

二、勤政有才

执政之初,孟昶“颇勤于政”,整顿吏治,开疆辟土,使“边境不耸。”他“劝农恤刑,肇兴文教,孜孜求治,与民休息”,将后蜀建成为五代十国中唯一“国内阜安”的乐土。

孟昶在唐朝“九经”(《易经》、《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礼记》、《周礼》)基础上,排除《孝经》、《尔雅》,保留《论语》,首次将《孟子》收入诸经之列,刊刻“十一经”,为儒学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孟昶文学修养很高,精通诗词歌赋,甚至成为后人公认的春联鼻祖。春联始自五代,据《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联由此成为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春联。

公元941年,孟昶鉴于前蜀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特意撰写96字的《官箴》,劝勉官员们必须以廉政爱民为要务。

孟昶性格“仁慈柔怀”,对死刑判决格外慎重。每次审核死刑报告,都想方设法法外开恩,尽量保住罪犯性命。被核准死刑的囚犯临刑前,孟昶都会派人暗中到刑场观刑。只要死囚“一言称屈”,便立刻现身制止行刑,即刻交有司反复核实,以至有些案件“至有三五年间不决者。”因其“慈惠素著”,所以后来降宋时,“自二江至眉州,万民拥道,痛哭恸绝者凡数百人。”

如果孟昶始终如一勤政爱民,必定成为名垂千古的圣明君主。但是,孟昶在勤政爱民的同时,也走上了腐败亡国的道路。

三、专事奢靡

当时,“契丹乱华,中土蝗旱连岁”,后蜀则国泰民安,四境安宁,物产丰富,条件舒适,如同温柔乡,渐渐消磨了孟昶的雄心壮志。于是,在孟昶执政中期,“君臣奢纵”,开始蜕化变质。孟昶先是“好打毬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继而“多采良家子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设12等级,对品貌兼优的嫔妃加封位号,品秩与公卿士大夫士大夫等同。她们的所需的一切费用,均由孟昶到场监视,从国库按月开支。

孟昶尤宠国色天香的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投其所好,精心研制美食“绯羊首”讨其欢心,又别出心裁制作号称“月一盘”的素食供其享用。孟昶日渐骄奢淫逸,在河池修建水晶宫殿作为避暑之地。此地建成后,极尽奢华之能事:大殿三间楠木柱,沉香栋,珊瑚窗,碧玉户,墙壁尽琉璃。鲛绡帐、青玉枕、冰簟叠罗衾,赛过人间天堂。孟昶与花蕊夏日天天在此纸迷金醉良宵度,双宿双飞舞升平。

《宋史》用“专事奢靡”四字概括了孟昶执政中后期的历史。孟昶奢靡的程度令世人瞠目结舌:他的尿壶都是用七种宝物打造而成,其他日用品的材质更是非金即玉极尽奢华。所以宋太祖在孟昶成为阶下囚后当面指着尿壶感叹:“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

孟家父子“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孟昶将前朝旧臣驱逐殆尽后,换上的几乎都是昏庸无能之辈。这帮新臣子文恬武嬉,浑不知达摩克里斯之剑已经高悬头顶。

四、亡国降宋

西南这块肥肉,早已引得后周世宗柴荣垂涎三尺,曾出兵讨伐后蜀并大获全胜。后因周世宗将战略目标转向南唐,后蜀才得以苟延残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后,决心一举荡平后蜀,遣名将王全斌率六万精兵进攻蜀地。

为显示一劳永逸解决后蜀的决心,宋太祖诏令工匠在汴梁建造五百余间住宅以安置后蜀俘虏,并谕令将士:“行军所至,不得焚荡庐舍,驱逐吏民,开发邱坟,剪伐桑朽,凡克城寨,不可滥杀俘虏,乱抢财物。”部队出发后不久,京城突降大雪,宋太祖身穿紫貂裘帽视察时,忽然对左右说:“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士,冲犯霜霰,何以堪此?”于是解下紫貂裘帽,遣人马不停蹄赶到蜀地赐给王全斌,同时传谕全军,以不能遍赏为憾事。宋军深受感动,无不奋勇争先,打得成都十四万守城蜀兵不战而溃。

反观孟昶,第一个昏招,就是派“好读兵书,以方略自许”的王昭远率部抵抗。王昭远出身微贱,但很有点儿小聪明,孟知祥“爱其惠黠”,让他侍奉陪伴孟昶读书。孟昶即位后,将他用火箭速度提拔为“通奏使知枢密使事,然事无大小,一以委之,府库金帛恣其所取不问。”孟昶的母亲多次提醒儿子“昭远不可用,昶不听。”

于是,蜀军“始发成都”时,孟昶派宰相为他践行。王昭远像个戏子般“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喝晕后,大言不惭对宰相吹牛:“请转告圣上,我此行不仅将拒敌于国门之外,还要率这‘两三万雕面恶少儿’乘胜追击,夺取中原易如反掌!”

吹牛不怕闪了舌头的王昭远迎击宋军,三战三败,狼狈逃窜,留下部将坚守剑门关,自己抛弃甲胄藏匿民家,最后被宋军搜捕,押往汴京。

孟昶得知“昭远等相继就擒”后吓破了胆,“出金帛募兵。”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队伍组建后,孟昶将“率精兵数万守剑门”的重任压到太子孟玄喆肩上。

孟玄喆比王昭远更不靠谱,他“素不习武”,而副帅李廷珪、张惠安“皆庸懦无识。”三只菜鸟率数万精兵,也只能将部下变成数万肥猪。最可笑的是,太子将出征当成旅游,“玄喆离成都,但携姬妾、乐器及伶人数十辈,晨夜嬉戏,不恤军政。”部队才到绵州,孟玄喆得知“宋师已破剑门”,索性临阵脱逃,“遁归东川。”更可恶的是,他以不给宋军留一粒粮为借口,“所过焚庐舍仓廪而去。”

宋军势如破竹,“蜀兵所在奔溃,将帅多被擒获。”孟昶“益惶骇,问计于左右。”鉴于后蜀将士数十年来骄奢淫逸、“及遇敌,不能为我东向发一矢。今若固垒,何人为我效命"的现状,他最终否决了老将提出的“聚并固守”战略,为避免蜀中百姓再遭兵燹之灾,派宰相向宋军献上降表。此时,距宋太祖下诏伐蜀仅过了66天。

五、辱及妻母

孟昶降宋后,携家小及降官入汴京,受封秦国公,与汉末刘禅一般过上乐不思蜀的日子。不过,作为亡国之君,孟昶受到的羞辱,远甚后主刘禅。

孟昶宠爱的国色天香的花蕊夫人,随他入汴梁途中,创作出堪比李清照的《采桑子.途中作》:“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天朝,只恐君王宠爱偏。”

入京后,面对宋太祖即兴赋诗的要求,花蕊夫人不假思索,将国仇家恨浓缩为诗脱口而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孟昶的母亲李太后随孟昶至京师,宋太祖对她恭敬有加,多次令人将其用轿子抬入宫中安抚,表示愿意条件成熟后恭送她返回蜀地。李太后明确表示不愿回蜀地,希望回老家太原。宋太祖因太原尚未克复,表态一旦攻克太原,就满足李太后心愿。

吊诡的是,孟昶至京仅七日,便莫名其妙“卒于东京,时年四十七。”宋太祖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废朝五日,素服发哀于大明殿,赐尚书令,追封楚王,谥恭孝”,由官府负责所有丧葬费。

刚强的李太后听到儿子暴卒的噩耗后,没有流一滴眼泪,“以酒酹地曰:‘汝不能死社稷,贪生以至今日。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尔。今汝既死,吾何生焉!’”于是开始绝食抗争,“数日卒。”

宋太祖“闻而伤之”,令人把她“与昶俱葬洛阳。”隆重办理孟昶与李太后母子的丧事后,宋太祖顺理成章将痛失丈夫和婆婆的花蕊夫人纳入后宫。

纵观孟昶此生,父亲为其留下天府之国这块富庶之地,蜀地为他形成天然屏障,国富民丰,他即位之初,也能励精图治,“躬亲国政。”但在其执政中后期,却陷入温饱思淫欲的怪圈,骄奢淫逸,“嬖幸宠妃,信任庸材”,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此至愚极昏者之所不为,而昶为之,固宜诛之无赦。”

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人没有美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善始善终)。”孟昶执政前后时期判若二人,原因就是他彻底忘记勤政为民的初心,将当初训诫官员的《官箴》抛到九霄云外,言行不一,表里相悖,蜕变成典型的两面人,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令人叹惋深思。不知孟昶在暴卒之前,耳畔是否响起过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赫鲁晓夫退休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赫鲁晓夫,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前苏联的领导人,曾经给苏联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同样,赫鲁晓夫对中国的军队也是十分多的。曾经一度与中国签署了各种经济援助。而且还提供156个项目的援建,但是仅仅几年的时间,就宣告结束,1964年赫鲁晓夫在黑海度假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中要求他马上回来参加一

  • 陈芳是如何暴富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39年,年仅14岁的陈芳便随着自己的伯父去往澳门和香港学着开始经商了。陈芳是个聪明人,同时对做生意似乎有着一种天赋,很快就掌握了做生意的道道,还自立门户了。当时他与好友程植合办“芳植记”,做起了甘蔗种植和制糖业,短短几年,便积累不少财富。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南方停止对北方蔗糖的供应,陈芳抓住商机

  • 唐伯虎参加科举真作弊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不过对于唐伯虎的为人,恐怕了解的朋友就不多了。唐伯虎性格开放,曾在科考期间同好友张灵宿妓喝酒,这也导致他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后来文林、沈周等人看唐伯虎有才,于是替他求情,这才给了他一个机会参加乡试。后来唐伯虎以乡试第一的身份入京参加会试,结果却卷入舞弊案,导

  • 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他死的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宰相”这一职位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过很多的宰相,而最后一位宰相,就是在洪武四大案当中被杀掉的胡惟庸,而胡惟庸一案,牵连的人数众多,达到了三万多人,而且在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就完全取消了宰相制度,所以胡惟庸也就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了。不过,胡惟庸案当中,胡惟庸究竟死的冤不冤?胡惟庸案

  • 乾隆皇帝的真实相貌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画家们画像的时候讲究的是写意不写实,若是给皇帝画画像的时候更英国要顾及到皇帝的尊严了。就是怎么威严怎么画,所以多多少少都有惨假的成分在其中。那么你知道乾隆皇帝真正的样子吗?看看这位意大利人画的乾隆皇帝就知道了。相信有很多人都想一睹乾隆的真容,因为当时国内的画家在画画的时候都会美化,所以没

  • 王敏彤的原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1912年随着《退位诏书》的颁布,爱新觉罗的皇室地位也就宣告结束了。剩下的皇室后裔也都开始各自谋求各自的生路了。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就是皇室后裔中的一位,此女一辈子不结婚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身后荒凉任人评说。她便是被人称为“晚清最美格格”的王敏彤,原名

  • 曹魏大将王平为什么投降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蜀国的后期,其实有不少大将都是从魏国叛逃而来的,比如魏延、王平等等。王平的能力,在街亭之战当中已经得到了公认,诸葛亮也对他非常信任和看重,但是王平为什么要舍弃强大的魏国,而来到弱小的蜀国呢?他投降的时候,可以说是舍弃了一个更有前景的国家,却甘愿在蜀国当官,他这样选择的理由到

  • 朱祁钰为什么直到南明才有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但他的地位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的尴尬。夺门之变爆发后,朱祁钰一直被软禁到死,而他也是第一位没能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朱祁镇根本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后来还是明宪宗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之位,直到南明明安宗时期,朱祁钰才有了庙号。可以说朱祁钰也比较冤,虽然他是临危受命当上大明皇帝,但

  • 朱祁镇宠信太监差点亡国又杀了于谦,为什么庙号还是英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庙号一般来说,其实和谥号是一样,都是一种对于皇帝生前所做的事情和为人的评价,有好有坏,而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里面的朱祁镇,在历史上庙号是英宗,只是,朱祁镇生前明明是宠信太监,出征瓦剌差点导致明朝亡国,后来又杀掉了于谦,这样作为的一个皇帝,为什么死后庙号还能是英宗这样一个带有褒义的称呼呢?朱祁镇还做

  • 蔡京、秦桧、严嵩三大奸臣,为何都是书法名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经常会说“字如其人”,认为一个人如果写字写的很好看的话,那么做人也一定是很好的,如同君子一般,但是实际上,历史上却有三位在书法上堪称是大家的人,却是著名的奸臣,这就是蔡京、秦桧、严嵩三个人。尤其是秦桧,现如今我们使用宋体字,其实就是秦桧创造出来的,只是因为他的名声太臭,所以没有说是“秦体”而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