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林徽因的孙子孙女为什么都改了姓氏

林徽因的孙子孙女为什么都改了姓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623 更新时间:2024/3/13 7:19:43

林徽因梁思成我们都知道,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不仅在当时,即便是现代,也依然是很有名,也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而民间也一直都流传着很多关于林徽因故事,虽然说很多人关心的都是她的情感生活,但是她的学术成就却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为什么林徽因的孙子和孙女后来都改了姓?他们都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后人,为后来却不再延续自己本来的姓氏,却要改姓其他的姓氏?他们改姓的目的是什么,又是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这样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林徽因的子女

林徽因,民国女神,1928年在加拿大渥太华与梁超长子梁思成举行婚礼,婚后1年生下女儿梁再冰,婚后4年,生下儿子梁从诫。林徽因孙子孙女,也就是林徽因与梁思成唯一儿梁从诫的一双儿女。

按照中国“子随父姓”的传统,梁从诫的孩子当然姓梁,爷爷梁启超家族姓又是名门望族,那他们为何都改了其他姓氏呢?

这就得说说梁家复杂的豪门婚姻。梁思成在林徽因之后,再娶林洙,结过两次婚。儿子梁从诫也结过两次婚。

方便了解人物,先来了解下族谱:

第一代:梁启超

蕙仙(妻子,长子:梁思成)

第二代:梁思成

林徽因(第一任妻子,1955年去世)

林洙(第二任妻子,1962年结婚)

第三代:梁从诫

周如玫(第一任妻子,生儿子“梁鉴”后改名“周志兵”)

方晶(第二任妻子,生女儿“梁帆”后改名“方帆”)

第四代:梁鉴(周志兵)

女儿“周洋”又改回梁姓“梁周洋”

2.从梁从诫的两次婚姻说起

第一次婚姻,妻子周如玫,是当时北大校长周培源的女儿,俩人都是清华北大书香门第,可谓没当户对,两人青梅竹马。

1950年,梁从诫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后,因两分之差落榜,后转入北大历史系学习,在大学两人确定为恋人,1954年大学毕业后完婚,婚后两人完婚,婚后一年生子,取名:梁鉴。可是幸福的婚姻仅维持了仅仅10年,1964年,两人因三观不合离婚。梁鉴抚养权判给了前妻,因为周培源家里三个女儿没有儿子,为了延续香火,就将外孙“梁鉴”改名“周志兵”,随了周姓。

离婚不久,梁从诫又娶了第二任妻子方晶,生了一个女儿梁帆。梁帆从小被送到美国留学,1900年5月因在荷兰参加“为世界儿童为未来为和平”活动,她为没有中国国旗而争取中国利益,这件事传入中国加上她名门之后的光环她一下子名声大噪,之后人们总是拿她和奶奶林徽因作比较,梁帆为人低调,她实在不想活在爷爷奶奶的光环之下,整天被人当做谈资,经过父亲梁从诫同意,也随了母姓,把名字改成方帆。

3.梁思成再娶,后母当家,梁家已今非昔比

虽然现在不是民国时代了,改姓氏不再是对长辈大不敬和祖宗的意思,但是,梁家毕竟是中国顶级豪门望族,梁帆改姓,放弃梁氏,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爷爷梁思成的二婚,伤透了父亲梁从诫的心。1955年,林徽因肺病加重病逝,1962年,梁思成再婚,娶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女人林洙。后母林洙的介入,对后来梁家形成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先说说林洙这个人:

首先是她的出身和身份,她曾经是林徽因的学生,并且当年和第一任丈夫程应铨结婚主婚人就是梁思成,丈夫跟梁思成是同事在清华教书,林徽因刚刚去世,她却立马追随在梁思成身边,逼的自己的丈夫最后挑水自尽,梁思成后来娶这个女人,几乎和所有朋友断绝了关系,并且林洙还极其霸道,进门后就取下了加中所有林徽因的照片,要知道当年林徽因还曾在她和程应铨结婚时帮助过他们夫妇,并且还手把手教过林洙英语,梁再冰知道后母的德行后扇了林洙一耳光,“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梁从诫当然对这个后母的梁家也极其失望。

更可气的是,1972年父亲梁思成去世后,林洙多次出书回忆林徽因、梁思成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恩怨,多次抹黑林徽因,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林徽因及整改梁家的解读。林洙让曾经和谐的梁家出现了严重的家庭危机,梁思成去世,梁从诫和梁再冰几乎从来没有回过梁家。所以,自己的女儿也随了妻子姓氏,也许是梁从诫对林洙时代梁家家族荣耀感的一种失望和抗议吧。

不过梁家一门三院士,9子皆才俊,毕竟是民国顶级豪门,能成为其后代毕竟是一种身份和荣耀,等到梁家第五代的时候,出现了反转:周志兵的女儿、宇洋国际的创始人周洋又改回了梁姓“梁周洋”。

一入豪门深似海,名门望族是非多。名门姓氏有时候不仅是地位荣耀也是束缚枷锁,个中滋味,怕是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真实的太监汪直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成化3年,汪直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城,此时的汪直还是幼童,在午门以战俘的身份参加了盛大的“献俘”仪式。藤峡瑶民起义被朝廷血腥镇压后,作为“叛民”后代的他,也成为了明军的战利品被送入北京。多年之后汪直回忆起当年的那些事情,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他只知道那天的阳光非常的刺眼,而且身子很寒冷,而午门楼台上

  • 朱元璋为什么会善待陈友谅之子陈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很多人看来,朱元璋就是一个会残杀功臣的皇帝,历史上朱元璋曾经杀掉了太多曾经跟随自己的有功之臣,不仅如此,明初四大案当中死掉的人数以万计,这其中牵连的人必然存在很多没有犯事却被连坐的人。如此心狠手辣的皇帝,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真的不多见,朱元璋算是唯一的一个了。然而,凡事总有例外,比如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 滕王李元婴为何能躲过李世民和武则天的杀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李元婴,可能很多人对他还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说滕王,很多人应该就是明白了,这里所说的滕王,就是曾经在课本里面学到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中所说的滕王了。滕王李元婴是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李世民的弟弟,算起来还得是李治的长辈,虽然年龄上面还比李治小一岁,但是辈分还是摆在那里的。但是我们知道,

  • 孙之獬为什么提出剃发易服 孙之獬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清朝初期,对全国实行的《剃发令》最早是由一位汉人提出,他就是孙之獬。孙之獬是明朝进士,后来跟随魏忠贤一党,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舒舒服服。等崇祯皇帝除掉魏忠贤后,孙之獬虽免去一死,但被朝廷革职为民。后来清军入关,孙之獬为了讨好他们,主动剃发易服,此举遭到了汉臣的鄙视。结果他便主动提出推

  • 二战曼不群、古不帅、莫不攻、隆不在、戈不灵分别指的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涉及人数高达20亿人,伤亡人数超过2亿。这场持续了6年的战事给全球人民带来了无限警示,告诉我们和平的珍贵,不要轻易发动战争。不过在战争期间,各个国家都涌现出来不少军事大师,将他们的军师才能展现无遗,有些将领在网友们的调侃下,取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称号,例如

  •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起蔡伦,很多人都会因为他改进了造纸术而对他有很大的好感,毕竟造纸术的改进,可以说是推动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不仅是我国,甚至对于世界历史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呢?难道只是因为他觉得当时的造纸术很不好,所以要改进吗?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

  • 小明王为何不肯及早让位朱元璋,非要等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会觉得在《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的历史原型,应该就是小明王韩林儿,虽然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但是大体上也还是有类似的。而历史上的这个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朝末年大宋红巾军领袖,他的父亲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倒也是有点“子承父业”的意思了。而韩林儿后来因为被刘福通等至亳州,立为帝,因

  • 袁天罡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名如皓月罩千秋,声似春雷震古今”,袁天罡利用着称骨算法和自己未卜先知的神奇预言故事,直到现在仍然是世人心目中如神一般的人物。而袁天罡传奇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其预言武则天皇帝命数,以及他与李淳风合著《推背图》之事。公元573年,袁天罡出生于四川益州,其祖父辈虽曾为官,可至袁天罡这辈早已家境衰

  •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为何历史评价这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评价很高的皇帝不在少数,但那是一般也都是因为他们做出过不少事情,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当时百姓的生活,做了这些好事之后,后世对他们的评价自然不会低。但是要做到这些事情,可能需要花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如果皇帝自己在位时间很短的话,或许根本做不了很多事情,那样即便是有能力,却也未必能获得高评价。可

  • 纣王的父亲为什么把王位传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纣王想必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了,不过很多人认知当中的纣王,还是在《封神演义》小说里面的纣王,或者说是民间传说中无恶不作,荒淫残暴的一个君主,就连“纣”这个字,千百年来也只有他一个人是这个称呼,这个字也成了他的特定称号。然而很奇怪的是,纣王在自己的兄弟当中,其实并不是老大,他只是排行老三,在他前面还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