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诚孝张皇后,朱瞻基的母亲

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诚孝张皇后,朱瞻基的母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80 更新时间:2024/1/19 22:31:43

诚孝昭皇后,河南永城人,明代前期政治人物。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之祖母。《大名风华》中的名字叫张妍。张氏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晋封皇太子妃。明仁宗登基,册封为皇后。明宣宗登基后,被誉为皇太后。明英宗登基,尊为太皇太后,也是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因为英宗幼小,张氏便变成实际上的摄政。她信用阁臣“三杨”及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等五大臣辅政,使正统初期的朝纲比较清明,被称作“女中人杰”。

张氏孝谨温顺,服侍成祖夫妻尽心竭力无微不至,因此 很得成祖与徐皇后的欢喜。朱高炽天性忠厚端重,举止言行恬静有纲纪,但因人体肥胖不善骑射,不得成祖喜爱。成祖最喜欢次子汉王朱高煦,感觉他最像自个,有意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并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明伶俐又很好学,深得成祖宠溺,成祖也很喜欢张氏这一儿媳妇,因此 最后为了这种原因,才沒有废太子。

洪熙中宫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崩,皇太子朱高炽登基,是为明仁宗,张氏被册立为皇后,大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张氏被立为皇后以后,对朝中內外政务,她无不周知。仁宗昼夜勤奋政务,是位贤明的君王,遗憾当政不足一年便于洪熙元年(1425年)病逝,寿终四十八岁。

宣德皇太后

宣德元年(1426年),皇太子朱瞻基登基,是为明宣宗,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张氏因此变成明朝第一位皇太后。那时候军国大事多授命于张氏,遵从她的裁决。那时候海内平静祥泰,宣宗对母亲入奉生活起居,出奉游宴,四方有一定的进献,就算是细微物件,也一定要先奉献给张氏。两宫慈孝天下周知。

宣德三年(1428年),张氏出行西苑,皇后、皇妃在旁伺候,宣宗也亲手扶着车陪母亲登万岁山,而且奉酒祝寿,又过去了一年后,张氏前去长、献二陵拜谒,献诗颁德。宣宗亲手佩戴弓弩,骑着马在前引导,抵达河桥时,又下马扶车。京畿老百姓都夹道拜观,陵旁老少也喝彩拜迎。见此场景,张氏转过头来对宣宗讲到:“老百姓拥护君王,是由于君王能使他们国泰民安,皇上理应将此铭记于心。”

在返回中途,历经农家,张氏招来农家老妇了解一些日常生活及农事层面的事,而且赐予钱币。有的农家奉上蔬菜水果酒浆等物品,张氏便取来赐给宣宗,还说:“这是农家的口味啊。”随身的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及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等到行殿要求谒见,张氏对他们多方面犒劳,并说:“大家是先朝旧人,要竭尽全力輔助嗣君。”

此外,张氏对自个的亲人也很严苛,其弟张升为人正直淳朴慎重,但张氏仍不让他参加商讨国事。宣宗宠溺孙贵妃,废皇后胡善祥改立孙贵妃为后,皇太后怜胡氏无过被废,一直十分照料胡氏,常召她到清宁宫,在酒席时也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

正统摄政

宣德九年(1435年),宣宗病逝,寿终三十八岁。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宫里讹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张氏立刻集结诸大臣到乾清宫,指向皇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君王啊!”臣子高喊万万岁,流言蜚语才得到平息。朱祁镇登基为明英宗,遵宣宗遗诏,凡朝中大政均奏请张氏然后行,并于二月戊申尊张氏为太皇太后。大臣要求张氏垂帘听政,张氏说:“不必破坏祖先之法。只需要将一切不急的事务所有废止,时刻鼓励皇上向前人学习,并委派有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

一天,张氏在便殿就座,英宗面西站立,召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尚书胡濙入内,张氏对他们说:“大家全是老臣了,现如今皇上幼小,望大家齐心合力,相互维护大明的稳定。”将这五位老臣做为了正统政冶的核心。张氏又特意召杨溥向前,说:“仁宗皇帝念卿忠诚,数次传出哀叹,不想今日还能见你一面。”杨溥触动而落泪,太后也落泪,左右的人也都很忧伤。

过了一会儿,又派人把宦官王振喊来,王振跪在地面上,张氏忽然面色一变,声色俱厉喝道:“你伺候皇上不循规定,理应赐死!”身边的女官们闻声而起,将刀放到王振的脖子上,吓得王振全身发抖。这时候,英宗和五大臣都下跪为王振说情,张氏才饶了他。然后警告他说道:“你们这类人,自古以来多误人国,皇上幼小,哪儿了解!现因皇上和大臣给你说情,且饶过你这一次,将来再次发生,一定论罪不饶。”自此,张氏常常派人到内阁了解政务,一旦获知有王振独断专行而未交内阁商讨的,就立刻派人召王振来责备他。因此 在张氏有生之年,王振一直没法真的擅政。

崩逝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张氏重病,召杨士奇、杨溥进宫,命太监了解大明有没有什么大事儿沒有办。杨士奇明确提出了三件事:其一,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虽死,但理应编撰纪实。其二,太宗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嘱者死,这条限令理应消除。第三件事还未都还没上奏,张氏就早已崩逝。她在遗诏中勉励大臣輔助英宗推行仁政,语调十分诚挚淳朴。英宗为她上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圣昭皇后”。十二月,张氏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于太庙。

张氏在明朝诸后中颇为聪明能干。据史籍记述,她平常对中外政务、臣子才能及品性都分外注意。明仁宗去世后,每遇军国大事,明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策。张氏也常询问宣宗解决朝政的状况,并常常提醒宣宗留意t恤老百姓困苦。因为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三杨”、张辅、胡濙及更早时的蹇义、夏元吉等贤臣大将,融洽朝臣中间关系,限止内宫对朝廷政务的干涉,因此 在正统初期,王振虽有宠于英宗,却沒有做到独断专行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相对稳定。

标签: 皇后皇太子

更多文章

  •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几个皇后?朱棣一生的挚爱徐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后,帝位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几个皇后?朱棣把所有的柔情都给了徐皇后。朱棣这一生更为光辉的一段史书,大约就是他那一段谋反的经历的吧。在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战事中,在任何人的痛斥声中,朱棣却一路坚持不懈的走来到最后,他赶跑了建文帝,并最后坐来到他可望不可及的帝位。在朱棣登上帝位后来,不仅对建文帝手底下的臣子进行了屠戮,

  • “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怎么帮助朱棣造反的?姚广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京师,弟子

    “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怎么帮助朱棣造反的?姚广孝是怎么死的?姚广孝,明朝初期思想家、佛学家,作家,靖难之役的首要策划人,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市妙智庵遁入空门为僧,精通三教,与明朝初期儒释道每家学术研究领袖都是有非常好的关系。明洪

  • “靖难之役”对明朝的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宁,元年

    提到“靖难之役”首先想到的是朱允炆和朱棣的故事。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攻入金陵后,朱允炆在宫廷纵火,朱允炆自己不知所踪;自此其下落变成疑团。朱棣进城后,派人找到皇后的遗体,指认其为朱允炆,并执其手哭“傻小子,何必这般!”。接着六月二十日,以君王礼葬朱允炆,产生建文帝已死的假相。而朱允炆

  •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现在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典,皇帝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现在还在吗?自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即位起,就集倾国之力动工:明朝初期大才子解缙“领军”,集结全国各地文士专家学者两千一百九十六人,以《洪武正韵》的韵目分列单类,辑录从经史子集到“农艺”“工技”等类别的书籍八千多种。经历多年艰辛编撰,总算在永乐六年(1408)冬季

  • 《永乐大典》“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哪位皇帝编纂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典,百科辞典

    《永乐大典》“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哪位皇帝编纂的?作者是谁?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讨“编写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做成。永乐年间(1403年),明成祖下决心修一部巨作突显国威,惠及万代。核心理念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舰队,锡兰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水上远航活动,初次出航开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出航终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总共七次。因为使团正使由郑和出任,且舰队出航至婆罗洲往西洋面(即明朝所说“酉洋”),故称。郑和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哪个皇帝让他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海船,航海图

    明朝初期的外交关系有意承袭元朝的规模,但在邦交核心理念上各有不同。明太祖积极参与、主动不断发展与藩国的邦交相互关系,对中国周边国家采“不侵占”的心态,并在《皇明祖训》中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尝试搭建一个以大明为核心,有级别纪律的、和睦的理想化世界格局。有见解觉得,明廷为此为基础形成了友谊外交关系

  • 朱棣曾5次北伐每次都取得胜利,为何没有占领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人,皇帝

    朱棣曾5次北伐每次都取得胜利,为何没有占领土地?明成祖朱棣夺位成功后,并没有在南京登基,而是迁都北京,回到当藩王的地方。过去,朱元璋给朱棣的任务就是防备北方的蒙古人进入中原,朱棣当藩王时,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好。但当了皇帝后,却没有放下这个担子,而是以天子的身份,当起了国门的守卫者。而在当皇帝期间,对北

  • 朱高煦是明成祖的二儿子,最后为何反而搞得身败名裂遭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儿子,太子

    朱高煦是明成祖的二儿子,最后为何反而搞得身败名裂遭惨死?身为皇室的他下场也太惨了,大明皇朝在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来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开始稳定,皇朝慢慢进入正轨。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到了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越发强大,而作为成祖朱棣的儿子们自然成

  • 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谢晋最终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王,江西人

    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谢晋最终怎么死的?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五,朱棣与群臣在午门观赏灯会,此后颁布旨意蠲赦修省,都指挥佥事纪纲大概是觉得解缙获释的机会到了,便将他的名字也报了上去,可真是好心办坏事吖。朱棣看完眉头一皱,“缙犹在耶”,解缙关了这么久了还在?言下之意是,解缙怎么还在世,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