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尔哈赤和褚英什么关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褚英?

努尔哈赤和褚英什么关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褚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31 更新时间:2024/2/16 7:42:08

导读:努尔哈赤和褚英什么关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褚英?还不知道:努尔哈赤和褚英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所谓虎毒不食子,然而这在帝里是不存在的,这不努尔哈赤就杀了自己的大儿子褚英吗?因为他们的决定已经不再是个人,二人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了,那么作为战功赫赫的褚英,清朝的第一继承人怎么会被自己的父亲努尔哈赤处死呢?

再说真相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肯定爱看。

那就是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当时的情况是明军以人数的绝对优势将后金合围,对此,努尔哈赤并无任畏惧之念,并决心终以一路突破明军的包围,直逼西。八旗军行进到萨尔浒附近的山峦后人困马乏,于是停下来露营,而明军也在对面不远处安营扎寨。努尔哈赤便让褚英去打探敌军的情况,褚英到了明军那里,看见明军人数众多,个个蓄势待发,急忙回来向努尔哈赤禀报:“明军来势凶猛,旌旗如林,火炮弓弩无数,兵马多如草梢,正严阵以待。”话还没说完,八旗将领们都惊慌失措,努尔哈赤见此状顿时大怒,他大声呵斥褚英:“你竟敢谎报军情,长敌军士气,动我军心!”褚英心想,自己如实告知父亲,还被骂,于是再次“好言相劝”,最终父子二人竟然争执起来,努尔哈赤最终以褚英因扰乱军心处死。再次派儿子代善前去,而代善看到的情况和褚英说的一模一样,但是代善却说:“明军兵马确实多如牛,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一些有身无首、不堪一击的草木之兵!” 这时所有人都信心倍增,最后在这场战争中获胜。

故事看完了,教会了我们要因时制宜,老实人会吃亏。这个都是传说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褚英在历史上到底是怎么死的?

一:孤傲、专横、诚实的性格所决定;

努尔哈赤知道褚英性格原因,并且深知他心胸狭隘,于是让他执掌朝政,以此来改改他的性格,没想到褚英得到权力后更加肆无忌惮,竟然让四个弟弟和五个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的大臣臣服于他,让他们要听自己的话,自己有不好的言论不能告诉父王,还说如果他们不听从他的话,等他继位就把所有不和他统一战线的人全部杀了。褚英真的头脑简单,这话前脚说完后脚他们就向努尔哈赤挑明了,从此努尔哈赤开始削弱褚英的势力。

二:出言不逊诅咒努尔哈赤等其他弟弟;

褚英有逆反的性格,他知道父汗削弱自己,不知悔改,竟然还结交党羽,企图报复,在努尔哈赤和弟弟们出征打战时,居然写咒语诅咒他们出师不利,希望他们打败战,还扬言要是打败战回来就不让他们进城,这件事传到了努尔哈赤那里,努尔哈赤把褚英打入大牢,再次希望他反省,然而这个褚英真的无可救药,在牢里一直抱怨,最后被处死。

最后得出:首先努尔哈赤作为父亲,已经竭尽全力了,无奈之举,据说后来特别后悔不应该杀褚英,就算贬为庶民都好,其实作为父母,对老大的付出绝对是最多的;其次就是褚英自己作死吧!没什么好说的。

标签: 努尔哈赤自己的要杀

更多文章

  • 慈禧与李莲英秘史:慈禧26岁守寡与李莲英的私生活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守寡,秘史

    导读:慈禧与李莲英秘史:慈禧26岁守寡与李莲英的私生活大揭秘!关于慈禧太后,我们了解的比较多,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外一个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是我们

  • 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另一个男人传言曾为其生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太后,男人,为其

    导读: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另一个男人传言曾为其生女?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驾崩了。在他登基的时候,清朝的国力已不复当年。国外,西方列强对落后的清政府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想强行掠夺。国内,民变频发,反抗清王朝的势力越来越多了。面临如此危急的形势,咸丰皇帝在上台的时候就立

  • 晚清张之洞有几任夫人?张之洞的原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之洞,原配,晚清

    张之洞的原配,姓石,名不详,后人常称之为石氏,是贵州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咸丰四年,张之洞中了解元的两年后,便在他人的撮合之下,与石氏在这一年的冬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石氏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具备一切封建妇女的美好品德。难得的是,她还从自己母亲那里继承了极高的琴艺,因此婚后的两人很有共同话题,感情极为

  • 晚清张之洞生平介绍,张之洞都做了哪些贡献,最终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之洞,晚清,都做

    导读:晚清张之洞生平介绍,张之洞都做了哪些贡献,最终什么结局?张之洞生平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清光绪帝时,曾任两广总督,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襄”。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祖父张廷琛,曾为福建知县;父亲曾为贵州道员。张之洞受过很好的经书教育,他的文章侧重时政,且论述方

  • 晚清张之洞和袁世凯有什么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有什么,晚清,渊源

    立宪改官制牵涉复杂的权力和利益之争,使高层的政争日趋白热化。在瞿鸿禨与袁世凯、袁世凯与张之洞的政争之外,实际上满汉之争和中央集权已经愈演愈烈。在丙午官制改革中“击退”袁世凯的瞿鸿禨,仅仅半年之后,就又栽在奕劻、袁世凯手上,从“丁未政潮”中败下阵来。随后,清廷顺势将袁世凯明升暗降,内调为军机大臣兼外务

  • 大清王朝续命人之一张之洞七大名言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朝,名言,大清

    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张之洞的七大名言:1、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2、兵之于国家,犹气之于人身也。人未有无气而能生者,国未有无兵而能存者。3、天下艰巨之事,成效则俟之于天,立志则操之在已民。志定力坚,自有成效可观。4、生齿繁,百物贵,仅树五谷,利薄不足以为养。

  • 如何评价张之洞?张之洞的一生都有哪些贡献?名声毁誉不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之洞,名声,都有哪些

    导读:如何评价张之洞?张之洞的一生都有哪些贡献?名声毁誉不一5月20日,清廷谕令唐景崧“着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唐景崧 令陆续内渡”。张之洞认为“此时为台之计,只有凭台民为战守,早遣无用客勇,以免耗饷,禁运银钱内渡,以充军实”。24日,张之洞从唐景崧来电中得悉“日内台民即立为民主

  • 张之洞的《劝学篇》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劝学篇,大多数人,支持

    导读:张之洞的《劝学篇》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支持?戊戌维新这段时间,张之洞的个人经历和诉求非常的奇怪,自己将得意门生作为了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但是自己又和康梁保持一定的距离。坦白讲,从张之洞《劝学篇》问世后,这个一直就是非常引人注目。戊戌政变未发生时,光绪对此评价颇高,官僚们更是应者众多。就算是那

  •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劝学篇的教育思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劝学篇,晚清,四大名

    了解近代史的朋友对张之洞多少有些了解,张之洞是晚清重臣,洋务中的重要人物,提倡学习西方科技,创办工厂、各类学堂,为中国近代工业和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张之洞劝学篇历史上有两部《劝学篇》,一部是荀子的名作,另外一部就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一部思想作品。张之洞出生于1837年,是洋务派的核心人物,其后期一直在

  • 张之洞的墓为什么四次被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之洞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