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血滴子是否存在?清朝雍正帝的血滴子到底是个什么一拉就能掉脑袋?

历史上的血滴子是否存在?清朝雍正帝的血滴子到底是个什么一拉就能掉脑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97 更新时间:2024/2/19 19:20:09

导读:历史上的血滴子是否存在?清朝雍正帝的血滴子到底是个什么一拉就能掉脑袋?

血滴子相传是暗器中的佼佼者,因为其残忍血腥而被人熟知,那么这种血腥的暗器从何而来呢?

看过清朝背景武侠剧的,一定会知道血滴子这个词。这个血滴子既是一个组织代码,也是一个神秘的杀人机器。

大概就是讲雍正时期,组建了一个特别的组织,这个组织的人拿着一个类似鸟笼的东西满街晃悠,看谁有反政府倾向,就把鸟笼向人头上那么一罩,再一拉连着的铁索,咔嚓,这人头就稳稳当当的切割下来了。

(剧组道具人员眼中的的血滴子)

雍正主要用这个来对付他的政敌,比如他的那帮不省事的兄弟们,还有镇压各地的反叛者,尤其是雍正四年搞了一个禁武令:禁止民间人士佩戴刀剑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间擂台较技,违者依律重处,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

从这个禁武令出发,衍生了很多武侠故事,最有名的应该七剑下天山的故事。主要就是讲江湖好汉跟雍正的这些血滴子高手们的较量。其实脑洞老师觉得是武侠小说夸张了,不让拳斗打擂台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擂台打死人不就得按杀人罪处理吗?

那么这个血滴子到底是什么组织呢?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血滴子这个组织呢?

其实,还真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雍正朝的确搞了一个特务组织。不过,这个组织并不叫血滴子这么江湖气的名字,而是很接地气地叫“粘杆处”。什么意思呢?

就是雍正还是当皇子的时候,住的地方有很多大树,树一多,什么蝉啊虫啊就特别多。整天吱吱叫。像雍正这种玩心机的人,都是神经很过敏的,稍有风吹草动,心里都能打哆索,当然,他表面上装做没啥事,我很镇静,我不动如山,其实心里很紧张。所以,雍正觉得这虫叫得太厉害。就叫人拿着长杠去粘这些蝉。

后面,雍正要跟兄弟们争皇位,九龙夺嫡嘛,大家都懂的。所以就需要有一帮子人去打探消息啊,甚至搞个刺杀之类的。就干脆把这个粘杆处发展起来,成为他府的特务组织,为掩人耳目,还叫粘杆处。不过,这个粘杆处就有组织有级别了。领头的叫粘杆侍卫,小喽啰叫粘杆拜唐。

可以说,雍正这个粘杆处在夺嫡过程中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雍正当了皇帝以后,觉得这种特务人员使用起来很方便,不但没有取消,还扩大了,依旧在他的老房子办公。宫里也设了分支机构。天天就是打听官员啊,当然还有他那些兄弟王爷的事情。到底这个特别机构有多厉害呢?

赵翼的《檐曝杂记》记载,说元旦节,官员王云锦有一天上朝,雍正就跟他聊天。说老王,你昨天干啥了啊。老王说昨天打牌呢。雍正说怎么样,谁赢谁输啊。老王说,没有输赢,昨天打着打着,一张牌不见了。雍正呵呵笑了笑,说你还是老实人,没有骗朕。说完,就从袖子掏出一张牌来。你看,这是不是你家掉的那张牌?

老王一看,不正是嘛。当时是吓得汗流浃背。牌怎么到了雍正手里?那肯定这个老王的家里还潜伏着另一个隔壁老王了。

这个故事,脑洞老师在朱元璋的记录里也看过。老朱是使用特务的鼻祖啦,可能雍正这招是跟老朱学的吧。

那这个粘杆处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血滴子呢?很可能就是!因为雍正朝就这个特务组织跟血滴子像了。当然,又有江湖传说,血滴子不是粘杆处,而是雍正用来对付粘杆处的。就像明朝有了锦衣卫,还要设立东厂西厂啥的,用特务防特务。雍正就搞了一个地下组织叫血滴子,对粘杆处进行了大清理。为啥呢?很简单,你知道的太多了嘛。

说了这么多,那这个血滴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这个血滴子在历史上没有出土过实物,但有一个什么谣言粉碎机的机构专门研究并复制过这种东西。据他们研究,是这样的。

合上是这样的

操作是这样的

最后他们推测,这个东西的实战效果并不明显,并不是什么杀人利器,所以可能是武侠小说的虚构。

脑洞老师琢磨了一下,确实实战不强,你说这么一个东西,笨的很,还要瞄准了,要是人家戴着大帽子,不就卡住了吗?但脑洞老师觉得这种东西可能真存在,不过不是用于抓捕人犯,而是用于刑讯,你想呀,这么一个恐怖的东西套在你手上,你招不招?不招我一拉,你人头就得落地。这可是很吓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雍正死的很突然,民间一直传言是江湖女侠吕四娘大战血滴子,冲到宫里把雍正的头砍了下来,拿回去奠她全家冤死的人去了。所以说,雍正专砍人脑袋,后面自己的脑袋却被人砍了。

最后,如果要想找到血滴子物,我建议盗墓的挖坑的没事可以去老牢房的遗址去找找,说不定能找到这种血滴子。当然,找到了不要忘记上交国家哦。

标签: 血滴是个就能

更多文章

  • 和裕皇贵妃是什么身世有什么地位?虽然不受宠但却长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有什么,长寿,受宠

    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和裕皇贵妃。嘉庆帝有两个皇后,但皇长子并不是她们两个中的任何一人所生,皇长子的母亲是嘉庆皇帝的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根据记载,刘佳氏的父亲刘福明只是一个拜唐阿,毫无品级,也就是说刘佳氏的出身在古代算是比较底层了。乾隆年间,她被赐给永琰,成为了格格(侍妾),这期间关于她

  • 清太宗第七子爱新觉罗·常舒生平简介 常舒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爱新觉罗,太宗

    爱新觉罗·常舒(1637年5月13日-1700年2月13日),清太宗第七子。生于崇德二年四月十九(1637年5月13日),初封镇国将军。康熙八年晋辅国公,十四年削爵,三十七年授辅国公,康熙三十八年逝世,年63岁。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爱新觉罗&mid

  • 历史上真实的庆妃是什么样的人?嘉庆的养母,最没存在感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庆,的人,养母

    庆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如懿传》中,陆沐萍的戏份很少,她原本是太后安排在后宫的一枚棋子,当初皇上借玫嫔之手用绝育汤使其失去了生育的能力,在求依太后无果后,陆沐萍选择了依附于炩妃卫嬿婉,并事事对卫嬿婉进行阿谀奉承。没想到因争夺十五阿哥永琰的抚养权而与卫嬿婉决裂,最

  • 为官清廉的曹谨是如何用一个瓷片贿赂按察使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按察使,瓷片,清廉

    道光年间,福建的闽县和侯官县都以盛产瓷器闻名,每年都要向按察使衙门送上一批精美的瓷器,名义上是请按察使检查质量,以便能够上贡给皇帝,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贿赂。有一年,侯官县知县送来的瓷器价值在白银1000两以上,而闽县知县曹谨送的却只值100两左右。按察使很不高兴,但又不便发作。门房窥知主人的意图,不

  • 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弟弟两人年少便患难与共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舒尔哈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努尔哈赤,两人,患难与共

    导读: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弟弟两人年少便患难与共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舒尔哈齐?很多人都不了解舒尔哈齐杀弟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两兄弟从小相依为命,患难与共。后来,舒尔哈齐还为后金立下不世之功。可是为什么,努尔哈赤最后却杀掉了这位至亲的弟弟呢?(努尔哈赤

  • 努尔哈赤和褚英什么关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褚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自己的,要杀

    导读:努尔哈赤和褚英什么关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褚英?还不知道:努尔哈赤和褚英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所谓虎毒不食子,然而这在帝王里是不存在的,这不努尔哈赤就杀了自己的大儿子褚英吗?因为他们的决定已经不再是个人,二人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了,那么作为战功赫

  • 慈禧与李莲英秘史:慈禧26岁守寡与李莲英的私生活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守寡,秘史

    导读:慈禧与李莲英秘史:慈禧26岁守寡与李莲英的私生活大揭秘!关于慈禧太后,我们了解的比较多,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外一个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是我们

  • 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另一个男人传言曾为其生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太后,男人,为其

    导读: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另一个男人传言曾为其生女?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驾崩了。在他登基的时候,清朝的国力已不复当年。国外,西方列强对落后的清政府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想强行掠夺。国内,民变频发,反抗清王朝的势力越来越多了。面临如此危急的形势,咸丰皇帝在上台的时候就立

  • 晚清张之洞有几任夫人?张之洞的原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之洞,原配,晚清

    张之洞的原配,姓石,名不详,后人常称之为石氏,是贵州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咸丰四年,张之洞中了解元的两年后,便在他人的撮合之下,与石氏在这一年的冬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石氏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具备一切封建妇女的美好品德。难得的是,她还从自己母亲那里继承了极高的琴艺,因此婚后的两人很有共同话题,感情极为

  • 晚清张之洞生平介绍,张之洞都做了哪些贡献,最终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之洞,晚清,都做

    导读:晚清张之洞生平介绍,张之洞都做了哪些贡献,最终什么结局?张之洞生平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清光绪帝时,曾任两广总督,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襄”。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祖父张廷琛,曾为福建知县;父亲曾为贵州道员。张之洞受过很好的经书教育,他的文章侧重时政,且论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