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官清廉的曹谨是如何用一个瓷片贿赂按察使的?

为官清廉的曹谨是如何用一个瓷片贿赂按察使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32 更新时间:2024/1/20 0:57:45

道光年间,福建的闽县侯官县都以盛产瓷器闻名,每年都要按察使衙门送上一批精美的瓷器,名义上是请按察使检查质量,以便能够上贡给皇帝,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贿赂。

有一年,侯官县知县送来的瓷器价值在白银1000两以上,而闽县知县曹谨送的却只值100两左右。按察使很不高兴,但又不便发作。门房窥知主人的意图,不但将曹谨送来的瓷器打碎了一半,还拒绝收受另一半。

曹谨为官清廉正直,碰上了这事,自然非气愤,但又无可奈,只好命手下人将瓷器抬回去。在清理瓷器碎片的时候,曹谨无意中发现有一片瓷器上面烧制有“富贵寿考”四个字,是康熙的御笔。曹谨大喜,立马把碎片用黄绫包好,带着去见按察使。

到了厅堂之后,他径直走到公案前,恭敬地把包裹放在公案上,然后退后一步,行了个大礼。按察使惊呆了,赶紧也跟着下跪。礼毕,按察使打开包裹,发现里面只有一些碎瓷片,不由大怒。曹谨见状,不紧不慢地把打碎的“富贵寿考”四个字拼好,说:“大人,这上面可是有圣祖仁皇帝的御笔,不想大人的门房把它打碎了,卑职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前来请大人发落。”按察使大惊,此事一旦传出去,恐怕性命难保,弄不好还要株连九族。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拿门房做替罪羊了。

按察使佯装大怒,命人把门房抓来,当堂责打四十大板,然后押进大牢。事毕,按察使还向曹谨表示了感激。曹谨知道他心中有鬼,就趁机说:“卑职听说侯官知县所送瓷器价值在白银千两以上,大人素来官清如水,这一定是下人蒙蔽侵吞,大人一定要注意啊。”按察使听后暗火直冒,却也无可奈何,只好顺水推舟,下令除给皇帝的贡品之外,侯官知县所送的其他瓷器均退回,并将其痛斥了一番,对曹谨则以表彰。

标签: 按察使瓷片清廉

更多文章

  • 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弟弟两人年少便患难与共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舒尔哈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努尔哈赤,两人,患难与共

    导读: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弟弟两人年少便患难与共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舒尔哈齐?很多人都不了解舒尔哈齐杀弟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两兄弟从小相依为命,患难与共。后来,舒尔哈齐还为后金立下不世之功。可是为什么,努尔哈赤最后却杀掉了这位至亲的弟弟呢?(努尔哈赤

  • 努尔哈赤和褚英什么关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褚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自己的,要杀

    导读:努尔哈赤和褚英什么关系?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褚英?还不知道:努尔哈赤和褚英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所谓虎毒不食子,然而这在帝王里是不存在的,这不努尔哈赤就杀了自己的大儿子褚英吗?因为他们的决定已经不再是个人,二人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了,那么作为战功赫

  • 慈禧与李莲英秘史:慈禧26岁守寡与李莲英的私生活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守寡,秘史

    导读:慈禧与李莲英秘史:慈禧26岁守寡与李莲英的私生活大揭秘!关于慈禧太后,我们了解的比较多,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外一个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是我们

  • 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另一个男人传言曾为其生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太后,男人,为其

    导读: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另一个男人传言曾为其生女?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驾崩了。在他登基的时候,清朝的国力已不复当年。国外,西方列强对落后的清政府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想强行掠夺。国内,民变频发,反抗清王朝的势力越来越多了。面临如此危急的形势,咸丰皇帝在上台的时候就立

  • 晚清张之洞有几任夫人?张之洞的原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之洞,原配,晚清

    张之洞的原配,姓石,名不详,后人常称之为石氏,是贵州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咸丰四年,张之洞中了解元的两年后,便在他人的撮合之下,与石氏在这一年的冬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石氏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具备一切封建妇女的美好品德。难得的是,她还从自己母亲那里继承了极高的琴艺,因此婚后的两人很有共同话题,感情极为

  • 晚清张之洞生平介绍,张之洞都做了哪些贡献,最终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之洞,晚清,都做

    导读:晚清张之洞生平介绍,张之洞都做了哪些贡献,最终什么结局?张之洞生平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清光绪帝时,曾任两广总督,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襄”。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祖父张廷琛,曾为福建知县;父亲曾为贵州道员。张之洞受过很好的经书教育,他的文章侧重时政,且论述方

  • 晚清张之洞和袁世凯有什么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有什么,晚清,渊源

    立宪改官制牵涉复杂的权力和利益之争,使高层的政争日趋白热化。在瞿鸿禨与袁世凯、袁世凯与张之洞的政争之外,实际上满汉之争和中央集权已经愈演愈烈。在丙午官制改革中“击退”袁世凯的瞿鸿禨,仅仅半年之后,就又栽在奕劻、袁世凯手上,从“丁未政潮”中败下阵来。随后,清廷顺势将袁世凯明升暗降,内调为军机大臣兼外务

  • 大清王朝续命人之一张之洞七大名言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朝,名言,大清

    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张之洞的七大名言:1、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2、兵之于国家,犹气之于人身也。人未有无气而能生者,国未有无兵而能存者。3、天下艰巨之事,成效则俟之于天,立志则操之在已民。志定力坚,自有成效可观。4、生齿繁,百物贵,仅树五谷,利薄不足以为养。

  • 如何评价张之洞?张之洞的一生都有哪些贡献?名声毁誉不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之洞,名声,都有哪些

    导读:如何评价张之洞?张之洞的一生都有哪些贡献?名声毁誉不一5月20日,清廷谕令唐景崧“着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唐景崧 令陆续内渡”。张之洞认为“此时为台之计,只有凭台民为战守,早遣无用客勇,以免耗饷,禁运银钱内渡,以充军实”。24日,张之洞从唐景崧来电中得悉“日内台民即立为民主

  • 张之洞的《劝学篇》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劝学篇,大多数人,支持

    导读:张之洞的《劝学篇》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支持?戊戌维新这段时间,张之洞的个人经历和诉求非常的奇怪,自己将得意门生作为了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但是自己又和康梁保持一定的距离。坦白讲,从张之洞《劝学篇》问世后,这个一直就是非常引人注目。戊戌政变未发生时,光绪对此评价颇高,官僚们更是应者众多。就算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