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国禁止中国使用的一个汉字,被误会二千年,看看甲骨文就懂了

英国禁止中国使用的一个汉字,被误会二千年,看看甲骨文就懂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234 更新时间:2024/1/18 18:03:29

黄帝打败蚩尤后,一统中原各部,但是各部之间都没有可以交流用的文字,为了促进部落之间的交流,黄帝就让仓颉创造一种文字。

仓颉跟正常人不一样,它拥有四只眼睛,被称为“圣人”,仓颉观察天地日月星辰变成,虫鱼鸟兽在足迹在他眼中都成为了一种象形字,创造汉字的那天,笔落惊风雨,字成泣鬼神!

汉字传承至今,历经了数千年的变迁,每一个汉字背后也都有一段故事,它们见证了华夏文明,亦是华夏文明的传承者。

步入清朝,汉字在多次简化下,基本上普及了开来,然而从未接触过汉字的英国人,却禁止中国使用一个汉字,这个汉字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这件事还得从胡米夏事件开始说起。

胡米夏是东印度公司派往广州通商的最高职员,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军工业、商业发展的非常快,急需扩展市场,“闭关锁国”的清朝拥有上亿人,市场广阔,只要能通商,必然能赚上一笔。

胡米夏给苏松太道道台吴其泰写信,要求通商,不过清朝一向自诩“天朝上国”,物产丰富,并不需要西方的洋货,吴其泰就拒绝了通商请求,还称呼他们为“夷”。

“蛮夷”常常都是指着落后、没有文化的野蛮人,在清朝人眼中,西方当时就是贫穷落后的荒芜之地。

这下外交失败,让胡米夏感到非常不满,回国之后,大肆宣传清朝如何如何盲目自大,如何如何贬低英国,胡米夏在英国掀起了一阵风浪,在史学界也有一些人认为,英国之所以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为了“教训”清朝。

但实际上,这只是英国一个堂皇冠冕的借口,英国为了打开清朝的市场,暗地里输送鸦片,鸦片摧残了人精气神,而且容易上瘾,当时人评: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林则徐奉命硝烟,因此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次鸦片战争的背后,也是英国为了开辟新的殖民地,从而能够彻底进入清朝的市场,倾销、掠夺所有的资源,不管清朝有没有意识到这点,都力抗外敌,虽说最终失败,但没有成为殖民地。

第一次鸦片战争并没有彻底让清朝醒悟过来,但是林则徐和魏源已经看到了两国的差距,林则徐因为硝烟受到了处罚,他让次魏源继续编写《海国图志》,在书中,他就明确的指出了: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清朝帝王并没有认可这本《海国图志》,它成了一本并不畅销的地摊文学,日本一位商人买了一本《海国图志》回去,没想到这本书成了日本国的改革指导方策,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根基就是《海国图志》。

1852年,英国公使突然向清朝提出了一个抗议,这个抗议有些莫名其妙,因为英国公大使提出在任何中英文件中不能使用“夷”这个字。

这个抗议,让清朝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清为什么不能用“夷”,这个“夷”到底哪里有问题。

英国人认为“夷”是贬义词,在英国翻译中为“barbarian”,指没有文化的野蛮人。

由于胡米夏事件,英国人对“夷”非常抵触,看到文件当中有这个词,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认为清朝是在贬低他们,那么‘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夷”最早可见甲骨文,从大。从弓,它的形象是指一个人手持弓箭的人在外打仗,平定四方,《逸周书》中说:“是以周公相武王伐纣,夷定天下。

手持弓箭打仗又是东方部落一个特征,所以“夷”也常常用来指着来自东方的人,《说文·大部》又云:夷,东方之人也。

随着时代的变迁,夷的用法也多了起来,在道家哲学概念当中,常用来形容捉摸不透。

老子》第十四章写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英国人不懂中国汉字,他们也误会了夷,就连我们也是误会了“夷”两千多年,不过现在蛮夷都是指着落后的野蛮人。

一个“夷”就有这么多的知识,刻有汉字的魅力所在,一笔一画都是一个故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河南有一县,从商朝到现在2600多年未改名,堪称郡县制活化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河南历朝历代版图,河南历史沿革简介,北宋时期河南行政区划

    ▲如今的息县前言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国家,无数个封建王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会有无数个精美文物流传至今,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可以留下来都是珍贵的。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存在于距中国几百年的历史里,因此被人们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和熊猫同一时期的动物很多已经消失不见,但是熊猫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活了下来

  • 灭掉六国后,秦始皇嬴政是如何处理六国国君的?你可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他在掌权之后仅仅用十余年的时间便扫灭六国、一统中原,结束了战国时期近四百余年的纷争。那么又为何会是秦始皇嬴政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呢?究其原因除却了秦国历代君王变法革新,在经济、军事之上的积累之外,无外乎就是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的决心以及执行力。嬴政十三岁继位为秦王,而他在九

  • 妲己究竟有多么美艳?容貌复原图惊艳众人,难怪纣王为她废弃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每一个朝代都有倾国倾城的妃子,夏朝有妹喜,商朝有苏妲己,电视剧里总是把妲己说成是狐狸精变的,实际上那是古代小说《封神演义》给她添加的神话色彩,她只是苏氏部落的一个普通女人,由于部落图腾是狐狸,《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才把她刻画成了狐狸精。纣王没有电视剧里演得那么昏庸,相反还是一个能治理好国家的帝王,

  • 被破解的战国竹简,解开《尚书》真伪,实情有点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真实的战国竹简,关于竹简尚书手抄报,出土竹简的真实故事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文墨书香在书籍上显露,人们翻阅典籍,回看这历史的一幕幕,看着文明走向衰败,有走向复苏的场景;看到一场场战争带来的灾难。历史从不畏惧后人评说,也无惧时间的改变。[var1]▲《尚书》一、《尚书》的历史《尚书》是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内容记载了上古时期尧舜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君主的言

  • 舒适区里的楚顷襄王:罔顾父仇而纵情声色犬马,令楚国二度失郢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怀王执政前期,楚国曾短暂步入一次高峰;不过,后来他却屡遭强秦欺压,不但屡战屡败,还丧失了汉中等大片国土。楚怀王被扣押时楚顷襄王被立为王,可谓是临危受命,肩负着扭转楚国发展颓势的重任。历史上的楚国,每逢关键时期,都会出现一位奋发图强的国君:西周覆灭之后,楚武王毅然改革分封制、创立县制,为

  • 康熙王朝:姚启圣恃才傲物,康熙说哪句话,姚启圣从内心俯首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对姚启圣说的一段话,康熙说姚启圣片段,康熙王朝姚启圣三道密旨后续

    姚启圣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他满脑子经济,但他以自己的才华而自豪。他经常把自己当成学者,认为康熙不懂汉学,不懂文化,这也是姚启圣不想做大清官的原因。别人做官越来越大,唯独姚启圣做官越来越小。最终,顺治被激怒,顺治下了一道圣旨,永不招收姚启圣。姚启圣的仕途就此结束,只能在赛马场做小官,看管朝廷马匹的人

  • 800年前,孔子后人里出现了3个“衍圣公”,干的事让孔子丢尽了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子后裔干过的坏事,孔子带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孔子后代最后的下场

    “衍圣公”是孔子后人的世袭封号,2000多年来无论历史如何发展,孔子家族的地位基本上都稳如泰山。从某种程度上讲,“衍圣公”有点类似于孔氏家族的太子,地位远在其他兄弟之上,就算品级不高,文化含金量却是无可取代的。孔子生前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学说会被那么多人推崇,更没想到自己的后人会沾他的光获得那么高的地位

  •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他是如何处置六国君王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灭六国后如何处置六国君臣,评书秦始皇兵吞六国,秦始皇统一的六国是中国的哪里

    公元前221年的时候,已经39的嬴政终于实现了秦国几代国君传承下来的梦想,那就是——一扫六合。这一年,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一年,也是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开端。是中国的历史上,极具意义的一年。在一场棋局之中,不可否认大多数人都会将目光集中在胜利者的身上。很少有人会将目光放置在失败者的身上,就像是

  • 商朝为何没记录夏朝?甲骨文中的“羌”,解释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今古何处尽,千岁飘风絮。”漫漫长河是时光的代名词,我看到有人踱步于河岸,河水清澈,透露出文化的痕迹,展现文明的历史,朵朵含苞待放的文明在时间长河中露出尖尖角。▲夏时期全图一、被质疑的夏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史书通过文字把我们带回曾经的过往,我们一幕幕地见证着中国文明的兴衰,从文明中走出来,看到饱

  • 为什么周朝能存在800年而其他朝代都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周朝有800多年,为什么周朝存在八百年,为什么周朝可以延续800年

    这个问题,认真解答起来,比较复杂。我用我的方式,用最简单的类比法来说一下,包管谁看谁明白。话说,约在公元7世纪前,有一支游牧民族的先民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发展成为一个个部落。到了公元11世纪,分散的部落结成一个个部落联盟。公元13世纪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