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破解的战国竹简,解开《尚书》真伪,实情有点难以接受

被破解的战国竹简,解开《尚书》真伪,实情有点难以接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81 更新时间:2024/3/12 0:04:24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文墨书香在书籍上显露,人们翻阅典籍,回看这历史的一幕幕,看着文明走向衰败,有走向复苏的场景;看到一场场战争带来的灾难。历史从不畏惧后人评说,也无惧时间的改变。

[var1]

▲《尚书》

一、《尚书》的历史

《尚书》是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内容记载了上古时期舜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君主的言行。而且共有一百篇。

但是《尚书》命运多舛,能够保留至今也是不容易的。

[var1]

▲焚书坑儒

当初秦始皇焚书坑儒,最为儒家经典的史书,《尚书》自然难逃魔爪,但是儒家子弟伏生为了保全《尚书》,绞尽脑汁,最后他将《尚书》藏到了屋壁之中,这一藏就是多年。

[var1]

▲伏生

后来西汉建立,汉朝没有向秦朝一样,霸权专制,反而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倡导儒家的学术,后来伏生又找回《尚书》,但是当时没有良好的保存技术,更何况书籍都是用竹子做成的。

因此当伏生找回《尚书》的时候,已经多处损坏,后来经过伏生的整理,能够保存完整的就有28篇。

后来随着儒家的盛行,伏生带着《尚书》走遍齐鲁大地,向众人宣传儒家文化,宣扬《尚书》典籍。

当时的《尚书》是用隶书写的,因此也被称之为“今文尚书”。

[var1]

▲《今文尚书》

但是到了汉武帝年间,鲁恭王在孔子的古宅发现了保留最早的《尚书》,是先秦文字撰写的,因此它又被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

后来经过孔安国的处理,《尚书》共有44篇,但是这本《尚书》饱受争议,大家都怀疑这是伪造的。

[var1]

▲永嘉之乱

二、《尚书》的动荡

战争频发的年间,人们经历了西晋永嘉之乱,中国遭受了第二次文化大危机。在这次战乱当中,中国许多古典文献丧失,其中就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

随着东晋的建立,《古文尚书》又被寻回,这个《古文尚书》就是流传至今,我们口中所说的《尚书》。

[var1]

▲《古文尚书》

但是这本《尚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大,这本书共有58篇,其实是为了凑齐郑玄说的古文58篇的数字。

到了唐朝的确立,人们开始怀疑《尚书》的真实性,大家都怀疑《尚书》是否是孔子及其弟子撰写的,其中会不会有后人掺杂的水分。

[var1]

▲熹平石经

这种质疑就一直保留到了宋朝。

宋朝学者吴棫进行考辩,后来到了元明清时期,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最终认为《古文尚书》其实是伪造的,并不是真的,这本书其中记载的《书》、《夏书》、《商书》根本没有史料能够证明,而且其中描写的人物居然没有任何缺陷,这正是让人怀疑的地方。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相信这本书是真的,不是伪造的。

[var1]

▲清华简

三、近代的研究

千年的争论,让《尚书》热度不减,为此到了近代,专家也开始逐渐研究《尚书》。

在2008年清华大学的专家得到一批竹简,随后展开研究,最后发现这批竹简来源于战国时期的《尚书》和《逸周书》。

竹简中还包括《命训》、《皇门》等书籍,随后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专家发现如今流传的古文尚书出现了很多造假的地方,和竹简中的记录并不一样。

而且《尚书》的内容当中,还有很多是不相同的,也有很多是伪造的。由此可见《古文尚书》并不是真的尚书,而是被人伪造出来的。

[var1]

▲清华简研究报告

综述

文明走向现代,带领我们回到曾经,在黑暗中穿梭千年,重见天日之时,仅受世人争议,但文明不能抹去,历史从未改变。

【参考资料】《初识清华简》、《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文案编辑】目海志露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文章

  • 舒适区里的楚顷襄王:罔顾父仇而纵情声色犬马,令楚国二度失郢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怀王执政前期,楚国曾短暂步入一次高峰;不过,后来他却屡遭强秦欺压,不但屡战屡败,还丧失了汉中等大片国土。楚怀王被扣押时楚顷襄王被立为王,可谓是临危受命,肩负着扭转楚国发展颓势的重任。历史上的楚国,每逢关键时期,都会出现一位奋发图强的国君:西周覆灭之后,楚武王毅然改革分封制、创立县制,为

  • 康熙王朝:姚启圣恃才傲物,康熙说哪句话,姚启圣从内心俯首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对姚启圣说的一段话,康熙说姚启圣片段,康熙王朝姚启圣三道密旨后续

    姚启圣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他满脑子经济,但他以自己的才华而自豪。他经常把自己当成学者,认为康熙不懂汉学,不懂文化,这也是姚启圣不想做大清官的原因。别人做官越来越大,唯独姚启圣做官越来越小。最终,顺治被激怒,顺治下了一道圣旨,永不招收姚启圣。姚启圣的仕途就此结束,只能在赛马场做小官,看管朝廷马匹的人

  • 800年前,孔子后人里出现了3个“衍圣公”,干的事让孔子丢尽了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子后裔干过的坏事,孔子带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孔子后代最后的下场

    “衍圣公”是孔子后人的世袭封号,2000多年来无论历史如何发展,孔子家族的地位基本上都稳如泰山。从某种程度上讲,“衍圣公”有点类似于孔氏家族的太子,地位远在其他兄弟之上,就算品级不高,文化含金量却是无可取代的。孔子生前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学说会被那么多人推崇,更没想到自己的后人会沾他的光获得那么高的地位

  •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他是如何处置六国君王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灭六国后如何处置六国君臣,评书秦始皇兵吞六国,秦始皇统一的六国是中国的哪里

    公元前221年的时候,已经39的嬴政终于实现了秦国几代国君传承下来的梦想,那就是——一扫六合。这一年,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一年,也是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开端。是中国的历史上,极具意义的一年。在一场棋局之中,不可否认大多数人都会将目光集中在胜利者的身上。很少有人会将目光放置在失败者的身上,就像是

  • 商朝为何没记录夏朝?甲骨文中的“羌”,解释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今古何处尽,千岁飘风絮。”漫漫长河是时光的代名词,我看到有人踱步于河岸,河水清澈,透露出文化的痕迹,展现文明的历史,朵朵含苞待放的文明在时间长河中露出尖尖角。▲夏时期全图一、被质疑的夏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史书通过文字把我们带回曾经的过往,我们一幕幕地见证着中国文明的兴衰,从文明中走出来,看到饱

  • 为什么周朝能存在800年而其他朝代都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周朝有800多年,为什么周朝存在八百年,为什么周朝可以延续800年

    这个问题,认真解答起来,比较复杂。我用我的方式,用最简单的类比法来说一下,包管谁看谁明白。话说,约在公元7世纪前,有一支游牧民族的先民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发展成为一个个部落。到了公元11世纪,分散的部落结成一个个部落联盟。公元13世纪初,有

  • “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历史,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或许并不存在单纯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其子秦孝公继位。[var1]为了重振秦国,反击强大的“三晋”,秦孝公在国内发布了招贤令,决心变法图强。人在魏国的商鞅听说了秦孝公的招贤令,便来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引荐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公元前359年,在秦孝公强力支持下,商鞅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变法历程。商鞅变法,主要内

  • 老外:既然夏朝不存在,应把中国踢出四大文明古国换成希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种言论小编只是轻蔑一笑作罢,因为就算是夏朝不存在中国退出四大文明古国的行列,希腊也成不了其中的一员,因为希腊文明和四大文明完全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世界上最初的文明是农耕文明,所有的一切文明都是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另外古希腊是一个区域的名字并不是一个国家的称呼。希腊文明起源于爱琴文明,同样

  • 能抗衡秦国的赵国真的很猛?错:论装孙子,他们才是战国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国,还有他意图谋划灭秦的故事。以及后续谍血长平的大戏,邯郸血战的悲壮和四大名将有其二的英杰,让赵国长期以来在人们认知中,都是一个唯一能和秦国硬碰硬的刚猛存在。可这样的认知真的对吗?答案是,这算绝对的误读。赵国却有刚猛的时候,但在更多时候,却是一个深知进退,甚至很能装孙子的国度。要说

  • 解密:吕不韦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就饮鸩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要处死吕不韦,秦始皇怎么杀了吕不韦,秦始皇为什么一直不杀吕不韦

    [var1]其实秦王的话是一语双关,自问自答!秦王问自己,吕不韦对秦王有何功劳?秦王答:是的,有大大的功劳,所以秦王分封吕不韦!秦王又问自己,吕不韦和秦王亲近吗?秦王又自答:是的,非常亲近,所以秦王称他为仲父。秦王又问自己:可是现在该如何对待吕不韦呢?秦王纠结万分又自答道:唉,不忍心杀,还是把吕不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