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夏朝更早的王朝:考古取得重大发现,难怪尚书第一篇是《虞书》

比夏朝更早的王朝:考古取得重大发现,难怪尚书第一篇是《虞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616 更新时间:2024/1/15 20:19:53

无独有偶,翻开先秦典籍,常常可以看到“虞夏商周”的表述,《国语》讲述“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吕氏春秋》记载“今虞夏殷周无存者,皆不知反诸己也”,商鞅曾说“周不效法商,夏不效法虞”等,都将虞朝与夏商周并列。

问题在于:史记将“夏”定为中国第一王朝,近代古史辨派直接否定虞朝,现代人大多认为虞朝是传说,那么虞朝到底存不存在?其实,随着现代考古的深入,如今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发现。

陶寺遗址:帝舜之都?

根据史书记载,舜年轻时活跃于冀州的历山、雷泽、河滨一带,帝将二女嫁给他时,“尧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经过考验与考察后,舜辅佐帝尧二十年,最终帝尧禅位于舜,“舜摄政八年,尧崩”。

以当时交通条件来说,舜与尧必然大致处于同一时空,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即舜族距离帝尧之都不远,否则无法这么交流。

根据考古发现,位于山西临汾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与史书记载的尧都,时间与空间都高度相似,因此如今普遍认为陶寺遗址就是尧都。

既然如此,帝尧禅位之后,舜都也在陶寺遗址?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转述应劭的观点,认为“尧舜并都之也”!或者说,帝舜在自己地盘另建都城,距离陶寺遗址不远?

舜都何在:古今考证

舜都到底何在,不妨看看古今的考证,比如以下三点:

首先,《竹书纪年义证》:“蒲版,舜旧都,其北有长版,为邑之险要,故曰蒲版。”唐朝李泰的《括地志·蒲州·河东县》记载:“河东县南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坛。”唐时蒲州,就在今天的山西运城永济市,两者高速相距178公里,当然陶寺遗址与舜都的具体距离或短一些或更长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括地志》中曾经提到,夏都斟鄩“在洛州巩县(如今郑州巩义市)西南五十八里,盖所居也。”在此大概方位,考古果然发现二里头遗址。

其次,学者考证认为:“古冀州”大致在黄河以东、汾河以西的晋南地区,距离陶寺遗址不远。后来,可能随着先民迁徙,就将“冀州”称呼带到了河北。上图,是今天的汾河地图,陕西与山西的边界是黄河,但古代汾河有过改道。

总之,帝舜大致活跃于晋南汾河一带,与括地志中舜都永济市的区位比较一致。史书又记载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位于永济市的舜都,应该是尧禅位之前的舜都,之后帝舜入主陶寺遗址。

第三,在山西运城地区,商周时期分别有过两个虞国,反映出“虞”与此地的关系。纣王释放姬昌之后,姬昌回来先是解决“虞芮之争”,芮国大致位于陕西大荔,虞国位于山西运城。武王灭商后,将族亲(古公亶父第二子的后代,泰伯奔吴的主角之一)分封在虞地,建立了虞国,就在今山西南部运城夏县和平陆北一带。

除此之外,汾水以西的区域,保留了很多与帝舜有关的文化,远远超过其他区域,比如地名上有妫汭、历山等,其中妫汭沟一直有制陶制缸手工业,历山上有一座陶寺文化中晚期的小型遗址等。

可见,史料与考古的迹象表明,舜更应该在山西运城一带,位于陶寺遗址统治区域的一方诸侯(与帝尧或有血缘关系,属于分封的诸侯),建都于永济市一带,后来帝尧禅位帝舜,就迁都于陶寺遗址。

虞舜之朝:存在百年左右

陶寺遗址考古显示,该遗址面积280万平方米,具有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统率周围广大的区域,被誉为“最早的中国”。

其中,位于洛阳的王湾三期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时,突然攻入位于湖北天门的石家河遗址,同期毁掉石家河文化遗址20座城池,并以王湾三期文化取代石家河文化,这一现象与史书上的“禹征三苗”高度相似,因此王湾三期被认为是禹都所在。

换言之,由于大禹是帝舜臣子,因此帝舜的陶寺势力,至少延伸到了河南洛阳一带,甚至史书上也说过“尧舜征三苗”,可见陶寺遗址的势力范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除此之外,陶寺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早期持续200余年,考证对应的是帝尧时代,中期持续长达百年,即距今4100——4000年左右,考证对应的是帝舜时代,因此帝舜建立的政治势力,大约统治了陶寺遗址百年左右。(注,尧舜或是部族、势力名称,或是延续很久的政治势力中的两个有名首领,不然帝王尧舜不可能统治那么长的时间)

由此可以判断,帝舜建立的政治势力,自身无比强大,在当时统率了很多部族,统治了庞大的区域,持续时间长达百年。因此,也就难怪先秦史书认可“虞朝”,将之与夏商周并列了。

最后,既然先秦将“虞”与夏商周并列,为何司马迁却认为“夏”是中国第一王朝?

原因在于:首先,春秋之后文献散失,有关虞代的史料大量失传,战国之后的虞朝史又被诸子加工改造,可信性大大下降,司马迁很难了解、描述虞朝;其次,先秦儒家将夏朝之前的历史,描述为禅让制,比如唐虞时的尧舜,理解为两个帝王尧舜禅让,司马迁深受儒家影响,自然就不会将之视为“王朝”。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司马迁写就千古巨著,但不代表他全是正确的,以陶寺遗址与先秦文献来看,原始王朝——“虞朝”大概也是存在的。

更多文章

  • 爱上甲骨文的她,只为一场跨越3000多年的古今浪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你知道三千多年前的车祸现场是怎么样吗?甲骨文用两个字展现事故惨状。”“很多人想用甲骨文写情书,我们来看下真正的甲骨文情书长什么样。”眼前笑起来酒窝若隐若现,偶尔作出吃惊或夸张的表情,用网络段子讲述甲骨文的,正是抖音视频博主@李右溪。她本名李莹,这位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甲骨文方向的研究生,以有趣、有料、

  • 文明奠基启征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自己世代生息的脚下,挖出了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根,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和骄傲的事!”在新郑市博物馆,讲解员胡嘉兴奋地讲解着。以新郑裴李岗为代表的这一远古文化,正是人们寻觅已久的黄帝文化之源。黄帝文化之源在新郑裴李岗走进新郑市博物馆展厅,我们仿佛能看到中国最早定居村落里丰富多彩的生活——被誉为“中华第一

  • 扁鹊为什么被教科书删除?专家:看他的病人年龄有多大,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说扁鹊活了400岁,扁鹊全部秘方,国服扁鹊老中医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曾学习过扁鹊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为蔡桓公治病的事情。同时也告诫了我们对于病情要早点去治疗,切不可拖,要不然最终就会像蔡桓公一样,落得一个病入膏肓的局面。但是,随着近些年来语文课本的改动,很多原有的课文或知识点都被删除了,有关扁鹊的那一篇课文也没能幸免。可能有很多人

  • 浅析商代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代的社会状况,金代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四次民族大融合

    摘要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原地区的先代封建社会。在商代时期,中原地区存在着多个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群体,包括夏、商、西戎、东戎等。本论文旨在探讨商代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现象,分析其原因、过程和影响。关键词:商代、中原地区、民族融合一、引言商代时期是中国古代

  • 大秦赋:嫪毐死得到底多惨?除商鞅之外,他的死法在秦国是独一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不过去年底到今年初,又有了一部《大秦赋》,不过观众看着看着觉得有点不对劲:说好的给我看嬴政,怎么搞得嫪毐(lào ǎi)戏份这么多?大家都等着看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大刀阔斧开创新时代,结果硬是给情情爱爱拦在了半途,一时之间该电视剧风评变差了不少,以至于嫪毐的饰演者叶项明表示:“他本来就是个戏

  • 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原来结局早就定下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与张仪的历史地位,商鞅被车裂有人同情吗,在秦国历史上商鞅起了什么作用

    [var1]商鞅变法,在短短数年里,使得秦国的家家户户都能做到自给自足。男人们勇于参加国家的对外战争,对私斗却感到羞耻。秦国的百姓之间不再敢隐瞒触犯法律的亲朋好友的行踪,乡与县这样的地方行政机构都得到了很好地治理。张仪游说,以连横之术分化六国,使得秦国兵不血刃地得到了黔中郡,成功弱化了魏国和楚国的发

  • 古代士兵想怎么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想出一招,后世军队一直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越王勾践剧照众所周知,国家为了强大自己的军事力量,通常会招募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去当兵,这样打仗的时候才更有士气。但就是因为这些年轻的士兵太过于精力旺盛,对生理上的需求也非常的旺盛,但是又长期看不到女人,于是他们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去强抢民女,以此来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var1]卒妻制强抢

  • 夏朝在河南,中华五千年实证却在浙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朝起源在河南的铁证,以下谁是夏朝的建立者,老梁谈夏朝完整版

    背景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存在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大约持续了五百年左右。然而,夏朝的确切地理位置却一直存在争议,历史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讨夏朝的具体位置,其中最为广泛的观点认为夏朝存在于今天的河南地区。然而,梁启超却在其著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提出了另一种观

  • 殷商发现的甲骨文中,都没提及轩辕黄帝,为何却在周朝之后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换个思路。 为什么中国近代史中,没有"常凯申"这号人物?而他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人物。 因为,常凯申是蒋介石英译名,的中文再译名。 因此,才过去不到一百年,在部分文献中,就只有常凯申而无蒋介石了。 历史,往往就是这么魔幻。在最新发现破译的甲骨文中,大量出现了关于:盘古、王母、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 史书记载,战国的战争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人,这个数字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战国兵制:平时各司其职,战时举国为兵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能力有限,各国根本无法负担数量庞大的职业化军队,因此当时各国的常备兵力其实并不多。而为了保证足够的战争动员能力,当时各国采用的基本都是以少量常备军队为主,并组织百姓在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从而保证他们可以随时参军作战。[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