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怪象:明知银库库兵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何?其实原因很简单

清朝怪象:明知银库库兵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何?其实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21 更新时间:2024/1/22 23:10:51

今天给大家讲讲清朝怪象,明知管理银库的库兵偷银子,却不抓,到底是为?说这个之前要回溯到1843年,当时大清户部库兵诚宝有个侄子想混个官当当,于是他们家就带了一万两白银道户部谋求官职。有趣的是,在过秤的时候,张诚宝只是做个形式,开了张收据,钱退回去了。

这件事被同行知道后,有人就威胁张诚宝,甚至索要封口费,张诚宝也是个倔脾气,甚至认为你爱举报就去吧,于是这件事很快就传了出去,事情越闹越大,甚至被推到了朝堂上。当时一节俭的道光帝大怒,下令彻查。

道光帝这个人除了当政时发生了令人深刻的鸦片战争,他身上还有个特点,那就是节俭。他不仅自己穿旧衣服还命令妃子们穿旧衣服,就连大臣吃多个鸡蛋他也觉得很浪费。而这件事发生的时候,道光帝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本身节俭加上鸦片战争让他损失不小,他看着本来就不多的朝廷的财政收入,银库还出事,于是决定彻查到底。

有来自上面的压力,调查效率当然非高。很快就查明,户部账面上的银子是1218万两,但实际库存不足293万两,缺口高达925万两。面对这种情况,道光帝崩溃了,人还在钱却没了。那么这些钱去哪了?

其实这些流失的银子,基本没有追回的可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户部府库的小兵和官员先后有数百人。而负责搬运这些银两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大多数早已不知所踪,至于这些钱是怎么被盗的,怎么流失的,去了哪里?基本是一本算不清的烂账。

眼看钱追不回来了,道光帝下了一道命令:凡是在银库里当过官的,按照其当官的时间,每个月罚款1200两,这是还活着能找到的;而故去的就家属可以少还一点,减半。至于其他和银库有关的官员也要按比例收缴罚款,最多的一个人甚至被罚了十几万两,这好歹拿回了几百万两。

那么这几十年被偷走了这么多的白银,到底是怎么被人偷走的?而上头为什么没有惩罚?

其实清朝银库的制度还是蛮严格的,不管严寒酷暑,库兵在进入银库之前必须脱光衣服,接受检查之后才能进进出出。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伏兵们为了偷银子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银子涂上猪油塞进肛门......厉害的人一次可以塞80两银子。不过,这件事对身体的伤害很大,基本晚年那些人的屁股都不行了。

那么对于库兵的偷窃行为上级领导没有发现吗?其实每一年都有官员进行查账,往往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就看看账本,查一下档案,看一下现场。那么多白银数也费功夫,最后象征性的提出一些工作意见,官员拿着回扣就走了。所以呀,明知库兵偷银子却从不抓人,其实原因往往是整个银库就是一个贼窝,怎么可能会抓人呢......

更多文章

  • 160年前,清朝发生一件大案,一品大员竟被斩首,千年来仅此一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哪怕历史上有那么多臣子殒命之事,今天要讲的这位一品大员也还是千年来唯一一例,他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让我们接着往下看。科举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延续了千年之久,在选拔人才的基础上还保证了公平公正。但万事万物没有绝对,总会有一些人想要通过歪门邪道的方式获得利益。纵使历朝历代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公

  • 78岁大臣觐见乾隆,乾隆问:你比朕还大4岁?次日大臣告老还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初年的这两次科举,人才辈出,其中丙辰科有一位叫蔡新的福建漳州考生,一举考中二甲第一名,因为他的名字中含有“新”字,符合乾隆元年的“新朝”气象,让乾隆印象深刻。这位蔡新,后来官居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在清朝为官半个多世纪,和乾隆同一年去世,享年92岁,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乾隆皇帝是位十分长寿的帝

  • 陈新甲秘密为明思宗与清朝谈判,事泄后明思宗以其他理由将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由此可见,但凡上述任何一个环节被掐断,明朝的危机都有缓解的可能;而相对于搞定天灾、地主而言,一系列危机的开端——后金,反而最有可能被当成突破口。为啥这么说?战争中的任何一方,都会面临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当时的后金军队虽然在战场上凯歌高奏,但它早已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游击部落。崇祯四年(1631

  • 古代驿站多为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到咸丰年间才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交通发达程度自然不高,那个时候,最快的交通工具,自然是马匹了。为了实现快速传递消息和物品的重任,历朝历代都设置了驿站。所谓驿站就是专供官方快递员休息、换马、换人的地方。朝代不同,驿站的距离也各不相同。比如说唐朝是每隔50里路就设置一个驿站,一般来说一整天不眠不休,不断换人接力跑,一天可以跑600

  • 1911年同盟会毕其功于一役,以72英烈诛灭大清的心,精英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1911年同盟会成员,谁打得过辛亥革命的第二枪,1911年推翻清王朝事件的简介

    满清末年,无数华侨捐款捐物,乃至捐命,也要推翻满清,他们心中抱着坚定的爱国信念,满清必须死,因为中华必须生。蓝色法兰西,红色黄花岗。1910~1911,这一年内中国革命党人救国举事高达20余次,其中不凡起义军在仅有20颗子弹的情况下,向死而生。这是对现实,对满清的极度绝望,变更迫在眉睫。其中最惨烈、

  • 1909年,慈禧出殡时发生了什么?让人不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一生共经历了五次战争。五岁的时候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她死后发生了三件诡异的事,让人毛骨悚然。生前处于乱世,死后也不得安宁。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驾崩的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慈禧生前很相信迷信,所以在她死后,操办她后事的法师

  • 康熙青花瓷器非同凡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 左宗棠病逝之后,朝臣伤透脑筋,连上四个谥号,却都被慈禧否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所谓谥号,是在大臣去世后,朝廷根据其一生的功过定下的可供后人瞻仰的称号。比如岳飞的谥号为“忠武”,“武”说明他是一名武将,而“忠”则代表其忠心耿耿,为朝廷尽职尽责,“忠武”是一个武将所能得到的最高称号,能得到“忠武”的谥号是对于臣子而言是无上荣光。一开始,朝臣们也给他想了一个“武”字,左宗棠一

  • 15张罕见老照片:往事并不如烟,这才是真正的晚清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1946年,一位年轻女子带着孩子在香港街头大家都知道,摄影术1839年诞生于法国。当时中国还是清朝,虽然交通并不便利,但摄影术很快就随着西方侵略者的到来传入中国。19世纪中叶开始,也有不少中国人学会了摄影,但他们拍照并非用于记录社会历史,而是局限于开照相馆,以拍摄纪念照、家庭合影、个人写真来做照相生

  • 阿古柏匪帮占据新疆,装备上万英式步枪,不料湘军装备了德制大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1884年清军土兵装备步枪,匪帮大全,近代带枪剿匪

    阿古柏匪帮占据新疆地区1876年4月,清朝廷任命的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亲率7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新疆。此前,由于清军主力大批南调去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富饶美丽的新疆被从中亚浩罕汗国流窜至此的阿古柏匪帮占据,至今已经十余年了,各族人民在阿古柏等人的残暴统治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还被当作奴隶在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