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抗荷英雄郑成功,为何临终前要宰了自己的妻儿孙子?康熙刻意宣传

抗荷英雄郑成功,为何临终前要宰了自己的妻儿孙子?康熙刻意宣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18 更新时间:2024/2/18 23:51:45

他是抗荷英雄,收复了弯弯,得以名垂青史。但是却生了个完全不守伦理纲常的儿子,那就是郑经。也是这个儿子活活把年仅39岁的郑成功给气死的,所以说熊孩子真的会害死爹,诚如那种张口就来:俺爹是副县令我怕你抓我?这种孩子真的可以把爹坑死。

郑经这哥们吃喝玩乐倒不是很出名,他最出名的一件事,那就是跟弟弟的乳娘搞在了一起。而且还合伙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郑成功的长孙。

从史书上来看,郑成功的确是被郑经这个熊孩子给活活气死的。

当时郑成功刚刚拿下了弯弯,荷兰人走的时候都是带着笑的,为什么?因为保住了一条狗命,按理说这种侵略者,一个都不能放他们走才对。

下一步,郑成功就要出兵南洋。这个时候从清廷那边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郑芝龙被杀了!郑成功痛心疾首。

这个时候身在厦门的长子郑经告诉郑成功:爹,你当爷爷了!郑成功转悲为喜。39岁的爷爷还是比较年轻的。所以郑成功赏赐了不少钱财给郑经。

可是一问这娃是谁生的,差点没把郑成功气吐血了,居然是郑经四弟的乳娘所生。从辈分上来说,这岂不就是乱了伦理纲常?

如果事情没有传扬出去,那也就算了。毕竟是自家的私事,完全可以私了。可是郑经的正房妻子不答应了,她还没给郑经生儿子呢!所以她就跑回娘家,向她的爷爷告状。

她爷爷是什么人?隆武帝时期的兵部尚书唐显悦,人家是天朝的进士,有身份有地位又有话语权,唐显悦得知以后,立刻写了封信给郑成功,表示你连个家都管不好,你凭什么管数十万百姓?

郑成功收到信以后大怒,立刻传令堂兄郑泰前往厦门,让他动手宰了郑经和那个孽种郑克臧。同时,因为郑成功的媳妇儿董氏在厦门监管不力,郑成功让郑泰把她也一起宰了。

郑泰又不傻,这一去杀的可都是郑成功的至亲,将来人家要是后悔了,还不把你全家给杀了啊?所以郑泰压根就不敢动手,还帮着郑经把老婆孩子都藏起来了。

结果这个时候,弯弯那边的噩耗传来了。年仅39岁的郑成功,被郑经给活活气死了。他是一位儒将,从小接受诗书礼仪的教育,没想到最后死在了这方面。

郑成功的死,未必就跟郑经有关。

郑成功是抗荷英雄,但同时他也是抗清义士。他曾经不止一次与清朝做斗争,虽然没有支持南明永历政权,但是好歹也没有投降清朝。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清廷没有任何理由去美化这个人物。不过人家从荷兰人那里收复了弯弯,这本身就是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大事,怎么抹杀都抹杀不掉的。

为此清廷只能从郑成功的死着手,将郑氏家族的继承人,宣扬得一文不值。这也是很有可能的,只要郑经得国不正,那么他的地盘上就会有人发动兵变,这是有利于康熙皇帝收复弯弯的。

郑经的确和四弟的乳娘有关系,而且还生下了郑克臧。但是这未必就能把郑成功给活活气死,郑成功的死,应该另有蹊跷。

关于郑成功的死,其实很多人做了不少猜测。有人认为他是被毒杀的,因为他的死法实在是不像是被气死的,更像是毒发身亡。

据《闽海纪要》中记载,郑成功在临终前,身体还不错,是突然就生病了。这个时候都督洪秉诚端着汤药前来,可是却被郑成功扔在了地上。或许郑成功已经察觉汤药有问题,但是为时已晚。据《容村语录续集》中记载,当时郑成功生了病,马信找来了一位大夫,这位大夫认为郑成功是中暑了,所以就开了解暑药,结果当天晚上就把郑成功给吃死了。据《丛谈》中记载,那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郑成功突然之间就发了疯一般,把自己的手指头都给咬掉了才死去。这是气死的吗?这有点药物作用的感觉。据《台湾外志》中记载,郑成功虽然得了病,可是病情并不严重,依旧每天看书下棋喝酒,属于是暴毙而亡,因此极有可能是被人下了毒。种种记录可以表明一点,郑成功的死,虽然跟郑克臧的出生时间相近,却未必能证明就是因为郑经,气死了郑成功,反倒是有被人下毒的可能。

支持郑经的人还是多。

郑成功去世以后,其实郑经手里压根就没什么底牌。大部队都被老爹带去弯弯了,郑成功一死,这些人马,可就都归了郑成功的弟弟郑袭。

这个时候有人就为郑袭造势了,他们扬言,郑经这家伙惹郑成功生气了,所以不能继位。气死郑成功这一说法,或许就是从这儿来的。

因此他们拥护郑袭作为地区新的代理人。结果郑经已经在厦门继承了延平王的爵位,进而发兵灭了郑袭,过程可没有那么简单,毕竟实力悬殊,可见支持郑经的人不在少数。

那么郑袭这帮人去了哪儿呢?当时郑袭只是被郑经给软禁了,后来逮到机会索性带着几百号人投降了满清。

因此郑成功被郑经活活气死的这些鬼话,我认为是为了诋毁郑经,特地四处宣扬的。这种说法恰好又比较有利于康熙皇帝收复弯弯,因此才会得到清廷的大力支持。

总结:民族英雄怎么能被熊孩子气死呢?

想想就难受,郑成功虽然有点自私,想要在东南半壁建立自己的政权,从来没打算和李定国那帮永历派联合。但是他好歹也是抗荷英雄、抗清英雄。

他短暂的一生,从来没有放弃过斗争。这本身就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只可惜最后的结局让人难受,一个熊孩子怎么能气死这么厉害的英雄?我觉得不可能,你们觉得呢?

参考资料:《南明史》、《明史》、《清史稿》、《闽海纪要》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的大军已经打到印度了,为何会突然撤军而不是拿下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吉思汗攻打过印度吗,成吉思汗为什么打不过印度人,成吉思汗为什么进攻印度

    西亚花剌子模与大蒙古国签订了和平通商的协定,这本是件可喜的事,可谁知这来之不易的友谊被一个小人的贪婪轻易地毁灭了。蒙古人,花剌子模人,无数的生命就因那一个人的贪念而凋零,这个人就是海尔汗,因为贪图蒙古商旅的钱财轻视蒙古国杀害了他们,当成吉思汗知道后非常生气决定西征。成吉思汗亲率二十万大军分路西征,数

  • 成吉思汗霸占仇人之女,为何这些女人甘愿服侍他,还为他生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吉思汗简介,成吉思汗为什么娶了40岁的女人,成吉思汗打到欧洲什么地方

    孛儿只斤·铁木真是蒙古族乞颜部人,统一了蒙古,尊号“成吉思汗”,元朝建立后,累赠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今天我们所讲的事情就跟他有关。成吉思汗一生南征北战,自然也是妻妾无数,他有一句流传于世的话:“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夺敌人的马,拿走敌人的箭袋,同时拥抱仇人的妻女。”01在成吉思汗孛儿只斤·

  •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为何从未有叛将?因为他做到了这3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吉思汗一生败了几次,成吉思汗为什么一生在征战,成吉思汗的最强敌人是谁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英雄豪杰,但是在这些英雄底下,也出现过很多叛徒!但是在我国历史上,就有那么一位名人,戎马一生,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叛将,他也被人们称为天骄之子,相信对于成吉思汗来说,大家已经不陌生了!他一生经历的传奇特别多,从统一部族到统一蒙古各部,再到征战世界,可以说是戎马一生,他也曾经率领着蒙古

  • 南宋有一“鬼画”,画中内容很是诡异,至今没人能参悟其中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历史又陷入了比较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来北宋的出现算是让这种动荡暂告一段落。而北宋的出现不仅是在政治上让国家有了稳定的脉象,同时还让我国的文学成就有了新的提高。宋朝除了宋词写的好之外。也出现了很多的画家及令人赞叹的艺术品,其中就有我们最为熟悉的清明上河图。宋朝不仅出现过

  • 1413年贵州建制——明朝为何要在贵州单独建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代贵州建省的原因,云南和贵州谁先被明朝统治,明朝设立贵州省

    这件事被称为“贵州建制”。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贵州并不是大家传统印象中的“蒙疆回藏”地区,如果看教科书上的地图,大家会发现贵州长时间都是中原王朝的疆域,难道中国正式控制贵州的历史这么短吗?贵州古代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很长一段时间,贵州(也包括云南,川西)等西南山地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它很远;

  • 他是朱元璋的义子,为大明镇守西南国门,家族与国同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来沐英,很多人都会想起来《鹿鼎记》中的那个沐王府,不错沐英就是那个沐王府的,他是沐王府的第一代,是明朝的大将。虽然沐英不像明初徐达、李善长那样出名,但是他确实是一员名将,更是朱元璋的最信任的爱将。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朱元璋的老乡)定远县一户穷苦人家。父亲早逝,随母度日家

  • 专家在修补故宫的地砖时,发现了朱棣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撬开故宫地砖朱棣心真狠,朱棣的陵墓到底挖了吗,朱棣修建故宫花了多少银子

    朱棣为了修建一个完美的故宫,他派人去各个地区去收集精致的木头和石头,最后再耗费大量的人力把这些材料运回到北京,光找这些材料就耗费了十一年之久。上文提到当时比较落后,所以这些木材石头都是工人们一个个跑到深山中,砍下来后再一颗颗的运到北京。为了得到这些珍贵的木材,不少人都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而在故宫中值得

  • 这块石头被溥仪随身携带几十年,八国联军却没看中,后成为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溥仪有一块出自福州的石头,溥仪全部老婆照片,溥仪传

    据说溥仪当时颇为担心,怕人家不了解这个田黄三连印章的真正价值,就这么几块小小的印章,还没有一只手大呢,能有多珍贵呢?我认为四个字足以概括了,那就是稀世珍宝。为什么这几块小小的石头有如此大的价值呢?首先是因为它的材质,属于特别稀有的田黄石,田黄石仅仅出产在福建福州寿山村的一小部分特定区域,如今大部分已

  • 清朝怪象:明知银库库兵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何?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清点库银,金库银库是什么意思,大清银库真品图片

    今天给大家讲讲清朝怪象,明知管理银库的库兵偷银子,却不抓,到底是为何?说这个之前要回溯到1843年,当时大清户部库兵张诚宝有个侄子想混个官当当,于是他们家就带了一万两白银道户部谋求官职。有趣的是,在过秤的时候,张诚宝只是做个形式,开了张收据,钱退回去了。这件事被同行知道后,有人就威胁张诚宝,甚至索要

  • 160年前,清朝发生一件大案,一品大员竟被斩首,千年来仅此一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哪怕历史上有那么多臣子殒命之事,今天要讲的这位一品大员也还是千年来唯一一例,他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让我们接着往下看。科举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延续了千年之久,在选拔人才的基础上还保证了公平公正。但万事万物没有绝对,总会有一些人想要通过歪门邪道的方式获得利益。纵使历朝历代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