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朱元璋的义子,为大明镇守西南国门,家族与国同休

他是朱元璋的义子,为大明镇守西南国门,家族与国同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76 更新时间:2024/1/27 9:21:54

说起来沐英,很多人都会想起来《鹿鼎记》中的那个沐王府,不错沐英就是那个沐王府的,他是沐王府的第一代,是明朝的大将。虽然沐英不像明初徐达、李善长那样出名,但是他确实是一员名将,更是朱元璋的最信任的爱将。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朱元璋的老乡)定远县一户穷苦人家。父亲早逝,随母度日家境贫寒。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农历五月,江淮地区爆发红巾军起义,元朝随即展开对红巾军的镇压,百姓民不聊生,年仅七岁的沐英跟随母亲躲避兵乱可是不幸他母亲死在了逃难的路上,从此沐英成了一个孤儿,到处流浪。

在乱世人命如草芥,很难想象一个孩子如何能在兵荒马乱的年月生存下去,沐英是幸运的至正十二年,八岁的沐英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当时已经是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遇到了沐英,当时朱元璋和马皇后已经成亲,可是膝下无子,于是就认沐英为义子,并且改命为朱英。从此在朱元璋夫妇身边生活。朱元璋夫妇待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教他识字读书,还教他如何带兵打仗。沐英在战乱、兵营、征途中度过童年,所以说他是幸运的,在朱元璋身边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

对于父母双亡的沐英来说,朱元璋夫妇就是他的亲生父母,他对待朱元璋夫妇如亲生父母,对朱元璋的儿子们,就像亲兄弟一样。沐英在朱元璋身边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当然也有很有才能,十几岁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至正二十二年年仅十八岁的沐英被提拔为指挥使,至正二十七年,沐英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朱元璋命他恢复沐姓,并命他移师镇守建宁(今福建三明建宁县),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皆属福建)。沐英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将领。

此后沐英多次领兵出战,功勋卓著,被朱元璋和马皇后多次夸赞,成为朱元璋军中年轻的将领,前途无可限量。

二、云南之患

朱元璋登基建立了大明王朝,可是大明并不稳定。在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是不是的侵扰边境,虽然朱元璋派徐达北伐,将蒙元赶出了大都,可是人家的大部分实力还在,为此朱元璋进行了多次北伐,不仅北部边疆不稳,南部边疆也是一样,比如云南。

当时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梁王以昆明为其统治中心,仍奉元朝正朔,服从退据蒙古沙漠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的命令。土酋段氏(就是那个会一阳指和六脉神剑的段氏)则控制着大理一带,虽然直属北元政府管辖,但处于半独立状态,与梁王政权之间不时发生武装冲突。

而梁王则是元朝时候册封的,根据史书记载元朝在云南设置了鄯阐万户府,后来改为设置中庆路,封子忽哥为云南王,镇守云南,后来又封赏其子孙为梁王,世代镇守云南。可以说云南这个地区较为特殊,元朝影响力和控制力一直以来都非常大,毕竟被元朝统治了那么多年,而且是是元朝派遣的心腹之人在管理。朱元璋曾经派遣使者到云南去劝梁王归顺朝廷,不但遭到拒绝,还将随行的使者全部都给杀了,这让朱元璋大怒,决心用武力收服云南,稳定边疆。

三、平定云南

洪武十四年九月壬午朔,朱元璋下旨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帅师征云南!沐英被任命为右副将军,沐英的军事才能在此展现的淋漓尽致,沐英跟随着傅友德进军曲靖,当时梁王派达里麻军列阵白石江一岸,明朝军队在另一岸。

傅友德欲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说敌方已兵陈对岸,扼制水面,这样渡江对自己不利。于是只摆出渡江的样子,临江而立,另派几十人从下游潜渡,到达对岸后鸣金吹角,大造声势,致使达里麻军阵势开始动乱,明朝军队趁机渡江。沐英让勇猛会游泳的士兵在前面,登岸后与达里麻的军队展开大战。达里麻大败被俘,沐英将二万被俘士兵都放还故乡,明朝军队声威大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自杀。沐英、蓝玉率兵直逼昆明,昆明不攻自破。至此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彻底被消灭,可以说这一战是沐英指挥得当才取得重大战果的。

洪武十五年春正月壬午,元曲靖宣慰司及中庆、潋江、武定诸路俱降,云南平。此后沐英采取前后夹击之法攻取了大理。“独大理倚点苍山、洱海,扼龙首、龙尾二关。关故南诏筑,土酋段世守之。英自将抵下关,遣王弼由洱水东趋上关,胡海由石门间道渡河,扳点苍山而上,立旗帜。英乱流斩关进,山上军亦驰下,夹击,擒段世,遂拔大理。”

这一战让云南西部彻底归降大明,洪武十五年农历七月,沐英率师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分道平定乌撒、东川、建昌、芒部诸蛮,设立乌撒、毕节二卫。当年九月,土官杨苴纠集了二十万叛军攻打昆明。当时昆明城中缺粮,多数士兵生病,形势危急。沐英闻讯,率兵返回昆明,和冯诚合力,打败叛军,斩首六万,守住昆明,稳定了局势。至此云南彻底平定,即使有反抗也是零星的反抗。

攻取云南之战

史书中记载沐英在云南的战斗过程的很简单,但是我们推测出来沐英在几次关键的时刻起了重要的作用,不能说沐英一个人平定了云南,但是他在其中起了重大的作用。虽然没有沐英也可以平定云南,因为这是大势所趋,但是谁也不确定这到底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要损失多少人,起码没有现在这么轻松,从曲靖一战就能看出来,沐英的眼光和见识!

四、世代镇守云南,名副其实云南王

云南被平定了,总需要有人镇守,朱元璋这个人疑心病很重,留在云南镇守的大将不仅要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放心,于是他选中了自己的义子沐英,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下旨傅友德和蓝玉班师回朝,留沐英镇守云南。

能够留下沐英镇守一方面说明沐英的能力,另一方面说明朱元璋就是放心沐英在云南,而沐英也却是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洪武十七年,曲靖酋长作乱,沐英亲自率军讨伐,平定之后沐英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趁机平定普定、广南诸蛮,打通田州的粮道。洪武二十年,沐英平定浪穹蛮族,消除了蛮族隐患

洪武二十一年,麓川国主思伦发反叛,入侵摩沙勒寨,沐英派遣都督宁正率军将其击败。次年,思伦发再次侵犯定边,军队号称三十万。沐英挑选骑兵三万奔往援。思伦发使用了上百头大象进行攻击。沐英使用火器对付叛军大象等野兽兵种时,有感于火药装填速度太慢,改进了射击方式。沐英把少量火枪手和弓箭手步兵混编,摆出前后三队火枪手、神箭手。大象临近时,第一队火枪手、神箭手猛烈射击,然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如果象阵不退,第二队再射;仍不退,第三队跟上。明军火枪、强弩齐发。大象有受伤的,有受惊的,惊慌回逃。明军获得胜利。

此战大军乘机冲杀,斩首四万余人,生获三十七头象,其余的象全被射死。蛮贼将帅各遭百余箭,伏在象背死去。明军大获全胜,思伦发逃走,诸蛮深受震慑,麓川从此不再被阻塞。这是沐英镇守云南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从此再也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行动,即使后面有叛乱,但是却也没有这么大规模,可见沐英这一战给了明朝多年的安稳。

沐英不仅在军事上有造诣在发展经济和文化上同样出色。沐英在治理云南期间,大力发展屯田,解决粮食问题。他把屯田增减情况作为考察官吏政绩的主要依据,使屯田总数超过一百万亩。沐英还修水利,杜绝水患;注重商业发展,召集商人进入云南;开发盐井,增加财源,修理道路,保护粮运,使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方面在各地重修及兴建了一批儒学学宫,增设府州县学十几所,选择民间优秀人才及土官子弟读书。并亲颁学制、学规,礼聘人才任教。同时自己也积极参与其中,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了云南文教事业的发展。所以沐英在云南有很高的声望,是真正的云南王,沐英死后他的后代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只要沐家在云南,那里就基本很平静,当然说明了沐英和沐家的影响力。

五、沐英能够留下镇守云南的原因

一、朱元璋的信任

洪武十六年,征滇战役结束后,朱元璋即令沐英留守,其实留下沐英和当时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当时明朝虽然以武力攻取了云南各地,将蒙元的残余势力赶出云南,可是明朝在这里的根基不稳固。因为蒙元势力自忽必烈时期攻取云南到洪武十六年被迫离境,前后统治云南长达一个多世纪,其统治影响不可能随着明朝的一举成功而丧失。同时云南各地实施土司制度,各土司拥有军事武装,为防止统治之初的叛变,需稳定在此的统治。所以一定要留下一个人镇守云南。

当时平云南的主将是傅友德,副将还有蓝玉,沐英只是其中的一个副将,论能力和声望沐英比不上傅友德,而蓝玉在北伐中也是战功赫赫,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沐英呢?毕竟云南距离京师遥远,镇守一方的大将选择关系到明初整个政局的稳定与否,如果选人失误的话,有有很大的麻麻烦。傅友德、蓝玉虽然是朱元璋的大将,但是比起信任,朱元璋更信任沐英。

因为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自幼在朱元璋和马皇后身边长大,视如亲子,朱元璋对沐英相当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沐英超出一般臣子的信任,也就是说他们不仅是君臣也是父子,事实证明沐英对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感情真的不一般,马皇后病逝的时候,沐英还在平定云南,听说马皇后去世悲伤到咳血,朱标去世,沐英悲伤到也跟着去世了,所以朱元璋最终选择了义子留下来担任镇守大将,事实证明朱元璋的选择也是正确的。

二、沐英有军事和行政的才能

沐英是朱元璋一手调教的,在征云南的时候,沐英已身经百战的将军了,史书这样记载的:“(沐英)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稍迁指挥使,守广信。已,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缚冯谷保。”十八岁的时候已经镇守一方,如果这是靠着朱元璋的义子身份,绝对站不住脚,可以看出来年轻沐英是有真才实学的。

洪武十年邓愈征讨吐蕃,当时沐英是副将“充征西副将军,从卫国公邓愈讨吐番,西略川、藏,耀兵昆仑。功多,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这一年沐英年仅三十岁。

洪武十三年,沐英率兵攻打驻扎和林的北元势力,保证了明朝北部边防的安定。史书记载“元国公脱火赤等屯和林,数扰边。十三年命英总陕西兵出塞,略亦集乃路,渡黄河,登贺兰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分四翼夜击之,而自以骁骑冲其中坚。擒脱火赤及知院爱足等,获其全部以归。”这一战稳定了明朝的北部边疆。

有军事才能之外,沐英也有行政管理的才能,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也就是说朱元璋都称赞沐英的行政才能,镇守云南不仅要有军事才能,因为那样只是一个武夫,而沐英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夫,所以他凭借自身能力让朱元璋任命为他镇守云南的大将。

自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五年,沐英在云南待了十一年,最后是灵柩归京师。沐英镇守云南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明朝在云南的统治。沐英在滇活动不仅有利于云南的安定与发展,还配合了明初统一战争,对明初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沐英以其能力和功绩,给大明守卫西南,是当之无愧的边疆名将!

沐英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专家在修补故宫的地砖时,发现了朱棣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撬开故宫地砖朱棣心真狠,朱棣的陵墓到底挖了吗,朱棣修建故宫花了多少银子

    朱棣为了修建一个完美的故宫,他派人去各个地区去收集精致的木头和石头,最后再耗费大量的人力把这些材料运回到北京,光找这些材料就耗费了十一年之久。上文提到当时比较落后,所以这些木材石头都是工人们一个个跑到深山中,砍下来后再一颗颗的运到北京。为了得到这些珍贵的木材,不少人都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而在故宫中值得

  • 这块石头被溥仪随身携带几十年,八国联军却没看中,后成为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溥仪有一块出自福州的石头,溥仪全部老婆照片,溥仪传

    据说溥仪当时颇为担心,怕人家不了解这个田黄三连印章的真正价值,就这么几块小小的印章,还没有一只手大呢,能有多珍贵呢?我认为四个字足以概括了,那就是稀世珍宝。为什么这几块小小的石头有如此大的价值呢?首先是因为它的材质,属于特别稀有的田黄石,田黄石仅仅出产在福建福州寿山村的一小部分特定区域,如今大部分已

  • 清朝怪象:明知银库库兵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何?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清点库银,金库银库是什么意思,大清银库真品图片

    今天给大家讲讲清朝怪象,明知管理银库的库兵偷银子,却不抓,到底是为何?说这个之前要回溯到1843年,当时大清户部库兵张诚宝有个侄子想混个官当当,于是他们家就带了一万两白银道户部谋求官职。有趣的是,在过秤的时候,张诚宝只是做个形式,开了张收据,钱退回去了。这件事被同行知道后,有人就威胁张诚宝,甚至索要

  • 160年前,清朝发生一件大案,一品大员竟被斩首,千年来仅此一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哪怕历史上有那么多臣子殒命之事,今天要讲的这位一品大员也还是千年来唯一一例,他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让我们接着往下看。科举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延续了千年之久,在选拔人才的基础上还保证了公平公正。但万事万物没有绝对,总会有一些人想要通过歪门邪道的方式获得利益。纵使历朝历代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公

  • 78岁大臣觐见乾隆,乾隆问:你比朕还大4岁?次日大臣告老还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初年的这两次科举,人才辈出,其中丙辰科有一位叫蔡新的福建漳州考生,一举考中二甲第一名,因为他的名字中含有“新”字,符合乾隆元年的“新朝”气象,让乾隆印象深刻。这位蔡新,后来官居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在清朝为官半个多世纪,和乾隆同一年去世,享年92岁,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乾隆皇帝是位十分长寿的帝

  • 陈新甲秘密为明思宗与清朝谈判,事泄后明思宗以其他理由将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由此可见,但凡上述任何一个环节被掐断,明朝的危机都有缓解的可能;而相对于搞定天灾、地主而言,一系列危机的开端——后金,反而最有可能被当成突破口。为啥这么说?战争中的任何一方,都会面临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当时的后金军队虽然在战场上凯歌高奏,但它早已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游击部落。崇祯四年(1631

  • 古代驿站多为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到咸丰年间才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交通发达程度自然不高,那个时候,最快的交通工具,自然是马匹了。为了实现快速传递消息和物品的重任,历朝历代都设置了驿站。所谓驿站就是专供官方快递员休息、换马、换人的地方。朝代不同,驿站的距离也各不相同。比如说唐朝是每隔50里路就设置一个驿站,一般来说一整天不眠不休,不断换人接力跑,一天可以跑600

  • 1911年同盟会毕其功于一役,以72英烈诛灭大清的心,精英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1911年同盟会成员,谁打得过辛亥革命的第二枪,1911年推翻清王朝事件的简介

    满清末年,无数华侨捐款捐物,乃至捐命,也要推翻满清,他们心中抱着坚定的爱国信念,满清必须死,因为中华必须生。蓝色法兰西,红色黄花岗。1910~1911,这一年内中国革命党人救国举事高达20余次,其中不凡起义军在仅有20颗子弹的情况下,向死而生。这是对现实,对满清的极度绝望,变更迫在眉睫。其中最惨烈、

  • 1909年,慈禧出殡时发生了什么?让人不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一生共经历了五次战争。五岁的时候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她死后发生了三件诡异的事,让人毛骨悚然。生前处于乱世,死后也不得安宁。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驾崩的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慈禧生前很相信迷信,所以在她死后,操办她后事的法师

  • 康熙青花瓷器非同凡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