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诸葛亮曾一语道破

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诸葛亮曾一语道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83 更新时间:2024/3/14 16:26:19

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就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大将张辽。很多人都知道孙权曾率十万雄兵征讨合肥,却被只有八百余人的张辽拒之城外。此后数年,孙权又连续发兵主动进攻合肥,却总是含恨败北。

那么,被曹操誉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建立江东基业的孙权,在连续吃到败仗后,为何仍觊觎合肥呢?

合肥,为曹操所设扬州的州治,刘馥被曹操任为刺史后,“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苦数千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成为军事重镇。

《三国志》中记载的孙、曹围绕合肥的战役有八次,孙权主动进攻的就有五次。分别是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九年(公元214年)、二十年(公元215年)、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动用兵力最多时号称十万(“孙十万”的绰号就是这么来的),合肥以南地区几乎是无年不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就发生在建安二十年。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孙权从曹军手中夺得皖城(今安徽潜山)。

七月,曹操亲赴合肥,欲夺回皖城。双方相持到十月,曹操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张辽等七千人留守合肥,自己返回许昌

次年,孙权逼迫刘备与其签订新的边界条款,随之挥兵东击合肥。曹将张辽以逸待劳,率八百余名战士冲击立足未稳的孙军,孙军在初战中便丧失陈武等将领。

初战失利,孙权围攻合肥的底气不足,最后只得撤军。孙权为避免在撤退中发生混乱,本人走在全军后面,差一点被张辽俘获。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不服输”的孙权又连续派兵攻打合肥,结果依旧无功而返。

那孙权为何一定要拿下合肥?如今网上流传最广,受到大家认可的说法是:合肥从交通运输、经济政治、地理位置上看是孙吴军队进攻路线上的一个重要的补给站。

孙权如果攻下了合肥,就能阻挡曹操的军事进程,自己可以利用合肥水路的便利,发挥孙吴军队水军作战的优势;也可以直接攻向曹魏的腹地,出于军事决策上的考量,孙权才会多次进攻合肥。

老话说得好: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孙权已经在合肥这个地区吃了好几次亏,每攻打一次就会削弱孙吴的兵力,若仅仅是战争方面的因素,攻打合肥对孙权来说简直得不偿失。

其实孙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攻打合肥的真实原因,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策略上的考量。

针对孙权反复攻打合肥,诸葛亮曾有过一番真知灼见。

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改年号为“黄龙”,蜀汉大臣中有人主张与孙吴绝交。

诸葛亮批驳说:“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

意思就是说,孙权连续派兵攻打曹魏与蜀汉,不是为了“利在鼎足,力有余而利不取”。而是为了在时机适宜时,通过适当的武力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孙权目标远大,他不惜用无畏的兵力伤亡达成的这个“政治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局面,掌控魏蜀吴三国势力平衡,根本意图则是孙吴问鼎中原。

孙权倘若争夺合肥胜利,他可连通江东乃至华中、华东等大片区域,形势一片大好。

但结果孙权连续失利,因为合肥是曹魏控制的地盘,孙权就得维持与刘备的关系,稳固“孙刘”结盟。

蜀汉同样也不是省油的灯,孙权感到威胁,于是继续攻打合肥,在政治策略上有向刘备表示抗曹的效果。

在军事上,则继续打击曹军,强化自己的皖北防务。

说穿了,孙权明知合肥是曹军重点防御的城池,自己拿下该城的可能性不大,却仍将其作为核心战场。

这样即使攻城不能如愿,在政治上却可把握灵活处理孙、刘、曹联盟基本关系的主动权,在军事上亦能给曹军造成压力。

孙权首攻合肥失利,它实行了“先自救而后发展”的方针,采取扶持刘备,阻止曹操东下、西进的举动。

划江而治遂演化为三分鼎峙”,这是孙权追求的局面,他不断进攻合肥,给赤壁之战后的局势提供了一种发展方向,甚至是制导了建安十三年以后的局势,对形成三国鼎立这种历史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英奇,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势。”

如诸葛亮七次北伐,同样胜少输多。可“智多近妖”的诸葛亮却不惜损耗蜀汉本就孱弱的家底,为的就是争取那一丝丝突破的可能。

有时一城一地的得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通过这场军事行动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显然,孙权通过连续攻打合肥,既强化了孙吴与蜀汉的联盟关系,同时也给曹魏形成了军事压力,达到了事先预想的政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延武.孙权北击合肥的历史作用──吴、魏前期战事评议[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6):148-153.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皇帝为防盗用一招,盗墓贼千年找不到其墓址,专家:换个思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位其实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要是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认识他们。但若是从古墓上来说的话,这两位的特殊之处就非常大了。因为他们俩的陵墓都有些特别。曹操的陵墓是特别的好找,虽说不是遍地都是,但也有几乎上百座,虽说都是疑冢。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一件事了,但其实曹操的疑冢根本就不止

  • 煮酒论三国:52单刀赴会告诉你,领土问题光靠嘴巴是解决不了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煮酒论三国游戏布防,煮酒论三国论坛,煮酒论三国能否抽到七星武将

    在刘备攻取益州的三年时间内,守卫荆州的关羽责任主要有两点:一为向益州前线供给兵员和给养,做好战勤保障工作;二为搞好荆州的防御、军备与治理,巩固战略后方。此间,关羽防卫荆州的军力,主要是赤壁之战时自己所统领的精甲水军万人,再加上刘崎去世后留下的江夏战士不下万人,其总数不过两万左右。经历三四年的发展,他

  •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都学过,但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课本可没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蔺相如和廉颇故事简介,廉颇蔺相如后续的作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简介

    自古以来,将相和都是明君的心愿。外有战斗力超群的良将,内有一心为国的贤相,两人共同辅佐国君,自然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可是如今我们才知道,将相和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得遇到一位明君。[var1]如果是遇到昏庸无能、多疑善妒之辈,就算再多的忠臣良将也是无济于事,国家最终还是会走向灭亡。廉颇

  • 历史上的今天:孔子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相传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意为头顶凹陷),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var1]孔子早年在鲁国为官,后因鲁国内乱前往齐国避难,内乱结束又回到鲁国。公元前497年至前484年,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卫曹、宋

  • 三国被世人误会最深的名将,明明是文武双全,却成嫉贤妒能的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死得最窝囊五大名将,三国最出名的五大名将,三国历史最倒霉的名将

    要是提到三国当中的知音、对头那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周瑜和诸葛亮,后世也有“一时瑜亮”的成语流传下来。但是大家可能并不知道,周瑜和诸葛亮并不像演义里面一样为了两派的利益相互勾心斗角,在真实的历史上两人就只是惺惺相惜的知音好友。熟悉演义故事的人都知道,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诸葛亮一叶孤舟入东吴,在大殿之上舌

  • 赵国被灭,罪魁祸首是廉颇和赵括?廉颇大喊冤枉,可别被谣言误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韩国以上党郡十七座城池为代价求秦国息兵,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自己则跑过去以十七座城池诱饵求援赵国。.赵国抵不住诱惑,插足了秦韩两国战争,这一做法惹怒了秦国,遂即将矛头对准赵国。赵孝成王自己作死,惹火上身,这也是长平之战的导火线。[var1]廉颇对赵国只有贡献

  • 三国曹操为何偏爱人妻?可能是受到这个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的豪杰,人们都十分喜欢曹操的快意恩仇,行事缜密,杀伐果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枭雄。这样使得当时天下出名的文人武将都愿意死心塌地的跟随,不过人都是有毛病的,曹操也不例外,三国曹操偏爱人妻的嗜好让人不能接受。在曹操攻打吕布时,关羽就找到曹操,表示自己看上了吕布手下秦宜禄的妻子,所以就让曹操攻破城之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皆喜唯有此人痛哭不已,一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为啥退位不到1年就死了,武则天要抽多少次才能抽到,武则天秘史mv免费看

    然而,在这欢腾的人群之中,唯有一人痛苦地低头哭泣,而这位痛哭流涕的人便是当时的宰相姚崇。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后,那些没哭的人全死了,而姚崇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何呢?姚崇,出身寒微,却才华横溢。他在武则天时期因其才学和忠诚而得到重用,历任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尚书左丞等要职。当时,许多人都知道,武

  • 刘备死前留下3名猛将,可保蜀汉不灭,可惜2人死于诸葛亮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蜀汉缺人才,其实这话并不完全正确!蜀汉好歹也有上百万的人口,这么多的人口里面,怎么可能选不出几个人才?这不符合常理!就说当年刘备去世前,他就留下了3大猛将,但凡有一人能够被重用,那么蜀汉就不会轻易灭亡!遗憾的是,刘备留下的这3大猛人中,竟然有2个都被诸葛亮搞死了!一、李严李严本是刘璋的手下,刘备

  • 东汉末年的一位宦官,皇帝喊他为“父亲”,曹操曾想刺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是否真刺杀过董卓,宦官黄皓,曹操的干爹是宦官

    一具体来说,张让少年时在宫廷中做事,汉桓帝在位时,张让任小黄门。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去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汉灵帝即位后,张让这位获得了重用,被封为列侯。张让与曹节、王甫等人内外一气,威名很大。当然,宦官祸乱朝政,成为百姓的祸害。光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