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三国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最先亡国?

揭秘三国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最先亡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46 更新时间:2024/1/27 11:19:13

先是在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国第三任皇帝曹芳,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第四任皇帝,司马师独掌大权;其次在景元元年(260年),司马昭派人杀死了曹髦,另立曹奂为魏国的第五任皇帝。曹芳、曹髦、曹奂名为一国之君,但皇权旁落,他们不过是司马氏兄弟及司马炎操控下的傀儡而已。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魏国是三国中最先亡国的,是名存实亡。

[var1]

经过数十年的战争消耗,到了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的人口数量都有了大幅度减少,当时蜀国仅有二十八万户,人口约九十四万;吴国只有五十二万户,人口约二百三十万;而魏国有一百三万户,人口四百四十三万。三国中,魏国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广,吴蜀两国人口加起来,也不如魏国多。然而,实力最强的魏国却最早亡了国,这让很多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感到不可思议。

笔者认为,魏国之所以先亡国,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篡位的负面影响。

魏国的最初奠定者曹操,一开始是东汉的官员,但后来却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揽大权,把持朝政,让汉献帝沦为傀儡皇帝。曹操自己虽然迫于形势没敢称帝,却暗示让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立魏,取而代之。曹操死后,曹丕继承其位,便强迫汉献帝把皇位“禅让”于他。尽管曹丕在篡位过程中,为了堵住众人之口,三番两次的表示谦让,做足了表面文章,但最终还是颠覆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自己当上了魏国的第一任皇帝。曹丕的这种作为,为后来逐步崛起的司马氏做出了榜样,只要实力强大,条件允许,就可以取而代之。后来,曹氏衰败,司马氏崛起,司马炎依葫芦画瓢,像当年曹丕那样篡夺神器的恶性循环再次上演也就不足为怪了。

[var1]

其二,人才的严重匮乏。

曹操在位时,很注意招贤纳士,文臣武将蜂拥而至,且多为心腹。到了曹丕、曹叡时代,他们则更看重曹氏家族的将才,没有及时发掘外姓的能臣,人才变得比较匮乏,军事指挥上几乎完全依赖司马懿,甚至出现了出兵打仗全靠司马懿一人支撑的尴尬局面。魏国的将才或者说是人才虽然不少,但称之为曹氏的心腹却很少,他们绝大多数都站在司马氏这一边,唯司马氏之命是从。后来的邓艾钟会,则是司马懿父子发掘的杰出军事人才。人才由谁推荐提携,必然心向之,魏国在人才方面已经被司马氏垄断了。

其三,特殊的特殊位置。

魏国地处广袤的中原,人口密集,经济强盛,是每一个有野心的人物都垂涎已久、望眼欲穿的地方。而中原,历来被看作是正统。可以说,谁占领了中原,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霸主。因此,中原成了有野心的人最想得到的地方,其他的弱国、小国都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发起战争。诸葛亮为了攻取中原,曾六出祁山。

姜维为了攻取中原,曾九伐中原。作为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灭了公孙渊以后,司马懿得知曹睿病危,没有在辽东那个破地方久住,就忙着班师回朝,急匆匆的赶回到了中原,以防中原这个好地方被他人占了去。如果说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中原就是杰出政治家的首选良所。

[var1]

其四,用人的严重不当。

曹操临死前,把王位传给了曹丕,并安排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四人辅政。曹操对司马懿是很有戒心的,但是考虑到司马懿军事才能卓著,如果不用他,自己死后儿子篡位,势必会引起蜀国和吴国的激愤,如果吴蜀两国联合起来就很难对付,只好派曹洪、陈群、贾诩来制约司马懿,即使司马懿有很大野心,也形不成气候。曹丕做了七年皇帝后,把皇位传给了曹睿,安排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辅政。

司马懿虽然和曹丕是好朋友,但曹丕深得父亲教诲,对司马懿也是有戒心的,安排了曹真、曹休、陈群来制约司马懿,也是正确的。曹睿做了十三年皇帝后,把皇位传给了曹芳,却安排了司马懿和曹爽两个人辅政。曹睿在这个问题上就显得不是很聪明了,不但把司马懿定为主要辅臣,而且只安排了一个无能的曹爽来牵制司马懿。作为三朝老臣,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和影响是无人能及的,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对付一个曹爽简直是绰绰有余,于是借曹爽外出之机,抓住机会一举消灭了曹爽,终于掌握了大权。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更是肆无忌惮,索性把废了曹芳,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魏国已经名存实亡了。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的职场规则:诸葛亮如何摆平五虎将,尤其刺头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蜀汉的大将们都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能不能服从诸葛亮是大问题。尤其“五虎上将”,武艺高强,性格各异。诸葛亮怎样才能驾驭他们呢?1、关羽五虎将中,最难相处的就是关羽。关羽不仅有傲气,而且也有傲骨,但关羽也真是有本事,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诸葛亮执掌军权之后,关羽对诸葛亮颇有微词,诸葛亮只能想办法杀一

  • 楚国800年最终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影响太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曾有这么一个火爆网络的说法,那就是古代的朝代统治时间,从来没有超过五百年。但据史书记载,有这么一个国家,其实存在了800年之久,它就是楚国。 楚国屹立不倒,一直捍卫着自己的江山800年。但最终还是亡于秦之手,但灭亡的原因不是楚王太怂,却是因为屈景昭三族的根深蒂固,这是怎么一回事?三大家

  • 刘备有两个致命缺点,注定无法统一三国,与朱元璋差距甚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和朱元璋谁更狠毒,刘备统一三国完整版,刘备为何如此冷酷无情

    第二,看出身。理论上刘备虽然也是底层出身,甚至还多了个皇叔噱头,但是时代不一样。宗室身份只能锦上添花,却不能产生即时的作用和价值。朱元璋虽然出身更差,但他的环境里却没有刘备这样的劣势,虽然当时也可以有看不起他出身的人,但是本质上他们的阶级差距没有那么大。袁术可以自豪的说,他们老袁家如何如何,刘备一个

  • 三国秘事:关羽真杀了颜良吗?曹操为何敢让关羽带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为啥帮曹操杀颜良,颜良大战关羽全集,关羽和颜良谁厉害

    既然这件事是假的,那么斩颜良、文丑是不是真的呢?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三国正史,我们就会发现几个问题,而且这几个问题几乎都没有标准答案。首先,颜良为什么很容易就被关羽给刺死了呢?是他站在地上毫无防备,就等着关羽来刺?还是从马上摔下来了呢?第一个答案是关羽战马如风,在颜良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关羽没等对方做出反

  • 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打战喜欢用“耗”,先后耗垮两个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武功之盛,前所未有。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的他,在打战的时候很喜欢使用的一个战术就是和对方对峙,用“耗”的办法把对方耗垮。在灭五国的战争中,最难打的两个大国就是被他生生耗垮的。这两个大国就是赵国和楚国。赵国经历长平之战之后,虽然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但是它的强大依旧无法忽视。长平之战后的

  • 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诸葛亮曾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就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大将张辽。很多人都知道孙权曾率十万雄兵征讨合肥,却被只有八百余人的张辽拒之城外。此后数年,孙权又连续发兵主动进攻合肥,却总是含恨败北。那么,被曹操誉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建立江东基业的孙权,在连续吃到败仗后,为何仍觊觎合肥呢?合肥,为曹操所设扬州的州治,刘馥被曹

  • 三国皇帝为防盗用一招,盗墓贼千年找不到其墓址,专家:换个思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位其实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要是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认识他们。但若是从古墓上来说的话,这两位的特殊之处就非常大了。因为他们俩的陵墓都有些特别。曹操的陵墓是特别的好找,虽说不是遍地都是,但也有几乎上百座,虽说都是疑冢。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一件事了,但其实曹操的疑冢根本就不止

  • 煮酒论三国:52单刀赴会告诉你,领土问题光靠嘴巴是解决不了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煮酒论三国游戏布防,煮酒论三国论坛,煮酒论三国能否抽到七星武将

    在刘备攻取益州的三年时间内,守卫荆州的关羽责任主要有两点:一为向益州前线供给兵员和给养,做好战勤保障工作;二为搞好荆州的防御、军备与治理,巩固战略后方。此间,关羽防卫荆州的军力,主要是赤壁之战时自己所统领的精甲水军万人,再加上刘崎去世后留下的江夏战士不下万人,其总数不过两万左右。经历三四年的发展,他

  •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都学过,但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课本可没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蔺相如和廉颇故事简介,廉颇蔺相如后续的作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简介

    自古以来,将相和都是明君的心愿。外有战斗力超群的良将,内有一心为国的贤相,两人共同辅佐国君,自然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可是如今我们才知道,将相和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得遇到一位明君。[var1]如果是遇到昏庸无能、多疑善妒之辈,就算再多的忠臣良将也是无济于事,国家最终还是会走向灭亡。廉颇

  • 历史上的今天:孔子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相传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意为头顶凹陷),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var1]孔子早年在鲁国为官,后因鲁国内乱前往齐国避难,内乱结束又回到鲁国。公元前497年至前484年,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卫曹、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