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800年最终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影响太深

楚国800年最终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影响太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732 更新时间:2024/1/29 10:27:24

[var1]

曾有这么一个火爆网络的说法,那就是古代的朝代统治时间,从来没有超过五百年。但据史书记载,有这么一个国家,其实存在了800年之久,它就是楚国。

楚国屹立不倒,一直捍卫着自己的江山800年。但最终还是亡于秦之手,但灭亡的原因不是楚王太怂,却是因为屈景昭三族的根深蒂固,这是怎么一回事?

三大家族的起源和灵魂

上文提到楚国的屈景昭三个家族,要从楚国刚建立的时候提起,而且先要说的是屈家。提起来屈这个姓,有的人可能会想到这么一个人,那就是屈原

[var1]

根据屈原的身世介绍,他就是楚国人士,而且还是皇族的后裔。而事实确实是这样,屈在楚国刚成立的时候,是从开国皇帝这儿分支出去的。

这个时候有人就说,楚国的皇帝好像没有姓屈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姓和氏是两个东西。姓代表的是大家族,也就是祖先之姓。

而氏代表的就是,分流下来的这一脉的姓。就比如屈原,他们这一脉是属于楚武王之子熊瑕的。熊瑕被父皇安排到了屈邑为王侯,他就成为了屈邑王。

[var1]

然后就成为了熊瑕他们这一脉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屈氏是楚国最早的一个大家族,而且也是皇室血脉最纯正的。

等楚武王的重孙子的儿子,楚平王继位后,因为听信了谗言杀了伍奢一家。不过,伍奢有一个儿子名叫伍子胥,他逃过了楚平王的屠刀,逃到了吴国。

伍子胥得到了吴王的重用,差点灭掉了楚国。经历过这次劫难后,楚平王的儿子子申发愤图强,又光复了楚国。子申因为不是嫡长子,所以他的哥哥当上了皇帝。

[var1]

哥哥成为楚昭王后,把子申册封为了景平王。于是,子申的后代就和屈原一样,以景为自己的姓,又开创了一个景氏的大家族。

景氏没有建立多久,楚昭王的儿子分封出去,又以昭为姓,建立了一个昭氏的大家族。至此,三大家族全部存在于世。大家作为皇室的子孙,自然是生活在上流社会之中,拥有着很大的权力。

氏族之争

从此开始,不论楚国传到了哪一任帝王手里,都和三大家族脱不了干系。这种事情也可以理解,毕竟都是皇室成员,必要的时候都会联姻。在古代人们封建的思想中,帝王的血脉是最纯正的。有的时候,皇帝需要保留它的纯度。不过,时间久了,就是亲兄弟之间也会有摩擦。

[var1]

三大家族势力越来越强横的时候,楚国皇帝就发现了一个特点,那就是屈氏作为势力最强横的家族,是有它可以自傲的资本。

而景昭两族却不以为然,有种想要后来者居上的架势。于是,三个家族就分成了两大派。屈氏自己是一派,景昭两族是一派,两方这一斗就是几百年。

楚国千百年来,一直奉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说,历届皇帝都会尊重三大家族的存在。但是权力的游戏是肮脏的,皇帝想要的是让三大家族之间互相制衡。

[var1]

于是,在楚国的每一任统治者中。他们都会想尽办法,让三大家族之间发生矛盾,然后大王坐山观虎斗,这样王族的权力就不会落入他人之手。

氏族之争愈演愈烈,经过了十几代帝皇的催化。屈氏已经逐渐落入下风,景昭两族的实力已经涨了上来。但凡事都讲究个平衡,景昭强横了对于楚王来说,这也不是一件好事。

接下来,楚国君主又开始挑拨离间景昭两族。又过了很多年后,三大家族之间就和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一样。景昭明面上对抗屈氏,背地里比两族还要较劲。

[var1]

氏族之间斗得不亦乐乎,中原之地的局势却发生了巨变。在春秋末期,秦国的势头正盛。楚国为了免遭劫难,就和最强大的齐国结盟。

本来两个国家之间的联盟,是坚不可摧的。但是等到楚怀王继位后,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秦国说客张仪找到楚怀王,把秦国六百里封地给他,让楚怀王不要插手秦齐之间的事情。

楚怀王欣然同意后,可没想到了时间,秦国不把地方给他。还状告天下,揭露楚怀王背叛盟友的行为。齐国君王先是批判了楚怀王,就和他解除了盟友关系。

[var1]

楚国之殇

楚怀王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秦国给耍了。恼羞成怒的楚怀王,让屈氏的一员大将带兵去讨伐秦国。

可在战国时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是强秦的对手,除了联盟以外还有希望。连续战败两次之后,无能的楚怀王对屈氏反咬一口,把屈氏几百年的功业全都毁了。

至此,屈氏退出了历史舞台,就剩下景昭两家独大。可是这两个家族之间,本来就有一些不间断的摩擦。现在没有屈氏这个润滑剂,景昭之间也开始针锋相对。

[var1]

楚怀王此时,并不知道他除掉屈氏,会给他造成灭国之灾。等秦楚之间矛盾越来越大,两军就开始在边境对垒。从地图上来看,中原七大国家中,就只有楚国有资本对抗秦国。

可是,楚国最后的一点资本,也被楚怀王消耗殆尽。在秦国的60万大军面前,楚怀王拿得出手的,只有速速20万人。这乍一看,双方兵力足足有三倍的差距。

楚怀王不是项羽韩信等,有着用兵如神的脑子和破釜沉舟的勇气。秦国不仅是人数多,而且秦最出名的就是,他的重甲兵团。

[var1]

在秦国大将王翦面前,楚国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的。在秦军的全力进攻下,楚怀王都没能坚持一年的时间,就把楚国给葬送了。

仔细想一想,楚国从春秋初期开始,就是这中原大地上,唯一一个实力强横的国家。楚国甚至还做出过,差点统一中原的壮举。

可就是这么一个强势了800年的国家,被秦国给一步一步蚕食了。有人说,造成楚国覆灭的主要原因,全都是因为楚怀王。一个是他太贪,一个是他太怂。

[var1]

但从楚国的发展史来看,楚怀王只是一个替罪羊。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屈景昭三族。他们根深蒂固的存在多年,相互之间的斗争产生了内耗,把楚国推向了无尽的深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有两个致命缺点,注定无法统一三国,与朱元璋差距甚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和朱元璋谁更狠毒,刘备统一三国完整版,刘备为何如此冷酷无情

    第二,看出身。理论上刘备虽然也是底层出身,甚至还多了个皇叔噱头,但是时代不一样。宗室身份只能锦上添花,却不能产生即时的作用和价值。朱元璋虽然出身更差,但他的环境里却没有刘备这样的劣势,虽然当时也可以有看不起他出身的人,但是本质上他们的阶级差距没有那么大。袁术可以自豪的说,他们老袁家如何如何,刘备一个

  • 三国秘事:关羽真杀了颜良吗?曹操为何敢让关羽带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为啥帮曹操杀颜良,颜良大战关羽全集,关羽和颜良谁厉害

    既然这件事是假的,那么斩颜良、文丑是不是真的呢?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三国正史,我们就会发现几个问题,而且这几个问题几乎都没有标准答案。首先,颜良为什么很容易就被关羽给刺死了呢?是他站在地上毫无防备,就等着关羽来刺?还是从马上摔下来了呢?第一个答案是关羽战马如风,在颜良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关羽没等对方做出反

  • 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打战喜欢用“耗”,先后耗垮两个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武功之盛,前所未有。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的他,在打战的时候很喜欢使用的一个战术就是和对方对峙,用“耗”的办法把对方耗垮。在灭五国的战争中,最难打的两个大国就是被他生生耗垮的。这两个大国就是赵国和楚国。赵国经历长平之战之后,虽然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但是它的强大依旧无法忽视。长平之战后的

  • 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诸葛亮曾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就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大将张辽。很多人都知道孙权曾率十万雄兵征讨合肥,却被只有八百余人的张辽拒之城外。此后数年,孙权又连续发兵主动进攻合肥,却总是含恨败北。那么,被曹操誉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建立江东基业的孙权,在连续吃到败仗后,为何仍觊觎合肥呢?合肥,为曹操所设扬州的州治,刘馥被曹

  • 三国皇帝为防盗用一招,盗墓贼千年找不到其墓址,专家:换个思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位其实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要是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认识他们。但若是从古墓上来说的话,这两位的特殊之处就非常大了。因为他们俩的陵墓都有些特别。曹操的陵墓是特别的好找,虽说不是遍地都是,但也有几乎上百座,虽说都是疑冢。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一件事了,但其实曹操的疑冢根本就不止

  • 煮酒论三国:52单刀赴会告诉你,领土问题光靠嘴巴是解决不了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煮酒论三国游戏布防,煮酒论三国论坛,煮酒论三国能否抽到七星武将

    在刘备攻取益州的三年时间内,守卫荆州的关羽责任主要有两点:一为向益州前线供给兵员和给养,做好战勤保障工作;二为搞好荆州的防御、军备与治理,巩固战略后方。此间,关羽防卫荆州的军力,主要是赤壁之战时自己所统领的精甲水军万人,再加上刘崎去世后留下的江夏战士不下万人,其总数不过两万左右。经历三四年的发展,他

  •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都学过,但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课本可没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蔺相如和廉颇故事简介,廉颇蔺相如后续的作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简介

    自古以来,将相和都是明君的心愿。外有战斗力超群的良将,内有一心为国的贤相,两人共同辅佐国君,自然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可是如今我们才知道,将相和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得遇到一位明君。[var1]如果是遇到昏庸无能、多疑善妒之辈,就算再多的忠臣良将也是无济于事,国家最终还是会走向灭亡。廉颇

  • 历史上的今天:孔子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相传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意为头顶凹陷),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var1]孔子早年在鲁国为官,后因鲁国内乱前往齐国避难,内乱结束又回到鲁国。公元前497年至前484年,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卫曹、宋

  • 三国被世人误会最深的名将,明明是文武双全,却成嫉贤妒能的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死得最窝囊五大名将,三国最出名的五大名将,三国历史最倒霉的名将

    要是提到三国当中的知音、对头那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周瑜和诸葛亮,后世也有“一时瑜亮”的成语流传下来。但是大家可能并不知道,周瑜和诸葛亮并不像演义里面一样为了两派的利益相互勾心斗角,在真实的历史上两人就只是惺惺相惜的知音好友。熟悉演义故事的人都知道,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诸葛亮一叶孤舟入东吴,在大殿之上舌

  • 赵国被灭,罪魁祸首是廉颇和赵括?廉颇大喊冤枉,可别被谣言误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韩国以上党郡十七座城池为代价求秦国息兵,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自己则跑过去以十七座城池诱饵求援赵国。.赵国抵不住诱惑,插足了秦韩两国战争,这一做法惹怒了秦国,遂即将矛头对准赵国。赵孝成王自己作死,惹火上身,这也是长平之战的导火线。[var1]廉颇对赵国只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