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起义成功者——李自成的发家史

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起义成功者——李自成的发家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19 更新时间:2024/2/19 17:24:12

崇祯二年,刑科给事中刘懋上疏,认为如今国家的驿站通讯贪污腐败太过严重,建议进行裁撤整改。按照刘懋的估计,将驿站弊病革除,重整之后,每年大概可以为国家省下几十万两银子,如此一说,让崇祯皇帝大为高兴,任命刘懋为兵科给事中,全权负责驿站整改之事。说是整改,然而实际上压根儿就没有整理这回事。刘懋只是简单的颁布了驿站的全新的管理条例,把驿站的经费裁撤了,本来说来抵扣加派的银子也没被用来抵扣,反而挪为军费,任凭驿站自生自灭。在刘懋这一通“改革”下,原本就因为贪污,冒饷而举步维艰的驿站就更加经营惨淡了,不少驿站工作人员因为驿站经费被大幅削减后领不到工资而为自己的生计发愁,而一位“邮递员”也因为自己领不到工资而就此踏上了“武装讨薪”的道路,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二代“闯王”——李自成

在起义的早期,李自成就注意到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他对自己的部队都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反复念叨,以至于达到了“御众严,号令一,领一军不敢仰视,以故制胜,雄于诸寇”的效果。在高迎祥,李自成,王自用等人的带领下,起义军从陕西杀出进入山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有首领投降和死亡,但始终没能难到起义军,直至崇祯六年冬,朝廷大军云集山西河南河北交界处,准备一战打掉起义军,情况万分危急。以闯塌天,张妙手,满天飞为首的起义军首领们选择在山西诈降,暗地里却积极购买御寒衣物,准备飞渡黄河天险进入中原腹地,开辟新的战场。

起义军进入中原又再次转向陕南,四川地区,受命五省总督的陈奇瑜将起义军包围在汉中,灭亡不过旦夕之间,但李自成等人再次选择诈降,从汉中突围重回陕西,成功满血复活。然而这时候李自成与老大哥高迎祥出现了路线上的分歧,李自成认为陕西才是立身之本,虽然有洪承畴高压杀戮,但只会让民心更归起义军。然而见识了中原花花世界的高迎祥等人却打算再出去干一票大的,于是高迎祥,张献忠等人东出潼关,经中原南下进入江淮,安徽等地。

然而高迎祥如此扎眼的行动早已激怒了大明朝廷,卢象升带大军云集河南洛阳一带,堵住高迎祥再次流窜回到陕西的通路,高迎祥果然在江淮发展不利打算重回陕西,然而严阵以待的大明官军又岂能让他如愿?在周至县黑水峪,在洪承畴和孙传庭联手围追堵截之下,高迎祥被俘,在京城遇难。

崇祯十年,山西巡抚吴甡和洪承畴高压下,李自成不得不离开陕西,转战宁夏,甘肃,四川。而中原湖广一带,在杨嗣昌的“十面张网”和左良玉的穷追猛打下,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宣布投降,农民起义进入低潮期。但是在大明王朝积重难返的情况下,这种一时的平静并不意味这长久的安定,天灾人祸下,张献忠等人又看到了崛起的希望,于崇祯十二年再举义旗,杨嗣昌也再次出任督师,可能是对杨嗣昌有阴影,张献忠知道湖广之地不宜久留,果断跑路进入陕西,没想到陕西又有左良玉,贺人龙,李国奇等着他,惨败之下,选择逃进四川。幸运的在四川摆脱追杀,得以喘息,然后于崇祯十四年出川进攻襄阳。

而李自成在毫无存在感的在官方视野中消失整整4年后终于重出江湖,于崇祯十四年进入河南,攻克洛阳,随后又与罗汝才等人联合攻破开封,扫荡河南境内官军,之后李自成又南下湖广,整合内部势力,使起义军内部趋于统一。

在崇祯十五年冬,李自成已经控制了河南,湖广大部分地区,在襄阳建立政权,向地方派遣官员,设立政府机构,并开始大规模的征聘士子和开展科举考试,为政权补充官吏,治理地方。

崇祯难以忍受李自成与他分庭抗礼,严令孙传庭出关进入河南消灭李自成,最终招致惨败,李自成反而挟大胜之威,于崇祯十六年进入陕西,攻克西安,收取三边,此时自山陕,河南到湖广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是李自成辖下,明王朝离覆灭之时已然不远了。

李自成有鉴于此,于是选择在崇祯十一年正月初一,宣布改元“永昌”,建国号为“大顺”,定都西安,随后发布了东征诏书,宣布进军北京,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成功入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朱元璋收养之后,后人还为明朝守江山的小乞丐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朱沐英原名沐英,七岁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一个小孩子孤苦伶仃,只能靠乞讨为生,幸亏遇到了朱元璋的起义军,朱元璋把他收为义子,改名朱沐英,那年朱沐英才八岁。朱元璋的妻子马氏(马皇后)心地善良,她把朱沐英当做亲生儿子,因此,朱沐英和朱元璋夫妇感情非常好。当时正逢乱世,沐英跟着老朱也学不了什么,十二岁的时

  • 白居易的诗蕴含着怎样的饮食文化?饼备受欢迎,在全国各地普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居易有没有一首关于吃的诗,江南白居易,白居易是什么居士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白居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在群星璀璨的唐朝,白居易在一众诗人当中杀出重围、散发出独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辉。虽然这光辉相比于李白杜甫而言有些许逊色,但白居易本身的伟大却不可否认。纵观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过程,除了是用于抒发自身情感想法外,还表达出自己对于天下苍生的关

  • 关于元朝的四大冷知识:元朝疆域曾直达北冰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朝的疆域是最全的吗,元朝的疆域真的到北冰洋了吗,说说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第一

    今天,小编就先给大家带来元朝的四大冷知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知识上的拓展。NO.1,元朝在大一统王朝当中,是第一个在国号里加上“大”字的。现如今,我们习惯叫唐朝为大唐,叫宋朝为大宋。但实际上在当时唐宋的国号都是单字,前面并没有大。元朝的国号其实来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而元朝的正式国号就是“大

  • 白居易37岁才结婚,如果母亲没有以死相逼,他会不会孤独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诗魔白居易,他心中就有一个爱而不得的初恋,可惜被母亲棒打鸳鸯,心灰意冷之下,直到近20年后,37岁才成婚。唐朝太宗时期,男子法定结婚年龄为20岁,唐玄宗时为了增加人口数量,又降低到15岁,因此白居易超过男子适婚年龄22岁才结婚,如果不是被母亲以死相逼,相信他37岁还不会结婚。白居易出生在河南一个中小

  • 一人生辰八字与朱元璋相同,朱打算将其处死,一见到此人后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从小受尽了苦头,家里兄弟又多,17岁的时候家人死伤殆尽,只剩朱元璋一人。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选择出家混口饭吃。朱元璋来到皇觉寺,这里提供免费食宿。朱元璋在这里过了两年安稳生活,脑子便开始活络了起来。朱元璋在皇觉寺给汤和,徐达等人写信,说是一起参加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朱元璋的信没有

  • 雄才大略却饱受争议,明成祖朱棣与郑和下西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事情要分两个方面来看,说他雄才大略,指的是他的谋略、军事才能、以及应变能力、还有做为人主应有的政治眼光与天份。说他昏聩,说的是他的屠杀行为、他对犯臣士人的残忍行为,还有他篡改历史的行为(看史书的最恨这点,呵呵)。当然,有争议的行为也有,比如说迁都,网上就有人为此问题争论不休。再比如说下西洋的问题,还

  • 李清照:一代才女的爱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书香之家,清清才女在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并不多高,这是有很多的原因的,比如说因为女子的体力不如男人,所以更容易被忽视和欺辱。而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诗人也大多数是男子,比如说很有名的李白、杜甫等等。但这并不代表当时的女子都是无能无才空有德行之人,只不过比起男子,她们比较容易受轻视,再加上见识、见解等方面可

  • 司马光砸缸后:一个举动,让他官至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光砸缸真正结果,宰相司马光选拔标准,司马光砸水缸的手抄报

    司马光在砸完缸之后,其实还发生了更加精彩和奇妙的故事,这里面的戏剧化程度会让我们所有人都感觉到惊叹不已,而且后来的故事更具有教育意义。司马光当年的一个童年举动,不仅让自己获得了救人的美德,而且还在后来的官场政治中获得了极大的政治利益,他甚至因此而当上了宰相。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司马光砸缸之后的故事

  • 白居易因为名字被嘲笑,写下一首诗回击,成为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稍微长大了,白居易尤其喜欢读书,而且他的记忆力之好极为惊人,凡是他过目的书,就没有不把它紧紧记在了脑子里的。而他诗文里所透露出来的非凡才华,便更是让人吃惊不已了。诗才已经不同凡响的白居易,在16岁那年便只身来到了京城长安。他闻名去拜访当时掌管编纂国史以及为朝廷起草文告诏令的著作郎顾况,以便请顾老前辈

  • 白居易的诗《春题湖上》比喻精妙 描绘出春日西湖秀丽迷人的美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