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为中央集权下的平民社会,虽亡仍保持统一,但东汉则埋下祸根

西汉为中央集权下的平民社会,虽亡仍保持统一,但东汉则埋下祸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64 更新时间:2024/2/27 20:15:46

西汉与东汉各享国约两百年,尽管汉光武帝刘秀延续“汉”的国号,两汉统称汉朝,但实际上应该看作两个不同的朝代。实际上,西汉和东汉无论从立国基础、皇权强弱、社会结构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历史的发展都是趋势的发展。所以,从大处着眼去比较会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

东汉的实力,没法跟西汉比,权力、能力以及对后世的贡献都不行。

西汉是中央集权下的平民社会,东汉则是一个豪门与朝堂抗礼的时代

西汉就两个人说了算,一个是皇帝,一个是丞相。这是非常健康的权力格局。皇帝是国家领袖,丞相是政府领袖。要施展武略、干大事情的时候,就是皇帝唱主角,丞相当副手。汉武帝一朝,就是如此。汉武帝要出去打匈奴,整个朝堂就全部动员起来,服从这个大战略。

东汉就不一样了,不仅皇帝说了不算,丞相也没啥发言权。原因就是崛起的豪族已经与朝堂分庭抗礼了。国家已经难以集中力量干大事了。干大事就是打匈奴。而东汉确实最终消灭了匈奴。但这不是因为东汉变强了,而是匈奴变弱了,乌孙骑兵一出,就把匈奴打得剩下半条命了。

诸葛亮

诸葛亮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哪有什么小人和贤臣,实际上就是一个用人的问题。

所谓贤臣,就是豪门大族推荐入朝当官的大臣,自带名望、自带影响力。但是,对于这种贤臣,什么皇帝都不愿意重用。真要重用了,天下到底姓啥就真得没法说了。

而小人呢?能让皇帝亲的小人,得是啥角色?要么外戚、要么宦官,当然还有零星几个“道德”不咋地的平民。而东汉的皇帝们为什么要亲小人呢?就是因为贤臣太强,皇帝再不用点小人,就真得成傀儡了。

所以,西汉朝堂不仅强悍而且有秩序,而东汉朝堂不仅羸弱而且总斗争。

西汉软硬两手处置胡人问题,而东汉的处置却为后世埋下祸根

为什么西汉要软硬两手呢?原因就是胡人不服,不服就得打,光北方打匈奴就打了一百多年,基本上整个西汉就一直在战斗。

而北边开战的时候,南边也不消停,南越、闽越全被收拾了,而且还把帝国的影响力输送到西南。不仅影响力过去了,还输出了权力和秩序,就是郡县西南夷。软的一手,当然也有,就是胡人投降,或羁縻或内迁。

西汉疆域图

所以,西汉是以硬为主、以软为辅,但无论怎么玩,玩得都很精彩,至少没玩出事来。

东汉呢?

东汉确实也打匈奴,也打了很多年,胜仗也没少打。但是,这个时候匈奴人已经自己把自己弄得实力大为削弱了。所以,东汉的边地问题,不是匈奴,而是另外两个问题,一个是胡人内迁怎么处置;一个是羌人叛乱怎么处置。就这两个问题而言,东汉处置得都不咋样。

“不劳师而币加”,就是朝廷花钱养胡人雇佣兵去打仗,为东汉守住边地。当时看着很好使,但后来却是把鲜卑人和羌人都给武装起来了。关键是这两支胡人在作战中实现了自组织,也就是建立了初级政权。这以后就真得不好控制了。

羌乱示意图

所以,另一个对付羌人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无奈的尴尬。到了东汉的中后期,河西与关中地区几乎已经羌化了。东汉政府只能再花大价钱进行武力征服,到了汉桓帝的时期,羌人在表面上被镇压下了,却造就了西北军阀。朝廷对西北几乎已经没法控制了。

而“不劳师而币加”和对羌人的百年战争,直接拖垮了东汉,导致用在国内的开支大幅减少,而且还要大肆搜刮百姓。于是,黄巾起义爆发了,直接把东汉打回了解放前。

西汉虽死却统一依旧,东汉亡了则天下分裂

西汉亡于外戚篡权,但是外戚篡权之后,并没有把这个天下都打乱。刘秀一出,重整山河后,华夏还是一统的。

但是,东汉就不行了。黄巾起义确实被平定了,但是朝堂被自己被培养的西北军阀董卓控制了,地方被各地刺史郡守给控制了。国家只能分裂,而且不断地加剧分裂。

东汉疆域图

所以,后世的汉人朝,无论是曹魏还是司马晋,都解决不了这个分裂的走向。而这一切都是东汉留下来的问题。

朝堂羸弱,压制不住士族豪门;连年征战,逼得百姓只能造反;制度建设,却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小诸侯。待到天下大乱,也就真得无法重整山河了。东汉的问题,直接制约了曹魏和司马晋对整个天下的统一。

对于后世的贡献来说,西汉即便亡了,也能交给后继者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帝国。但是,东汉亡的时候,却彻底把这个庞大帝国肢解了。后世王朝真的难以再造统一了。

这些问题就是东汉造成的,雇佣胡人打仗却让胡人变得更强大;死命平羌也没平彻底却搞得国内空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血缘关系和反莽过程中需要利用的政治资源使刘秀继续沿用“汉”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一个开国皇帝给自己朝代取名字,可不是想啥取啥、随心所欲,为了彰显法理性、正统性,大概有这么一套“明规则”。第一类,如果开国皇帝原本就有爵位的话,基本都会继续沿用比如刘邦,原本的头衔是“沛公”,后来被项羽分封为更高级别的“汉王”。虽然刘、项很快翻脸,但项羽作为公认的霸主,做出的册封还是挺有价值的

  • 蜀汉内部极复杂,诸葛亮终前将政治交给蒋琬、费祎,姜维则负责军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对此,功劳赫赫的西河郡郡守吴起很不服气,他气鼓鼓地找到田文,郑重发起了一个提议:“请与子论功,可乎?”一看这副架势,田文就知道他想干啥,于是爽快答应。吴起首先问道:“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田文说:“不如子。”吴起又问:“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田文说:“不如子。”吴

  • 大秦王朝的短命,是因为六国起义,还是因为始皇帝大开郡县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秦的灭亡秦始皇嬴政凭借着几代秦君攒下的家底,以及他个人强大的控场能力,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大帝国。但是很可惜,这个帝国仅仅存在了15年,便被灭亡了,更重要的是,它在面对起义军时显得是那样的无力,连函谷关、武关这样的之前抵抗过无数六国军队的重要关隘都无法成为秦

  • 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后生下二子,曹操将其赎回,为救丈夫默写古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着,曹操令人把蔡文姬请了进来,正当大家满怀期待的眼光,想一睹一代才女的芳容时,只见一名披着散发、光着脚丫、满脸愁容的乡间妇人走了进来,没错,这就是蔡文姬。蔡文姬博学多才,擅长音乐、文学、书法等,在当时,也是一名非常有名气的文学家,这一天,她为什么要以“蓬头垢面”的形象,甚至,还不惜光着脚丫,来参加

  • 董卓所作所为严重影响民生,而曹操在一定程度上对东汉有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不平等的条约签到手软,赔款分期本息额太高,清廷丧失了收入的支配权,最终才导致灭亡的。明朝之所以灭亡,主要是因为负担不起庞大的军费,以至于不断剥削底层老百姓。崇祯时期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元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懂怎么搞经济。强行让适合种庄

  • 吴王阖闾赏赐了半条鱼,为什么15岁的胜玉公主就直接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事情还得从吴王阖闾说起,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晚年喜得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儿,可把吴王阖闾高兴坏了。从小就对这位小千金公主百依百顺,宠爱有加,慢慢的让这位胜玉公主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吴王阖闾好歹也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也是一国之主自然拥有很大的权利,其一日三餐绝对是丰盛至极,当时吴王阖闾一般把吃不完

  • 荀彧虽为曹操心腹但并不认同其代汉之举,故最终送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信仰与现实的冲突,当时的士大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以曹营为例,这里的文官集团也因此分为了两派:以董昭为代表的群体死心塌地追随曹操,并且真心拥护曹氏取代刘氏、推动新的王朝代替日暮西山的汉朝;而以荀彧为代表的群体则与其完全相反,他们主张维持君臣之礼、为东汉政权续命。这些人之所以为曹操效力,主要原因有二

  • 荀彧为安身立命、施展抱负而辅佐曹操,但忠君思维使其反对曹操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阵容灿若星辰,许多人都上演了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精彩瞬间。但人们往往过于被个人表现所吸引、却忽视了“平台”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如果没有对应平台的助力,个人的命运就如同蝼蚁般脆弱。有例为证。在东汉崩盘前,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人是多么的威风?即使由朝廷宦官从中作梗,他们也

  • 臧霸为救父亲进行劫狱,被曹操赏识后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臧霸的起家,源于黄巾之乱根据《三国志》记载,臧霸救了父亲之后,于是和父亲一起亡命东海躲避,他少年救父的壮举已经为他赢得了“勇壮”之名。恰好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臧霸追随时任徐州刺史的陶谦,并且官拜骑都尉,拥兵打击黄巾军,后来他又和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集兵马屯聚在开阳(今山东临沂),自成一股力量,并且成

  • “袁术攻吕布之战”中,吕布是如何用三千人击败袁术数万大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四代司空倚世劳,可嗟不肖事奸豪。妄云名字与谶合,直欲起应当涂高。吕布和袁术之间的关系一直暧昧不清,时战时和。其中有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役,袁术派遣几万大军进攻吕布,反而被吕布用三千兵力击败,被称为“袁术攻吕布之战”。这次战役的影响有限,知名度也不算太高,不过当时的背景和具体的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这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