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渴望大海的姓氏,祖先被妲己挖心,如今1400万后裔全挤在海边

渴望大海的姓氏,祖先被妲己挖心,如今1400万后裔全挤在海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09 更新时间:2024/2/17 11:12:36

说起中国人,可以说对自己姓氏都含有特殊感情,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对姓氏如此热衷的民族。你看咱们中国人见面,不熟悉的人打开话匣子的第一句话总是“您贵姓?”,如果恰好碰到同姓,那好感立马提升,寒暄着500年前是一家。

中国人之所以对自己的姓氏自豪,其实还是源自于祖先崇拜,因为咱们每个人的姓氏都是老祖宗传下来,代表着血统和传承。

据统计,中国自有姓氏以来,大约出现过2.2万个姓氏,流传至今仍在使用的约6000个左右。这其中既有“李、、张”这样的人口数千万的超级大姓,也有人口仅几十几百的稀有姓氏;既有诸葛、欧阳这样的复姓,也有众多少数民族汉化姓。总之,我们的姓氏太丰富了。

每个姓氏的起源都很有意思,有些姓氏是古时官职,有些是地名,有的是国名,也有的是职业,来源五花八门。今天咱们就来介绍一个姓氏,笔者在整理资料时,发现这个姓氏特别有意思,它的后裔分布很奇特,可以说是中国最渴望大海的姓氏,如今1400万后裔几乎全挤在海边。

说起这个姓氏的祖先,估计无人不晓,就是《封神榜》中被妲己挖了七窍玲珑心的比干王叔。当然了,封神榜只是神话传说,比干不会有什么七窍玲珑心,但历史上的真实比干,据载确实是3000年前,商朝末年被荒淫无道的纣王帝辛下令挖心而死的。

纣王不但下令将比干挖心,还将比干满门抄斩。而当时比干夫人陈氏正身怀六甲,为了保住比干血脉,陈氏连夜逃出朝歌,躲进山林中。陈氏后来在山林中诞下一名男婴,取名为“坚”。

武王伐纣灭商后,为了纪念忠臣比干,便派人把陈氏和坚接了出来,因坚出生在山林中,于是周武王特赐坚林姓,这才有了林坚之名,林姓便起源于此。

当然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家族姓氏并非一成不变,大部分林姓的祖先都是比干之子林坚,也有一些林姓非比干后裔,比如有源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庶子林开的,有源自西周时期的官职“林衡”的,也有鲜卑、高山等少数民族改汉姓的。不过,如今中国大陆1400多万林姓后裔,大多数还是源自比干之子林坚这一支。

目前林姓在姓氏人口中排16位,中国约1400万林姓,韩国等一些海外国家和地区也有林姓人口,合计约2000万人。以中国林姓来说,以福建、广东、台湾这三个省最多,福建约有472万林姓,广东约有311万林姓,台湾林姓约200万。海外地区林姓居住地最多的是韩国,约180万。

大家看到林姓人口最多的几个省份,无一例外都是沿海省份,其实除了这几个省份外,余下的林姓也几乎都在沿海地区。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全国林姓人口的分布图,就更加直观了,可以说林姓的这1400万后裔,几乎把中国的沿海给承包了,这个分布在所有姓氏中十分奇特,可以说林姓是中国最渴望大海的姓氏了。

姓氏是咱们中华民族寻根溯源的“活化石”,每个姓氏都是祖先传承给我们的,每一个姓氏都有其独特而又丰富的化内涵,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姓氏从哪里来,祖先是谁都不知道,何其悲哉。

我们每个成人应该知道自己的姓氏起源,我们的孩子更应该知道自己的姓氏从哪来,根在哪儿。给大家推荐一本《我们的姓氏》,这是一套给孩子看的姓氏故事科普读物,以儿童化的语言,聊姓氏的趣味故事,图文结合,在欢乐中通晓姓氏上下五千年。不仅能给孩子传统文化蒙,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我身份认同。

《我们的姓氏》月销数万本,数十万家长好评。买它!和孩子一起探索自己的姓氏起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后裔何在?其中一支周初被封公爵,孔子还曾亲自拜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之所以说夏朝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春秋战国时代,夏朝流传下来的诸侯国还有多个,其中一个周初被周武王封为公爵,且孔子还亲自考察过,甚至说出“夏礼吾能言之”。尤为重要的是,甲骨文中还真记载了这一个诸侯国!夏朝,姒姓,大禹奠基,夏启建立,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

  • 夏朝遗民迷踪:杞国风云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商汤于鸣条打败夏桀,成为天下共主后,并没有对夏族赶尽杀绝,而是将其遗民封到了“杞”。 “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留侯世家》 二里头文化 青铜牌饰商武丁时曾为“杞侯”卜卦,询问其是否生病,可见当时商王与杞关系非比寻常。 武丁时的卜辞: “贞杞侯蓺(yì),弗

  • 演员爱新觉罗·启星,为刘德华破例出演宫廷戏《富春山居图》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每当王朝政权交替时,皇族成员就会成为各方势力追杀屠戮的对象,下场很少有不惨烈的,但是清朝当时14万多的爱新觉罗氏却躲过了厄运,原因是当时革命政权为了尽早结束帝制实现共和,两方政权协定签署《清室优待条件》,除清帝溥仪可居住在皇宫并保留称号外其他爱新觉罗皇室虽然不再享有特权,幸运的是也没有没有被屠

  • 河南鹿邑发现西周古墓,专家费尽力气挖开,最后只评上“安慰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鹿邑古墓发掘现场,泰安小王村西周古墓,鹿邑赵村桑庄古墓

    其实对于小说中曾出现的诡异事件,现实生活中也曾经出现过。前些年,专家们在河南挖掘一古墓时就曾出现难以解释的情形。位于河南省鹿邑,当时正是太清宫遗址挖掘时期,起初随着挖掘考古工程的进一步进行,专家发现这座古墓埋葬的非常深,在地下水位之下,因此专家的挖掘,每次新挖出的坑,就会被坑水填满。专家只能使用抽水

  • 从世界文明的发展角度阐述:为什么夏朝会出现在河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篇文章,说复旦大学的现代人类研究中心发表了一个观点:人类的起源地是非洲,包括中国人,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智人”的后代,大约三万年前,“智人”开始向外迁徙,踏入中国版图,从此才有了后来的中国人。北京猿人雕像但是我记得在上学的时候,历史书上说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生长在这片土地,那时候

  • 黄蛉:他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被985名校破格录取,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黄蛉写高考作文,曾用甲骨文写作文被破格录取,高考怪才黄蛉现状

    甲骨文,出现于商代晚期,因镌刻在兽骨与龟甲上而得名。据《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商时期,君王在处理事务之前,都会占卜请示鬼神之意。在商亡后,相关建筑、典籍、文物也随之销声匿迹,因此甲骨文成为了后世研究殷商历史的宝贵资料。从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著《契文举例》开始,越来

  • 专家海外逛市场,意外发现国家一级文物,铭文印证了夏朝大禹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有一件文物的发现,作为一个极有利的“证据”证实夏朝确实存在。事情追溯到2002年,当时北京保利博物馆有一位名叫李克勤的考古专家,他在青铜器鉴定方面有很深造诣,而这件文物就是他在国外发现的。这件文物的发现,十分有趣,甚至还有些戏剧化。因为它是在国外某市场上发现,迄今为止也不知道如何流传到海外。有一

  • 安阳殷墟:这次甲骨文考古发现,让中华文明历史往前推了3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百多年前,1899夏季的一天,北京城内一个名叫王懿荣的人得了一场疟疾,家人就赶紧去菜市口旁的达仁堂中药店抓药。查看药方的时候,一味名为“龙骨”的药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观察到这些“龙骨”其实就是各种甲骨,但这些甲骨上的划痕似乎不是随手涂画,而是一种有序的编排。王懿荣是当时朝廷的国子监祭酒,最重

  • 我国古代有一个国祚超过700年的政权,不是周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普遍认为高句丽属于朝鲜历史,即使古代也一直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并与朝鲜的王氏高丽相混淆。这一问题在古代并不重要,因为辽东也好、朝鲜也罢,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郡县或者藩属;然而在今天,高句丽的历史归属变得重要起来,也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原因在于,韩国认为高句丽属于韩国历史

  • 一次东征后的难题:三位亲信大臣给出三种解决方案,周武王该听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次东征之后,商纣王的统治虽已被推翻,可商人却未能真心归顺周人。局势如此,周武王也深感无奈。没攻入朝歌之前,总想着能攻破商都就万事大吉;如今商都就在自己脚下,但这天下却依旧像个烫手的山芋,虽然近在眼前,却还是无从下手。周人灭商,就是典型的蛇吞大象。闹得不好,大象没被消化掉,自己肚皮反倒是被大象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