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人皮,就是明朝屡立战功的凉国公蓝玉的人皮。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则是太子朱标的岳父,因此蓝玉作为太子妃的舅父,一直以来相当维护太子朱标。
蓝玉从军的时候,一开始是在开平王常遇春手下效力,做事既有胆量又有谋略,面对敌人毫无惧色,多次立下战功。为此,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对蓝玉夸赞有加。
蓝玉的从军生涯,多次随军出征。洪武四年,蓝玉跟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锦里。洪武五年,朱元璋二次北征沙漠之战中,蓝玉在徐达帐下做先锋官,一路先出雁门关,打败了扩廓帖木儿的游骑。
洪武十一年,蓝玉与沐英一起征讨西藩的叛变动乱,洪武十二年,蓝玉凯旋而归,班师回朝。朱元璋大喜,赐蓝玉为永昌侯,俸禄两千五百石,并赐予世袭爵位的凭证。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领15万大军北伐。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热衷于打游击战的元军,兵锋不知往哪指的囧境都没能难倒蓝玉。蓝玉率军连夜赶到捕鱼儿海南边,令王弼为先锋突袭元军,当日大风吹,尘土飞扬,元军料定这样的天气明军绝对不会轻易出战。
没曾想,漫天黄沙中,明军就这样发起奔袭,在捕鱼儿海大败元军,俘获北原皇室百余人,还有三千多名的北元官员,男女共七万余人。除此之外,缴获的物资不计其数,牛,羊,马等以及各类金银财宝。捷报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大喜过望,当即加封蓝玉为凉国公。
在中山,开平王相继辞世后,蓝玉多次成为大军的统帅,数次立功,朱元璋对他非常认可。可蓝玉在得到朱元璋的认可之后,并没有戒骄戒傲,反而居功自傲起来。蓝玉日渐恣意骄横,不仅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横行霸道。更是抢占农田,御史来查,竟被勃然大怒的蓝玉给赶走了。
蓝玉所做的这一切,朱元璋并没有对他生出嫌隙之心。可没曾想,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染病,一病不起,硬是没能熬过去。
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内心的悲痛无以言表。在太子朱标身上,朱元璋这个父亲投入了太多太多,他一直致力于把朱标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可天有不测风云,朱元璋始终看不到朱标登上皇位的那一天。
太子朱标辞世后,万分悲痛的朱元璋不得不痛定思痛,好好捋一捋以后的皇位继承一事。朱元璋重中之重要考虑的就是:原来给太子朱标预备下的一班子人员就失去原本的意义了。要知道朱元璋之所以一直留着风扬跋扈的蓝玉,其实就是为了太子朱标准备的,蓝玉一直都事事以太子朱标为重。现如今太子朱标已不在人世,朱元璋不得不提前安排孙子朱允炆的皇位继承一事。
可朱允炆年幼,居功自傲的蓝玉是不会把朱允炆放在眼里。留下蓝玉,对于朱允炆而言,就是给朱允炆留下一个相当强的不定时隐患。朱元璋为了让孙子朱允炆的皇位不受到任何一点威胁,就把目光对准了蓝玉。而此时此刻的蓝玉,还没有发觉其实危机已经慢慢在靠近。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当时正在巩固和加强政权的朱元璋得知内情后,深感不安,当即以谋反罪把蓝玉给关进大牢,并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蓝玉案件牵连甚广,其中有公侯,有官员,被株连而死多达一万五千多人,成了明初非常有名的“蓝玉案”。
对于蓝玉是否真的有心谋反一事,其实可以从多方面角度去分析看待。蓝玉自打开平王等辞世后,很快就在军中成了核心人物。其次,蓝玉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战功赫赫也是他辛苦打拼得来的。可蓝玉并不懂得收敛自己,而是一味地居功自傲,早已是让人怨声载道。
朱元璋对蓝玉的无限度容忍,其实都是基于太子朱标。现如今没有了太子,蓝玉的存在就对年幼的朱允炆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因此在太子朱标辞世后,蓝玉就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钉,不拔不行的那种。
锦衣卫是朱元璋亲自负责的,由锦衣卫来告发蓝玉谋反,蓝玉的谋反罪名立刻就成立,很快蓝玉就被剥皮实草了,这一切动向其实都可以指出,蓝玉谋反的可能性并不是那么大。蓝玉被剥皮后,朱元璋的怒火还未消,还下令把蓝玉的人皮在全国巡展一番,来个以儆效尤,从云南巡展途经四川。
蓝玉的女儿嫁给了蜀王朱椿,蜀王不忍心蓝玉的人皮继续经历磨难,就恳请朱元璋把蓝玉的人皮留在四川。朱元璋最终同意了,把蓝玉的人皮留在四川的蜀王府的门楼供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