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 ,小名阿瞒,安徽亳州 人,父亲曹嵩 是得宠宦官曹腾 的养子,官至太尉 。曹操二十岁举孝廉 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建安 元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 ,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后被汉献帝封为魏王。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后。尊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 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政治上他统一北方,是曹魏的奠基者;军事上著有《孙子略解 》、《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蒿里行 》、《观沧海 》、《短歌行 》、《苦寒行 》、《碣石篇 》、《龟虽寿 》等不朽诗篇流传两千余年,仍然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雄心,怀有统一大志,《短歌行》中有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进取之心可见。《龟虽寿 》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则证明其暮年壮志,雄心不减。
曹操诗词文辞简朴,直抒胸襟,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虽不常见,却形象鲜明,如《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建安 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五岁。
魏文帝曹丕
曹丕
曹丕,字子桓,生于灵帝中平 四年(公元187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在继承权 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 ,被立为王世子。公元220年曹操逝世后,同年10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改国号为魏,称为魏朝 的开国皇帝 ,也是三国时代 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曹丕在位仅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多次击败羌胡、鲜卑等外族的进犯。公元226年,曹丕在洛阳病死,终年四十岁,临终前将其子曹 睿托付于曹真 、司马懿 等人,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安葬于首阳陵 。
曹丕从小在军旅中长大,文武双全。在文学方面,他和其父曹操、其弟曹植是汉魏时期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言、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如其代表作《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寥寥数语,即表达了游子思归的心情。曹丕的作品多为 五言、七言和乐府 ,现存诗约四十余首。
曹植
陈思王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卞氏所生第三子。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在建安文人中,他的作品留存最多,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最大。后人评价也最高。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敏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出口就是论,下笔即成文,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然而,在立储之争中曹植最终失败。曹操立曹丕为嗣,诛杨修,曹植荣宠日衰,曹丕即位,杀丁氏兄弟,曹植也受到迫害,屡改封地,名为王侯,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获罪,如同囚徒。其兄曹丕在位时,曹植始终处在生命恐惧之中。
曹丕死后,明帝曹睿即位,曹植的处境有所改变,他一度焕发希望,上表请求出仕,终不为所用,于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抑郁而终,终年41岁。
曹植是三国时期 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 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崇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 、曹丕 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流失,今世存《曹子建集 》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 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的代表作有《洛神赋 》《白马篇 》《七步诗 》等。其中《七步诗》 传说,其兄魏文帝曹丕 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怀着悲愤的心情,在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