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蜀吴激烈交锋,乃魏国南下好时机,曹丕为何按兵不动

“夷陵之战”蜀吴激烈交锋,乃魏国南下好时机,曹丕为何按兵不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4/2/12 7:25:45

[var1]

内部原因:曹魏内部动荡不安,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就在“夷陵之战”爆发的前一年,曹魏的奠基人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之位,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篡汉建魏,是为魏文帝。正如《晋书·宣帝纪》中的记载,“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彼时曹魏政权可谓动荡不安。

[var1]

首先,曹丕继位之后必然要进行一番清洗,毕竟他的继位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有曹昂、曹冲两大对手先后去世,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竞争仍然十分剧烈。彼时,曹丕和曹植身边均形成了一股极为强大的势力,例如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拥护曹丕,而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则拥护曹植。即使在曹丕已经成为世子之后,魏讽还曾密谋刺杀曹丕,可见当时之激烈。

其次,虽然东汉末年以来,汉献帝已经沦为傀儡,汉朝已经名存实亡,但曹操名义上毕竟还是汉朝的臣子,天下名义上毕竟还是汉朝的天下,虽然曹操也曾大肆打压和捕杀过忠于汉室的大臣,但到曹丕称帝之时,朝中仍然不乏忠于汉室的重臣,这些人虽然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现实,但心中却难免会有怨言,曹丕对此同样不能不予以重视。

[var1]

此外,军方的动荡更为剧烈,臧霸所部和青州兵的擅自离开,便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此事虽得以顺利处置,但也可见当时曹魏内部的动荡。直到曹丕逐步夺取军权,将军中骨干替换成了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等嫡系力量,这才算是真正坐稳了皇位。

然而,此时的曹魏堪称多事之秋,同样是在曹操病逝之后,张掖郡人张进挟持太守在酒泉反叛,到了黄初二年(221年)十一月,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又在河西作乱,虽然这两次叛乱均被曹真平定,但也可见曹魏当时的局势紧张程度。

[var1]

因此,曹丕继位之后的头等大事,就是一方面改革官制,缓和与士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通过设立中书省,进一步加强皇权,并对曹氏宗族势力进行限制,再有便是对军队系统进行调整,从而确保自己坐稳皇位。如此情形下,曹魏自然无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外部原因:调集军队需要时间,插手时机稍纵即逝

大部分认为曹丕放弃攻打东吴乃是错失良机,个人并不这么认为,曹丕应该是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认真考量,这才决定“坐山观虎斗”,坐等双方交战的结果。而决定当时曹魏是否出兵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var1]

1、与蜀汉没有联手基础,对东吴没有出兵借口。古代打仗讲究一个“师出有名”,然而此时曹魏想要插手,恰恰难以找到出兵借口。刘晔建议曹丕联合蜀汉攻打东吴,毕竟对于曹魏来说,蜀汉太过弱小,东吴才是大患,然而由于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虽然曹丕接受禅位名义上乃是正统,但刘备却拥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因而双方皆以汉室继承人自居,互相称对方为“反贼”,这种两帝并存的局面在三国之前从未出现过,这导致双方根本没有合作基础。

而东吴方面,早在曹操时期,孙权便已经向其称臣,曹丕称帝之后,孙权仍然主动称臣,在敌人进攻自己臣子之时,曹魏又如何对东吴动兵。然而,想要联合东吴进攻蜀国同样困难,刘备虽然发动了“夷陵之战”,但他对于曹魏仍然高度防范,不仅汉中军团根本没动,就连夷陵战场也派了黄权警惕曹魏南下,更何况联合较强的东吴瓜分弱小的蜀汉,也根本不符合曹魏的利益。

[var1]

2、曹魏兵力多在西线,调集军队需要时间。自建安十六年(211年)开始,曹军主力便来回折返于孙权和马超两线,西凉马超平定之后,曹魏又接连与东吴和蜀汉交手,频繁的东西交替用兵,使得曹魏主力疲惫不堪。而就在曹操去世的前一年,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曹操和刘备的“汉中之战”刚刚结束,此时的曹魏主力尚驻扎在陈仓、长安一线,而在曹操发丧之后,夏侯尚又带着一部分兵力护送曹操灵柩返回邺城安葬,这导致曹魏当时在中原的兵力较为空虚,这也是“襄樊之战”时,中原大震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当“夷陵之战”爆发之后,由于“西兵东调、北师南来”需要一定时间,曹丕根本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插手。

[var1]

3、南下时机难以掌控,插手时机稍纵即逝。作为三国之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曹魏对于南方蜀汉和东吴的压力极大,虽然此时由于荆州的归属问题,孙吴联盟已经崩溃,但那是在曹魏北部压力减弱的情况下,一旦曹魏大举南下,难保孙吴不会再度联手抗曹,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双方还是懂的。因此,曹军南下的时机就很重要,必须在双方开战之后,打的难解难分、短期内难以和解的情况下挥军南下,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然而,自“夷陵之战”爆发之后,除了蜀汉前期攻占了东吴外围防线之外,从章武二年(222年)正月至六月,双方始终处于对峙阶段,曹军根本没有插手的时机,而当陆逊“火烧连营”之时,蜀汉又是一败涂地,双方决战的时间实在太过短暂,根本没有给曹丕反应的时间。

[var1]

如上所述,“夷陵之战”的爆发,虽然看似是曹魏南下的好时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曹魏想要插手极为困难,一个不好就会弄巧成拙。这种情况下,反倒不如静观其变,等待更为合适的机会出手。

事实上,在曹魏短期内无法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曹丕最好的选择就是趁机夺取荆州重要地区,从而一定程度瓦解东吴长江防线,为将来南下打下基础。

因此,曹丕虽未直接插手,却也在长江中下游屯集了重兵,当“夷陵之战”结束、刘备惨败之后,趁着东吴主力尚未返回,且孙权再度反叛的情况下,立即兵分三路对东吴展开进攻,先后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若不是魏军突然爆发瘟疫,恐怕东吴的长江防线已经告破。不过,此举虽然未能给予东吴沉重打击,却也使得东吴不敢全力追击战败的蜀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子牙是周朝开国功臣,为何后人会被周王烹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正是由于姜子牙的辅助,才有了西周朝的诞生。在姜子牙的辅助之下,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就像是现在的许多传说之中所描述的那样,当年姜子牙正是在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之际,才碰到了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姬昌。在两者的对话之中,周文王了解到了姜子牙的才能,出于求贤若渴的心思,周文王放下了自己的身份,礼贤下

  • 姜子牙封神时,纣王被封为“天喜星”,这是什么神?主要是干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与此同时,仙界也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革命,封神榜由此而来。在即将到来的推翻纣王统治的变革当中,许多人将要在这一过程中丧失,死去的人也将在榜上标名成为仙界的一员。两种因果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这样一幕: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武王率领一众神仙将领,战胜了商汤阵营,而后封神大典开启、万人封神。姜子牙按照封神榜上

  • “以国听之”的君臣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从“尊贤”到“任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公叔痤所尚的贤正是上文所讨论的吴起详解战国早期出仕型士人的典型——吴起,公叔痤将自己可以战胜的功劳归功于“吴起遗教”,而魏王也对吴起后人进行了封赏,这样的一种高风亮节也可以说是公族一方进行的反思,我们并不能说这种反思促使公叔痤有了劝谏魏王对卫鞅“以国听之”的举动,但却可以窥见在吴起以后的时代里,公族

  • 关于“纸上谈兵将军”赵括新见解(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大多数人认为成王败寇,失败者没有发言权。赵括成功了的话会荣载史册,但既然失败了,就要背负起这个责任,为四十多万赵军亡魂负责。 要想弄清楚历史的真相已然不可能了,因为史书关于赵括的记载太少了,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其他六国的所有史实资料全部被搬入咸阳,而后被楚霸王项羽付之一炬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赵

  • 姜子牙的玄孙:身为齐国第五任国君,为何却被活活煮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被烹杀的这位齐国国君是齐哀公,名叫不辰。话说周武王伐纣后,分封诸侯,作为灭商兴周的功臣,姜子牙最先受封,成为齐国的第一任国君。姜子牙死后,他的儿子齐丁公继位,在齐丁公之后是齐乙公,齐乙公死后是齐癸公,而齐哀公正是齐癸公的儿子,换言之,齐哀公是姜子牙的嫡系玄孙。作为东方的大国,齐国雄踞东方,谁敢烹杀齐

  • 春秋时期风光无限的齐国,是怎么被五国打到只剩下两座城池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时期,巅峰时期的齐国风光无限,却最终因为骄傲自满,在一瞬之间被打的几乎“国破家亡”,成了战国时期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在这场战争之中,燕国国君和将领的所作所为,称得上一声“高明”。 1.缘起 之前燕国曾因为“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了严重的内乱。齐国瞅准机会,趁机讨伐燕国,不仅在燕国的境

  • 山东惊现3000年前古城,城中巨大祭坛保持完整,疑似姜子牙封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城初现说起南水北调工程,大家肯定并不陌生,这项国家级的庞大工程,在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你们知道吗,就在南水北调东线的山东段建设工程中,却发生了一件谁都意想不到的意外!这个意外迫使这项国家耗资3000亿的计划被紧急叫停。不仅如此,当地的领导班子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找来了全省最顶尖的各路考古学家

  • 姜子牙降服玉石琵琶精后,为何要扒她衣服,目的性太强,太有心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姜子牙看穿琵琶精,姜子牙电影,姜子牙媳妇图片

    有一天,一只长着熊头人身的道人在昆仑山的通天大道上行走。这个熊头道人一步一跪拜,十分虔诚。过了很久,道人终于到了昆仑山顶峰,看见一座恢弘大气的宫殿,这就是玉虚宫,这时,一个小小的孩童突然出现,引着他走向玉虚宫。到了元始天尊床前,元始天尊一看他是个熊,就很不在意的让他回去吧,但是道人被元始天尊的威严折

  • 看《姜子牙》,学知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周姜子牙简介,姜子牙为何投奔西周,周朝对姜子牙的评价

    创造性地用分封制管理周朝,那些大牛、大牛的亲戚、大牛的功臣们,可以在周朝喜提土地一块,成为诸侯国。他们自行管理,自负盈亏,很像是周朝的子公司。[var1]各诸侯国的老大,又被分为“公侯伯子男”五档爵位。能分到公的,都是天子重臣,如周公、召公这种大佬;能分到侯的,很多是皇亲国戚和功臣,如鲁侯这种小号大

  • 洪荒传说:姜子牙为什么封蚩尤为兵主?或与他的炎帝血脉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真实的历史中,姜子牙或许真的封过神,那就是《史记》中曾经记载过的齐地八神。根据史料记载,齐地八神分别是天、地、兵三主,还有阴主、阳主、日主、月主、四时主,共计八位神灵。但是,这一些称号仅仅是具体职位而已,至于他们的名字姓甚名谁,早在汉朝时期,就被人们给遗忘了。唯一载入史册的只有兵主——蚩尤。主要还